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的事迹,在《诗经》、《尚书》中均有所记载,书中描述,虞舜、夏禹时代,舜如何接受尧帝禅位;禹如何接受舜帝禅位。这些圣贤均是在积累功德,勤奋治理国家,施惠予百姓,通过摄位行政,民意将他们的功绩上达于天廷,前后经历数十年,最终登上王位。商代和周代的君王,他们的祖先是尧舜时代的辅佐大臣商契、后稷,从先祖开始,即倡导仁义,长达十几世,始终推行仁政,直到商汤、周武王时,通过武力推翻夏朝末代暴君桀王、商朝末代暴君纣王,最终建立商朝、建立周朝。秦朝兴起于秦襄公,强盛于秦文公、秦穆公,而后经过秦献公、秦孝公、秦昭王、秦襄王,不断地蚕食六国,前后长达一百余年,到了秦始皇,最终兼并天下。从实行德政到获取天下,时间之久,用力之大,可谓艰难。
秦朝统一天下后,国君开始改称为皇帝,总结周朝衰亡的教训。始皇帝认为,士人在朝堂外,发表太多的议论,致使诸侯国间连年征战,加上域外蛮夷的侵扰,肆意掠夺。秦始皇取消了五等封爵制度,拆毁诸侯国间的城防,销毁民间的兵器,禁止所有诽谤朝政的言论,焚毁各家学派的书籍,对内铲除豪强,对外驱逐夷狄,施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以为这样做就可以享有万世太平。结果仅延续十几年,前后两代皇帝,没有任何预兆,天下土崩瓦解,普通百姓超过了春秋时的五霸,民间英雄胜过了强悍的夷狄,造反的百姓岂止是诽谤朝廷,民众的力量远胜过戴甲武士。秦廷制定的法令,成为埋葬秦朝的利器。汉没有尺寸封土,高祖奋力一剑,征战五年,完成改朝换代的宏伟大业。阅古历今,可谓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究竟是何原因?上古时代的更替,凭借的是圣王的仁德;汉朝的建立,却是因为秦朝弊政创造的机会。镌刻金石,非一日之功,摧枯拉朽,却能够顺势而为,这正说明了,形势比人强。汉朝接受天命,有十八位诸侯王记录在册,按照月份排列;汉朝统一后,按照纪年排序。到了孝文帝朝,异姓王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