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阳武县人,张苍喜欢钻研天文律历。在秦朝,张苍曾经担任御史,主管四方汇总至秦廷的文书。因为触犯秦朝法令,张苍逃回家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在沛公率领义军路过阳武县时,张苍以客人身份跟随沛公。义军进攻南阳郡,因为犯罪,张苍被判处死刑,解开衣服,张苍躺在行刑的台子上,张苍长的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王陵看到后,惊异这样的美男子要被杀头,很是可惜,向沛公求情,赦免了张苍,张苍没有被杀,随后跟随沛公西入武关,攻入咸阳。
沛公被封为汉王后,率领汉军进入汉中,继而回军平定三秦。陈余率领军队赶走常山王张耳,张耳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任命张苍为常山郡太守。跟随韩信进攻赵国,韩信斩杀陈余,平定赵国后,汉王任命张苍为代国相,防备匈奴在北部入侵边郡。后来张苍在赵国,担任赵王张耳的国相,张耳去世后,张苍继续担任张耳儿子赵王张敖的国相。再后来张苍又担任代国相,燕王臧荼造反,张苍以代国相身份,跟随高祖平息燕国叛乱,有功,被封为北平侯,享受食邑一千二百户。
张苍后来调往朝廷,担任审计相,负责各地汇总至朝廷来的计簿,一个月后,又以列侯身份负责计簿工作四年。当时萧何是汉朝的相国,而张苍在秦朝,已经是柱下御史,熟悉天下的图书计簿,又长于算数、法律、天文、律历,因此高祖让张苍以列侯身份,在相国府长期办公,主要负责各郡、诸侯国报上来的计簿。黥布造反,汉高祖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任命张苍为淮南国相。十四年后,张苍调回朝廷,担任朝中的御史大夫。
周昌,沛县人。周昌和堂兄周苛,在秦朝时是泗水郡卒史。高祖在沛县起兵,率领义军进攻泗水郡,打败郡守和郡监,周苛、周昌以卒史身份投降沛公,沛公任命周昌为掌管旗帜的职志,周苛在军中以客人身份跟随义军。二人跟随沛公攻入武关,推翻秦朝。沛公被项羽封为汉王,汉王刘邦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任命周昌为中尉。
汉纪元三年(公元前204年),楚军在荥阳围困汉王刘邦,情况危急,刘邦逃出重围,命令周苛在荥阳城坚守。楚军攻破荥阳城,命令周苛投降,周苛大骂:“赶快投降汉王吧!不然,你们早晚要做汉王的俘虏!”项羽大怒,用锅烹杀了周苛。汉王此后任命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从此跟随汉王,与项籍争夺天下。汉纪元六年(公元前201年),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被封为列侯,周昌受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为父亲为国而死,受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耿直,敢于在朝廷上直言廷辩,从萧何、曹参以下朝廷官员都有点儿害怕周昌。有一次,周昌在高祖闲暇时进入宫中奏事,高祖正抱着戚姬在亲昵,周昌回身就走。高帝从后边追赶上来,把周昌按倒在地,骑在脖子上,问周昌:“我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周昌扬起脖子说:“陛下是一个像夏桀、商纣那样的君王。”高祖听了笑起来,然而还是有点儿怕周昌的梗直。在高祖要废掉太子,打算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提出谏言,高祖听不进去,吕后用了留侯张良的计策,高祖才最终打消废太子的想法。而周昌却是当廷抗辩,高祖要周昌讲出道理来,周昌为人口吃,又容易激动,说:“臣口不能言,然而臣期期知其不可以。陛下欲要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高祖看着周昌着急的样子,笑了,这件事情最后作罢。吕后在东厢侧耳倾听,后来遇见周昌,竟然跪在地上,谢道:“不是君,太子几乎被废。”
这一年,戚姬的儿子刘如意被立为赵王,年龄只有十岁,高祖担心自己万岁后,吕后会加害如意。赵尧是掌管符节、印玺的侍御史,赵国人方与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君手下的属吏赵尧虽然年轻,可是一位奇士,君要好好地对待他,他将来有可能代替君的位置。”周昌不以为然地笑道:“赵尧是位年轻人,一个刀笔吏而已,不会像你所说的那样!”没过多久,赵尧侍奉高祖,高祖心中不乐,一个人在殿里唱歌,歌声中透出凄凉,旁边的大臣们不知道皇上心里在想些什么。赵尧向皇上单独进言,说:“陛下心中不高兴,是不是因为赵王年龄太小,戚夫人与吕后有矛盾,担心万岁以后赵王会性命难保?”高祖说:“这是我心中的一个结,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赵尧说:“陛下可以为赵王安排一位有能力的国相,这个人平时大家还都有点儿怕他,其中也包括吕后和太子。”高祖说:“是啊。我心中也在这样想,群臣中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可以,此人性情刚强、梗直,从吕后、太子到大臣,大家平时都有点儿怕他。只有周昌可以担任这个职务。”高祖说:“你说得对。”于是召周昌,说:“我有件事情要托付公,公一定要为此而受点委屈,请公为我做赵国的国相。”周昌流着泪说:“臣从一开始就跟随着陛下,陛下怎么能在中途抛弃臣,把臣放到诸侯国中去呢?”高祖说:“我知道公的这个职务是降了职,但我真地很担心赵王刘如意,反复考虑也只有公才能够担任这个职务。请公为我无论如何委屈这一次!”于是高祖改任御史大夫周昌为赵国相。
周昌上任后,高祖拿着御史大夫的印反复摩弄,说:“谁可以代替周昌担任御史大夫呢?”望着赵尧熟视良久,而后说:“还没有人可以超过赵尧。”遂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赵尧此前已经有军功,享受食邑,后来又以御史大夫身份跟随高祖,平息陈豨叛乱有功,受封为江邑侯。
高祖驾崩,太后派使者召赵王,赵国相周昌让赵王佯称有病,不能前去长安,使者往返三次,周昌说:“高祖嘱咐臣照顾赵王,赵王的年龄还太小,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加害赵王。臣不敢放赵王去长安,赵王现在的确是有病,不能奉诏。”太后大怒,遂派人召赵国相周昌来长安。周昌来到后,谒见太后,太后大骂道:“你不知道我恨戚姬吗?为什么不送赵王来!”周昌既然被召,高后再次派使臣来召赵王,赵王只好前来,来到长安一个月后,被毒酒鸩杀。周昌从此谢病,以后不再上朝,三年后去世,谥号为悼侯,爵位传给儿子,后来传至孙子周意,因为犯罪,被撤销封爵。景帝年间,景帝重新封周昌的孙子周左车为安阳侯,因为犯罪,撤销封爵。
当初,赵尧代替周昌担任御史大夫,高祖驾崩后,赵尧侍奉孝惠帝,一直到惠帝驾崩。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吕后恨赵尧此前为高祖出主意,给赵王如意安排国相,将赵尧免官抵罪,任命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沛县人,年轻时担任狱吏。刘邦曾经为躲避官司出逃,狱吏将吕雉抓进监狱中顶罪,在监狱里,一些狱吏对吕雉举止轻薄。任敖平素与刘邦的关系不错,见此情景,动手打伤了主管吕雉的狱吏。等到刘邦在沛县举事起义,任敖以客人身份跟随沛公刘邦,受命担任侍御史,守卫丰邑二年。高祖被封为汉王,东出函谷关与项羽争夺天下,任敖随后担任上党郡太守。陈豨造反,任敖坚守上党郡,被封为广阿侯,享受食邑一千八百户。吕后执掌朝政期间,任敖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三年后遭到免职,在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去世,谥号为懿侯。爵位传给儿子至曾孙任越人,任越人在担任太常时,负责用来祭祀的酒发酸,犯下大不敬罪,被撤销封爵。
任敖被免职,平阳侯曹窋(kū)接替任敖担任御史大夫,高后驾崩,曹窋与大臣们合谋诛杀吕氏家族。后来曹窋因为犯事而被免职,朝廷以淮南国相张苍接任御史大夫。张苍和绛侯周勃等人拥立孝文皇帝,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张苍代替灌婴担任丞相。
汉朝建国二十余年,天下刚刚平定,公卿大臣们都是军人出身。张苍在担任计相时,制订律历。以高祖十月在霸上驻军为岁首,而且秦朝也是以十月为岁首,律历不改。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推导时运,认为周代应该为火德,汉朝应该是水德,水德崇尚黑色。按照音律,对照律历,与音律相协调,制订汉家律令;工程建造,也参照音律,以此设计天下的工程建筑。张苍在丞相任上,制订了律历制度。因此说,汉家的律历,是张苍制订的。张苍的学问很好,无所不读,无所不通,尤其精于律历。
张苍感激安国侯王陵有救命之恩,担任高官后,仍然像父亲一样对待王陵,王陵去世后,张苍在文帝朝已经担任丞相,休假时,还是常常来拜望王陵夫人,侍奉吃饭后,然后才回家。
张苍在丞相位上十余年,鲁国人公孙臣向朝廷上书,对张苍按照五行循环制订的律历提出异议,认为汉朝继承的应该是秦朝,而不是周朝,秦朝应该是水德,汉朝应该是土德,土德尚黄,这才符合黄龙显现,应该改正朔,改变服饰的颜色。文帝将这件事情交予张苍处理,张苍认为公孙臣说得不对,事情遂作罢。这以后黄龙真的在成纪县出现,文帝于是召公孙臣担任博士,草创土德律历,将纪元年号更改为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张苍因为此事而自我贬黜,称自己有病、年纪太大需要休息。张苍曾经推荐过一个人担任中候,此人行为奸诈、贪婪,文帝为此事而责备张苍,张苍遂再次称病,以有病为理由,辞官回家休息。孝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张苍在家中去世,谥号为文侯。爵位传给儿子至孙子张类,因为犯罪,撤销封爵。
张苍的父亲身高不到五尺,张苍却身高八尺有余,张苍的儿子也身高八尺,到了孙子张类,身高只有六尺余。张苍辞去丞相后,口中已经没有牙齿,每天依靠喝母乳生活,有女子为张苍提供母乳。张苍的妻妾有一百余人,只要怀了身孕,就不再与她交合。张苍享寿一百多岁,生前著有十八篇著作,主要谈论有关阴阳律历的事情。
申屠嘉,梁县人。以步兵弓箭手身份跟随汉王刘邦,与项籍争夺天下,申屠嘉后来担任汉军队长。在平定黥布叛军造反时,申屠嘉被提升为都尉。在惠帝朝,申屠嘉担任淮阳郡守,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朝廷列举出当年跟随高祖打天下的、俸禄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赐予关内侯爵,享受食邑的有二十四人,申屠嘉受到特别封赏,享受食邑五百户。文帝十六年,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被免去丞相职务后,文帝认为皇后的弟弟窦广国是一位贤德有品行的贤者,想任命窦广国为丞相,但是又犹豫,说:“天下人是否会认为我重用外戚。”犹豫了很久,下不了决心,而高祖时代的大臣在世的已经不多,能够胜任丞相职务的则更少,最后文帝任命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以申屠嘉食邑的名称改封申屠嘉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人廉洁、耿直,从不在家中接待私人拜谒。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正在受到文帝宠幸,得到赏赐的金钱超过亿万,文帝经常在邓通家中设宴招待客人,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一次申屠嘉上朝,邓通站在文帝身边,有怠慢的行为。申屠嘉奏事完毕后,向文帝谏言:“陛下宠爱幸臣,可以让他富贵,但是朝廷上的礼仪,不能马虎!”文帝说:“君别说了,我下去后警告他。”申屠嘉下朝回到府中,以丞相身份召邓通到丞相府来,事先讲明如果不来,就以丞相的权利,诛杀邓通。邓通害怕了,赶快向文帝求救。文帝说:“你先去,我马上派人来召你。”邓通到了丞相府,脱下帽子,光着脚,跪在地上向申屠嘉叩头请罪。申屠嘉端坐在上面,不理不睬,继而骂道:“朝廷,是高皇帝建立的汉家朝廷,邓通你这个小人,竟敢在朝堂上无礼,犯下大不敬罪,按照汉朝法律当斩。来人呀,把他推出去,斩了!”邓通叩头,血都流出来了,仍然没有得到原谅。文帝估计申屠嘉已经教训了邓通,派使者持苻节前来召邓通,并且让使者告诉申屠嘉:“这是皇上的弄臣,请君放他一马。”邓通回去后,向皇上哭着说:“丞相今天差点儿杀了臣。”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文帝驾崩,孝景帝继位。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担任内史,受到景帝重用,对前朝的很多法令加以更改,强行削去诸侯王的土地。而丞相申屠嘉提出的建议,却常常得不到景帝重视,申屠嘉痛恨晁错的恣意枉为。晁错担任内史,府邸大门向东边打开,出入很不方便,就又打开一个门,门对着南边。向南打开的门,对面就是太上皇祭庙的围墙。申屠嘉听说晁错新开的门对着宗庙的墙壁,就想上奏皇帝,要杀晁错,晁错的门客向晁错通风报信,晁错害怕了,当晚跑入皇上居住的宫殿,向景帝报告,主动向景帝请罪。第二天上朝,申屠嘉上奏,要杀内史晁错。景帝说:“晁错打通的墙壁,不是宗庙的墙壁,墙壁的外边还有空地,官员中还有人在空地上居住,而且是我允许他打的,晁错没有罪。”下朝后,申屠嘉对丞相府长史说:“我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再向皇上报告,让晁错钻了空子。”回到家里,口吐献血而死。谥号为节侯。爵位传给儿子至孙子申屠臾,因为犯罪,被撤销封爵。
申屠嘉去世后,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以及武帝朝的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商陵侯赵周,相继以列侯身份继任丞相,这些后来的丞相虽然廉洁,谨慎,但拘泥于事务,没有做出过什么成绩,只是坐在丞相位置上而已,没有可传世的事迹。
赞辞如下:张苍喜欢而且精通律历,是汉朝一代名相,为什么要使用秦朝的《颛顼历》,这是什么道理?周昌,为人梗直。任敖以过去与高祖的交情担任御史大夫。申屠嘉可谓是一位刚毅、坚守节操的丞相,只可惜不懂得变通,与他的前任丞相萧何、曹参、陈平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