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尚书·洪范》中,有八项施政要务(《洪范》以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为八政。),其中第三项,即是祭祀。祭祀的目的,是为了向先人表达孝心,敬祀祖宗。通过祭祀,求得与神灵间的沟通。包括四夷,均有着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甚至包括禽兽,像豺、獭,也有着祭祀行为。圣明的君王为了祭祀,制定了专门的礼仪。在祭祀时,人们庄重肃穆,以表现出对神灵的虔诚,迎接神灵降临。在祭祀时,由男主持迎接神灵的,称为“觋(xí)”;由女主持迎接神灵的,称为“巫”。神灵降临之后,享用祭品的食器称为“牲器”。先圣的后人还要遥祭山川,祭祀的礼仪庄重。传达神灵旨意的官员,称为“祝”。一年四季内,祝掌管着牺牲祭祀的时间,负责祭祀坛场的设置,本姓氏的始祖神灵,称为本姓氏的“宗”。掌握神灵与生人间沟通的官员,按照祖宗灵位进行排序,祭祀时不能出现错乱。阳间生人与阴间神灵,从事的事务不同,以礼相待,敬而不黩,神灵护佑生人,保佑民众五谷丰登,生民以嘉禾奉祀祖先,规避灾祸,以求得吉祥如意。

少昊氏衰落后,九黎族出现乱德,生民与神灵之间的关系出现紊乱,不再按照礼仪进行祭祀。家族中有巫觋的,祭祀活动没有节制,祭祀的食物受到玷污,神灵不再享用。祥瑞不再降临,灾祸随之产生,祭祀已经失去原来的意义。颛顼帝接受天命后,诏命南正重负责司天,按照礼仪祭祀神灵;诏命火正黎负责司地,按照礼仪治理百姓,重新恢复秩序,神灵不再受到亵渎。

共工氏在九州称霸后,共工氏的儿子叫做句龙,负责治理水土,句龙去世后,被命名为土地神。此后烈山氏炎帝掌管天下,炎帝的儿子叫做柱,负责种植百谷,柱去世后,被命名为五谷神。再后来,人们就有了在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礼仪,这即是郊祀社稷的来历。

《尚书·虞书》中讲,舜帝通过璇玑玉衡(观天仪),观察七种天象(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通过祭祀,类祭上帝,禋祀六宗(六宗:指日、月、雷、风、山、泽六种神。),遥祭山川,遍祭群神。舜帝准备好象征身份的瑞玉,在一年中选择吉祥的日子,四方诸侯在朝廷聚会,舜帝向诸侯颁发瑞玉。每年二月,舜帝向东方巡狩,抵达岱宗。岱宗,就是泰山。堆起祭祀的薪柴,面对山川举行遥祭。而后舜帝会见东方诸侯。东方诸侯,即东方各诸侯国。统一确定一年的四季、月份、时日,统一各诸侯国间音律度量衡的标准,修订五礼五乐(五礼:吉“祭祀”、凶“丧葬”、宾“朝会”、军“军旅”、嘉“冠婚”;五乐:春“琴瑟”,夏“笙竽”,季夏“鼓”,秋“钟”,冬“磬”)。祭祀中用的祭礼,为三帛二牲(三帛:玄、纁、黄三色丝帛;二牲:羔、雁)。一雉鸡,以此作为祭物,向神灵贡献。每年五月,舜帝向南方巡狩,抵达南岳。南岳,就是衡山。每年八月,舜帝向西方巡狩,抵达西岳。西岳,就是华山。每年十一月,舜帝向北方巡狩,抵达北岳。北岳,就是恒山。巡狩其他山岳,贡献的祭物与在岱宗祭祀时一样。中岳,就是嵩山。每五年巡狩一次。

夏禹帝接受天命之后,也遵循这种祭祀礼仪。夏朝经历十三代,到了帝孔甲,孔甲对神灵亵渎,神灵受到侮辱,护佑夏代的二条神龙离去。又经过三代,商汤讨伐夏桀,而后建立商朝,要迁走夏朝的土地神,没有成功,写作《夏社》。继而贬黜烈山氏炎帝的儿子“柱”,以周代姬氏的祖先“弃”(后稷)代替“柱”,奉为稷神进行祭祀。此后商代又经历八代帝王,到了帝太戊,帝太戊的庭院中长有一棵桑数和一棵楮(chň)树,一天晚上两棵树突然长得有一抱粗,帝太戊惊恐万分。伊尹的儿子伊陟说:“妖不胜德。”太戊于是修德,桑树、楮树很快死去。伊陟向负责祭祀的巫咸谈起此事;又经过十三代帝王,商代的帝王武丁得到傅说,任命傅说为国相,殷商再次复兴,武丁被后世人称为高宗。在当时,有一只野雉飞到鼎耳上鸣叫,武丁异常惊恐。祖己说:“君王应该修德。”武丁听从了建议,在武丁这一代,国家安宁;又经过五代帝王,商代的帝乙侮辱神灵,被神灵震死;又经过三代到了殷纣王,殷纣王淫乱,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纣王,周取代商,接受天命。由此看来,开国的帝王均能够恭敬、谨慎地对待祭祀神灵,后世的帝王,对待神灵开始怠慢、亵渎。

周公辅佐成王,致力于推行王道,在此期间,周公制定礼乐,天子举行礼仪的地方,称为明堂、辟雍,诸侯国称为泮(pàn)宫,在郊外郊祀后稷以配享上天,在明堂宗庙祭祀文王以配享上帝。四海之内各诸侯国按照位序来到京师助祭。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祭祀百神,按照神灵的位序进行祭祀。五岳神以三公礼进行祭祀,四水以诸侯礼进行祭祀(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诸侯国在疆域内祭祀名山大川,大夫祭祀门、户、井、灶、宅神,士人、庶人祭祀祖先。各自按照规定的礼仪进行祭祀,不按照礼仪进行祭祀的,遭到禁止。

又经过十代帝王,周王室开始衰落,礼崩乐坏。周幽王(公元前781-前771年)无道,被犬戎杀害,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将国都向东迁徙至洛阳。秦襄公打败犬戎,挽救周王室有功,被封为诸侯,封地在黄河西边。秦人自认为是少昊氏的后裔,以少昊氏作为秦族的始祖神灵,在西边修筑坛场(畤),举行祭祀,祭祀白帝,祭祀的牺牲包括马驹、黄牛、羝(dī)羊各一。

又过了十四年,秦文公(公元前765-前716年)在东面的汧河、渭河边狩猎,以占来选择驻扎营地的地方。在睡梦中,秦文公梦到一条黄蛇从天上垂至地面,蛇头在鄜地的山边停留下来。秦文公询问史官敦,敦说:“这是上帝降临的徵兆,国君要在此地进行祭祀。”于是在鄜地修筑祭坛(畤,zhì),用三牲礼郊祀白帝。

在修筑鄜地祭坛前,雍地的吴阳原来有武畤(祭坛),雍地的东边有好畤(祭坛),均已经遭到废弃。有人说:“自古以来雍州的地势高,神灵在此地居住,因此设立畤(祭坛)祭祀上帝,诸神也在此地汇聚,享受祭祀。据说黄帝曾经来过这里祭祀,就是在周的末世,这里也有祭祀。”这些话在典籍中没有记载,士大夫们也不谈论这些。

修筑鄜地祭坛后九年,秦文公获得一块玉石,在陈仓以北的山边修筑祠庙祭祀。神灵有时一年不来一次,有时一年来几次。来的时间常常在夜间,神灵到来时,像流星一样发出光辉,从东方聚集在祭祀城,像一群雄野雉,鸣叫的声音殷殷,因此有野鸡夜鸣的说法。用一个太牢礼祭祀,神灵的名字叫做陈宝。

修建陈宝祠后第七十一年,秦德公(公元前677-前676年)即位,驻扎在雍地占卜。占卜结果是:此后,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遂在雍地设立国都。雍地的各种祭祀,从此兴起。在鄜畤用三百个太牢礼祭祀。在夏天的伏日祭祀。将狗宰杀后分裂尸体,挂在城邑四门,以抵御蛊灾。

又经过四年,秦宣公(公元前675-前664年)在渭水南边修筑青神祭坛,祭祀青帝。

又经过十二年,秦穆公(公元前659-前621年)即位,在床上病卧五日,昏迷不醒;醒来后,说自己梦见了上帝,上帝诏命秦穆公平定晋国内乱。史书中将此事记录下来,藏在宫室中。后世人说秦穆公上天了。

秦穆公在位第九年,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成为霸主,在葵丘与诸侯会盟,此后想到要在泰山封禅,管仲说:“古书中记载,封泰山,禅梁父山,共有七十二家帝王,在我的记忆中有十二家。上古时,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山;伏羲封泰山,禅云云山;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山;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山;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山;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山;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山;尧封泰山,禅云云山;舜封泰山,禅云云山;禹封泰山,禅会稽山;商汤封泰山,禅云云山;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山;他们都是接受天命的君王,而后才有资格封禅。”桓公说:寡人北伐山戎,途经孤竹国;西伐大夏,束马悬车,登上卑耳山;南伐大军抵达召陵,登上熊耳山,眺望长江、汉水。三次与诸侯会盟,讨伐不义,乘着战车与诸侯会盟有六次,与诸侯会盟先后有九次,一匡天下,诸侯国谁敢违抗我的命令?即使是在上古时,(夏商周)三代帝王接受天命,也不过如此吧?”管仲看到很难以道理说服桓公,于是向桓公摆出一系列事实,进一步说服桓公,管仲说:“在上古时,帝王封禅,要用鄗上的黍米,要用北里的禾,用容器盛满;要用长江、淮河间的一茅三脊,将一茅三脊铺在地上作为垫席。封禅时要用东海的比目鱼,要用西海的比翼鸟。没有要求来献礼的诸侯,有很多主动来贡献,这些主动来贡献的诸侯,贡献的祭物达到祭礼的一半。而今凤凰、麒麟没有来,嘉禾没有出现,倒是蓬蒿藜莠长得很茂盛,鸱枭到处飞翔,你想封禅,以这样的条件行吗?”桓公听了解释,只好作罢。

这一年,秦穆公帮助晋君夷吾回到国内继位。此后三次为晋国安排国君,平定晋国内乱。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后去世。

又经过五十年,周灵王(公元前571-前545年)即位。当时各诸侯国不再到京师来朝见周王,周王室大夫苌弘在祭祀鬼神时泄愤,对那些不来朝见的诸侯,画出图像,用箭射他们的脑袋。那些不来的,只是不来朝见周王,周大夫却以这样恶劣的方式企图制服诸侯,诸侯国更加不服从周王室,周王室也变得更加衰微。又经历了两代帝王,到了周敬王(公元前519-前477年),晋人干脆杀了周大夫苌弘。

在当时,鲁国的季氏在鲁国专权,在泰山上祭祀,孔子为此而讥讽季氏。

自从秦宣公(公元前675-前665年)修筑了青神祭坛,又过去二百五十年,秦灵公(公元前424-前415年)在吴阳修筑上畤(祭坛),祭祀黄帝;修筑下畤,祭祀炎帝。

又经过四十八年,周太史儋来见秦献公(公元前384-前362年),周太史说:“周王室原来与秦国的领地重合,之后分开,分开五百年后还会合在一起,合在一起七十年后,霸王出世。”又过了七年,在栎阳,天上落下金雨,秦献公认为金雨是一种祥瑞,于是在栎阳修筑畦畤(祭坛),祭祀白帝。

又经过一百一十年,周赧王(公元前314-前256年)去世,周王室的九座宝鼎,被秦人夺去。有人说,周显王(公元前368-前321年)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宋国的大丘社毁弃时,有一尊宝鼎沉没在彭城边的泗水中。

周赧王去世后第七年,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前247年)灭亡东周,周王室的祭祀断绝。又经过二十八年,秦国兼并天下,秦王(公元前246-前210年)开始将王位改称为皇帝(公元前220年)。

秦始皇登基后,有人说:“黄帝得到的是土德,在当时,有黄龙和大蚯蚓出现。夏代得到的是木德,有青龙在郊外栖息,草木茂盛。殷代得到的是金德,有银子从山中溢出。周代得到的是火德,有赤乌从天上降落。现在秦继承周,应该是水德。在过去,秦文公狩猎,获取黑龙,这是水德的祥瑞。”于是秦将黄河改称为“德水”,以冬天的十月作为一年的岁首,主色调崇尚黑色,法度以六为准,音乐崇尚大吕,政事统一于法律。

始皇帝即位第三年(公元前218年),向东巡幸郡县,在驺县祭祀峄山,为秦政歌功颂德。而后从齐鲁中挑选儒生博士七十余人,来到泰山脚下。这些儒生们在讨论封禅的礼仪时说:“上古时封禅坐的车子,要用蒲草包裹住车轮,以免伤害到泰山上的土石草木;祭祀的时候,要虔诚地打扫地面,坐的席子要用苴(jū)秸编织,其实这些很容易做到。”始皇帝听了这些建议,认为是荒诞不经,不愿意采用,遂搁置儒生们的建议。而后清理车道,从泰山的南面上山。一直抵达山巅,在山顶上勒石刻碑,为自己歌功颂德,明确此次来到泰山封禅的目的。而后从泰山背面下山,继续禅梁父山。封禅的礼仪仿照太祝在雍地祭祀上帝的礼仪,这些礼仪收藏起来,非常秘密,世人难以知道详情。

始皇帝在上泰山途中,遇到天上下暴雨,在一棵大树下休息。齐鲁的儒生们遭到冷遇,不能参与到泰山上的封禅,又听说始皇帝在途中遇上了暴雨,遂借此嘲讽始皇帝。

接下来始皇帝东游海上,沿途祭祀名山大川,还有各路神仙,访求上古时的仙人羡门及其他神仙。所谓的八神自古以来就有说法;有人说是姜太公封的。齐的谐音是脐,是上天的肚脐。对这些神仙的祭祀早就已经中断,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中断的。这八位神仙,一是天主,在天齐祭祀;天齐有泉水,在临甾南郊的山下面。二是地主,在泰山梁父山祭祀;人们说天喜欢阴,为此一定要在高山下面设立祭坛,祭坛的名称叫做“畤”;地喜欢阳,在湖水中修筑一个圜丘祭祀。三是兵主,设立祭坛祭祀蚩尤;蚩尤葬在东平县陆监乡,在齐的西部边界。四是阴主,在参山祭祀;五是阳主,在芝罘山祭祀;六是月主,在莱山祭祀。这些山均在齐地的北边,靠近勃海。七是日主,在盛山祭祀;盛山陡峭,深入大海,在齐地的东北阳面,每天迎接太阳的升起。八是四季主,在琅琊山祭祀;琅琊在齐地的东北,据说在一年的开始祭祀。全部要设置太牢礼具,修筑坛场祭祀,由巫祝根据情况增减贡物,其中夹杂有玉圭、钱币。

从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年)以后,邹子的学生中著书论述五德轮回终始之运,到了始皇帝,齐人将论著献予秦廷,始皇帝采信这种说法。而宋毋忌、正伯侨、元尚、羡门高是后来人,他们是燕人,模仿仙家的道术,相信人能够脱离凡体,成为神仙,燕人穿凿附会与鬼神的关系。驺衍以阴阳学说解释时运转换,在诸侯国间享有盛名,燕国、齐国的海上术士传播驺衍的学说,大多并不灵验,但是那些阿谀逢迎苟合取巧之徒,却从中找到了进身的途径,这样的人在燕、齐,一时间不可胜数。

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派人入海访求蓬莱、方丈、瀛洲。据说这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位于勃海中,离开人间世界不远。听说有人到过那里,岛上的仙人和不死之药还在。那里的禽兽颜色是白色,用黄金白银建造宫阙。没有到过仙山的人,眺望仙山,云雾缭绕;接近仙山后,三座仙山会隐没在水下,海水涌来,即有灾祸降临,海风于是将船引开,最终难以抵达仙山。世上的君王听到这样的描绘,无不神往。

秦始皇来到海边,这些方士们争先恐后地献上谏言。始皇帝应接不暇,于是派人带着童男童女入海访求仙山。访求的海船来到海中,又都以风浪太大作为托辞,说难以抵达,只能在远处眺望。第二年,始皇帝又来到海边,到了琅琊,经过恒山,从上党郡返回。第三年,又巡游了碣石山,选拔入海的方士,从上郡返回。第五年,始皇帝向南巡游,来到洞庭君山,而后来到会稽山,屡次来到海边,希望能够遇上海中的三座仙山和灵丹妙药。终于没有得到,在返回的途中经过沙丘时驾崩。

到了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二世皇帝向东巡游碣石山,再次来到海边,又向南巡游至泰山,抵达会稽山。一路上按照礼仪祭祀,在始皇帝立的碑刻旁,勒石刻碑,以彰显始皇帝的丰功伟绩。当年秋天,诸侯叛秦,天下大乱。第三年,二世皇帝在望夷宫被谋杀。

始皇帝在泰山封禅后的第十二年,秦朝灭亡。儒生痛恨秦朝焚烧《诗经》、《尚书》,毁灭儒家典籍,百姓怨恨秦朝的严刑峻法,天下叛秦,儒生们都说:“始皇帝当年登上泰山,被暴雨袭击,不能顺利地封禅。”这岂不是缺少德还要做崇尚德的事情?

在上古时,三代的帝王居住在黄河、洛河之间,以嵩山作为中岳,四岳均有其方位,四水均在崤山以东。秦国兼并天下后,帝王改称为皇帝,在咸阳设立国都,五岳和四水均在崤山以东。从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到始皇帝,朝代从兴起到衰落,名山大川有些在诸侯国,有些在天子的辖区,其礼仪制度有增有减,各个朝代不同,不可胜记。秦兼并天下后,始皇帝诏令祭祀官员将经常祭祀的天地、名山大川、鬼神,派出位序。

崤山以东,有五座名山,二条大河需要祭祀。它们是太室山。太室山,即是嵩山。恒山,泰山,会稽山,还有洞庭湖中的君山。二条大河是济水,淮水。春天以干肉、美酒作为祭品,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是河水开冻时;秋天的河水开始上冻时;冬天须向神灵献祭祷告。祭祀的牲畜用大牛、牛犊各一头,祭祀的太牢具中夹杂有玉圭、钱币。华山以西,有七座名山,四条大川需要祭祀。它们是华山,薄山。薄山,即是襄山(雷首山,在山西省永济县南)。岳山(在陕西省武功县境),岐山(在陕西省岐山县北),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鸿冢山(在陕西省凤翔县东),渎山。渎山,在蜀郡又叫做岷山。大川即是黄河,在临晋县祭祀;沔水(汉水上游),在汉中祭祀;湫(jiǎo)渊水,在朝那祭祀(位于宁夏固原的东南);长江,在蜀郡的成都祭祀。每当春季开冻、秋季结冰时进行祭祀,与祭祀崤山以东的山川一样;祭祀的牲畜是一头大牛和一头牛犊,准备祭祀的太牢具中夹有玉圭、钱币。四座山岳,鸿山、岐山、吴山、岳山,在秋天新谷上场时祭祀。陈宝节也要祭祀,祭祀黄河时要奉上美酒。这是雍州的祭祀,靠近天子居住的京畿,贡品中要有一辆乘舆,四匹马驹。祭祀霸水、浐水、丰水、涝水、泾水、渭水、长水,这些河流不包括在大山、大川的祭祀中,因为靠近咸阳,也是按照祭祀山川的礼仪来祭祀,只是没有乘舆和马匹。还有汧河、洛河、鸣泽水、蒲山、岳壻山,这是一些小山川,通过祈祷赛神进行祭祀,祭祀的礼仪稍有不同。在雍州,还要祭祀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逐(道路神)等星宿神灵,祭祀这些神灵,共设立有一百余座祭庙。西部还设立有几十个祠堂。湖县有周天子祠。下邽县有天神庙。丰县、镐县有火星、天子的辟池(辟雍)。杜县、亳县有五座杜主祠堂、寿星祠堂;雍县、菅(jiān)地也有杜主的祠堂。杜主,是古代周宣王时的右将军,他在秦中是最小的神。一年四季受到祭祀。

雍地有四座祭坛用来祭祀上帝(鄜畤祭祀白帝,密畤祭祀青帝,吴阳上畤祭祀黄帝,吴阳下畤祭祀炎帝),祭祀的场面很宏大。百姓最热衷的祭祀,是陈宝神。雍地的四座祭坛,春天开春开始祭祀,此时冰雪消融,秋天则在河流上冻时,开始祭祀,冬天赛社神时开始祭祀,五月的祭祀以小马驹作为祭礼,四季的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月、一月)还要进行月祭,陈宝节到了,百姓会有一次大的祭祀。春夏祭祀时用(xíng)骍马(赤色马),秋冬祭祀时用骝马。在祭坛祭祀时,用四匹马驹,用木头雕刻出四条龙,还要雕刻出车辆以及四匹马,木雕外面涂上上帝的颜色。有四头黄色的牛犊、四只羊羔,加上玉圭、钱币多少不等,祭祀完毕后瘗埋在地下,没有俎豆之类的祭器。每三年举行一次郊祀。秦以十月作为一年的岁首,常在十月上旬斋戒郊祀,祭祀时点燃薪柴,在咸阳城郊外郊祀,穿上白色的衣服,所用的物品与其他祭祀一样。西畤、畦畤,这些地方的祭祀按照惯例,皇帝一般不亲自参加。由太祝主持,每年按照时令举行祭祀。至于名山大川的神灵,还有八神,皇帝在巡游经过时,举行祭祀,皇帝不经过,则没有祭祀的规定。至于郡县远方的祭祀,则由民众按照习俗,自行安排,天子的祝官不负责祭祀。祝官中有专门的秘祝官,在遇到灾祸时,秘祝官在祝祷辞中,将不详的祷告,诿过于其他人。

汉朝建国,高祖在起兵造反时,在湖边斩杀大蛇,有神灵告喻:“这条蛇,是白帝的儿子,斩蛇者是赤帝的儿子。”高祖在丰邑的枌(fén)榆乡向土地神祭告,而后攻取沛县,被推举为沛公,祭祀蚩尤,用牲血涂抹在战鼓、旗帜上。十月驻军霸上,受封为汉王。以十月作为一年的岁首,汉代崇尚的颜色是赤色。

汉纪元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汉军东出函谷关进攻项籍,而后返回关中,问秦人:“过去秦人祭祀上帝,祭祀的是什么样的上帝?”回答者说:“祭祀四位上帝,白帝、青帝、黄帝、赤帝。”高祖说:“我听说上天有五位上帝,怎么秦人只祭祀四位上帝,是什么原因?”回答的人无法解释。高祖说:“我知道了,这是在等待我,成为第五帝。”于是设立黑帝祠,名字叫做北畤。安排有关官员祭祀,高祖并不亲往祭祀。又召来秦地负责祭祀的官员,重新安排太祝、太宰,与其他四帝的祭祀礼仪一样,祭祀黑帝祠。高祖诏令各县都要设立官社。下诏说:“我非常重视祠庙和祭祀。以后上帝的祭祀和山川诸神的祭祀要按照时令,像过去一样,进行祭祀。”

汉纪元五年(公元前202年),天下平定,高祖诏令御史中丞,让丰邑修整枌榆土地神社,按照时令进行祭祀,春天以羊、猪作为贡礼。诏令太祝在长安设立蚩尤祠庙。安排专门的官员、女巫负责祭祀。在梁地有巫师祭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等神灵;在晋地有巫师祭祀五帝、东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等神灵;在秦地有巫师祭祀杜主、巫保、族累等神灵;在荆地有巫师祭祀堂下、巫先、司命、施糜等神灵;还有九天巫师负责祭祀九天(中央钧天。东方苍天,东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浩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每年按照时令在祠庙中举行祭祀。河巫在临晋县负责祭祀黄河,南山巫师负责祭祀南山(秦岭)、秦中是(指二世皇帝)。各种祭祀均有规定的时间。

汉纪元七年(公元前200年),有人说周代在各县邑都要设立后稷祠,至今仍然享有血食。于是高祖制诏书予御史中丞:“诏令天下设立灵星祠,每年按照时令用牛祭祀。”

汉纪元十年(公元前197年)春天,有关官员奏请皇帝诏令各县在春天的二月和冬天的腊月用羊猪祭祀社稷神,在民间的闾里,祭祀土地神。皇帝制诏书,说:“可以。”

文帝即位第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颁发诏书说:“秘祝太官将皇上的过错诿过于他人,朕认为这样做不妥,取消秘祝太官。”

很多的名山大川都在诸侯国,诸侯王各自安排祭祀,天子的祝官不参与祭祀。齐国、淮南国撤销之后,文帝诏令太祝,像此前一样按照时令祭祀。

第二年,由于连年丰收,文帝诏令有关官员,增加雍地五座上帝祠庙的祭祀,准备辂车,每座祠庙一辆,还要有完备的饰具;在西畤、畦畤增加木雕的车辆一乘,还有木雕的四匹马,饰具完备;黄河、湫水、汉水,增加二枚玉壁;扩大祭祀场所的规模,玉圭、钱币、俎豆均有所增加。

鲁人公孙臣上书,说:“在过去,秦获得的是水德,汉朝继承秦,按照五行排序,汉应该是土德,土德之应,黄龙出现。应该改变正朔(正,阴历每年的第一月。朔,每月的初一。夏代以孟春一月‘建寅’为岁首,商代以季冬十二月‘建丑’为岁首,周代以仲冬十一月‘建子’为岁首,秦国以孟冬十月‘建亥’为岁首。汉代在武帝朝确定的《太初历》以夏历孟春一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今。),服色应该尚黄。”当时的丞相张苍研究律历,认为汉朝是水德,黄河在金堤溃决,这就是符应。一年的岁首应该是在冬季的十月,颜色是外黑内赤,这样才与水德相呼应。公孙臣认为不对,应该改变。第二年,黄龙在成纪县出现。文帝召来公孙臣,拜为博士,与儒生们讨论土德,草拟改变历法,改变服饰颜色。当年夏天,文帝下诏,说:“有异物之神在成纪县出现,没有加害百姓,连年获得丰收。朕要郊祀上帝诸神,负责祭祀的官员们做好安排,不要担心朕辛苦。”有关官员上奏说:“在古时,天子夏天亲自到郊外祭祀上帝,因此称为郊祀。”于是在当年的夏天四月,文帝在雍县郊外郊祀五帝神,穿的祭祀衣服是赤色。

赵国人新垣平是一位望气的术士,上奏朝廷,说:“长安的东北方有神气,成五彩颜色,就像人们头上所戴的冠冕。有人说东北方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西方是神灵丧葬的地方。天降祥瑞,应该设立神庙祭祀上帝,以迎合祥瑞。”于是在渭阳县建造五帝庙,五位上帝同在一座祠庙中,各自享有一座殿宇,安排五座门出入,门的颜色和祭祀的五帝颜色一致(青、赤、白、黑、黄五色)。祭祀的礼仪和雍县设立的五帝祭坛一样。

第二年夏天四月,文帝亲自来到霸水、渭水间祭拜五帝,以郊外祭祀的礼仪祭拜渭阳县的五帝庙。五帝庙靠近渭水,其北面有蒲池引来渭水。燃起薪柴祭祀,薪柴的光焰照亮天空。而后文帝将新垣平提拔为上大夫,赐予新垣平的财物达到千金。诏命博士儒生从《六经》典籍中找出依据,制作《王制》,讨论巡狩封禅的事情。

文帝在雍州万年县出长门亭,在路的北边隐约看到五个人,遂在此地设立五帝坛,以五个太牢礼祭祀。

第二年,新垣平指使人拿着玉杯,在阙门下上书,要献给文帝。新垣平对文帝讲:“阙门下有宝玉气。”文帝派人去查看,果然有一位献玉杯的人,玉杯上刻着:“人主延寿。”新垣平又说:“臣等候太阳再次当顶。”过了不久,太阳果然退回到当顶。于是文帝更改纪元年号,以十七年为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诏令天下举行酒筵庆贺。新垣平说:“周代的一尊宝鼎遗失在泗水中,现在黄河决口,与泗水贯通,臣望见东北方向汾阴县的位置有金宝气,难道周鼎要在那里出现?徵兆显示,皇帝不亲自迎接不会露面。”于是文帝派出使者在汾阴县南面修建祠庙,靠近黄河,要在这个地方祝祷周鼎出现。有人上书揭发新垣平,说新垣平讲的话全是欺诈。新垣平被捕入狱,其后新垣平受到灭族的惩罚。从此后,文帝对于鬼神祭祀、修订正朔、改变服饰颜色不再感兴趣,渭阳县、长门的五帝庙,文帝只是派出官员按时祭祀,以表示对神灵的敬意,不再亲自前往祭祀。

第二年,匈奴几次入侵边郡,文帝忙于调兵遣将,防御匈奴。接下来一年,粮食收成不太好。又过了几年,孝景帝即位。一直到景帝十六年(景帝后元3年,公元前141年),负责祭祀的官员按照时令,每年祭祀,没有新的举措。

武帝即位后,对鬼神祭祀很感兴趣。汉朝建国已经有六十余年,天下太平,士大夫们都希望天子举行封禅,改正朔,修订制度,改变服饰颜色,武帝崇尚儒术,为此在全国征召贤良。赵绾、王臧等人以文学,在朝中担任公卿,他们认为应该在长安城的南郊修建明堂,就像古时一样,皇帝在明堂接见诸侯,同时将巡狩、封禅、修订历法,修改服饰颜色等事务一并提出来,事情还未成功。窦太后不喜欢儒术,派人暗中查访赵绾等人的不法行为,将赵绾、王臧逮捕入狱,赵绾、王臧在狱中自杀,那些准备实行的改革全部作废。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驾崩。第二年元光元年,武帝在全国征召文学士人。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武帝第一次来到雍县,祭祀五帝庙。此后每三年一次,到雍县祭祀五帝庙。在当时,武帝访求神君,将灵位安排在上林苑的磃(tī)氏馆。神君,原来是长陵(高帝的陵寝)县的一名女子,因怀孕难产而去世,在她的妯娌宛若身上显示灵验。宛若在自己家中祭祀神君,民间也因此前往祭祀。武帝的外祖母平原君,也曾经前往祭祀,此后神君的子孙先后成为贵人。武帝即位后,以很厚重的祭礼,将神君安置在上林苑,进行祭祀。能够听到神灵讲话,但是看不到人。

在当时,李少君凭借祭祀灶神、谷道神、长生不老术,受到武帝召见,武帝很感兴趣。李少君,是原深泽侯的门人,负责方术、医药,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以及生平经历。常说自己已经七十余岁,能够役使鬼神,懂得长生不老术。以其方术在各诸侯国间游历,没有娶妻生子。人们听说李少君能够役使鬼神,而且有长生不老的方术,争相向李少君馈送金钱礼物,李少君因此而非常富有。人们还以为李少君不用治产业,即可以富有,又不知道李少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越发被他的话所迷惑,更多的人争相侍奉李少君。李少君天资善于伪装,也善于抓住时机猜中某事,经常与武安侯田蚡在一起宴饮。有一次,座位中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竟然说与这位老人的祖父一起打过猎,并说出打猎的地点。老人还是孩子时,曾经与祖父住在一起,记得李少君所说的地方,一座人听了均感到震惊。李少君谒见武帝,看到宫中有古时候的铜器,武帝问李少君是否认得。李少君说:“这个铜器是齐桓公十年,在柏寝台陈列的铜器。”看铜器上的铭文,果然是齐桓公的用器。宫中的人顿时惊讶不已,都认为李少君是仙人,是已经有几百岁的仙人。李少君对武帝说:“祭祀灶神可以迎来神灵,而后在神灵的帮助下,可以将丹砂化为黄金,用黄金制成器物,盛放饮食,可以让人长生不老,人长生不老了即可以到海中去,与蓬莱岛上的仙人聚会,而后举行封禅,就能够长生不死,黄帝就是这样做的。臣曾经游历过海上,见到过安期生,安期生让臣吃了一个大枣,这个枣像瓜一样大。安期生是仙人,来往于蓬莱岛,与安期生有缘就可以遇到他,没有缘,安期生会隐而不见。”武帝于是亲自祭祀灶神,派方士到海上访求蓬莱岛上安期生等仙人,并且用丹砂合着药剂,希望能够变出黄金。过了一段时间,李少君病死。武帝坚持认为,李少君是化仙而去,不会死,派黄锤县人史官宽舒继续研究李少君留下来的方术。燕地、齐地的方士到海上访求仙人,也纷纷描述他们在海上遇到的神仙。

亳县人谬忌上奏武帝郊祀泰一神,谬忌说:“天神最尊贵的是泰一,泰一神的辅佐是五帝。在上古时,天子春秋两季在东南郊郊祀泰一神,每天一个太牢礼,连续七日,修筑神坛,有八个鬼神通道。”于是,武帝诏令太祝在长安城的东南郊设立祭坛,郊祀泰一神,按照谬忌所说的祭祀。后来,又有人上书说:“上古时候的天子每三年用一个太牢礼,祭祀三一神:天一、地一、泰一。”武帝又批准奏议,诏令太祝负责在谬忌所说的泰一祭坛上举行祭祀,祭祀的方式均按照奏议。此后又有人说:“上古时的天子常在春天为了消灾祈福举行祭祀,祭祀黄帝时用一枭、一只破镜兽;祭祀冥羊神时用羊;祭祀马行神时用一匹青色的雄马;祭祀泰一神、皋山山君神时用牛;祭祀武夷君神时用干鱼;祭祀阴阳使者时用一头牛。”武帝又诏令祭祀官员负责,按照奏议的要求祭祀。郊祀泰一神的祠庙,祠庙就建在谬忌修建的泰一祭坛旁边。

又过了二年(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武帝在雍县郊祀,捕获一头独角兽,好像是麅。有关官员说:“陛下对郊祀非常虔诚,这是上帝报答陛下的神兽,这只独角兽,就是人们常说的麒麟。”于是武帝将这只独角兽献祭给五帝庙,同时增加一头烧烤的牛,献祭五帝。而后赐予诸侯白金币,以此对上天降下来的符瑞表达谢意。济北王认为天子将要封禅,上书将泰山及周围县邑献给朝廷,武帝又以其他县邑,补偿济北王。常山王刘勃有罪,被贬谪,武帝封刘勃的弟弟刘平为真定王,以奉祀先王的宗庙,而将常山国改为郡。此后五岳均在天子管辖的郡中。

第二年,齐国人少翁以方术谒见武帝。武帝有一位宠幸的李夫人,李夫人因病去世,少翁用方术在夜晚召李夫人和灶鬼显现,武帝在帷帐中可以遥望到人影。此后武帝任命少翁为文成将军,给予很厚重的赏赐,以客礼相待。文成将军说:“陛下既然想要与神灵沟通,宫室中的墙壁上没有神灵的画像,神灵还是不会来。”于是又在宫中作画,有云雾缭绕的车辆,还有在厌胜日驾车的画像,用以回避恶鬼。又重新整修甘泉宫,在中间修建台室,在台室中画上天地泰一和各路鬼神,还有祭祀的器具,用来祭祀天神。过了一年多,少翁的方术并不灵验,神灵也没有迎来。于是少翁将写好字的帛书喂进牛的肚子中,佯装不知道,说这头牛的腹中有奇异东西。杀牛后看到了帛书,写的话很奇怪。武帝认识少翁的字体,一调查,果然是少翁写的。于是将文成将军少翁杀头,将这件事情掩盖起来。

再后来,武帝又修建了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等奉祀神灵的器物。

文成将军少翁死后第二年,武帝在鼎湖宫生病,病得很厉害,巫医无所不用其极。术士游水发根说上郡有一位巫医,可以用鬼神来驱赶病魔。武帝将这位巫医召到甘泉宫来举行祭祀。武帝在病中,巫医即在祭祀中问神君,神君说:“天子不用担心有病,病很快就会痊愈,强支撑着与我在甘泉宫相会。”武帝的病痊愈了,起床以后,来到甘泉宫,病果然彻底好了。武帝遂大赦天下,设置神君庙。最尊贵的神灵就是泰一神,辅佐泰一神的是泰禁、司命等神灵,这些人跟随着泰一神。看不到,但可以听到声音,和人讲话的声音一样。时来时去,来则风声肃然。住在帷帐中,在白天,有时可以听到他们的讲话;在夜晚,则经常听到他们在谈话。武帝要举行仪式后,才能进入。因为有巫医在这里作为主人,想吃什么,说的是什么,由巫医来代言。又设置了寿宫、北宫,在宫中插上羽旗,设置供具,用来礼敬神君。神君所讲的话,武帝让人记下来,还起了名字,叫做“画法”。神君所讲的话,就是世俗中平常人所讲的话,没有什么特殊地方,但是武帝心中喜欢。当作秘密,不让世人知道。

又过了三年,有关官员说纪元应该符合天瑞,不应该以一二数字来表示。一元叫做“建”,二元以长星命名,叫做“光”,在郊外捕获了一头独角兽,应该将纪元名称更改为“元狩”。

第二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武帝在雍县郊祀,武帝说:“现在朕亲自郊祀上帝,后土神还没有得到祭祀,祭礼还不完备。”相关官员太史令司马谈,负责祭祀的官员宽舒谏言说:“祭祀天地的牺牲,牛角应该像蚕茧、像板栗一样大小。现在陛下要亲自祭祀后土神,后土神的祭祀场地应该安排在湖水中央的环土丘上,设置五个坛场,每个坛场用一头黄牛犊太牢具。祭祀完毕,将牛犊瘗埋,祭祀穿的衣服,应该尚黄。”武帝于是东渡黄河来到汾阴县。汾阴县的男子公孙滂洋等人看到汾河旁边有绛色光,武帝遂在汾阴县的汾河上设立后土祠庙,按照宽舒等人的谏言。武帝亲自遥望拜祭,与祭祀上帝的礼仪一样。祭礼完毕,武帝又来到荥阳。返回时路过洛阳,下诏封周王室的后人,诏令他们奉祀周代祖先(详情记载在《武帝纪》中)。武帝从此开始巡幸郡县,而后又来到泰山。

这一年的春天,乐成侯上书推荐栾大。栾大,是胶东国的一位宫人,曾经与文成将军少翁一起向同一位老师学习,后来成为胶东王的尚方令。乐成侯的姐姐是胶东康王刘寄的王后,没有生孩子。康王刘寄死后,其他的姬妾生的儿子继位为诸侯王,胶东康王后有淫行,与胶东王刘贤不合,以汉法相互威胁。胶东康王后听说文成将军被处死,就想向皇上献殷勤,于是派栾大入长安,进入皇宫,由乐成侯引见给武帝。武帝刚杀了文成将军少翁,后悔少翁的方术没有留下来,等到见了栾大,非常高兴。栾大长得高大俊美,说自己懂得很多方略,也敢于讲大话,讲起大话来神态自若。栾大曾经吹牛说:“臣常来往于海中,见过安期生、羡门高等神仙,因为臣身份卑微,神仙不信任臣。又因为康王仅仅是诸侯王,不足以得到神仙赐予的仙方。臣曾经多次与康王谈起过此事,康王不能重用臣。臣的老师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也可以召来。’然而臣还是担心会遭遇文成将军的下场,现在方士们都不敢讲话,怎么敢谈论仙方呢!”武帝说:“文成将军是吃马肝死的。你只要能真心求来仙方,我绝不会吝啬给予你的赏赐!”栾大随即讲:“臣的老师不会求人,只有人去求他。陛下一定要召见他,派去召他的使者一定要尊贵,诏令中要说使者是皇上的亲属,以尊贵的客礼来对待臣的老师,不能让使者处于卑下的地位,还要佩上印信,这样才能让使者与仙人讲上话。仙人肯来不肯来,还要顺其自然,或许可以召来。”武帝让栾大在面前演示小方术,栾大用斗棋的方式表演,武帝看到了棋子在相互碰撞。

在当时,武帝正在为黄河决口迟迟封堵不上、黄金也没有炼成烦恼不已,于是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在一个月内,赐予栾大四枚官印,包括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武帝制诏书予御史中丞,说:“在上古时,大禹在黄河下游开凿九条河流,疏导洪水,以帮助黄河水顺利下泄,疏通了四条大江大河。在此前,黄河决口泛滥,淹没陆地,为此治河每年要使用大量的徭役。朕即位以来,君临天下二十八年,上天为朕派来了术士大通将军。《乾卦》中称‘飞龙’,‘鸿渐于泮’,朕的意思与此相符合。以二千户食邑封地士将军栾大为乐通侯。”赐予栾大列侯爵位,还有豪华宅邸一套,僮仆一千人。乘舆车马、帷帐、器物,包括宅邸里所需用的一应器物。又将卫长公主嫁予栾大,带去十万斤金子作为嫁妆,将公主更名为“当利公主”。武帝亲自来到五利将军的宅邸,派出使者询问还需要什么东西,使者在路上往来络绎不绝。从武帝的姑姑大长公主,到朝廷的将军卿相以下官员,都在家中准备好酒筵,请栾大来享用。武帝又刻了玉印,印文为“天道将军”,派出使者穿上羽衣,夜晚站立在白茅上,五利将军也穿上羽衣,站立在白茅上,接受将军印,以此来表示不是对普通大臣的授印。栾大佩上“天道将军”印,是为了为天子引导天神。此后五利将军常在夜间、在家中作法事,以此来迎接神仙。而后治装出发,到东海边去访求五利将军的老师。栾大在长安仅有几个月,竟然佩戴六枚将军印,贵震天下,而靠近海边的燕国、齐国,那些术士们莫不扼腕,纷纷向朝廷献言,说自己也有方术,借方术可以帮助皇上成为神仙。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夏天六月,汾阴县有一位巫师叫做锦,在魏脽后土神祠庙旁边,带领百姓举行祭祀,看到有一块隆起如钩状的地面,挖开来看得到一座宝鼎。这座宝鼎大于其他的宝鼎,有雕刻的文饰,没有款识,很奇怪,遂报告当地官员。官员上报给河东郡太守胜,胜上报给朝廷。武帝派人调查巫师得到的这座宝鼎是否有诈,而后以礼献祭,将宝鼎送往甘泉宫,放在武帝身旁,武帝又将宝鼎献祭给祖庙。而后武帝来到中山,天气晴朗暖和,有黄云飘过。此时有一只鹿跑过,武帝亲自张弓搭箭,射中这只奔跑的鹿,也拿来献祭给祖庙。武帝返回长安,公卿大夫们在朝堂上对宝鼎议论纷纷。武帝问:“此前黄河泛滥,庄稼连年歉收,所以朕才出巡祭祀后土神,为百姓祈祷平安,希望五谷丰登。今年丰收的喜讯还没有报上来,这个宝鼎却出现了,这是为什么?”有关官员奏言:“传说泰帝铸造一座神鼎,用一来表示一统,象征着天地万物为一统。黄帝铸造三座宝鼎,象征着天地人,大禹将九州金属汇聚在一起,铸造九座宝鼎,象征着九州。以宝鼎烹煮贡献上帝鬼神享用的牺牲。空足的宝鼎叫做鬲,以三足来象征三德,用以贡献牺牲,乞求上天神灵护佑。夏代的德衰落后,九座宝鼎传到殷商手中;殷代的德衰落后,宝鼎传到周王室手中;周代的德衰落后,宝鼎传到秦国手中;秦朝的德衰落后,宋国的社坛也毁坏了,宝鼎从此下落不明。《周颂》中讲:‘正堂徂基,贡献牛羊,鼐鼎及鼒(zī);不得喧哗,赞颂圣德。’现在宝鼎来到甘泉宫,光润神采,变幻无穷,象征着汉室德运无疆,正好应合中山的祥云。在当时,黄白色的祥云显现,陛下又亲自射中神鹿,这是符瑞。弓箭齐备,射中神鹿,置于坛下,作为回报,祭祀上天。这表明,皇帝接受天命,了解上天的旨意,符合圣德,才会有这样的祥瑞结果。应该将宝鼎献祭给祖庙,藏在祭祀天帝的庭堂,以迎合祥瑞。”武帝制诏书,说:“可以。”

此时,入海访求蓬莱的术士,都说蓬莱仙岛虽然不远,但是不能抵达,大概是还没有看到仙气。武帝又派出望气的术士去帮助望气。

元鼎元年秋天,武帝到雍县郊祀五帝神。在郊外祭祀时有人说:“五帝神,是泰一神的辅佐,还应该设立泰一祠庙,由陛下亲自郊祀。”武帝此时有些犹豫不决。

齐国人公孙卿说:“今年获得宝鼎,冬天辛巳朔旦是冬至,和黄帝时是一样。”公孙卿有一套简牍书,上面讲:“黄帝在冕候(冤句县,在山东省菏泽西南)获得宝鼎,问大臣鬼臾区,鬼臾区回答:‘黄帝获得宝鼎,而后占卜,这一年己酉朔旦是冬至;这是历法中的一纪年,终而复始。’黄帝于是推算历法,再经过二十年又是一个朔旦冬至日,经过二十次的朔旦冬至日,共计三百八十年,黄帝即可以成仙登天。”公孙卿通过所忠,想把这套简牍书奉上武帝。所忠认为这套简牍书荒诞不经,怀疑是公孙卿胡乱编造的,于是推辞,说:“关于宝鼎的事情已经有了定论。你再说这些没有用!”公孙卿又通过武帝的嬖臣上奏。武帝得到了这套简牍,大喜过望,召见公孙卿。公孙卿回答武帝的提问,公孙卿说:“这套简牍是申公的,申公现在已经去世。”武帝又问:“申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公孙卿回答:“申公是齐人,与安期生有过交往,安其生听到过黄帝的讲话,没有书流传下来,只留下这部有关宝鼎的书。书中讲:‘汉建国后将会重现黄帝当年的故事。’还说:‘汉朝的圣帝,应该是高祖的曾孙。到那时宝鼎会再次显现,与神灵沟通,而后封禅。参加封禅的有七十二位诸侯王,只有当年的黄帝才得以登上泰山举行封禅。’申公说:‘汉朝的皇帝也应该登上泰山封禅,皇帝封禅之后,就可以成为仙人,登上天廷。黄帝有一万个诸侯,能够祭祀神灵的封君有七千个。天下的名山有八座,有三座名山在蛮夷的居住地,有五座名山在中国。中国有华山、首山(在河南省襄城县南)、太室山(嵩山)、泰山、东莱山(在山东省黄县东南),这五座山是黄帝巡游过的地方,在那里可以与神仙相会。黄帝一边作战一边学习仙术,担心百姓非议,杀了一些非议鬼神的人。黄帝活了一百多岁,而后与神仙交往。黄帝在雍县郊祀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又叫做大鸿,鬼臾区死后就葬在雍县,原来的鸿冢就是鬼臾区的墓冢。再后来,黄帝在明庭宫接见万方神灵。明庭宫,也在甘泉。就是所谓的寒门,位置在现在的谷口县。黄帝开采首山的铜,在荆山(荆山:在河南省灵宝县南。)下铸造宝鼎。宝鼎铸成后,有一条巨龙将胡须从天上垂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随后坐上龙背,群臣和后宫中的妇人争先恐后地爬上龙背,有七十余人,龙随即飞升上天。其他小臣来不及爬上去,就抓住龙的须髯,龙的须髯被拔断了,这些小臣们掉下来,随同掉下来的,还有黄帝的弓。百姓仰望着天空,看着黄帝飞升而去,只能抱着黄帝的弓和掉下来的龙须嚎啕大哭,此后世人就将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黄帝留下来的弓叫做乌号。’”武帝听完这个故事后,赞叹不已,说:“嗟乎!假若我能像黄帝一样飞升上天,我的那些妻子、儿女,我会像脱下鞋子一样,将她们统统扔掉。”遂拜公孙卿为郎官,派他作为特使出函谷关,到太室山(中岳嵩山)去迎候神仙。

武帝随后在雍县郊祀黄帝,而后抵达陇西郡,登上空桐山,又巡幸抵达甘泉宫。诏令祭祀官员宽舒等人在坛场郊祀泰一神,祭坛仿照亳县人谬忌设计的泰一坛,坛高三层。五帝坛环绕着泰一坛,在祭坛的下面,各按照方位排列。黄帝坛在西南,修建八条连通鬼神的神道。泰一坛祭祀的贡品,与雍县的泰一坛祭祀的贡品一样,增加了美酒、枣、干肉之类,杀了一条牦牛作为俎豆里盛放的贡品。五帝神还要享用俎豆里盛放的美酒。在坛下四方的地面上,相继祭祀其他神灵,还要祭祀群神的随从以及北斗。祭祀完毕,祭品全部焚烧以供神灵享用。祭祀的牛选择白色的牛,将白鹿放在牛体中,祭祀的猪放在鹿体中,鹿体中还盛有水酒。用牛祭祀太阳,用一只羊和一头猪祭祀月亮。郊祀泰一神时,太祝、太宰身上穿着紫色带有刺绣的衣服。祭祀五帝神则按照五帝不同的颜色,换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祭祀太阳时,穿上赤色的衣服。祭祀月亮时,穿上白色的衣服。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在黎明时分,武帝郊祀拜祭泰一神。在太阳出来时,拜祭太阳,在晚上月亮出来时,拜祭月亮,祭祀的时候作揖;祭祀泰一神和在雍县的祭祀仪式完全相同。其赞辞说:“上天以宝鼎神策授予皇帝,一朔再朔,终而复始,皇帝恭敬祭拜。”武帝穿着尚黄的衣服祭拜。在祭祀时,坛的四周围布满薪柴,坛的旁边摆列着烹饪的炊具。有关官员说:“祭祀的祭坛上有光亮。”公卿们说:“皇帝当初在云阳县郊祀泰一神,有关官员捧上瑄玉、牺牲,贡献给神灵,在当天夜晚,就出现了霞光,在白天,还有黄气冉冉升上天空。”太史令司马谈、祭祀官员宽舒等人说:“神灵享有美德,赐予福祉祥瑞,应该在出现祥光的地方设立泰一祭坛,以响应神灵。诏令太祝官负责,在秋天和腊月祭祀。天子每三年亲自来祭祀一次。”

元鼎二年秋天,武帝讨伐南粤国,在出征前,向泰一神祷告,以牡荆为旗杆,在旗幡上画上日、月、北斗七星,用来象征太一星座的三颗星,作为泰一神前边的旗帜,号称:“灵旗”。作为出兵的象征,由太史端着旗帜,指向要讨伐的国家。五利将军作为使者不敢入海,来到泰山祭祀坛场。武帝派去跟着的人查验,什么也没有看见。五利将军栾大却大肆吹嘘看到了老师,栾大的方术到此为止,已经是黔驴技穷,大多数并不灵验。武帝随后将五利将军栾大斩首。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冬天,公孙卿等候神灵,说在缑氏县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脚印,有一个物体像野雉,来往于城上。武帝亲自来到缑氏县,观看仙人留下来的脚印,问公孙卿:“你是否想和文成将军、五利将军的下场一样?”公孙卿说:“神仙并不想来见皇帝,是皇帝想要见神仙。如果能够假以时日,神仙不会不来。谈论神仙的事情,听上去很怪诞,假以岁月,一定能够看到结果。”下面的郡国都在整修道路,在名山祭祀神仙的地方,修缮宫馆,等待武帝的驾临。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春天,汉朝灭掉了南粤国,嬖臣李延年以一首美妙的音乐上奏武帝,武帝很喜欢,召公卿们讨论,说:“民间祭祀的时候,都要配以音乐舞蹈鼓吹,现在皇家的祭祀居然没有音乐,这怎么可以?”公卿们说:“在上古时,祭祀天地时会采用相应的音乐,神祇通过欣赏音乐享受祭礼。”有人说:“泰一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瑟,音乐过于悲哀,泰一帝悲不自禁,于是将瑟从中间剖开,改为二十五根弦。”武帝以征服南粤国取得胜利,向泰一神、后土神祝祷,同时在祭祀中开始使用音乐和舞蹈。还增加了歌者伴唱,制作二十五弦琴和箜篌瑟,从此时开始。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冬天,武帝与群臣商议,说:“在古时,要先整顿军队,然后才能封禅。”于是巡视北部朔方边郡,检阅十余万骑兵,返回时经过桥山,祭祀黄帝的墓冢,在凉如检阅军队。武帝问:“我听说黄帝不死,怎么还会有墓冢,这是为什么?”有人回答说:“黄帝以神仙体升上天廷,群臣埋葬的是黄帝的衣冠冢。”武帝来到甘泉宫,准备泰山封禅的相关事宜,先模仿着郊祀泰一神。

自从获得宝鼎,武帝就和朝中的公卿以及儒生们讨论封禅的事情。距离上古时上一次的封禅,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封禅的具体细节,于是儒生们就封禅的具体操作,在典籍《尚书》、《周官》、《王制》中寻找依据,从书中找到在封禅祭奠时,要射杀耕牛。齐国人丁公已经九十多岁,丁公说:“古时候的封禅,意味着永垂不朽。秦始皇登上泰山封禅,很不顺利。陛下如果想要登上泰山封禅,要走得慢一些,就不会遭遇风雨,而后就能够顺利地抵达山顶。”武帝于是诏令儒生们练习射牛,草拟封禅礼仪。又过了几年,要出发了。武帝又听到公孙卿和方士们在议论,黄帝及其以前的封禅,均能够召来怪异和神灵相互沟通,也想仿效黄帝当年,到蓬莱仙岛接来仙人,想到自己的圣德,可以与远古时的九皇相媲美,就想让儒生们写一些颂扬文章来粉饰。群儒对于封禅的事情,本来就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又拘泥于《诗经》《尚书》中的古文难写,一时间没有人敢于应聘。武帝于是将封存的祭祀礼器拿出来给儒生们看,群儒看了之后,有人说:“与古时候的不太一样。”徐偃说:“太常管辖下的儒生,不如鲁国的儒生,他们更熟悉祭祀的礼仪。”周霸在下面谋划串联,武帝没有用徐偃、周霸,将这些儒生晾在一边。

元鼎五年三月,武帝向东巡幸抵达缑氏县,登上中岳太室山(嵩山)祭祀。随从的官员们在山上隐约听到“万岁”的声音,问武帝听到了吗?武帝没有答话;问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不敢讲话。武帝于是诏令祭祀官员增加太室山的祭祀,禁止砍伐山上的林木,又以山下的三百家民户,封予嵩山,作为封邑,这些民户只负责祭祀,免除一切赋税徭役。而后武帝向东来到泰山,泰山上草木依然凋零,武帝诏令在泰山上矗立石碑,安放在泰山的顶峰上(碑刻内容: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而后武帝向东巡视海上,以礼仪祭祀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八位神灵)。齐国人上书,谈论神仙方术的有上万人,于是巡幸的队伍又增加航船,将这些谈论海上仙山的人用船带上,有几千人之多,到蓬莱去访求仙人。公孙卿持着符节,走在队伍前边,在名山下等候皇帝,到了东莱县,公孙卿说夜间看到一位大人,身高数丈,当走近时,又不见了,看他留下来的脚印,非常大,像禽兽的脚印。群臣还有人说看到一位老父,牵着一条狗,说:“我先要见皇上。”说完,也突然不见了。武帝初次看到大脚印,将信将疑,又听到群臣在谈论老人的事情,武帝想这一定就是仙人了。于是在海边留宿,赐方士可以乘坐传车,在此期间,派出去访求神仙的人,达千人之多。

元鼎五年四月,武帝在返回时,路过奉高县。想到儒生们和方士在谈到封禅时,人言人殊,有些谈论荒诞不经,难以操作。到了梁父山,武帝在此地祭祀土地神。到了乙卯这一天,武帝诏令宫中侍从、儒生、戴着皮弁的士大夫,演习射牛的礼仪。在泰山脚下的东方举行封土仪式,如同郊祀泰一神的仪式。封土的祭坛长一丈二尺,高九尺,下面埋有玉牒书,内容秘密。举行祭礼完毕,武帝单独与侍中兼奉车都尉子侯(子侯:霍嬗的字。霍去病的儿子。)上了泰山,再次举行封土仪式。这件事情对外隐密。第二天,从泰山的背面下山。到了丙辰(廿日),在泰山脚下东北方向的肃然山上封禅,如同祭祀后土神的仪式。武帝亲自祭拜,穿着尚黄的衣服,祭祀时同时配有音乐。用江淮间的一茅三脊织成的席子,作为垫席。用五色土掺合在一起进行封土。将远方送来的奇禽异兽,还有白色的野雉等放生,作为增加祭礼的兕牛象犀这些动物没有用。这些奇禽异兽运至泰山,然后放生。封禅完毕,这一天夜里,有光亮若隐若现,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冒出。

武帝封禅完毕后返回,坐在明堂上,群臣向皇帝祝贺。武帝下诏将纪元年号更改为元封(详情记载在《武帝纪》中)。武帝又下诏说:“在上古时,天子每五年举行一次巡狩,在泰山上封禅,前来陪祭的诸侯都有住宿的地方。诏令诸侯王在泰山下修建官邸。”

武帝已经在泰山上举行过封禅,没有遇到风雨,方士们又在怂恿,说或许可以看到蓬莱仙岛上的神仙,武帝就想再尝试一次,又向东来到海上眺望。奉车都尉子侯突然暴病,在一日之内去世。武帝心情沮丧,只好出发来到海上,向北来到碣石,又巡幸抵达辽西郡,巡游北部边郡,一直抵达九原县。在五月份,返回甘泉宫,此次行程达一万八千里。

元封元年秋天,有彗星在东井宿方向出现。又过了十几日,有彗星在三能星方向出现。有一位望气的术士王朔说:“观察到镇星(土星)像瓜一样出现,过了一会儿,又消失了。”有关官员说:“陛下建立了汉家的封禅制度,这是上天以星宿来报告德音。”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冬天,武帝在雍县郊祀五帝祠庙,返回后,向泰一神祷告。赞辞中说:“德星光明,报来吉祥。寿星频现,光耀天际。土星昭示,皇帝敬拜泰祝享祭。”

元封二年春天,公孙卿说在东莱山看到仙人,好像仙人说了“要见天子”。武帝于是来到缑氏城,拜公孙卿为中大夫。而后来到东莱县,驻留几天,仍然什么也没有看到,只是看到大脚印。武帝又派出方士访求仙人,还有采摘仙药的人,多达上千人。这一年大旱,武帝没有出巡的理由,只是在经过万里沙时祝祷,经过泰山,举行祭祀。返回时抵达黄河瓠子决口,亲自来到堵塞决口的现场,驻留二天,将白马、玉璧沉入河中,举行祭祀典礼后返回。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