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张良,字子房,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张良的祖父,名字叫做张开地,韩昭侯(公元前362—前332年)、韩宣惠王(公元前333—前312年)、韩襄哀王(公元前311—前296年)时期,张开地担任韩国宰相。张良的父亲,名字叫做张平,韩釐王(公元前295—前273年)、韩悼惠王(公元前272—前239年)时期,张平担任韩国宰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张良的父亲去世。死后第二十年,秦国灭亡韩国(公元前230年)。在当时,张良还年轻,没有来得及步入仕途。韩国遭灭国后,张良家中僮仆仍有三百人,张良的弟弟去世,张良没有时间为弟弟下葬,却将全部家产用来访求刺客,刺杀秦王嬴政,为韩国复仇,就因为张氏在韩国,曾经是五代韩王的国相。

张良在淮阳郡学礼,在淮阳郡东边,张良寻访到一位叫做仓海君的隐士,从隐士那里,张良得到一位力士,这位力士可以舞动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秦始皇东出函谷关,巡幸天下,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遭到张良与刺客的狙击(公元前218年),铁椎误击中副车。始皇帝勃然大怒,在全国搜捕刺客,追捕的很紧急。张良只好改名换姓,躲藏在下邳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邳州)。

在下邳县,张良曾经在一座桥上信步闲游,遇见一位老人,穿着褐色衣服,老人走到张良站着的地方,将脚上穿的鞋子丢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见此情景,张良一时间不知所措,很想揍这位无礼的老人。看到老人年龄确实很老,忍住心中的愤怒走到桥下,捡起鞋子,又回到桥上,跪在地上,为老人穿上,老人欣然地看着张良穿上鞋子,笑着离开了。张良对刚才发生的一切,仍然在惊愕中,老人走了一里多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日之后,在黎明时分,到这里来与我相会。”张良更加奇怪了,跪下来答应:“一定照办。”五日后的黎明,张良来到桥边,老人已经在那里等候,看到张良就发脾气,说:“与老人约好的时间,为何要迟到?回去吧,五日后,仍然是老时间,还在这里相会。”又过了五日,鸡一报时。张良就去了,看到老人又在那里,对着张良再次发脾气,说:“又迟到了,怎么搞的?回去,再过五日,早一点来。”又过了五日,张良这一次半夜里就动身。刚到一会儿,老人就到了,高兴地说:“这就对了。”拿出一册书,对张良说:“把这本书读完记住,你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即可以用上。十三年后,你要想见我,济北郡谷城山下有一块黄石,那就是我。”随即离去,不知所终。天亮以后,张良再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对此次遭遇很重视,常常诵读这本奇书(注:按照历史纪年推算,张良此时接近四十岁)。

张良住在下邳县,为人任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张良将项伯藏匿起来。

十年以后(公元前209年),陈涉率领义军举事造反,张良也聚集了数百个年轻人,起兵相应。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扎在留县。张良想去与景驹会合,率领义军走到中途,遇上沛公刘邦。刘邦率领数千人攻取下邳县,张良率领义军归附刘邦,沛公任命张良为厩将。张良试着按照《太公兵法》,为刘邦提出建议,刘邦很高兴,也多次采用张良提出的建议。张良为别人提出建议,却很少能被人采用。张良说:“沛公是天授奇才。”因此决心追随刘邦。

沛公来到薛县,与项梁的义军会合,共同拥立熊心为楚怀王。张良劝说项梁:“君已经立了楚国的国君后裔,韩国王室横阳君韩成也是一位贤者,可以立为王,与他结成联盟。”项梁让张良找到韩成,立为韩王。张良被任命为韩国司徒,与韩王成率领一千余人向西占领原韩国领地,攻取几座城邑,又被秦军夺了回去,义军只好在颖川郡往来游击秦军。

沛公率领义军从洛阳向南翻越轘辕山,张良率领义军,追随沛公,攻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而后进攻杨熊率领的秦军。沛公命令韩王成留守在阳翟县,然后与张良一起率军向南,攻下宛县,向西攻入武关。在秦的峣关下,沛公刘邦妄图用二万义军进攻秦军,张良说:“秦军仍然强大,不可轻敌。臣听说秦军守将是一位屠夫的儿子,商人惟利是图。沛公可以在此地先安下营寨,派出小股部队出发,准备五万人的灶具,在周围的山头上插上义军旗帜,作为疑兵,而后派郦食其带着金银财宝,前去劝降秦将。”守关的秦将果然愿意与义军联合,一起向西攻打咸阳,沛公刘邦很高兴,认为此举已大功告成。张良说:“这还只是秦军将领愿意投降,秦军的下层将士未必肯服从,如果他们此后造反,就危险了,不如趁着秦军此时懈怠,对他们发起突然袭击,”刘邦遂率领义军向秦军发起进攻,大败驻守在峣关的秦军。乘胜追击,抵达蓝田县,继而再战,彻底打垮秦军。而后刘邦率领义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沛公刘邦进入关中,在秦朝国都咸阳的宫室中,看到有着许多帷帐、美女、狗马、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就想留住在秦宫中享受一下。樊哙劝谏沛公,沛公不听。张良说:“秦廷无道,沛公才能够打败秦军来到此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为天下人清除残贼,应该以俭朴为务。刚刚进入秦地,沛公即想安逸享乐,这是在‘助桀为虐’。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忠言。”刘邦于是带着义军返回霸上驻扎。

项羽率领义军抵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半夜里骑着快马,飞驰进沛公的军营,私下里找到张良,劝说张良赶快离开。张良说:“臣为韩王送沛公,今天事情紧急,这样悄悄离开不义。”于是将要发生的事情告诉刘邦。刘邦一听,大惊失色,问:“这该怎么办?”张良问:“沛公真地要与项王决裂吗?”刘邦说:“有一个浑蛋小子劝说我,封锁函谷关,阻挡诸侯大军进来,说这样做,我即可以在秦地称王,悔不该当初听了他的话。”张良再问:“沛公与项王相比,认为有取胜的把握吗?”刘邦沉思良久,问:“现在该怎么办?”张良于是把项伯引见给刘邦。刘邦与项伯先喝酒,讲了些客气话,又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然后请求项伯向项羽解释,沛公不敢背叛项王,所以关闭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项羽后来解开了心中的结(详情记载在《项羽传》中)。

汉纪元元年(公元前205年),项王封沛公刘邦为汉王,汉国领地在巴郡、蜀郡,刘邦赐予张良黄金百镒,宝珠二斗,张良将这些财宝全部转送给项伯。汉王通过张良,又送给项伯很厚重的礼物,请求把汉中也封给汉王。项王也答应了。汉王率领军队前往封国,张良送到褒中,刘邦让张良先回到韩国去。张良临别前劝说汉王将栈道烧毁,向天下宣示没有离开汉中的想法,以此来打消项王的猜忌。然后张良按着原路返回。一路走,一路焚烧沿途的栈道。

张良回到韩国,听说项羽因为张良追随刘邦,扣押了韩王成,不让韩成返回韩国,带着韩成向东抵达楚国,在国都彭城,又把韩成杀了。这期间,汉王已经率军打回关中,平定三秦,张良于是给项羽写信,张良说:“汉王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封国,汉王希望得到关中,按照原来的约定办理,得到了关中,汉王即会停止用兵,不会再向东打出函谷关。”又把齐国反叛项羽的檄书派人送交项羽,张良说:“齐国与赵国联合起来,正想要灭掉楚国。”项羽于是率领楚军向北进攻齐国。

张良沿着小路返回汉军大营。汉王封张良为成信侯,此后张良跟随着汉王,向东进攻楚国,汉军一路攻进彭城。接下来,汉王被项羽率领的楚军打败,汉军又退了回来。在下邑县,汉王从马上下来,坐在马鞍上问张良:“我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拿出来分封给诸侯,子房看谁能帮助我打败楚国?”张良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军中的枭将,英布与项王有矛盾,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造反,英布和彭越可以利用。汉王军队中可以委以重任的将军只有韩信,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挡一面。陛下如果想要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拿出来分封给诸侯,就分封给这三人,他们能帮助汉王打败楚军。”刘邦于是派出随何去说服九江王英布,又派人联络彭越。此时西魏王魏豹叛汉降楚,刘邦派出韩信率领汉军向北渡过黄河,平息魏豹叛乱,接下来,韩信占领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最后帮助刘邦打败楚军,平定天下的,也正是这三人的功劳。

张良体弱多病,没有亲自率领军队打过仗,但常常为汉王出谋划策,汉王对张良也是言听计从。

汉纪元三年(公元前204年),项羽在荥阳围困汉王,情况非常紧急,汉王当时很恐慌,与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军的力量。郦食其献上一计,说:“在上古时,商汤讨伐夏桀,把夏王的后裔封在杞地;武王讨诛商纣,把商王的后裔封在宋地。而今秦廷无道,灭亡六国,使得六国后裔无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够诚恳地找回六国后裔,封他们为诸侯王,他们对陛下一定会感恩戴德,愿意做陛下的侍臣。德义产生了作用,陛下即可以南面称霸,到那时,楚国也就会乖乖地来朝见陛下。”刘邦听了这番鼓吹,说:“好。赶快刻制好六国印信,先生带着印信给六国的后裔送去。”

郦食其还没有走,张良从外面进来谒见汉王刘邦。刘邦正在吃饭,告诉张良说:“有客人为我设计了削弱楚军的计划。”然后将郦食其讲的一番话原原本本地告诉张良,刘邦问:“子房你看这个计划怎么样?”张良说:“谁为陛下设计的这个计划?陛下的大事就要毁在这个计划中。”刘邦一听大惊,问:“为什么?”张良说:“臣请借陛下面前的筷子作为筹算,为陛下一一分析。在古时,商汤、周武讨伐夏桀、商纣,然后为他们的后裔分封国土,是因为他们能够致夏桀、商纣于死命,现在陛下能够致项籍于死命吗?这是一不可。武王率军进入殷商,在商容居住的闾里旁边树立功德表,以表彰商容的德行,在箕子的门前敬礼,将比干的坟墓封土,这些表面文章,陛下今天能仿效吗?这是二不可。武王讨伐商纣成功后,把巨桥粮仓的粟米分发给百姓,把纣王鹿台上的财宝赏赐给臣下,这些陛下能做到吗?这是三不可。殷朝灭亡之后,武王可以改战车为乘用车,收起兵器,表示战争停止,这些陛下能做到吗?这是四不可。武王把战马释放到华山南面,向天下宣示战争已经结束,现在陛下能做到这些吗?这是五不可。武王把转输军粮的犍牛放归桃林,向天下宣示不再需要转输军粮,这些陛下能做到吗?这是六不可。现在天下的英雄豪杰,舌辩游士,离开自己的亲人,抛弃祖宗的坟墓,远离亲戚朋友,跟随陛下,他们日夜盼望着,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封侯,封地。现在陛下立了六国的后裔,那里还有土地分封给他们,这些舌辩游士也可以返回自己的国家,侍奉新的主人,回到亲人身边,与亲朋故旧团聚,谁还愿意为陛下打天下,卖力气?这是七不可。而且楚军如此强大,六国只能重新臣服于楚国,陛下还怎么让六国臣服?这是八不可。陛下如果采用了这个计划,陛下的大事也就完了。”刘邦放下碗筷,吐出口中的食物,大骂道:“混账儒生,差点儿坏了他老子的大事!”马上命令销毁刻制好的印信。

再后来韩信占领齐国,请求做代理齐王,汉王大怒。张良说服汉王,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详情记载在《韩信传》中)。

汉纪元五年(公元前202年)冬天,汉王刘邦率领汉军穷追楚军,抵达阳夏县(今河南周口地区太康县)的南边,战况又发生逆转,不利于汉军,汉王只好躲藏在固陵县(今河南信阳市固始县)的深沟高垒后面,而诸侯的军队迟迟不能前来与汉王会师,张良再次说服汉王,汉王采用张良献出的计策,诸侯终于率领大军前来与汉王会师,围歼楚军(详情记载在《高帝纪》中)。

汉纪元六年(公元前201年),高祖大封功臣。张良从来没有领兵打仗的经历,高帝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请子房在齐国自己选择三万户作为食邑。”张良说:“臣从下邳县起兵,与皇上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安排臣与陛下的会面。陛下肯采纳臣提出的建议,侥幸发挥了作用,臣希望把留县作为臣的封邑,不敢要三万户那么多。”于是高祖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高祖已经封了大功臣二十余人,没有受封的将领还在日夜争功,吵闹不休,分封只好停了下来。高祖住在洛阳的南宫,一天从复道上经过,看到很多将领,三三两两地在讨论事情。高祖很奇怪,问张良:“他们在谈论些什么?”张良回答:“陛下不知道吗?他们在商量造反呢。”高祖大吃一惊,问:“天下已经安定,为什么还要造反?”张良说:“陛下起于布衣,与这些人共同打下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陛下所封的人,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陛下亲近的故人,而陛下所处罚的,都是陛下平生所痛恨的人。这些将领们现在核计军功,认为拿出天下所有的土地分封给他们,还是不够,将领们担心陛下不能够人人封到,曾经得罪过陛下的事情,却有可能遭到陛下报复,因此聚在一起商量造反。”高祖听了这番话,担心地问:“这该怎么办?”张良问:“陛下有平生最痛恨,而群臣又都知道的人吗,此人是谁?”高祖说:“雍齿是我最痛恨的人,他多次背叛我,让我难堪,我早就想杀掉他,因为他后来的战功很多,又不忍心杀。”张良说:“那好,今天就先封雍齿,让群臣都能看到。群臣看到雍齿也可以受封为列侯,就会感觉到受封还有希望。”于是高祖专门设宴,在宴会上封雍齿为什邡侯,随即催促丞相、御史大夫抓紧时间定功,封赏。群臣喝完酒,高兴地说:“雍齿都可以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刘敬劝说高祖把国都设在关中,高祖心中还在犹豫。左右大臣都是崤山以东的人,大家都劝说高祖把国都设在洛阳:“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渑池,背对黄河面向洛水,其地势同样险固。”张良说:“洛阳虽然险固,但是地域狭小,方圆不过数百里,田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的理想之地。关中东有崤山、函谷关,西有陇山、秦巴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富庶的沃土,北有广袤的草原,三面皆有天然屏障,易于固守,只有一面向东,面对崤山以东的诸侯。诸侯国安定,黄河、渭水可以转输漕运,汇聚天下的财富,向西运抵京师;诸侯国有变,陛下则可以利用黄河水,顺流而下,水运足以提供运输。这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讲的是对的。”于是高祖终于下定决心,当日起驾,把国都设在关中。

张良跟随高祖来到关中,因为体弱多病,采取道家导引不食粮食的方法,一年多,在家中闭门不出。

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大臣对此多有意见,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吕后内心恐惧,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人对吕后讲:“留侯张良善于谋划,很受皇上的信任。”吕后于是让建成侯吕释之(注:吕泽是吕后的长兄,在战争中去世,这里是次兄建成侯吕释之)把张良强行请到家里来,对张良说:“君经常为皇上参谋意见,现在皇帝想要更换太子,君难道就能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了吗?”张良说:“当初皇帝在困急之中,侥幸采用过臣提出的一些建议;现在天下已经安定,因为对亲人的爱,要更换太子,这是骨肉间的事情,臣就是有一百张嘴,对皇上又能有什么影响!”吕释之一定要张良想出一个办法:“请你无论如何为我出一个主意。”张良说:“这种事情,很难通过劝说来起作用。听说皇帝有四个贤士召不到身边。这四个人年纪都大了,因为皇帝对士人不尊重,喜欢侮慢士人,因此他们都逃匿在山中,发誓不为汉廷服务。可是皇上内心还是很尊重这四个人。现在如果能够不惜重金,让太子诚恳地写上一封书信,用谦卑的语言,备上舒适的车辆,派出一名善于讲话的辩士,去请他们下山,或许会来。来了之后,以贵客礼对待他们,让他们不时地跟随在太子左右上朝,让皇帝看到,应该会有所帮助。”吕后于是诏命吕释之派人带上太子的书信,卑辞厚礼,迎来这四位贤士。四人来到后,就安排住在建成侯的家里。

汉纪元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黥布造反,高祖此时身体不好,有病,想派太子率领汉军前往平叛。这四位贤士商议道:“我们来,就是为了保证太子能够顺利继位。现在太子要带兵去打仗,这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于是对建成侯讲:“太子率兵打仗,有功不可能增加封赏,无功却会因此而遭受祸殃。太子率领的将军,都是与高祖一起打天下的枭将,现在让太子去率领他们,这如同是让羊去率领一群狼,他们不会听指挥的,指挥作战肯定要误大事。臣听说‘母亲喜欢的孩子,常常会抱在怀里’,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奉在高祖身边,赵王刘如意也常常跟随在高祖左右,高祖说:‘绝不会让不肖儿子在爱子上边。’这显然是想要换掉太子。君为什么不赶快向吕后奏明,让她找机会向皇上哭诉:‘黥布,是当今天下猛将,又善于用兵,现在出征的将领都是陛下的同辈人,让太子去指挥他们,他们不会听的,英布知道了汉军的情况,也会大张旗鼓西进。皇上虽然有病,勉强登车,躺在车子里指挥,诸位将军也不敢不卖力气。皇上虽然辛苦,为了妻子、孩子,还是要跑一趟。”于是吕释之连夜去见吕后。吕后找准机会,向高祖哭诉,讲了上述的理由,正如四人所料。高祖说:“我就知道,这个兔崽子办不成事情,还是要让他老爹亲自去。”高祖亲自率领汉军东出函谷关平叛,朝廷群臣在长安留守,他们一起送高祖至霸上。张良有病,勉强起身送到曲邮,见了高祖说:“臣应该跟着一起去,奈何病得太利害。楚人剽悍,勇猛,希望皇上谨慎,不必与楚军面对面地硬拼。”乘此机会劝说高祖诏命太子作为将军,监督关中汉军。高祖说:“子房虽然有病,请你一定要支撑着辅佐太子。”此时叔孙通已经是太子太傅,张良担任太子少傅。

汉纪元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从平定英布叛乱的前线返回,病得很重,心里想要更换太子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张良劝谏也不起作用,高祖因为有病,已经不大上朝视事。太傅叔孙通引经据典,劝说高祖不要更换太子,甚至以死谏诤,高祖假意答应,但是要更换太子的想法,根本没有改变。有一天举行酒宴,设置劝酒,太子在旁边伺候。太子身后站着四位老人,年龄都在八十岁上下,须眉皓白,衣冠伟岸。高祖此前从来没有见过,很奇怪,就问:“他们是谁?”四个人上前答话,各人报上自己的名姓。高祖闻言大惊,说:“我访求你们,你们都躲避我,怎么今天会跟着我的儿子?”四个人回答:“陛下轻慢士人,随意辱骂,臣等不愿受辱,因此恐惧,躲藏起来。现在我们听说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牺牲性命,付出一切,所有臣等才来到太子身边。”高祖说:“那就拜托你们好好地辅佐太子。”

四个人向高祖祝酒后,退出酒宴。高祖目送着他们离去,召戚夫人来,指着四人的背影给戚夫人看,高祖说:“我的确是想要更换太子,可现在你看,太子已经有这四人辅佐,羽翼已经长成,很难再撼动。吕后也只能做你的主人啦。”戚夫人听到此话,涕泪交流,高祖说:“来吧,为我跳一段楚舞,我为你唱一支楚歌。”高祖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长成,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可奈何兮!虽有箭矢,岂能射下来!”一连唱了数遍,戚夫人已经是泪眼滂沱,难以自已。高祖起身,走了,酒也没有喝好。最后终于没有更换太子,这是张良设计,召此四人来所起的作用。

张良跟随高祖进攻代国,出奇计攻下马邑,建议高祖立萧何为相国,张良从容地向高祖建议了很多天下大事,因为无关乎天下存亡的大计,没有记载下来。张良曾经说:“我们韩家世代在韩国为相,在韩国遭灭国后,我不爱惜万金家财,为韩国向强秦复仇,天下人为之震动。今天我能够凭借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得到万户食邑的封赏,位列侯爵,这已经是布衣最高的理想,对于我来说,已经很知足。愿意抛弃人间俗事,跟随赤松子,遍游天下。”于是张良学习道家学说,幻想可以白日飞升。高帝驾崩,吕后因为立太子的事情,非常感激张良,强迫张良吃饭,吕后说:“人生一世,如同白驹过隙,何必苦了自己!”张良不得已,只得勉强吃饭。又过了六年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张良在下邳桥上与老人见面,并得到老人的授书,此后第十三年,在经过济北郡时,在谷城(今山东省东平县)山下,果然看到那块黄石,张良把这块黄石带回去,珍重地供奉起来。等到张良去世后,家人就将这块黄石与张良葬在一起。每年两次,张家族人在伏、腊两季,祭祀张良和黄石。

张良的儿子张不疑继承爵位,孝文帝三年因为犯下大不敬罪,撤销封国。

陈平,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户牖乡人。陈平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喜欢读书,特别喜欢钻研黄帝、老子学说。陈平家里种有三十亩田,陈平与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要经常下田种地,却放任陈平四处游学。陈平长得高大而又英俊,有人谈到陈平,问:“家里那么穷,陈平吃什么养得这么好?”陈平的嫂子讨厌陈平,怨陈平不在家里帮助干活儿,就说:“吃得是一样的糟糠。家里养这么一个小叔子,还不如没有!”陈平的哥哥听到了,把陈平的嫂子赶走。

等到陈平长大成人,到了娶媳妇儿的年龄,富人家的女儿不愿意嫁予陈平,穷人家的女儿,陈平又羞于迎娶。时间久了,户牖乡有一位富人张负,张负有一位孙女,嫁了五个男人,都死了,其他人家再也不敢娶这样的女人,陈平听说了,想娶。邑中有人家举行丧礼,陈平因为家境贫寒,帮助丧家料理丧事,早去晚归,尽职尽责。张负在举丧的人家观察陈平,看到陈平相貌堂堂,陈平料理完丧事,很晚才回到家中。张负跟随着陈平,来到陈家,看到陈平家的房子紧邻城墙,住在一个穷人聚集的陋巷,家里的房门用席子挡着,可是门前却有很多长者往来的车辙印痕。张负回去后,对儿子张仲说:“我想把孙女儿嫁予陈平。”张仲说:“陈平家里太穷了,陈平又不事生产,县里人都笑话陈平,为什么要将孙女儿嫁给这样一个人?”张负说:“像陈平这样才貌英俊的人,会永远贫困下去吗?”遂将孙女儿嫁予陈平,因为考虑到陈平家里贫寒,还借给陈平娶亲的钱,让陈平用来行聘,多余的钱则用来准备婚宴酒席,迎接新妇过门。张负在孙女儿临出门前,告诫孙女儿,张负说:“不要看不起婆家贫穷,对待族中人要谨慎,有礼。对待陈平的哥哥要像对待父亲一样,长兄如父,对待嫂子要像对待母亲一样。”陈平娶了张氏的孙女儿,家里生活开始好过起来,交游也更加广泛。

乡里举行集会,陈平负责为大家分肉,陈平分肉分配得很均匀,乡里的父老很满意,说:“好,陈平这孩子会分配!”陈平回答说:“这算什么,让我分配天下,我会像分肉一样,分得更好!”

陈涉举兵起事称王,派周市去占领地盘,而后又立魏咎为魏王,魏咎与秦军在临济县城下大战。陈平谢别哥哥,跟随一帮少年前去投奔魏王咎,被魏王咎任命为太仆,陈平为魏王出主意,魏王听不进去。有人在魏王身边讲陈平的坏话,陈平只好离去。

项羽率领的义军打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去投奔项羽,跟随项羽攻入函谷关,直到推翻秦朝,项羽赐陈平卿爵。项羽率领楚军返回彭城,设立国都,汉王刘邦率领汉军打回关中,平定三秦,继而东出函谷关,与项王争夺天下。殷王司马卬叛楚降汉,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带着魏王豹在楚国的门客前往迎击汉军,殷王司马卬战败投降。项王派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赏赐黄金二十镒。没过多久,汉军又再次攻陷殷地,项王大怒,要杀此前平定殷地的将军。陈平害怕被杀,于是封存项羽授予的印绶和赐予的黄金,派人送还项王,自己沿着小路,带着随身的佩剑逃走。在渡过黄河时,船夫看到陈平长得高大英俊,又是一人独行,怀疑陈平是逃亡的将军,腰间一定会藏有金玉宝器,眼睛盯着陈平上下打量,有要杀陈平的意思,陈平内心恐慌,于是解开衣服,裸身帮助船家撑船。船夫看到陈平身上一无所有,才打消杀人的念头。

陈平逃亡到修武县投奔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刘邦,汉王召陈平进帐。当时,万石君石奋是刘邦身边的近臣中涓,接过陈平递上来的名片。陈平与其他十人一起被召见,刘邦安排他们先吃饭。然后说:“就这样吧,你们先回去休息。”陈平说:“臣这次来,有要紧的事情要与汉王面谈,要谈的话不能过今天。”汉王于是与陈平交谈,在谈话中,对陈平的见解非常欣赏,问陈平:“你在楚国担任什么职务?”陈平回答:“担任都尉。”汉王当天就拜陈平为都尉,特许陈平参乘,掌管督察汉军中的将领。军中的将军们听到陈平的任命,一片哗然,都说:“大王今天得到一位楚军的逃兵,还不知道他有什么本事,就特许他担任参乘,还要他来监督我们这些老将!”刘邦听到这些议论后,反而更加信任陈平,接下来陈平跟随汉王向东进攻项王。一直打进彭城,又被项王率领的楚军打败,汉王率领残军撤退回来。再次收拢打散的汉军驻扎在荥阳,与楚军对峙,刘邦任命陈平为副将军,作为韩王信的属下,驻扎在广武城。

绛侯周勃、灌婴等将军在刘邦面前,讲陈平的坏话:“陈平看上去像是一位美丈夫,美的就像戴在帽子上的美玉,但只怕肚子里没有什么货色。听说陈平在家中与嫂子通奸;后来投靠魏王咎,魏王不能用,又投靠项王;在项王那里没有前途,才逃出来投奔汉军。现在大王把陈平的位置摆得这么高,让他监督汉军将领。臣听说陈平在安排众将领时,送他钱多的,他就安排到好地方,送他钱少的,他就安排在差地方。陈平,只不过是一位反覆无常的小人,希望大王能够认真看待此事。”刘邦听到这些汇报后,心中也不免产生怀疑,就责备魏无知,问道:“将领们传说陈平的这些事情是真的吗?”魏无知说:“是真的。”汉王问:“既然如此,公认为这样的人能算是贤者吗?”魏无知答道:“臣所推荐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德行。现在就是有尾生、孝己这样的德行,无益于大王夺取天下,陛下愿意用这样的贤者吗?而今楚汉相争,臣向大王引进的是奇谋士人,考虑的是他能否发挥作用,能否有利于国家。至于与嫂子做爱,收受别人礼金,与夺取天下又有多少关系?”汉王召陈平来再问:“我听说先生跟随魏王不如意,前去投奔楚王,现在又来投奔我,有信义的人,可以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回答:“臣跟随魏王,魏王不能采纳臣的计谋,因此改投项王。项王对人不信任,他所重用的人,不是项氏宗族,就是妻子家族中的昆弟,就是有奇士献策,项王也不肯用。臣在楚国时,就听说汉王能够重用人才,所以才来投奔大王。臣裸身来到汉营,不接受别人送来的礼金,就身无分文。大王认为臣提出的计策可用,希望大王能够采纳;如果大王认为臣是一个无用的人,大王所赏赐的黄金、用具都还在,我把它封存起来交还官府,只是请求保留骸骨,让我回去。”汉王刘邦赶忙向陈平解释道歉,又重重地赏赐了陈平,拜陈平为护军中尉,负责监察所有的将领,将军们此后再也不敢议论陈平。

再以后,楚军对汉军的进攻越来越紧急,断绝了汉军的运粮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里。汉王此时焦虑万分,提出以荥阳为界,割荥阳以西属于汉国。项王不能接受。汉王刘邦对陈平说:“天下战火纷飞,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人廉节好礼的大多归附项王。至于功臣立下功劳,到了为功臣封赏爵位,封赏食邑的时候,项王却迟迟不肯出手,很多士人也因为此而离开项王。大王对于士人污辱、谩骂、少礼,有廉节的士人不愿意到大王这里来,但大王能够慷慨地封赏有功的士人,无论是爵位,还是食邑,那些顽劣慕利、行义无耻的士人,为了利益都愿意到大王这里来。只要去其两短,采其两长,天下就可以挥手而定。大王骂人是天性使然,只是不能得到廉节的士人,楚军中同样有机可乘,大王可以利用楚军中的弱点,在楚军中制造混乱,项王重用的骨鲠大臣只有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等人,不过数人而已。大王只要肯拿出数万斤黄金,在楚军中实施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间的关系,让他们彼此间产生猜忌,项王为人,妒忌人又相信谗言,内部一定会产生混乱。汉军可以趁此机会大举进攻,最终一定能够打败楚军。”刘邦很赞赏陈平的见解,于是拿出四万斤黄金,交予陈平,由陈平任意支配,不问用处和花费多少。

陈平用大量的黄金在楚军中行使反间计,散布流言,比如像钟离眛这样的楚将,为项王建立了那么多功劳,却始终得不到封王的机会,他们想与汉军合兵一处,消灭项王的楚军,分割楚国的领地,等等。项王果然怀疑,项王派出使者到汉军中来,汉营为使者准备了高贵的食具,端着食物进来,看到楚国的使者时,假意装出惊讶的样子,说:“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使者,原来是项王派来的使者!”随即将食具收了回去,用粗劣的食具招待楚国来使。使者回去后,把在汉营中的遭遇汇报给项王,项王果然怀疑亚父。亚父范增想尽快攻下荥阳城,项王却对范增的建议表示怀疑,不肯按照亚父的建议去做。亚父范增知道项王已经开始不信任自己,遂勃然大怒,说:“天下大势已定,君王好自为之!我还是带上这把老骨头,走吧!”于是离开项王回去,还没有走到彭城,背上毒疮发作,病死了。

陈平趁着夜色安排二千余名女子,从荥阳城的东门出去,楚军迎面拦截。陈平遂与汉王从荥阳城的西门突围出去。随后与汉王一起从函谷关回到关中,重新征调汉国的援军,此次汉军从武关出击。

第二年,淮阴侯韩信占领了齐国,向汉王提出请求,想做齐国的代理齐王,韩信派出使者向汉王报告。汉王气得大骂,陈平暗中用脚踩了汉王一下,汉王刘邦马上省悟,于是厚赏韩信派来的使者,让张良亲自到齐国立韩信为齐王。接着把陈平家乡的户牖乡封给陈平,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最终灭亡了楚国。

汉纪元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祖询问诸位将领,下边的将军回答:“立即发兵,坑杀韩信这个反贼。”高祖沉默了很久。又问陈平,陈平一开始推辞,问:“诸位将领有什么意见?”高祖把诸位将领的意见告诉陈平。陈平问:“有人上书告发韩信造反,还有人知道此事吗?”高祖回答:“还没有。”陈平又问:“韩信知道有人告发他吗?”高祖说:“还不知道。”陈平再问:“陛下现在手中的军队与韩信掌握的楚军相比,那个更有战斗力?”高祖说:“楚军应该更有战斗力。”陈平再问:“陛下手下的将军可以胜过韩信吗?”高祖说:“恐怕不行。”陈平说:“现在陛下掌握的汉军不如楚军,带兵的将领不如韩信,而陛下率领汉军去进攻韩信,那是在逼迫韩信应战,我为陛下担忧。”高祖问:“那该怎么办?”陈平说:“在上古时,天子巡狩,要大会诸侯。南方楚地有云梦泽,陛下假托出巡,巡游云梦,在陈县大会诸侯王。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在楚国的西界,韩信听说天子正在巡幸天下,迫于形势,他必须要去郊外迎谒陛下。到那时陛下即可以迅雷不及掩耳地手段将韩信当场拿下,只需要一个力士就可以解决问题。”高祖认为这个主意很好,于是向各诸侯王诏告,皇帝要在陈县与诸侯王相会,“我要去南边,巡游云梦泽。”高祖随即动身。抵达陈县,楚王韩信果然在陈县郊外的路边迎接高祖。高祖事先安排好武士,看到韩信来了,即刻用绳子将韩信绑缚(详情记载在《韩信传》中)。

高祖随后在陈县大会诸侯王。然后返回洛阳,与各位功臣剖符确定封地,封陈平为户牖侯,世世代代继承,陈平推辞道:“这不是臣的功劳。”高祖说:“我用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你的功劳是什么?”陈平说:“如果不是当年魏无知引荐臣,臣怎么可以为陛下效劳呢?”高祖说:“是啊,你这样说,真的是不忘本啊!”于是也重重地封赏了魏无知。

接下来,陈平跟随高祖在代国平定韩王信的造反。抵达平城,高祖被匈奴围困,七天时间,汉军没有吃的,没有外援。高祖采用陈平提出的妙计,在单于阏氏的帮助下,解开了围困,终于逃出重围。高祖逃出重围后,因为陈平提出的计策非常隐秘,至今世人不知详情。高祖向南经过曲逆县(在今河北省顺平县),登上城顶,俯瞰县城里的房屋,非常宏大,高祖说:“好一个大县!我走遍天下,只看到洛阳有这么高大的房屋。”回过头来问御史中丞:“曲逆县的户口有多少?”御史中丞回答:“在秦朝时就有三万余户,这期间由于连年战争,很多人逃亡,现在估计还有五千余户。”于是高祖诏告御史中丞,改封陈平为曲逆侯,县里所有的民户都是陈平的食邑,撤销此前所封的户牖乡食邑。

陈平自从跟随高祖打天下,到平定天下,曾经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随高祖平定了臧荼、陈豨、黥布的叛乱。前后六次献出奇计,所以得到这次增加户邑的封赏。陈平的奇计很诡秘,世间很少有人能够知道其详情。

高祖从平定英布造反的战场上回来,在前线受了箭伤,一路上慢慢地返回长安。又碰上燕王卢绾造反,高祖命令樊哙以相国身份率领汉军平息叛乱。大军已经出发,有人在高祖面前讲樊哙的坏话,高祖大怒,说:“樊哙见我病了,想让我早点死!”遂采用陈平的计策,召绛侯周勃在病床前受诏:说:“陈平乘坐传车带周勃到樊哙的大营中去,由周勃代替樊哙为将军,陈平一到军中就斩下樊哙的人头!”二人在宫中接受诏命,乘坐传车急速追赶樊哙,还没有到军中,就在路上商议:“樊哙,是高祖从家乡带出来一起打天下的故人,战功很多,还是吕后妹妹吕媭的丈夫,既是皇亲,又是贵臣,高祖以一时忿怒,要杀樊哙的头,过后一定会后悔。不如先将樊哙扣押起来,送给皇上来处理,要杀也由皇上去杀。”于是二人没有到军中,只是在营帐外建坛,用符节召樊哙前来受诏。樊哙受诏完毕,陈平命令武士将樊哙绑缚起来,用槛车押着,随后返回长安,周勃留在军中代替樊哙,率领汉军继续平定燕国。

在往回走的路上,陈平接到高祖驾崩的消息,陈平担心吕后和吕媭会因为此事而怨恨自己,于是命令传车加快速度赶回长安。在路上碰到使者,诏命陈平和灌婴率军在荥阳驻守。陈平受诏,没有停下来,急速赶回宫中,在高祖的灵位前痛哭失声,就在灵堂里向吕后汇报处理樊哙的经过。吕后正在悲痛中,说:“你先回去休息吧!”陈平担心走后,有人会讲自己的坏话,于是一再向吕后请求,留在宫中宿卫。太后任命陈平为郎中令,让陈平负责教导新登基的惠帝。此后吕媭在吕后面前诋毁陈平的话,没有发挥作用。樊哙回到长安后,即被吕后赦免,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和封邑。

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相国曹参去世,安国侯王陵被任命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王陵,也是沛县人。最初是沛县的豪吏,高祖还是布衣时,以兄长礼节对待王陵。高祖在沛县举事起义,此后率领义军进入咸阳,王陵聚集数千人,在南阳郡一带活动,不肯跟随沛公进入关中。汉王再次率军从武关进入中原,与项籍争夺天下,王陵带着队伍,这才来到刘邦军中。项羽为此事把王陵的母亲扣押在楚军军营里,王陵派使者到楚营去,项羽安排王陵的母亲坐在东面,想以此来招降王陵。王陵母亲送使者离开楚营,哭着对使者说:“希望代老身告诉王陵,好好跟着汉王干。汉王是一位忠厚长者,别因为老身而怀有二心,妾以死来送使者。”随后伏剑而死。项王大怒,用锅烹煮了王陵母亲。王陵从此后死心塌地地跟着汉王刘邦打天下。因为和雍齿的关系很好,雍齿与高祖又结下了很深的怨恨,加上王陵开始没有跟随刘邦的意思,所以在封侯时,王陵封侯的时间较晚,后来被封为安国侯。

王陵为人不讲究方式,喜欢意气用事,说话直来直去。做了右丞相二年,惠帝驾崩。高后想在吕氏家族中封王,问王陵。王陵说:“高皇帝曾经杀白马与大臣们盟誓:‘非刘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现在要在吕氏家族中封王,违背约定。”太后听了,很不高兴。太后又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他们都说:“高祖平定天下,封自己的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称制,想给吕氏子弟封王,为什么不可以。”太后听了此话,很高兴。下朝以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当初与高祖歃血为盟,诸君不都在吗?现在高祖驾崩,太后掌权,要为吕氏子弟封王,诸君就顺着太后的意思,将来你们还有何面目再到地下去面见高祖!”陈平说:“当廷面争,臣不如君;保全汉家社稷,为刘氏的后代奠定江山,君恐怕不如我们。”王陵无话可说。吕太后当时就想罢免王陵,假意提升王陵为幼帝的太傅,实际夺去了王陵的相权。王陵很生气,于是向太后谢病辞职,在家中闭门谢客,也不上朝,惠帝十年(注:惠帝在位七年,驾崩。此处应为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去世。

王陵被免职,吕太随后任命陈平担任右丞相,任命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审食其也是沛县人。汉王刘邦在彭城西战败,楚军逮捕太上皇和吕后,留在楚军中做人质,审食其当时以舍人身份服侍吕后。此后跟随着高祖打败项籍,建立汉朝,审食其被封为侯爵,得宠于吕太后。等到被任命为左丞相,审食其基本上不管理朝政,只是负责宫中的事务,如同郎中令,公卿百官要通过审食其向太后上奏,决定朝中政务。

此前由于陈平拘捕过樊哙,吕媭常在太后面前诋毁陈平,多次讲陈平的坏话:“陈平作为丞相不管事情,却大白天喝酒,玩弄女人。”陈平知道了,做得更加过分。吕太后听到对陈平行为的议论,私下里很高兴。当着吕媭的面对陈平讲:“老百姓常说‘小儿、妇人嘴里的话听不得,’以后只看你对我的态度,吕媭说你什么,不必在意。”

吕太后在吕氏家族中大肆封王,陈平假意逢迎太后。等到吕太后驾崩,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将吕氏家族全部杀绝,然后拥立文帝,而这一切,都是陈平在幕后策划。审食其此后被免去相位,文帝登上皇帝位后,任命陈平、周勃为左右丞相。

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杀吕氏集团,功劳最大;陈平把右丞相的位置让予周勃,随即称病。文帝刚登基,奇怪陈平怎么就会有病,问陈平。陈平回答:“高帝时期,周勃的功劳不如臣;现在诛杀吕氏集团,臣的功劳不如周勃。愿意将自己的相位让予周勃。”于是太尉周勃担任右丞相,位居第一;陈平改任左丞相,位居第二。文帝赏赐陈平黄金一千斤,加封食邑三千户。

过了一段时间,文帝要了解国家的一些具体情况,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现在全国一年要判处多少刑案?”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谷出入有多少?”周勃又说不知道。答完这些后,周勃背上的汗都出来了,惭愧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事情不知道。文帝接着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问有关部门。”文帝问:“有关部门是谁?”陈平回答:“陛下要问刑事判决,问廷尉;陛下要了解钱谷收入,问治粟内史。”文帝问:“这些事情由他们负责,你负责什么呢?”陈平谢道:“臣负责管理百官!陛下不嫌弃臣鄙陋,让臣担任宰相职务。宰相,对上辅佐天子理顺阴阳、四时,对下抚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安抚天下百姓,督促各位卿大夫在任上恪尽职守。”文帝听了很高兴,说陈平回答的好。周勃很惭愧,出了宫廷大门,周勃责备陈平:“君平时怎么不教我这些呢!”陈平笑着说:“君担任这个职务,难道还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如果陛下问长安有多少盗贼,君也要勉强回答吗?”绛侯周勃终于明白,自己的才能与陈平相比,还相差得很远。没有过多久,周勃请求辞去丞相职位,由陈平一人担任丞相。

孝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谥号为献侯。爵位传给儿子,再传至曾孙陈何,陈何因为抢夺别人的妻子,被判处杀头示众罪。王陵的爵位也传到了玄孙,因为献祭汉室宗庙的酎金不足,被撤销封爵。辟阳侯审食其免去相位三年后,被淮南王杀害,文帝让审食其的儿子审平继承爵位。淄川王造反,辟阳县靠近淄川国,审平投降反王,背叛朝廷,被撤销封爵。

陈平当初曾经说过:“我用的都是阴谋诡计,是道家所忌讳的。获得尊贵到我这一代为止,只能是这样,不会再有后代的复兴,这是搞阴谋诡计若的祸。”再后来陈平的曾孙陈掌做了卫青的女婿,因此而显贵,想重新得到封侯,终于没有成功。

周勃,沛县人。周勃的祖先是卷县(今属河南省原阳县)人,后来将家迁至沛县居住。周勃在家乡时,靠编织蚕箔为生,并经常为别人家吹箫办丧事,以此来补贴家用,在地方武装,周勃是一位步兵,还是一位弯弓射箭的好手。

刘邦举兵起义,被推举为沛公,周勃在义军中担任中涓,跟随沛公攻打胡陵县,攻陷方与县。方与县反叛,又与方与县的叛军接战,打退敌人。进攻丰邑,在砀县东边与秦军交战。后来又返回留县和萧县。再次进攻砀县,攻下砀县。又攻下邑县,周勃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城墙。沛公赐周勃五大夫爵位。周勃进攻蒙县、虞县,先后攻陷两座城。袭击章邯率领的秦军车兵、骑兵和殿后部队。占领魏地。周勃进攻辕戚县、东缗县,一直打到栗县,攻取栗县。进攻啮桑亭,周勃率先登上城墙。在东阿城下和秦军交战。大破秦军,追至濮阳县,攻下蕲城县。进攻都关县、定陶县,袭取宛朐县,俘虏单父县令。周勃乘夜色袭取临济县,进攻寿张县,作为前锋,追击秦军至卷县,在雍丘县城下打败李由率领的秦军。进攻开封县,周勃率先抵达城下,功劳最大。以后章邯率领的秦军打败并斩杀项梁,沛公和项羽引兵向东撤退到砀县。周勃从开始跟随沛公在沛县起兵到还军砀县,前后一年零两个月。楚怀王封沛公武安侯,担任砀郡的郡守,沛公任命周勃为襄贲县令。周勃跟从沛公平定魏地,在成武县进攻东郡秦政府的郡尉,大败秦军。进攻长社县,周勃率先登上城墙。进攻颖阳县、缑氏县,封锁黄河河津渡口。在尸乡的北边与赵贲率领的秦军交战。向南进攻南阳郡太守吕齮,攻破武关、峣关。在蓝田县大败秦军。周勃跟随沛公率军进入咸阳,推翻秦政府。

项羽进入咸阳后,封沛公刘邦为汉王。汉王赐周勃威武侯爵。周勃跟随汉王刘邦来到汉中郡,汉王任命周勃为将军。随即汉军打回关中,平定三秦,汉王赐周勃怀德县作为食邑。周勃进攻槐里县、好峙县,军功最大。向北在咸阳进攻赵贲和一个叫做保的内史,军功最大。周勃向北救援漆县,进攻章平、姚卬率领的三秦军队。向西平定汧县。回军攻下郿县、频阳县。周勃在废丘县围困章邯,攻破废丘县。向西进攻益已率领的三秦军队,大败敌军。周勃进攻上邽县。向东守卫峣关。进攻项籍率领的楚军,进攻曲遇邑,军功最大。周勃还军后据守敖仓,追击项羽率领的楚军。项羽在乌江边战败自杀,周勃遂率领汉军向东平定楚地的泗水郡、东海郡,共占领二十二座县。周勃回军守卫洛阳、栎阳县,汉王赏赐周勃和颍阴侯灌婴,二人共同享受钟离县的食邑。周勃以将军身份跟从高祖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在易县城下歼灭臧荼的叛军。周勃率领的汉军在驰道上建功最多。高祖赐周勃列侯爵位,高祖与周勃剖符,世世代代享受爵位。在绛县享受食邑八千二百八十户。

周勃以将军身份跟随高祖在代国平定韩王信的叛乱,逼降霍人邑。周勃以汉军前锋,率领汉军打到武泉邑,进攻匈奴骑兵,在武泉邑北边大败匈奴的骑兵。在铜鞮县转攻韩王信的叛军,大败韩王信叛军。周勃率军返回,逼降太原郡六座城。周勃在晋阳城下与韩王信和匈奴骑兵联军大战,打败联军,攻下晋阳县。接着周勃在硰石邑和韩王信的叛军大战,打败韩王信的叛军,向北追赶八十余里。周勃回军进攻楼烦县,打下三座县城,在平城县城下与匈奴骑兵大战,周勃率领的汉军在驰道上作战,军功最大。高祖任命周勃为太尉。

周勃打败陈豨的叛军,在马邑城屠杀,率领汉军斩杀陈豨叛军将领乘马降。随后周勃率军在楼烦打败韩王信、陈豨、赵利组织的联军,大破敌军。俘虏陈豨叛军的将领宋最、雁门郡守圂。而后周勃转攻云中郡,俘虏郡守遫、丞相箕肄、将军博。平定雁门郡十七个县,云中郡十二个县。周勃再在灵丘县进攻陈豨叛军,大破敌军,斩杀陈豨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肄。平定代郡九个县。

燕王卢绾造反,周勃以相国身份代替樊哙统率平叛大军,攻取蓟县,捕获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周勃在浑都县大肆屠杀。周勃在上兰溪打败卢绾的叛军,随后周勃追击卢绾的叛军抵达沮阳县。再追至长城边,周勃平定上谷郡十二个县,右北平郡十六个县,辽东郡二十九个县,渔阳郡二十二个县。周勃跟随高帝南征北战,共计俘虏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官员各三人;另外单独作战,周勃打败二支敌军,攻下三座城池,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俘虏丞相、大将各一人。

周勃为人憨厚寡言,高帝认为周勃可以托付大事。周勃不喜欢读书学习,每次在召读书人商量事情时,周勃总是东向而坐,用不耐烦的语气催促读书人:“有什么话,快点说。”对待知识和读书人,周勃就是这样的态度。

平定燕国后,周勃率领大军返回,高祖已经驾崩,周勃以列侯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设置太尉,惠帝任命周勃为太尉。周勃担任太尉十年,直到高后驾崩。吕禄以赵王身份担任上将军,吕产以吕王身份担任相国,二人都掌握着朝廷大权,刘氏江山受到威胁。周勃与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合力诛杀吕氏家族(详情记载在《高后纪》中)。

众人接下来秘密商议,认为“少帝和济川王、淮阳王、恒山王不是惠帝的亲生儿子,是吕太后以他人的儿子冒充为惠帝儿子,杀了这些孩子的母亲,把他们养在后宫,假托是孝惠帝生的儿子,立为继承人,为的是加强吕氏家族的权力。现在已经诛杀了吕氏家族,少帝年龄再大些后,我们这些人就该倒霉了,不如在诸侯王中再选择一位贤者,立为皇帝。”大臣们遂迎立代王,这是孝文皇帝。

东牟侯刘兴居,是朱虚侯刘章的弟弟,刘兴居说:“诛杀诸吕,臣没有功劳,现在由我去清除内宫,”于是刘兴居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夏侯婴进入内宫,滕公夏侯婴上前,对少帝讲:“足下不是刘氏的血亲,不应该立为皇帝。”夏侯婴然后指挥左右执戟的武士,放下武器。有几个人不肯离去,宦者令张释让他们执行命令,也走了。滕公夏侯婴召来乘舆,载着少帝离开内宫。少帝问:“你要把我带到那里去?”滕公夏侯婴说:“安排你住在少府。”然后夏侯婴用天子乘舆,到代国驻在京城的官邸里,迎接汉文帝,夏侯婴说:“内宫已经清除完毕。”汉文帝这才进入未央宫,有十位谒者持戟守卫在端门,说:“天子在此,你们是什么人?”阻挡他们,不让进入。太尉周勃赶到,周勃命令他们让开,守卫的士兵这才放行,汉文帝进入宫廷。当天夜里,有关官员在官邸里杀了济川王、淮阳王、常山王和少帝。

文帝即位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十几个月,有人提醒周勃说:“君带头诛杀吕氏家族,拥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到的赏赐也是如此丰厚,所处的位置又如此尊贵,君现在距离灾祸不远了。”周勃开始感到害怕,常感觉自身难保,于是请求皇上允许自己辞去相位。文帝批准了周勃的请求。又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文帝再次启用周勃为宰相。又过去十几个月,文帝说:“前些时,我诏命各位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诏命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丞相是朕的重臣,请丞相带个头,率领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周勃于是辞去相位,回到封国。

又过了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太守、郡都尉巡行来到周勃的封国,绛侯周勃都担心会被杀,身上常穿着铠甲,命令手下的家人手持兵器会见郡太守、郡都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造反,文帝于是诏命逮捕周勃,交予廷尉调查造反的事情。周勃吓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廷尉署的官吏也乘机凌辱周勃。周勃用千金贿赂狱吏,狱吏在书牍的背面写上字,告诉周勃:“让公主为你作证。”这里说的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她是周勃长子周胜之的妻子,因此狱吏教周勃,让公主来作证。在此前,周勃增加的封邑,都送给了文帝的舅舅薄昭,等到周勃被关押在廷尉署,薄昭也在薄太后面前为周勃求情,薄太后认为周勃不可能造反。文帝上朝时,薄太后用头巾狠狠地甩向文帝,说:“绛侯周勃手中曾经掌握有皇帝的玉玺,统领朝廷的卫戍部队——北军,周勃不在那个时候造反,现在住在一个小县城,反而要造反!”文帝也看到了周勃在狱中写的申诉辞,忙向薄太后谢罪,说:“这是下边官吏揭发的。”于是让使者持苻节赦免周勃,恢复周勃的爵位,封邑。周勃出狱后,感叹道:“我曾经统率百万大军,真不知道一个狱吏竟然会有如此大的能量!”

周勃回到封国,在孝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去世,谥号为武侯。儿子周胜之继承爵位,公主与周胜之的夫妻关系不好,因为杀人,周胜之被判处死刑,撤销封国。一年后,文帝又在周勃的儿子中选择贤者,河内郡太守周亚夫被封为列侯。

周亚夫担任河内郡太守时,许负曾经为周亚夫相面,说:“君再过三年后会得到封侯。封侯八年后,会被任命为将相,掌握国家大权,身份极其尊贵,位极人臣。再过九年,饿死。”周亚夫大笑,说:“臣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位,他死了,还有他的儿子继承,我和侯位有什么关系?而且像你所说的,我既然可以富贵,又怎么会饿死?请解释一下。”许负指着他的嘴说:“你脸上有一道纵纹,一直到嘴边,这是一条饿死纹。”又过了三年,周亚父的哥哥绛侯周胜之犯罪,文帝要在周勃的儿子中再选择贤者,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文帝封周亚父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肆入侵汉朝的边郡。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率领汉军在霸上驻军。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率领汉军在棘门驻军,任命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率领汉军在细柳驻军,防备匈奴的入侵。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帝的乘舆直接驰入,将军以下骑着马出入军营迎送。到了细柳军营,军士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刃,弓弩上弦,将士们持满弓等候在那里。天子的先驱车抵达,却不能进入军营。先驱车说:“天子的乘舆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军中只服从将军的命令,不奉天子的诏命。”过了一会儿,文帝的乘舆来到,也不允许进入。文帝于是诏命使者持苻节诏告将军,说:“皇帝前来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营门负责的军士对皇帝的车、骑讲:“将军有令,军中不得驰骋。”于是天子诏命,要驭手抓紧车子的缰绳,缓慢前行。等到抵达军中的大营,将军周亚夫向文帝施军礼,说:“身穿铠甲的将军不能跪拜,请允许以军礼迎接皇上。”文帝大为震惊,随即庄严肃穆,手扶乘舆。命人向将军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完成劳军仪式,而后皇帝离去。出了细柳营的军门,随同来的群臣异常震惊。文帝说:“是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刚才在霸上、棘门所看到的,形同儿戏,他们带领的军队,假若碰上匈奴突然袭击,他们就会措手不及,全部都会成为匈奴的俘虏。至于周亚夫,谁敢来侵犯!”赞赏的话说了很多。过了一个月,三只军队撤回驻防地,文帝任命周亚夫为中尉。

文帝临驾崩前,告诫太子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任命周亚夫担任将军,统领汉军。”文帝驾崩后,周亚夫被景帝任命为车骑将军。

孝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造反。周亚夫以中尉身份继任太尉,率领汉军东出函谷关,迎击吴楚叛军。周亚父当面向皇帝建议:“楚军剽悍,勇猛,很难当面与楚军决定胜负。希望让梁国先抵挡楚军的进攻,汉军在叛军背后断绝其粮道,而后制服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父的建议。

周亚夫出发后,率领汉军来到霸上,赵涉拦住周亚夫说:“将军率领汉军东出函谷关,平定吴楚七国叛乱,胜则宗庙安,败则天下危,能听臣讲几句话吗?”周亚夫下车,向他施礼请教。赵涉说:“吴王倚仗富贵,很早就网络一批为他效命的敢死之士。这一次将军率领汉军出征,吴王一定会在崤山、渑池县一带,一些狭隘的险要地带,埋伏一批亡命之徒,军事上讲究出奇制胜,将军何不从西边出击,走蓝田县,从武关出去,而后抵达洛阳,时间不过多用了一二天,直接占领武库,在那里擂响战鼓。那些反叛的诸侯国听到将军在那里出现,一定会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太尉按照他的建议,抵达洛阳,随即命令部队搜剿殽山附近,果然发现了吴军的伏兵,周亚夫于是任命赵涉为护军。

周亚夫已经抵达前线,将汉军主力在荥阳一线展开。吴军此时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告急,向周亚父求救。周亚夫带领汉军向东北抵达昌邑县,深沟高垒。梁王派出使者一再向周亚父求援,周亚夫以军情紧急不允许,不肯调兵增援。梁王只好向景帝上书,景帝诏命周亚父救援梁国。周亚夫却将在外,不接受诏命,始终坚守在壁垒中,不向梁王发兵,只是派出轻骑兵弓高侯韩颓当截断吴楚叛军的粮道。吴楚叛军粮草匮乏,军队处于饥饿状态,就想着要撤军,在撤军之前,向汉军发起挑战,周亚父坚持不出营门应战。在半夜里,汉军的大营中出现混乱,相互攻击,一直打到周亚父的帐前,周亚夫躺在床上,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一切又恢复平静。吴军向汉军的大营东南角发起进攻,周亚夫命令汉军在西北角做好准备。过了一会儿,吴军的精兵果然奔向西北角,却被汉军挡了回去。吴楚叛军终于饥饿难耐,引军撤退。周亚夫乘此机会,率领精兵出击,大败吴王刘濞率领的叛军。吴王刘濞弃军逃走,带着数千名精锐士卒,逃到江南的丹徒县。汉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俘虏了大量的吴楚叛军,平定了叛乱的郡县,悬赏千金捕杀吴王。一个月后,越人斩杀吴王,将吴王的头颅献上。整个平叛过程,持续三个月,吴楚叛军全部平定。这时汉军将领们才真正佩服,太尉制订的战略是对的。但是梁孝王从此与周亚夫结下了怨恨。

周亚父平叛归来,重新担任太尉。五年后,周亚夫担任丞相,受到景帝重用。景帝打算废掉栗太子,周亚夫极力争辩,但太子还是被废黜了。景帝因此而疏远周亚父。梁孝王每次到长安来谒见皇帝,也常在太后面前讲周亚父的坏话。

窦太后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为侯爵。”景帝推辞道:“过去南皮侯和章武侯,先帝在世的时候都没有封侯,现在臣刚刚即位,就给皇后的亲戚封侯,恐怕不大好,王信封侯的事情先放一下。”窦太后说:“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的话。窦长君在时,没有能够封侯,他死以后,儿子窦彭祖才封侯。我为此事心中常存有遗憾。皇帝要抓紧时间为王信封侯!”景帝说:“我与丞相再商量一下。”周亚夫说:“高皇帝在时,约定‘非刘氏不能封王,非有功者不能封侯。不按照约定,天下共击之’。现在王信因为是皇后的哥哥,没有功劳,就要封侯,这不符合高皇帝的约定。”景帝虽然没有讲话,但心里却很不高兴。

再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为他们封侯,以鼓励后来者。周亚夫说:“他们背主来降,陛下给他们封侯,以后还怎么责罚那些不守气节的人臣?”景帝说:“丞相的想法不对。”最终还是将徐卢五人封为侯爵。因为这些事情,周亚夫干脆称病,辞去丞相职务。

时间不久,景帝在宫中设宴,召周亚夫与诸位大臣前来赴宴。在周亚父面前摆上大块的肉,没有切,也没有摆上筷子。周亚夫心中困惑,向安排宴席的官员说:“去拿筷子来!”景帝盯着周亚父,笑着问:“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吗?”周亚夫心中一惊,忙免冠谢罪。景帝说:“起来吧。”周亚夫站起身来,急忙退出。景帝目送着周亚父离去的背影,说:“这种鞅鞅不乐的样子,小皇帝将来很难驾驭!”

又过了没多久,周亚夫的儿子向工官、尚方购买铠甲和盾牌五百具,作为父亲死后下葬的随葬品。在搬运时,工人们干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工钱。工人知道私自购买武器犯法,于是向政府告发周亚夫父子,事情牵连到周亚父。景帝也知道了此事,把案子交给有关部门审理。官吏在审问周亚父时,周亚夫拒绝回答,沉默不语。景帝知道后,大骂:“我就不信治不了你。”于是诏命廷尉亲自审问。廷尉问周亚父:“君侯想造反吗?”周亚夫回答:“臣买的甲盾,是陪葬的冥器,怎么能说是造反?”廷尉说:“君不在地上反,在地下也会反。”官吏逼问地越发紧急。事情刚出来时,官吏要逮捕周亚父,周亚夫就想自杀,周亚父的妻子拦住了他,没有死成,进入廷尉署后,周亚夫绝食五天,大口吐血而死,随后撤销了封爵。

又过了一年,景帝重新封绛侯周勃的儿子周坚为平曲侯,奉祀绛侯周勃的宗庙。周坚去世后,爵位传给儿子周建德,周建德曾经担任过太子太傅,因为献祭的酎金不足,遭到免官。再后来因为其它事情获罪,被撤销封爵。

周亚夫饿死了,死后,景帝封王信为盖侯。到了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朝廷给予恩赏,为已经断绝祭祀的开国功臣,封了周勃玄孙的儿子周恭为绛侯,享受一千户食邑。

赞辞如下:都说张良智慧超群,人们以为相貌一定是高大伟岸,真地看到肖像,却像一位面貌娇好的女子。因此孔子说:“以貌取人,就会误解了像子羽那样貌丑心善的人。”学者大多怀疑鬼神,张良接受老父的传书,这恐怕是传说。高祖多次脱离险境,张良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天助吧!陈平的才能,从家乡的小事情就能看出来,陈平在魏、楚之间徘徊,最终在汉营中建立功勋,成为有汉一代著名的谋臣。到了吕后执政时,政情瞬息万变,陈平都能够顺利过关,这也是他的智慧帮助了他。王陵梗直,在宫廷中敢于与吕后当面争辩,最后闭门自绝,也可谓是人各有志。周勃当年作为布衣时,只是一介凡夫俗子,等到成了辅弼大臣,在国家危难时,却能够挺身而出,站出来挽救社稷,诛杀吕氏,拥立孝文帝,成为有汉一代的伊尹、周公,功劳何其伟大!吕后在高祖临终时,问谁可以继承宰相,高祖说:“陈平智有余,王陵梗直,可以辅佐;安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又问后边的继任者,高祖说:“这以后,你我就很难知道了。”事情的发展,果真如此,可谓神奇!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