孝元皇帝刘奭,是宣帝的嫡长子,元帝的母亲是恭哀许皇后。宣帝身份卑微时,在民间生下刘奭。刘奭在二岁时,宣帝继承大统,登上皇位;刘奭在八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待到刘奭长大成人,性格显得柔弱而好儒学。刘奭看到宣帝重用的大臣,均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吏,以刑名来治理国家,大臣杨恽、盖宽饶等人,因为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被判为有罪而杀头。于是在家宴间隙,刘奭向宣帝进言:“陛下持刑太重,应该多用些儒生。”宣帝听了此番话,勃然变色,宣帝说:“汉家治理国家有自己的一套制度,霸道与王道兼而用之,怎么可以仅采用儒家的仁德,以周礼来治理国家!况且俗儒不通时务,喜欢以古非今,用名实来迷惑世人。等到处理具体问题时,需要临机应变,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对他们怎么能委以重任!”宣帝叹道:“将来乱我汉家天下的,一定是太子!”因此就有了疏远太子、亲近淮阳王刘钦的想法。宣帝说:“淮阳王刘钦明察事理,好法家学说,做事情像我。”淮阳王母亲张倢伃在当时也正在受到宣帝的宠幸。宣帝有了让淮阳王刘钦代替太子的想法,但是又想到自己在年少时得到过许家很多照顾,宣帝是在卑微时继承帝位,最终没有为此而改变主意。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癸巳,太子刘奭继承皇帝位,谒高庙。尊上官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邛成王皇后为皇太后。
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春天正月辛丑,元帝将孝宣皇帝安葬在杜陵。赏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赏赐二千石以下官吏钱帛,多少不等。而后大赦天下。三月,元帝封邛成皇太后的哥哥侍中中郎将王舜为安平侯。丙午,元帝立王氏为皇后。将三辅、太常、郡、诸侯国掌握的国家公田和苑囿拿出来,帮助贫苦农民发展生产,对家产不足千钱的贫民,由政府贷给种子、粮食。元帝封外祖父平恩戴侯许广汉同父异母弟的儿子中常侍许嘉为平恩侯,奉祀戴侯的家庙。
元帝初元元年夏天四月,元帝下诏说:“朕继承先帝的伟业,得以奉祀宗庙,常有战战兢兢之感。近些时,地震多次发生,这是上天在向朕提出警示,要找一下原因。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朕担心百姓失业,当面嘱托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到各郡、诸侯国巡查,慰问老年人,慰问鳏寡孤独者,慰问生活无着的贫苦百姓,招贤纳士,举荐贤良,留意风俗教化。诸侯国相、郡太守与二千石官吏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向百姓宣明教化,亲近百姓,天地间的关系和谐了,就不会再有值得烦忧的事情。《尚书》中不是说‘股肱大臣得力,诸事不必担心!’布告天下,让百姓知道朕的心意。”又下诏说:“崤山以东各郡、诸侯国今年的粮食收成不好,百姓中多有饥困者。诏令郡、诸侯国受灾严重的地区免除今年赋税。属于少府管辖的江海湖沼园池,开放给平民百姓,不要收取赋税。赏赐宗室有属籍的成员一匹到八匹马,赏赐三老、孝子布帛五匹,悌者、力田布帛三匹,赏赐鳏寡孤独者布帛二匹,官吏、百姓,每五十户,赏赐牛酒。”
元帝初元元年六月,百姓因为瘟疫,有很多人患病,元帝诏令太官令减少膳食用费,减少乐府中的冗员,减少苑囿中的马匹,用以赈济贫苦百姓。
元帝初元元年秋天八月,朝廷在上郡属国安置的匈奴,有一万余人重新逃回匈奴。
九月,崤山以东有十一个郡、诸侯国发生洪灾,出现大面积饥荒,有人吃人的情况出现,元帝调集其他郡县的钱、粮进行赈济。元帝下诏说:“近日阴阳不调,黎民百姓遭遇饥寒,民不聊生,是朕的德能不够,不应该住在先帝宫室。诏令不常用的皇家宫馆,不要再进行维护,太仆令减少粮食喂马,水衡令减省上林苑中猛兽的食肉量。”
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春天正月,元帝巡幸抵达甘泉宫,郊祀泰一庙。赏赐云阳县的百姓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赏赐牛酒。
二月立弟弟刘竟为清河王。
三月,立广陵国厉王刘胥的太子刘霸为诸侯王。
元帝下诏黄门令不再管辖乘舆狗马,将水衡令管辖的苑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令管辖的外池、严蘌(yù)池、田地交于贫民耕种、使用。元帝下诏说:“人们常说,贤圣的君王在位,阴阳协调,风调雨顺,日月光明,星辰安静,天下安宁,百姓得以享受天年。现在朕继承帝位,位在诸侯王、列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祸连年不断。二月戊午,陇西郡发生地震,震毁太上皇祭庙中的殿宇墙壁和木器饰品,毁坏豲道城中的官府和百姓的房屋,地震压死了人。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降灾祸,朕和大臣们对此非常震惊。国家出了问题,才会有这样的灾祸。朕日夜战战兢兢,思虑灾祸发生的原因,内心哀痛,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近几年粮食连年歉收,百姓饥困,啼饥号寒,有些人触犯法律,朕深感哀伤。震灾严重的地区,免除今年赋税。大赦天下。有可以取消、或者减省、以及对百姓有利的措施,要提出来,不要隐瞒。丞相、御史大夫、中二千石官员举荐茂材,举荐考核政绩优秀,敢于直言,提出谏言的士人,朕还要亲自考查。”
元帝初元二年夏天四月丁巳,元帝立刘骜为皇太子。赐御史大夫关内侯爵,赐中二千石官员右庶长爵,天下百姓继承父业的长子,赐民爵一级,赐列侯每人二十万钱,赐五大夫每人十万钱。
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崤山以东各郡、诸侯国发生饥荒,齐地有人吃人的情况。秋天七月,元帝下诏说:“连年灾荒,民有菜色,令人哀痛。已经诏命官吏开放粮仓,打开府库,赈济百姓,赐予贫寒者衣物。今年秋季的麦苗长势不好。一年中两次发生地震。北海郡大水泛滥,淹没溺毙人民。阴阳不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公卿大臣,你们忧虑吗?提出朕做得不够的地方,不要隐瞒。”
元帝初元二年冬天,元帝下诏说:“国家兴旺,应该尊师重教。前将军萧望之曾经辅导朕八年,指导朕学习经书,功勋卓著。赐萧望之关内侯爵,食邑八百户,特准许每月只在初一、十五上朝。”
元帝初元二年十二月,中书令弘恭、石显等谮毁萧望之,萧望之被迫自杀。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春天,元帝诏令:诸侯国相的职务在郡太守以下。
珠崖郡山南县造反,大臣们廷议。待诏贾捐之谏言,应该放弃珠崖郡,当务之急是赈济受灾饥困的百姓。于是朝廷撤销了珠崖郡。
元帝初元三年夏天四月乙未晦,茂陵县白鹤馆发生火灾。元帝下诏说:“前些时,孝武陵园发生火灾,朕战栗恐惧。不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祸,责任在朕躬。大臣们不肯讲出朕的过失,以至于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怎么办呢!百姓频频遭受厄运,不能及时地得到赈济,酷吏还要对他们进行摧残,用法律条文来网罗他们,致使有些人不能善终,朕可怜他们。大赦天下。”
元帝初元三年夏天,大旱。元帝立长沙国炀王刘旦的弟弟刘宗为诸侯王。封原海昏侯刘贺的儿子刘代宗为列侯。
元帝初元三年六月,元帝下诏说:“人们常说,安民之道,源于阴阳。这一向阴阳错谬,风雨不调。是朕的仁德不够,希望群臣敢于讲出朕的过失。可是不然,朝中群臣为人世故,不肯直言,朕很哀伤。想到百姓还在忍受着饥寒之苦,还要远离父母妻子,去做与农事无关的事情,警卫没有人居住的宫殿,这些都不附和阴阳之道。撤销甘泉宫、建章宫卫士,让他们回家务农。百官要俭省费用。逐条上奏,不要隐瞒。有关部门要负责,不要违背时令,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丞相、御史大夫举荐天下懂得阴阳灾异的人,各举荐三人。”提出建议的人多起来,他们被引见给元帝,所提谏言顺着元帝的想法说话。
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春天正月,元帝巡幸抵达甘泉宫,郊祀泰一庙。三月,巡行抵达河东郡,祭祀后土庙。赦免汾阴县的囚徒。赐百姓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赏赐牛酒,赏赐鳏寡孤独和老年人布帛。巡幸经过的地方免除赋税。
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春天正月,元帝封周王室的后裔南君姬延年为周承休侯,爵位排列在诸侯王后边。
元帝初元五年三月,元帝巡行抵达雍县,祭祀五帝庙。
元帝初元五年夏天四月,有彗星在参宿方向出现。元帝下诏说:“朕做得不够,官员的位置安排得不适当,有些官员尸位素餐,不能发挥作用。令百姓失望,皇天受到触动,阴阳出现变化,灾祸降临在百姓身上,朕很忧虑。前些时崤山以东连年遭灾,百姓饥寒加上瘟疫,很多人过早去世。《诗经》中不是说‘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诏令太官令不要天天斩杀禽畜,供应朕的膳食费用减半。朕需要使用的乘舆马匹,减少到可以满足朕巡幸祭祀即可。撤销角抵,减少上林苑宫馆中的侍从,撤销齐国三服官,撤销北假地区田官、盐铁官、常平仓。不再限制博士弟子员额,让更多的人学习。赏赐宗室子弟中有属籍者一匹到八匹马,赏赐三老、孝者布帛,每人布帛五匹,悌者、力田每人布帛三匹,鳏寡孤独者,每人赏赐布帛二匹,吏民每五十户,赏赐牛酒。”减少七十多条刑律。废除光禄大夫以下官员到郎中,犯法后父母兄弟要连坐的法令。诏令侍从官员在宫中或者司马门中担任给事的,可以为祖父母、父母、兄弟办理通行凭证。
元帝初元五年冬天十二月丁未,御史大夫贡禹去世。
卫司马谷吉出使匈奴,没有返回(被郅支单于杀害)。
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春天正月,元帝巡幸抵达甘泉宫,郊祀泰一庙。赦免云阳县的刑徒。赏赐百姓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赏赐牛酒,老年人赏赐布帛。巡幸经过的地方免除百姓赋税。
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二月,元帝诏令丞相、御史大夫举荐淳朴、敦厚、逊让、道德模范,诏令光禄勋每年按照这四科对郎官和侍从官员进行考核,评出等级,监察工作能力、工作态度。
元帝永光元年三月,元帝下诏说:“古时候五帝三王选贤任能,天下治理得很好,现在治理得不好,是百姓变了吗?是朕不能够选用贤能的官员,不能识别官员中的贤与不肖,而使得佞臣在位,贤良受到壅塞。过度强调了秦代重视法律的弊端,百姓中风俗浇薄,鄙视礼义,触犯法网,令人哀痛!由此看来,百姓有什么过错?大赦天下,让犯法的百姓改过自新,专心于农业生产。没有土地的,政府借给他们土地,像对待贫民一样,把种子粮食借贷给他们。赐六百石以上官吏五大夫爵,赐工作勤恳的官吏爵二级,赐百姓中继承父业的长子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赏赐牛酒,赏赐鳏寡孤独和老年人布帛。”这个月下了大雨雪,严霜冻坏了麦苗,秋季的收成不好。
元帝永光二年春天(公元前42年)二月,元帝下诏说:“人们常说,唐尧、虞舜时代使用象刑,百姓就会避免犯罪;殷代、周代使用法律,违法者被施以刑罚,仍然会心悦诚服。现在朕继承高祖的伟业,托位在各诸侯王、列侯之上,日夜操劳,夙兴夜寐,总想着百姓的困苦,不敢忘记。然而阴阳却不能协调,三光暗昧。百姓还是陷入困苦中,离乡背井,盗贼猖獗。有关官员的作为又助长了盗贼肆虐,找不到合适的治理措施。这都怪朕不聪明,管理国家无能。对于这些问题,朕深感耻辱。为民父母,像这样子,怎么能对得起百姓!大赦天下,赐百姓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赏赐牛酒,赏赐鳏寡孤独和老年人、三老、孝悌、力田布帛。”又赏赐了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赏赐中二千石以下官员、长、吏钱币多少不等,赏赐六百石以上官吏五大夫爵,工作勤恳的官吏,每人赐爵二级。
元帝永光二年三月壬戌朔,天上出现日蚀。元帝下诏说:“朕战战兢兢,常考虑施政中的得失,不敢懈怠。阴阳仍然不能协调,找不出问题的原因。屡次告谕公卿,希望辅佐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至今有关官员在执行中,仍然是不得要领,给予百姓的很少,烦苛的禁令却如此繁多,违背民意。致使民俗乖戾,和睦的气氛减弱,百姓愁苦,无处安身。邪恶的气氛弥漫,侵蚀太阳,日月无光,正气正在受到蒙蔽。壬戌这一天,天上出现日蚀。上天已经在昭示灾祸,警告朕躬,朕深感忧虑。诏令郡、诸侯国举荐茂材、贤良、敢于谏言的士人,每个郡、诸侯国举荐一人。”
元帝永光二年夏天六月,元帝下诏说:“这些年,连年歉收,四方疲困。天下百姓,勤恳耕耘,却收获欠佳,受困于饥馑,难以自救。朕作为百姓的父母,德不能惠及百姓,还要用刑罚去对待他们,朕心里感觉难过。大赦天下。”
元帝永光二年秋天七月,西羌造反,元帝派遣右将军冯奉世平定叛乱。八月,任命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率领五校汉军,与右将军一起平叛。
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春天,汉军平定西羌成功,军队凯旋而归。
元帝永光三年三月,元帝立皇子刘康为济阳王。
元帝永光三年夏天四月癸未,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去世。
元帝永光三年冬天十一月,元帝下诏说:“前些时己丑发生地震,仲冬却雨水很多,有大雾,盗贼蜂起。官吏为什么不及时处置?要认真地察找原因,将详情上报。”
元帝永光三年冬天,元帝诏令恢复国家专卖盐铁、恢复为博士安排弟子员额。由于国家的经费不足,又为百姓多次免除赋税,无法安排内外各种徭役。
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春天二月,元帝下诏说:“朕继承帝位,没有治理好国家,屡次遭受灾害。加上边郡不安宁,军队在域外平叛,百姓还要输送给养,百姓为此而劳苦,加之穷困的压迫,才走上犯罪道路。上边没有治理好,却要用刑罚去对付百姓,朕很痛惜。大赦天下,贷给贫民的钱物,不再偿还。”
元帝永光四年三月,元帝巡幸抵达雍县,祭祀五帝庙。
元帝永光四年夏天六月甲戌,孝宣帝陵园的东阙门发生火灾。
元帝永光四年夏天六月戊寅晦,天上出现日蚀,元帝下诏说:“人们常讲,明王在上,忠贤在职,则百姓安宁,域外的百姓也能够获得恩惠。现在朕没有学习好王道,夙兴夜寐,还是没有弄通其中的道理,看不清楚,听不明白,颁布的政令出现反复,民众无所适从,邪说盛行,没有一件事情办得成功。百姓们为此而议论纷纷。公卿大夫们好恶各异,有些人作奸犯科,侵占百姓的利益,百姓还怎么存活!六月晦,天上出现日蚀。《诗经》中不是说‘可怜百姓,无处可逃!’从今以后,公卿大夫们要警惕上天的告诫,小心谨慎,辅弼朕的不足。畅所欲言,不要有所忌讳。”
元帝永光四年九月戊子,撤销卫思后陵园和戾园的有关机构。冬天十月乙丑,撤销郡国中的祖宗庙宇和有关机构。将祖庙、宗庙的事务交由三辅管理。在渭城寿陵亭的土塬上修建初陵(元帝的陵寝)。元帝下诏说:“安土重迁,是百姓的本性;骨肉亲附,是人之常情。在此前,有些官员,站在自己的角度,奏请迁徙郡国中的百姓到园陵所在地居住,使得百姓抛弃祖宗的坟墓,丢弃原来的产业,别离亲戚,人都有思乡的愿望,离家迁徙,百姓不安。让崤山以东的百姓耗费家产,在关中生活,又要思念故乡,这不是长久之策。《诗经》中不是讲‘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现在修建的初陵,不再设置县,让百姓安土乐业,不再有动摇之心。布告天下,让百姓知道。”又撤销了为父母陵园设置的守陵民户。
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春天正月,元帝巡幸抵达甘泉,郊祀泰一庙。三月,元帝巡幸抵达河东郡,祭祀后土庙。
元帝永光五年秋天,颍川郡黄河河堤决口,大水溺毙百姓。在京师任职,受灾郡县的官员,允许告假回家。服役的士兵提前退役。
元帝永光五年冬天,元帝巡幸抵达长杨宫射熊馆,安排车骑,举行狩猎。
元帝永光五年十二月乙酉,毁弃太上皇和孝惠帝的陵寝庙园。
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春天三月,元帝巡幸抵达雍县,祭祀五帝庙。
元帝建昭元年秋天八月,成群的白蛾遮天弊日,从东都门一直飞到轵道亭。
元帝建昭元年冬天,河间王刘元有罪,废黜刘元河间王位,贬谪刘元至房陵县居住。撤销孝文太后、孝昭太后的陵寝庙园。
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春天正月,元帝巡幸抵达甘泉宫,郊祀泰一庙。三月,巡幸抵达河东郡,祭祀后土祠庙。增加三河郡太守的俸禄。规定达到十二万户的郡为大郡。
元帝建昭二年夏天四月,大赦天下。
元帝建昭二年六月,元帝立皇子刘舆为信都王。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驾崩。
元帝建昭二年冬天十一月,齐国、楚国发生地震,天上下大雨雪,树木折断,房屋损毁。
淮阳王刘钦的舅舅张博、魏郡太守京房,误导诸侯王刘钦,为非作歹,泄漏宫中机密,张博被腰斩,京房被杀头示众。
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夏天,元帝诏令将三辅都尉,大郡都尉的俸禄提升至二千石。
元帝建昭三年六月甲辰,丞相韦玄成去世。
元帝建昭三年秋天,出使西域,担任西域都护的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矫诏,征调戊己校尉统辖的屯田官兵和西域诸国胡兵攻打匈奴郅支单于。冬天,将郅支单于斩首,随后将郅支单于的首级送回京师,悬挂在蛮夷集中居住的宅邸巷口。
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春天正月,元帝祭告天地和祖宗庙宇,诏告斩杀匈奴郅支单于首级。大赦天下。群臣在酒宴上向元帝上寿,元帝将缴获郅支单于的图书展示给后宫贵人。
元帝建昭四年夏天四月,元帝下诏说:“朕继承先帝的事业,日夜战战兢兢,担心难以胜任。前些时候阴阳不调,五行失序,百姓饥馑。考虑到有些百姓没有生活来源,派遣了谏议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嘱告他们要抚恤老人和鳏寡孤独,以及失去生活手段的穷苦人,举荐茂材中有见解的人。丞相、将军、九卿,要恪尽职守,不能懈怠,要让朕看到效果。”
元帝建昭四年六月甲申,中山王刘竟去世。
蓝田县下泻的泥石流壅塞堵住了霸水河,致使安陵(惠帝的陵寝)县泾水河岸决堤,河水横流。
元帝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春天三月,元帝下诏说:“人们常讲,明王治国,要有判断好恶而决定取舍的能力,要崇尚礼仪而让百姓得到教化,要设置法律而避免百姓违法犯罪,要政令畅通而劝导百姓服从治理。现在朕获保奉祀宗庙,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德能不足以辨别明暗,教化百姓又不得要领。《论语》中不是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大赦天下。赏赐百姓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赏赐牛酒,赏赐三老、孝悌、力田布帛。”又下诏说:“当下春天正是春耕大忙时节,百姓努力在田间劳作,这个月要鼓励百姓,不可耽误农时。有一些官吏,因为一些小案子,招百姓到公堂上来对证,为了一些不急的事务,耽误百姓的农活。人误农一时,地误人一年,公卿大夫发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制止。”
元帝建昭五年夏天六月庚申,元帝诏令恢复戾太子陵园。
壬申晦,天上出现日蚀。
元帝建昭五年秋天七月庚子,元帝诏令恢复太上皇陵寝庙园,恢复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的陵寝庙园。
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天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见皇帝。元帝下诏,说:“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已经伏罪,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羡慕汉朝礼义,重修朝贺之礼,愿意世代护卫汉朝北部边塞,边陲已经长久没有兵戈之事。将纪元年号更改为竟宁,赐待诏掖庭的王嫱为单于阏氏。”
元帝为皇太子举行加冠礼。赏赐列侯的继承人五大夫爵,赏赐百姓中继承父业的长子民爵一级。
元帝竟宁元年二月,御史大夫繁延寿去世。
元帝竟宁元年三月癸未,元帝恢复孝惠皇帝的陵寝庙园,恢复孝文太后、孝昭太后的陵寝庙园。
元帝竟宁元年夏天,元帝封骑都尉甘延寿为列侯。赐副校尉陈汤关内侯爵,赏赐黄金百斤。
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元帝在未央宫驾崩。
随后朝廷又毁弃了太上皇、孝惠帝、孝景皇帝庙。撤销孝文皇帝、孝昭太后、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的陵寝庙园。
秋天七月丙戌,元帝在渭陵下葬。
赞辞如下:臣(班彪)的外祖父兄弟曾经在宫中,是担任元帝的侍从。他们曾经告诉过臣,元帝多才多艺,善于书写篆书,弹奏琴瑟,吹奏洞箫,还会亲自作曲,为歌词谱曲,分刌(cǔn)调节音律,惟妙惟肖。元帝年轻时喜欢儒术,继位之后,重用儒生,委以重任。元帝宫中的大臣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都是当时的儒学大宗,先后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宰相。元帝为儒家思想所牵制,优柔寡断,孝宣皇帝开创的事业受到损害。但是元帝宽弘待下,为人谦恭,生活节俭,辞令温雅,有古时候仁君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