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时,周王朝鉴于夏商二代的经验和教训,周代的三位圣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制定了礼仪制度,将爵位划分为五等,分封了八百个诸侯国,其中有五十几个诸侯国为姬氏同姓诸侯。周公、康叔的封国在鲁国、卫国,方圆达数百里,太公姜子牙封在齐国,负有统辖五等诸侯,九州方伯的责任。《诗经》中谈到这种分封制度,说:“甲士作为樊篱,人民作为城垣。诸侯国作为藩屏,王室的同宗作为骨干。以德治国安定天下,培养太子以利于接班。防止宗室中出现叛逆,勿使太子令世人畏惧。”特别强调在亲人之间,关系应该亲密无间,对于有德的人要格外敬重,要崇尚教化,树立道德,所有这些均决定着王国的盛衰,一定要让王室根深叶茂,难以撼动。在周公、召公的辅佐下,周王室减轻刑罚,强调礼仪制度,教化民众,因而周王室日益繁荣昌盛。等到周王室衰落后,在五霸的辅佐下,王室仍然维持着王权。到了周幽王、周平王以后,王室的权威遭到损害,只能困守在河洛之间,还分出了东西二周,窘迫到被人逼债的地步,手中的权柄已经是名存实亡。但仍然是天下诸侯的共主,最强大的诸侯国也不敢挑战王室的权威。周代前后经历八百余年,气数已竭,恩德耗尽,到了周赧王时期,周王被秦国贬黜为庶人,周的年号至此结束。诸侯各国的纪元与王室不再有任何联系,尚存下来的一些枝脉,仍然在苟延残喘,他们得益于周王室留下来的虚位,但海内诸侯已经没有共主,这段时间维持了三十余年。
秦国据有形胜之地,手中掌握有强悍的军队,步步蚕食崤山以东的诸侯国,逐一战胜,最终兼并天下。秦国夸耀自己的武功,骄矜自己的权谋,讥笑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摒弃礼仪制度,妄自尊大,秦王将国君称号改称为皇帝,而视天下百姓为匹夫,朝廷内无骨肉亲戚辅佐,朝廷外无尺土藩国屏蔽。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刘邦、项羽随后跟进,秦朝天下,随即土崩瓦解。由此看来,周代历史之长,超过预期;秦朝历史之短,百年未至,国家制度的设计,决定着朝代的盛衰和延续。
汉朝建国初期,天下初定,刘氏宗亲,人数很少,高祖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认为朝廷孤立,缺少外援,是其中原因之一,于是分封疆土,确立王、侯二等爵位。开国功臣被封为王、侯,享有食邑的达一百余人,受封为王的刘氏子弟,拥有九个诸侯国。从雁门郡向东,直达辽河北岸,它们是燕国、代国;常山郡向南,太行山以东,渡过黄河、济河,直达渤海海滨,它们是齐国、赵国;谷水、泗水流域,包括龟山、蒙山,是梁国、楚国;向东抵达长江、鄱阳湖,靠近会稽郡,为荆国,以后又改为吴国;北起淮河之滨,南到庐山、衡山,为淮南国;循着汉江向北,南至九疑山,为长沙国。诸侯国间犬牙交错,在东、北、南三面环绕着京师,再向外是匈奴、南粤国。天子自己拥有河东、河内、河南三郡、还有东郡、颍川郡、南阳郡,再从江陵向西抵达巴郡、蜀郡,北边抵达云中郡和陇西郡,再加上京师的内史,朝廷共掌握有十五个郡,公主、列侯的食邑还包括在这十五个郡中。而朝廷封立的诸侯国,大的诸侯国跨州连郡,多达几十个城邑,诸侯国内建造的宫殿,设置的官员与京师一样,朝廷想矫枉,却发现已经过正。高祖在建国初期,国事繁忙,席不暇暖地制定各项制度,孝惠皇帝在位的时间很短,吕后执掌朝政,天下太平,没有出现过大的动乱,犯上作乱的事情很少,吕氏家族叛乱遭平定之后,朝中大臣们迎立太宗即位,依靠的力量仍然是诸侯国的力量。
但诸侯国的权利实在是太大,到后来更是弊端百出。小的诸侯国,君王荒淫无道;大的诸侯国,君王横行不法,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此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将齐国、赵国再细分成更小的诸侯国;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削夺吴国、楚国的领地;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谏言,颁布“推恩令”,让诸侯王将封国内的土地,继续分封给下面的子弟。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诸侯王虽然没有受到惩罚,但是诸侯国的势力,在不断地遭到朝廷削弱。从此以后,齐国分为七个小诸侯国,赵国分为六个小诸侯国,梁国分为五个小诸侯国,淮南国分为三个小诸侯国。以后的皇子再被立为诸侯王,大的诸侯国仅拥有十几个县。长沙国、燕国、代国虽然还是旧的名称,可是在诸侯国的南边、北边,朝廷已经设置了郡县。景帝遭遇七国之乱以后,随即抑制诸侯国的权利,减少诸侯国官员的数量。武帝朝又遇到了衡山国、淮南国的未遂谋反,武帝为此制定“左官法”,进一步贬低诸侯国中官员的地位,设立“附益法”,避免朝廷任命的官员与诸侯王相互勾结,以后的诸侯王只是从封国中获取衣食租税,不能再参与政事。
到了哀帝、平帝年间,尚存的诸侯王已经是先帝所封立诸侯王的后代子孙,与在位皇帝的血缘关系变得疏远。这些诸侯王生活在深宫之中,失去了显赫的地位,也不再受到官吏、百姓们的敬畏,其身份与一位富家翁差不多。而汉末的哀帝、平帝在位的时间又很短,加上成帝,三位皇帝没有后嗣,王莽此时看出,汉室朝廷已经是内外交困,本末孱弱,于是无所顾忌,顿时有了篡位的野心。通过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赋予的权利,假借伊尹、周公辅政的旗号,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不顾尊卑,号令天下。等到王莽虚伪的面具帮助自己达到篡汉的目的后,便撕下假面具,南面称帝,派出五威官吏,号令天下,王莽宣称这是上天的符命,要改朝换代,要登上帝位。汉朝封立的诸侯王,此时也只好俯首称臣,奉上代表身份的诸侯王印玺和绶带,惟恐落在他人身后,有些还为新朝皇帝歌功颂德,表现出谄媚的丑态,可谓悲哀!从汉朝封立诸侯国的过程,从强弱变化,到最终结局,给予分析,以作为历史的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