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古代的帝王兴起,何尝不是通过大臣的辅佐,群策群力,才有了帝王事业的最终成功!汉的兴起,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天开始。在当时,陈胜建立张楚国,号称陈王,沛公响应陈胜起义,率领群雄,历经三年苦战,最终率领义军攻入关中,推翻秦朝,接受项羽封为汉王的称号,继而汉王刘邦东出函谷关,又历经五年时间,与项王争夺天下,最终打败楚军,逼迫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杀,登上皇帝宝座。前后共经历八年时间,天下最终归为统一,而后皇帝论功封赏。到了汉纪元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受封的诸侯,已经有一百四十三人。汉初,整个国家大的都市、城镇,由于连年征战,百姓逃亡在外,统计上来的户口人数,仅有原来的十分之二、三,因此当年受封的诸侯,大的诸侯不过享受食邑万家,小诸侯只能享受五六百户。在封侯时,皇帝与诸侯共同盟誓:“像黄河一样,滔滔不绝;像泰山一样,坚如磐石;封国永存,传至后世。”还用丹书写在铁券上,斩杀白马,庄严盟誓,再以后,皇帝排定了十八位诸侯的名次。吕后执政第二年,再次诏命丞相陈平,将已经受封为列侯的将相,按照功劳大小,记录在册,将档案收藏在宗庙,有关部门保存副本。的确是想让诸位列侯固守爵位,只是后来的枝叶,在逐渐凋零衰落。

到了文帝、景帝朝,已经经历四五代皇帝,逃亡在外的百姓,纷纷返回故乡,加上和平年代人口的繁衍增长,列侯多的可以享受到三四万户的县邑,小的封国也增加了一倍以上的人口,诸侯的财产成倍增加。子孙开始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创业时的艰难,很多人触犯法律,或者陷入禁令,最终导致封国被废黜,甚至违法丧命。还有一些诸侯,因为没有儿子,断了爵位继承人。到了孝武帝后元年间(公元前88-前87年),汉初受封的列侯,已经没有了继承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开国时的列侯,已经断绝祭祀。法网严密,也是造成列侯封国断绝的原因之一。孝宣帝为此而感叹,责令将汉朝初,受封为列侯的功臣重新登记,打开藏在宗庙中的档案,通过查阅,诏令有关部门,寻找那些功臣列侯的子孙,发现有很多人已经沦为佣工,靠着为人打工糊口度日,遂诏命免除他们的徭役,有些还赐予了金钱、布帛,以昭显汉朝中兴后的德政。

等到成帝年间,又再次抚恤慰问,这些列侯后裔们的境况逐渐地得到改善,情况好转起来,而且延续了下去。这是德政,杜业提出的建议,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杜业说:“在上古时,尧帝封立了上万个诸侯国,天下和谐太平;舜帝、禹帝时,让诸侯国共享治理;商汤学习三位圣王的治国理政之道,殷商享有数百年的太平;周代封立了八百个诸侯国,遥远的诸侯国,即使是蛮夷,他们也会通过层层翻译,前来京畿朝拜王室。因此说,宽厚仁慈的君王,重视帮助灭绝的诸侯,为他们确立继承人,有成就的君王,对待灭亡的诸侯国,安排他们的后裔祭祀祖先,他们能够这样做是因为重视,排在其他政务前面,以显示出君王圣德仁厚。周成王深知牧野之战的重要性,顾念参战的功臣,通过此来激励后来者,知道功臣在民众中享有威望。功臣立功,王室光荣,按照武王遗愿,发挥遗老们的作用,给予功臣显赫的地位,为他们安排宽大的住房,赏赐丰厚的财物,让他们尽享王室的尊崇。对待功臣的嘉奖,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召公去世之后,后代的周王赞颂召公的功绩,百姓也在思念召公的圣德。召公曾经休息过的棠棣树,百姓留下来作为纪念,还要在宗庙中祭祀召公。燕国祭祀先祖召公,齐国祭祀先祖姜尚,与周王室祭祀先祖一样,无论是儿子继位,还是兄弟继位,从未中断过。子孙中因为有人犯罪而服刑,也没有中断过,祖先创立下来的功业,子孙后代世世享受。再来看汉初时的受封功臣,皇帝也曾经与他们剖符盟誓,让他们的后代子孙世代继承爵位,皇室还面对着山河盟誓,将他们的丰功伟绩收藏在宗庙里,去世之后,仍然能够享受到祭祀,赏赐也很丰厚。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初受封的功臣,已经没有后人可以继承封爵,有的功臣后人,甚至已经找不到名姓,或者没有了继承人。他们的朽骨埋葬在荒冢中,无人祭祀他们;他们的后裔,散落在民间,生为奴隶,死为野魂。从古代先贤受到的厚遇,对比汉初建功立业的功臣,令人哀叹。身处在圣朝,应该发扬圣德,天子应该诏令民间,寻找功臣的后裔,四方百姓假若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也会很高兴,会认真地对待此事。再经过若干年,不去寻找,以后的执政者恐怕会忘掉大义,会说已经找不到功臣的后裔,那么皇帝的恩德将得不到体现,这件事情做的太草率,起不到教化后人的作用。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虽然难以全部做好,也要首先找到当年的大功臣。”随后,成帝首先选定了萧何的后人。

哀帝、平帝年间,又找到了曹参、周勃的后裔,让他们继承先祖的封爵,延续以前的祭祀。考察功臣封赏的前后过程,排定封赏时的名次,截至到孝文帝朝,用以彰显汉初功臣受封时的事迹。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