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张骞,汉中郡人,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在朝中担任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此前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砍下月氏王的头颅,当作饮器,月氏族遂远遁而去,对匈奴人,他们痛恨至极,只是苦于没有人能与他们联合起来,向匈奴人复仇。汉朝正要打击匈奴,听到这样的消息,即想与月氏族互通使节,但途中一定要经过匈奴的领地。朝廷于是招募使者,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征,出使大月氏,出使的队伍中有堂邑氏的家奴甘父,出使人马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被匈奴截获,押解至单于王庭。军臣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派出使者,要通使月氏,怎么可以不经过我的允许,就穿越我的领地?如果我要出使越国,汉朝允许我通过吗?”于是将张骞等人扣押在匈奴,张骞在匈奴滞留长达十几年,匈奴人还为张骞找了一位匈奴女人做妻子,生下儿子,然而张骞自始至终保存着汉朝出使的符节,不敢丢失。

张骞住在匈奴西部,一次乘着机会,率领部下向月氏方向逃去,向西走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人早就听说过汉朝富有,想与汉朝通商,却一直找不到机会,看到张骞后,非常高兴,问张骞想到那里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大月氏,途中被匈奴人拦住扣押,这次逃了出来,请大王派人为我做向导,送我到大月氏去。找到月氏国,返回汉朝,汉朝将会重重地酬谢大王,馈赠的财物将会难以计数。”大宛人相信了张骞的话,派人护送张骞,还有译员作为向导,此后他们来到康居国,康居国人又派人将张骞送往大月氏。大月氏王此前被匈奴人杀害,大月氏人现在已经立了他们的王后做月氏王,而且占领了大夏国,统治着大夏人,大夏国土地肥沃,又没有兵戈战争,月氏人早就陶醉在安乐的生活中,又想到汉朝距离此地如此遥远,为月氏王报仇的雄心早就已经消磨殆尽。张骞从月氏国故地来到大夏国,竟然得不到月氏人的肯定答复。

张骞在月氏国前后逗留一年多,不得不从原路返回,在返回的途中,沿着喀喇昆仑山南道走,想从羌人居住的地域穿过,返回汉朝,结果被匈奴人再次截获。在匈奴又滞留一年多,直到军臣单于去世,国内发生动乱,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乘着机会与匈奴妻子以及堂邑父逃回汉朝。武帝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任命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而有毅力,性情豪放,待人真诚,匈奴人很喜欢张骞的性格。堂邑父原来也是匈奴人,善于射箭,在途中遇到饥困时,堂邑父常会射杀禽兽,用来补充食物。在当初,同张骞一起出使的有一百余人,前后十三年,最终返回汉朝的,只剩下两人。

张骞此次出使,抵达的国家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据传闻,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张骞返回后,向武帝描述此次出使的经过,沿途的情况、地形,以及物产(详情记载在《西域传》中)。

张骞说:“臣在大夏国时,看到有来自邛地的竹杖、蜀郡的布匹,问它们怎么会来到这里,大夏国人说:‘我国商人从身毒国买来。身毒国在大夏国的东南,有数千里远。其国人世代居住在那里,风俗与大夏国相近,天气潮湿炎热。民众骑乘大象作战。国家靠近大海。’臣张骞估计,大夏国距离汉朝有一万二千里,位置在西南方。而身毒国又在大夏国的东南方数千里,那里有蜀郡出产的物品,那么身毒国距离蜀郡应该不会太远。现在派出使臣出使大夏国,要从羌人的领地穿过,有危险,羌人对待汉人并不友好;如果向北走,则是匈奴人的领地;假若从蜀郡出发,应该有道路可以通往身毒国,还没有敌寇袭扰的危险。”武帝听了张骞的介绍,知道有大宛国、大夏国、安息国这些西域国家,而且都是大国,物产丰富,又世代居住在西域,与中国人习俗相近,军队的战斗力很弱,他们羡慕汉朝的物产;北边国家有大月氏、康居国,军队的战斗力较强,可以用财物去笼络他们,诱使他们前来汉朝进贡。而后再以道义相诱导,让他们成为汉朝的属国,这样汉朝即可以拓地万里,虽然要通过多重翻译,风俗迥异,汉朝的威望也将会影响至四海。武帝听了张骞的鼓吹后,异常兴奋,认为张骞说得对。于是诏令蜀郡、犍为郡派出使者,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駹地出发,一路从莋地出发,一路从徙地、邛地出发,一路从僰地出发,出发后向前行进一二千里,在北边被氐族和莋地的夷族阻拦,南边在巂(xī)地、昆明遭到蛮夷的阻拦。昆明的蛮夷没有部族君长,惯于抢劫,在途中杀害了汉朝派出的使者,汉朝的使者终于没有能够走出去。武帝又听说在昆明西部一千余里的地方,还有一个乘象国,叫做滇越国,蜀郡的商人带着货物到过那里,于是朝廷为了寻找通往大夏国的道路,开始与滇越国交往。此前,汉朝为了开辟通向西南夷的通道,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财物,最后工程不得不停下来。这次张骞又提出,重新开凿这条通道,通往大夏国,于是通往西南夷的通道又恢复开凿。

张骞以校尉身份跟随大将军抗击匈奴,因为张骞在匈奴呆过很多年,知道水草的分布地域,大军在征战中没有遇到过很大困难,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广一起从右北平郡出发,抗击匈奴。匈奴包围了李将军的部队,损失很大,张骞由于延误了会合时间,按照法律当斩,花钱后被贬为庶人。这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西部大破匈奴,杀伤匈奴数万人,一直打到祁连山下。武帝元狩二年秋天,浑邪王率领部众投降汉朝,从此后从金城郡、河西走廊直到南山、盐泽一带,匈奴绝迹。虽然匈奴的侦探偶尔还会出现一下,但是已经很少。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军将匈奴一直驱赶至大漠的北边。

武帝多次询问张骞有关大夏国的情况。张骞此前已经失去侯爵,张骞回答武帝:“臣在匈奴的那些年,听说西域还有一个乌孙国,乌孙王的名字叫做昆莫。昆莫的父亲难兜靡与大月氏原来均居住在祁连山、敦煌一带,是一个小国家。大月氏杀了难兜靡,夺取了乌孙国的土地,乌孙国人民被迫逃往匈奴。昆莫在当时刚出生不久,抚养人布就翎侯抱着昆莫,放在草丛里,自己出去寻找食物,回来时,看到一只母狼用乳汁在喂养孩子,还有乌鸦衔着肉,在头顶上飞翔,非常神奇,布就翎侯随后抱起昆莫,带到了匈奴,老上单于可怜昆莫,留在身边抚养。昆莫长大成人后,单于将昆莫父亲的部众交还给昆莫,让昆莫率领军队打仗,多次立功。在当时,月氏已经被匈奴人打败,此后月氏向西攻打塞族人,塞族人向南逃得很远,月氏人遂占领塞族人的领地。昆莫此后长大成人,越来越健壮,向老上单于请求,要为父亲报仇,昆莫随后率领军队向西攻打大月氏。大月氏向西迁徙,来到大夏国。昆莫劫掠了大月氏留下来的部众,在当地发展,兵力稍强,恰巧老上单于去世,昆莫不愿意再返回匈奴,臣服于军臣单于。军臣单于派出军队进攻昆莫,没有取胜,匈奴人认为昆莫具有神力,因此而敬而远之。现在匈奴刚被汉朝打败,而昆莫原来居住的领地已经空虚。蛮夷怀恋故土,又喜欢汉朝的财物,在此时用重礼笼络乌孙人,招他们回到原来居住的故地,汉朝再将公主嫁予昆莫为夫人,结为兄弟。乌孙国人根据形势判断,相信会与汉朝结为联盟,这样就斩断了匈奴的右臂。汉朝再联合乌孙国,向西将大夏等国招来作为藩臣。”武帝很赞赏张骞的分析,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准备二匹马,还有上万头牛羊,再带上金钱丝帛价值数千万,又让多人持副使节仗,在方便时,可以就近出使附近国家,而后将张骞派往乌孙国。张骞出使抵达乌孙国,将天子的意图告知乌孙国人,没有得到他们的肯定答复(详情记载在《西域传》中)。张骞又分别派出副使到大宛国、康居国、月氏国和大夏国,乌孙国派出翻译为他们做向导。张骞带着乌孙国的几十位使者,数十匹马,作为答谢礼物返回长安,也是乘此机会让乌孙国人了解一下汉朝的情况,知道汉朝有多么富有广大。

张骞返回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武帝拜张骞为大行令。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张骞病故。又过去一年多,张骞派往通使大夏等国的副使,也带着西域的使者返回长安,从此后,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交通使节。这一切均是从张骞凿空西域开始,张骞建立了凿通西域的丰功伟绩,从此后,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均自称为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西域诸国人,这样西域国家才能相信汉朝派出的使者。再后来,乌孙国开始聘娶汉朝公主,与汉朝通婚。

此前,武帝曾经打开过《易经》占卜,《易经》中说:“有神马将从西北方向来。”得到乌孙马后,武帝将乌孙马命名为“天马”。等到得到了大宛国的汗血马,更加强壮,武帝又将乌孙马更名为“西极马”,而将大宛马称为“天马”。汉朝开始在令居以西修筑要塞,设置酒泉郡,以作为通往西域各国的中间站。汉朝不断地派出使者抵达安息国、奄蔡国、犛靬国、条支国、身毒国。武帝特别喜欢大宛的好马,接马的使者相望于道,络绎不绝,多则数百人一批,少的也有一百余人,汉朝使者持有的符节和带往西域的礼物,完全模仿当年博望侯张骞出使时的情况。由于对西域的情况越来越了解,派往西域的使者也在逐渐减少。尽管如此,汉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者有十余批,少的也有五六批,远的,一去时间八九年,近的,几年后即可以返回。

在当时,汉朝已经灭亡了南粤国,与蜀郡相联的西南夷大为震惊,请求朝廷在当地设置官吏。武帝遂在西南夷故地设置牂柯郡、越巂郡、益州、沈黎郡、文山郡,希望将这些郡连接起来,一直通向大夏国。武帝不断地派出使者,前后达十几批,从这些新设置的郡出发,继而在昆明又受到阻拦,有些使者被杀害,使者所携带的钱币、礼物被蛮夷抢走。于是朝廷调动大军,出兵昆明,杀了数万的蛮夷。再后来朝廷继续派出使者,还是不能通过(详情记载在《西南夷传》中)。

自从张骞凿通西域,获得了尊贵地位,那些底层官吏争相上书,大谈外国物产的稀奇古怪和通使的利害关系,请求出使西域。武帝考虑到出使西域路途遥远、艰险,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冒险,武帝接受了他们的请求,授予他们出使的符信、节杖。招募官吏百姓,不考虑出身和经历,让这些人准备好行装,然后派遣出去通使西域,受招募出使西域的人员很多。这些人派出去后,有些人不免掠夺、盗窃财物,甚至做出些违背出使目的的事情。武帝认为这些人熟悉西域情况,一边对他们治以重罪,让他们背负罪责,一边再继续派他们出使西域,戴罪立功。出使的目的多种多样,对于出使人员的素质,考虑的较少。有些出使的官员信口开河,描述外国的物产,话说得大的,即被任命为正使,说得小的,即被任命为副使。还有些狂妄无行之徒竞相效法,甚至将出使携带的礼物据为己有,而后在市场上出售获利。西域的邦国也讨厌汉朝派来的使者说话不着边际,认为汉朝的军队距离遥远,难以抵达西域,于是有些西域国家断绝了使者的粮草,使得汉使陷入困境。汉使遇到这种情况,则抱怨西域人,甚至于攻打西域国家。楼兰、姑师小国地处交通要道,曾经攻击劫掠汉使王恢等人,甚至与匈奴骑兵相勾结,在半道上截杀汉使。出使西域的使者为此向武帝谏言征服西域小国。他们说,西域国人虽然筑有城堡,军队的战斗力却很弱,容易打败。武帝于是派出从骠侯赵破奴,率领属国骑兵和边郡的汉军数万人,首先反击匈奴,将匈奴打退。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赵破奴攻破姑师国,擒获楼兰王。而后朝廷在酒泉郡设置亭障,亭障一直连接到玉门关。

西域大宛等国派出使者随同汉朝使者来到长安,看到汉朝国家竟然如此强大,西域的使者把鸵鸟蛋和犛(lí)靬的魔术师献予朝廷,武帝看到后很高兴。汉朝使者在黄河的上游找到黄河的发源地,山上有很多玉石,于是采集了大量玉石带回来,武帝查阅古图书,把黄河的发源地确定为在昆仑山。

当时,武帝正在海上巡游,带上这些西域来的客人,有意带着他们经过大都市,以及人口繁华地区,一路上赏赐给他们许多财物、丝帛,让他们带上这些厚重的礼物返回西域,以展示汉朝国家的富有。西域来的客人在稠人广众面前表演摔跤,杂技和展示各种怪物,围观的人很多,武帝大行赏赐,摆开酒池肉林,让外国的客人参观各个仓库里的府藏,以展示汉朝国家的财力雄厚,地域辽阔,西域来的客人看到后莫不惊叹。西域魔术师的奇幻表演、摔跤、杂技花样翻新,也使得观赏者兴趣骤增,西域与汉朝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域的外国使者,年复一年的往来,与汉朝通使。大宛以西的小国,认为汉朝距离遥远,态度仍然傲慢,不肯轻易屈服,汉朝只好用礼物对他们实施羁摩。

汉朝出使西域的人很多,少数人怂恿武帝,说大宛国有良马,藏匿在贰师城,不肯给汉朝使者看。武帝对大宛马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觉心动,命令武士车令等人,带上千金和一匹黄金铸造的金马,去换取大宛国贰师城的良马。大宛国已经有很多汉朝来的物品,大宛国的大臣们商议:“汉朝距离我们如此遥远,来往要经过罗布泊的盐泽地带,很多人死在那里,从北道经过,有匈奴拦截,从南道经过,缺少水草,而且人烟稀少,没有城郭,得不到粮食补充,汉朝派出的使者几百人,由于缺乏粮食,常常在抵达这里之前,即有很多人在途中死亡,怎么可能再派遣大军威胁到我们?贰师城里的宝马,是大宛国的国宝,不能给他们。”于是不答应汉朝使者的请求。汉朝使者大怒,口出狂言,将金马砸碎,扬长而去。大宛国的贵族看到这种情况,大怒,说:“汉朝使者竟然敢轻慢我们!”于是驱逐汉朝派来的使者,同时令东边的郁成王半路拦截,杀掉汉使,夺取财物。武帝听说此次出使西域不利,勃然大怒。曾经出使过大宛国的姚定汉等人说:“大宛国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只要派出三千汉军,使用汉朝的强弓硬弩,即可以攻破大宛城。”武帝曾经派浞野侯赵破奴进攻楼兰国,七百汉军骑兵率先抵达,擒获楼兰王,因此武帝认为姚定汉等人的话很有道理,武帝还想为受宠幸的李氏家族封侯,于是任命李广利为将军,派出汉朝大军征讨大宛国。

张骞的孙子张猛,字子游,颇有俊才,在元帝朝曾经担任过光禄大夫,出使匈奴,兼任给事中,后来由于遭受石显陷害,自杀。

李广利,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受宠于武帝,生下昌邑哀王刘髆。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发属国六千骑兵及郡国的恶少年数万人前往大宛国,此行是为了到贰师城夺取良马,李广利因此号称为“贰师将军”,原浩侯王恢担任向导。向西经过罗布泊,沿途有些小国家据城坚守,不肯供给汉军粮草,攻城也未能凑效。汉军如果能够攻下这些小国,即在当地取粮,如果攻不下来,几天后就会撤军离去。等到抵达郁成国,汉军只剩下几千人,而且疲惫不堪。进攻郁成城,郁成国人坚守,杀伤甚多。贰师将军与左右商量:“连郁成城都攻不下来,要想攻陷大宛国的都城,恐怕很难成功。”于是引军撤回,来回二年,抵达敦煌时,剩下的汉军已经不到出征时的十分之一二。贰师将军派出信使向武帝奏报:“路途遥远,粮食缺乏,部队不怕打仗,但是怕挨饿。现在汉军的减员很大,不足以攻下大宛城。希望暂时休整,经过休整后再出兵。”武帝闻报,大怒,派出使者挡在玉门关口,说:“部队敢进入玉门关者,杀无赦。”贰师将军害怕了,留在敦煌垦田。

武帝太初二年夏天,浞野侯赵破奴率领二万汉军,与匈奴作战,全军覆没。朝廷的公卿们讨论,均认为应该撤回讨伐大宛的汉军,倾全力对付匈奴。武帝认为已经出兵征讨大宛,如果像大宛这样的小国家都难以征服,那么大夏等西域大国一定会轻视汉朝,大宛国的良马没有得到,乌孙国、轮台国也会相继怠慢汉朝来往西域的使者,最终只能遭到外国人耻笑。武帝将反对征讨大宛的朝议者、邓光等人加以惩罚。而后武帝大赦囚徒、盗寇,征发恶少年以及边郡骑士,一年多后,汉军从敦煌郡再次出兵,此次出征的汉军达六万余人,还有自愿随军的没有包括在内。共有十万头牛,三万匹马,上万头驴、骆驼,用来驮运粮食,弓弩兵器,所需用的物资一应俱全,全国为之震动。为了征讨大宛,武帝征调了很多人马物资,参战的校尉有五十余人。大宛城中没有水井,需要在城外汲取河水,武帝为汉军安排了工匠,准备截断通向大宛城中的水道,断绝水源。在酒泉郡、张掖郡以北,武帝还增派了汉军十八万人,安置在居延泽、休屠,用以护卫酒泉郡。武帝征发了全国七种受贬谪的人,为贰师将军提供后勤,一路上车载人扛,队伍络绎不绝,直达敦煌。武帝还安排了熟悉马匹的两名专家,担任执马、驱马校尉,准备攻破大宛城后,挑选良马。

贰师将军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敦煌郡出发,由于此次出征的汉军兵多将广,所经过的小国家莫不夹道欢迎,拿出粮食供应大军。当抵达轮台时,轮台据守不降,汉军发起连续进攻,数日后破城,汉军大肆屠城。从这里再向西,汉军一路顺利地抵达大宛城,抵达的汉军还有三万多人。大宛国军队出城迎击汉军,汉军强弓硬弩猛射,大宛军不得不退回城内,据城固守。贰师将军想,可以先攻打郁成城,又担心军队滞留时间过久,大宛人会心生诡计,最终下定决心,先拿下大宛城,首先断绝城中的水源,改变河水的流向,大宛城此时已经是瓮中之鳖。城池遭受围困,前后长达四十几日,大宛的贵族们在一起商议:“大王不该藏匿良马,杀害汉使,现在我们杀掉大王,献出良马,汉军就会解围。如果还不放过我们,到那时,我们再死战,即使战死也不迟。”大宛国的贵族们同意这个建议,于是杀了他们的大宛王。此时大宛外城已经被攻破,大宛的贵族将军煎靡被汉军擒获。大宛人更加恐慌,退入内城,又一起商议,说:“汉军之所以来攻打大宛国,就是因为我们的大王毋寡。”于是派人带着毋寡的头颅,送予贰师将军,与汉军谈判:“汉军停止进攻,我们献出所有的良马,让汉军挑选,同时供给汉军粮食。如果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就只好杀掉良马,康居国的援军很快就会到来。援兵到来后,我们在内城坚守,康居国援军在外进攻,同时与汉军作战,到那时,你们再考虑一下,请做出选择。”在当时,康居国看到汉军强大,援军迟迟不敢靠近。贰师将军听说大宛城里有汉人,正在教大宛国人打井,而且城内的粮食还有很多。又想此次来就是为了诛杀首恶毋寡,毋寡的头颅已经送到,如果还不答应要求,大宛城久攻不下,康居国的军队等到汉军疲惫,伺机偷袭汉军,救援大宛,汉军恐怕要遭受损失。手下军吏们也有同样想法,于是汉军答应了大宛国的请求。大宛国献出了他们的良马,让汉军任意挑选,又拿出很多的军粮犒劳汉军。汉军挑选了几十匹优等良马,又挑选了中马以下的母马、公马三千余匹,然后立大宛的贵族昧蔡为大宛王,昧蔡对待汉使较为友善,汉军与大宛国盟誓之后,撤军返回。最终没有进入大宛内城,汉军凯旋而归。

此前,贰师将军从敦煌郡出发西征,因为人多,沿途的西域小国家已经难以满足军粮的需求,汉军分为几路大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并进。校尉王申生、原大鸿胪壶充国等一千余人来到郁成国,郁成城坚守不降,也不肯供给军粮。王申生距离汉的大军有二百余里,因为轻敌,王申生强攻郁成城。郁成王发现王申生率领的汉军很少,在凌晨,郁成王派出三千人攻打汉军,杀了王申生等人,有数人逃脱,回到贰师军中。贰师将军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率领汉军前往,攻破郁成城,郁成国人投降。郁成国王逃往康居国,上官桀率军追至康居国。康居国听说汉军已经攻破大宛城,遂将郁成王交给上官桀。上官桀命令四名骑士将郁成王绑缚起来,交给大将军。四位骑士商量后说:“郁成王,是汉朝最痛恨的人,今天被生擒,如果就这样送去,恐怕途中会发生不测。”就想要杀掉郁成王,但是没有人敢先动手,上邽县人骑士赵弟拔出剑来,砍死郁成王。上官桀等人随后追赶上大将军。

当初,贰师将军第二次领军西征,武帝派出使者告知乌孙国,诏令乌孙国人派出军队配合汉军征讨大宛国。乌孙国派出二千骑兵,但是首鼠两端,徘徊观望,不肯向前。贰师将军率领汉军返回,沿途经过的小国家听说大宛城已经被攻破,均派出国中子弟跟随汉军来到长安,向朝廷贡献,朝见天子,或者留在长安,作为人质。大军凯旋而归,进入玉门关,还有一万多人,一千余匹马。第二次出征,并不缺乏军粮,战死者也不多,主要是将吏贪婪,不爱惜士卒,侵吞军饷,很多士卒受到虐待,有许多人死亡。武帝考虑,这次是万里远征,没有责罚,武帝下诏说:“匈奴为害已久,现在虽然已经被赶到大漠以北,与其它西域小国仍然共谋,拦截大月氏的使节,杀害中郎将江、原雁门郡太守攘。危须国以西到大宛国合谋杀害期门郎车令、中郎将朝和身毒国的使节,阻断通往西域的东西通道。贰师将军李广利此次讨伐罪人,大败大宛国。托庇上天的护佑,翻越昆仑山,渡过大沙漠,一直打到西海,雪山不能阻挡我大汉军队,我士大夫率领着大军一路向前,斩获反王头颅,缴获的珍稀宝物堆满了阙门前边。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武帝又封了斩杀郁成王的赵弟为新畤侯;军正赵始成功劳最大,封为光禄大夫;上官桀敢于深入敌阵,封为少府;李哆(duō)有计谋,封为上党郡太守。军中的官吏受封为九卿的有三人,担任诸侯国相、郡太守、二千石官员的有一百余人,千石以下的官员有千余人。自愿从军的战士,受到的封赏超过他们原来的想象;因为犯罪而从军的,一律免除罪刑。出征士卒受到的赏赐达到四万钱。征讨大宛,前后两次共耗费四年时间,终告结束。

此后又过去十一年,在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率领七万骑兵从五原郡出发,征伐匈奴,抵达郅居河,兵败,投降匈奴,后来李广利被狐鹿姑单于杀害(详情记载在《匈奴传》中)。

赞辞如下:《禹本纪》中记载,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照耀,山中透露出来的光线若隐若现。自从张骞出使大夏国后,找到了黄河源头,这是书中所描绘的昆仑山吗?谈论九州山川,《尚书》还较为可信。至于《禹本纪》、《山经》中所记载的九州山川,均有些夸大其辞!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