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五行传》中讲:“君王的目光不能明察,不能辨别贤与不肖,错误表现在举措失当,错误的惩罚即是恒燠(yù),恒燠就是闷热,达到极致人则会生病。会有草妖出现,会有蠃(luǒ)虫孽出现,会有羊祸出现,反映在人身上,会有眼疾,眼睛红肿,会有赤眚赤祥。以五行来解释,须水克火。”
“目光不敏锐,称为不哲,哲,即是智。《诗经》中说:‘你为政不明,无人辅佐;你若执政有德,臣下则不会背叛。’意思是君王不能明察,政治昏昧,受到蒙蔽,不能明辨是非善恶,只会亲近佞臣,提拔逢迎拍马的人,无功者受赏,有罪者不罚,授职封爵紊乱,失在做事犹豫不决,因此会受到惩罚。盛夏时,日照时间长,暑热以养物,朝政荒废,就会罚在气候闷热。气候闷热,冬天还会出现暖冬,春夏气候不调和,此时会有疫病流行,这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害,还会有流行病出现。反映在自然界,即使有霜降,也不能杀死害草;反映在朝政上,惩罚由臣下专断,诛杀不按照季节时令。会出现草妖。妖孽的表现,外貌以服饰,言辞以诗歌,有怪异的声音。还会有怪异的颜色,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五色,此时眼睛会视物不清,圣人认为这是草妖出现。君王失去明察。气候温暖则会生虫,会有蠃虫妖出现,会有螟虫出现,应当被冻死的没有死,不应该繁殖的大量繁殖,过多过滥则造成灾害。刘歆认为,这些均属于愿望与结果相冲突。在《易经》中,刚包容柔为《离卦》,离卦为火为目。羊的头顶生角,下面有蹄,这就是刚包容柔,羊的眼睛很大,却视物不清,视觉不明,会出现羊祸,一般来说,温暖的年份,羊容易得疫病而死,人们会认为这很怪异,其实就是这样。对于人,则会有眼疾,会视物不清。眼睛红肿上火,这叫做赤眚赤祥。凡是眼睛出问题,都是伤在火气,火气伤害则须用水来压制。病得厉害,则顺势而为,祸也可以转化为福,这叫做寿。刘歆在古书中看到,这叫做羽虫之孽,也叫做鸡祸。刘歆解释,在天文学上,南方的鸟宿也叫鸟喙,鸟是羽虫;祸由羽来,因此也叫鸡祸;鸡在《易经》中,是《巽卦》。刘歆的这种解释有误。多种徵兆可以表现出常年温暖,刘向认为,《春秋》中记载,冬天有不结冰的情况。小的暖冬不记载,只记载不结冰的时间,是举大的例子。京房在《易传》中说:“君王无功授予爵禄叫做‘欺’,其惩罚就是恒燠,有雨雪但是四季温暖。臣安享禄位,骄奢淫逸叫做‘乱’,暖冬则会生虫。知道臣下有罪,不加以惩罚叫做‘舒’,四季温暖,夏天会以暑气杀人,冬天会有植物开花。臣下有重罪不加以惩罚,就会出现朝政衰亡,其结果就是应该寒冷的冬季却像六月一样温暖。”
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春天,没有结冰。”刘向认为,周代的春天,是汉代的冬天。此前鲁桓公联合诸侯,与邻国挑起战端,三次挑战,一败再败,对内失去民心,对外结怨诸侯,鲁桓公不敢对主战的大臣实施惩罚,郑伯姬突篡夺哥哥的位置成为郑国国君,鲁桓公却与郑伯姬突的关系很好,气味相投,不能正确地处理善恶关系。董仲舒认为这些象征着国君夫人的行为不端,阴失去了节制。
鲁成公元年(公元前590年),“二月,没有结冰。”董仲舒认为刚经历了鲁宣公的丧葬,鲁国国君和臣下没有哀伤之心,反而炕阳,鲁国制定丘甲军赋法。刘向认为当时鲁成公年幼,鲁国政治过于舒缓。
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春天,没有结冰。”刘向认为此前鲁国国君设置三支军队,有侵犯邻国,动用武力的想法,与邻国不和,邻国从三个方向讨伐鲁国,战事持续十几年,导致国家出现饥馑,百姓怨恨,臣下离心离德,鲁襄公恐惧而政治又弛缓,对不法大臣不敢实施惩罚,楚国是夷狄之国,鲁襄公却有依附楚国的想法,这就有了春天不结冰,这是不能区分善恶的反映。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一般来说,有水旱灾害,有寒暑变化,天下都一样,因此说“春天不结冰”,这是灾异。鲁桓公杀害哥哥,有弑君之罪,对外促成宋国内乱,与郑国交换城邑,背叛周王室。鲁成公时,楚国在中国横行,周王室大夫王札子杀害召伯、毛伯,晋国在贸戎打败天子的军队,天子对此无可奈何。鲁襄公时,天下诸侯国,都是大夫在国内掌控国政,国君的大权旁落。各诸侯国国君的权势日益衰落,这就是善恶不明,对不法大夫不能实施惩罚造成的恶果。周王室失之舒,秦国失之急,因此周王室衰落时没有寒冬,秦国灭亡时没有暑热。
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冬天,冬季不结冰。此前,连续几年武帝派出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攻打祁连山,跨越沙漠,对匈奴伊稚斜单于穷追猛打,斩首十余万级,大军凯旋而归,武帝大行赏赐庆贺。此后武帝开始考虑百姓的贫困疾苦,这一年武帝派出博士褚大等六人持符节,巡行天下,抚恤鳏寡孤独;政府向百姓借贷钱款,赈济困苦;让郡、诸侯国官吏举荐散逸在民间的独行君子,送往皇帝的行宫,皇帝予以接见。郡、国中有能够提出谏言的士人,报给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天下为此而欢欣鼓舞。
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冬天,冬天没有结冰。这一年昭帝九岁,大将军霍光在朝中执掌朝政,开始施行舒缓政策,与民休息,以此取悦于天下百姓。
鲁釐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十二月,霜降却不能杀死荒草。”刘歆认为这是草妖。刘向认为汉代的十月,是周代的十二月。在《易经》中,五是天位,是君位,九月份阴气到来,五通于天位,其卦象是《剥卦》,剥的意思就是万物陨落,上天开始大行杀伐,明确阴命要服从于阳命,臣下接受君命而实施杀伐。十月霜降,草木却不能凋零,这是君命得不到执行,过于舒缓的反映。在春秋时,公子遂在鲁国专权,三桓家族在鲁国开始担任上卿,上天告诫,从此以后,鲁国将会出现祸乱。鲁文公不醒悟,后来公子遂杀害了子赤,季氏、叔孙、孟孙三家驱逐鲁昭公。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京房在《易传》中说:“臣下不能执行政令,就会出现霜降后草木不能凋零。”。
《书序》中讲:“伊陟辅佐太戊,亳地出现怪异,桑树、楮树长在一起。”《洪范五行传》中讲:“两棵树在宫中长在一起,七日间长得有双手合抱那么粗。伊陟以此来告诫太戊修德,两棵树很快枯死。”刘向认为殷商的国运已经衰落,高宗此时即位,居丧期间表现出哀痛,天下随之响应,朝中政治开始出现转机,高宗此后又荒废政事,国家出现危亡迹象,此时桑树、楮树出现怪异现象。桑与丧是同音,楮树表示还有生机,这是生杀大权落在臣下手中的象征,这些类似于草妖。一般来说,野外的树木在宫中生长而且暴长,意味着小人坐在大臣的位置上,会危及到国家安危,象征着朝廷将会成为废墟。
《书序》中又讲:“高宗祭祀成汤,有野鸡飞临宫中,停留在鼎耳上鸣叫。”祖己说:“这是在告诫君王,要端正政事。”刘向认为野鸡会鸣叫的是雄野鸡,长有艳丽的羽毛。在《易经》中,鸡为《离卦》,雉星宿位置在南方,这类似于赤祥。刘歆认为这是羽虫孽。《易经》中有《鼎卦》,鼎,是宗庙的礼器,在宗庙祭祀时使用,保管礼器的是长子。野鸡从外面飞进来,停留在宗庙礼器上,这预示着继嗣会发生改变。一般来说,鼎有三足,代表着三公,移动鼎要抬着鼎耳。野鸡站在鼎耳上,这表明小人将要居于三公的位置,会影响到宗庙的祭祀。野外的树木在宫中生长,野鸡飞入庙堂,这些都是败亡的异兆。武丁恐惧万分,向忠臣、贤者求计,高宗武丁此后开始修德,端正政事,对内重用傅说,将国事托付于傅说,对外讨伐鬼方,以安定华夏,树木、野鸡昭示的妖孽得以化解,武丁享受百余年的福寿,这就是所谓的“六灾出现,只要能够谨慎地处理政事,还会有五福降临,要正确地使用臣下”。用五行来解释,须金克木,木不能曲直。
鲁釐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十二月,冬天李树、梅树结出果实。”刘向认为周历的十二月,是汉历的十月,李树、梅树应该凋谢,反而开花结出果实来,这类似于草妖。先开花而后结果,不记载开花,这是捡重要的记载。这是阴胜于阳,象征着臣下专权,作威作福。一般来说,冬天应该是肃杀的季节,出现了结果的反常异象,象征着骄臣应该受到惩罚,而没有得到惩罚。所以就会有冬天结出果实的异象,这是臣下心怀邪谋,已经显露出迹象,将要得逞,至于有了果实,则是已经成为事实。在春秋时,鲁僖公去世,公子遂掌权,鲁文公执迷不悟,后来就有了子赤被杀的事件。一般来说,君王过于舒缓,暑热之气不能消褪,植物就会开花结果。董仲舒认为李树、梅树结果,是臣下过于强大。《洪范五行传》中解释:“不应该开花而开花,要更换大夫;不应该结果而结果,要更换相国。”冬天,以水为王,以木为相,因此说这象征着大臣。刘歆认为有很多的徵兆,都是因为虫妖,心中的想法变成了蠃虫妖。李树、梅树结果,属于草妖。
汉初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冬天十月,桃树、李树开花,枣树结果,在昭帝朝,上林苑中有一棵大柳树折断,倒卧在地,一天突然自动矗立起来,生出枝叶,还有虫子吃了树上的叶子,留下文字,写着“公孙病已立”。昌邑国的社庙有一棵枯树,重新长出枝叶。眭孟认为这是木阴,象征着民间有人,或许是原来失势的公孙氏家族,从民间受命,将会成为天子。昭帝当年正是年富力强,霍光在朝中执掌朝政,认为眭孟妖言惑众,将眭孟杀头。再后来昭帝驾崩,没有留下后嗣。朝廷征昌邑王刘贺作为昭帝的继嗣,继承皇位,刘贺悖逆无道,霍光继而废黜刘贺,重新立昭帝哥哥卫太子的孙子,这是宣帝。宣帝原名叫做刘病已。京房在《易传》中讲:“枯杨重新长出嫩芽,这叫做枯木逢春,昭示着君王没有继嗣的儿子。”
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皇后的曾祖父王伯,在济南东平陵的墓室中,梓柱长出枝叶,一直长出墓穴。刘向认为这昭示着外戚将要篡夺汉室。后来王莽篡汉,王莽自我解释:“初元四年,王莽出生在这一年,汉室九代帝王的火德,出现困厄,才会有这种异兆出现在高祖考的墓穴中。墓门为其开通,梓柱象征着他的后代,王氏应该有贤后代子孙开通祖宗的皇统,从担任柱石大臣开始,这是接受天命,最终成为帝王的符瑞。”
元帝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兗州刺史浩赏发布禁令,民众不得私自建立社庙。山阳郡橐县茅乡的社庙旁有一棵大槐树,官吏将其砍伐,在一天夜间,大树又重新站立在原处。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二月,河南郡街邮生长着一棵樗(chū)树,长出来的树枝好像人头,有眉毛眼睛,但是没有耳朵头发。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十月,汝南郡西平县遂阳乡有一根柱子倒在地上,长出来的枝干好像人形,身上是青黄色,面部白色,头上有胡须、毛发,继续生长,毛发竟然长达六寸一分。京房在《易传》中说:“帝王的圣德衰落,下人将要崛起,就会有树木长成人形。”
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零陵郡有一颗大树僵卧在地,树围有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百姓截断一段,长九尺余,已经枯死。又过了三个月,这一棵大树突然矗立起来,回到原处。京房在《易传》中讲:“抛弃正道,迷恋淫邪,妖树就会被砍断之后,再继续生长。后宫的嫔妃享有专宠,大树僵卧在地,重新矗立起来,枯死的树木,会重新复活。天子最厌恶这种事情。”
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八月,天上落下草雨,草叶纠缠在一起,大的好像弹丸。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上落下草雨,形状像永光年间一样。京房在《易传》中讲:“君王给予大臣的俸禄太少,缺少恩信,贤者离去,出现怪异,天上会落下草雨。”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夏天,有八哥来筑巢。”刘歆认为这是羽虫孽,八哥的羽毛是黑色,这是黑祥,视觉不敏锐,耳朵不聪慧,就会有这样的惩罚。刘向认为会有飞虫,会有鬼蜮,不说它们来,因为它们是邪气所生,就是所谓的眚;说八哥来,这是邪气,就是所谓的祥。八哥,是在夷狄居住的地域穴居的飞鸟,现在飞来中国,没有了洞穴,只好筑巢,这是阴占据了阳位,象征着季氏将会驱逐鲁昭公,国君将要离开王宫而居住在荒野。八哥的羽毛如果是白色,这是所谓的旱祥;八哥穴居,喜欢水塘,羽毛是黑色,昭示着国君将会有危难的事情发生。上天在告诫,既然失去了民心,不可以再急躁暴虐;急躁暴虐,大臣(阴)将会操控权柄,将国君驱逐出国,国君被迫离开王宫居住在荒野。鲁昭公执迷不悟,举兵攻打季氏,结果被季氏打败,出亡至齐国,最终死在荒野。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十一月,有白颈乌鸦与黑乌鸦,在楚国的吕县争斗,白颈乌鸦被打败,纷纷坠入泗水中,死去的乌鸦有数千只。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白黑祥。当时楚王刘戊暴虐无道,用刑罚侮辱申公,与吴王合谋造反。所以出现乌鸦群斗,这是军队打仗的象征。白颈乌鸦小,表明弱小者必败。坠于水中,将会死在有水的地方。楚王刘戊执迷不悟,举兵响应吴国叛乱,与汉军大战,兵败逃走,到了丹徒县,被越人所杀,坠马死在水中,正好验证了此前的乌鸦大战。京房在《易传》中讲:“对亲人悖逆,就好像黑白乌鸦妖在国内争斗。”
昭帝元风元年(公元前80年),有乌鸦和喜鹊在燕王居住的宫中池上打斗,乌鸦坠于池水中死去,这类似于黑祥。当时燕王刘旦谋反作乱,执迷不悟,最终伏罪自杀。楚国、燕国都是皇帝的骨肉藩臣,首先以骄横怨恨,而后谋反叛逆,这才有乌鸦与喜鹊的打斗,乌鸦喜鹊打斗类似于妖祥,其行为与诸侯王谋反被杀相同,这是上天在明确地昭示世人。燕国一只乌鸦与喜鹊在宫中争斗,黑乌鸦死,楚国有上万只乌鸦在野外争斗,白乌鸦死,这些象征着燕国的阴谋没有得逞,只有燕王独自在宫中自杀,所以是一只乌鸦落水而死,楚国炕阳举兵造反,楚国大军在野外大败,象征着许多白乌鸦死,真可谓是天道至精至微,京房在《易传》中讲:“谋逆篡杀,就会出现乌鸦妖与喜鹊妖争斗。”
昭帝朝(公元前86—前74年)有鹈鹕也叫做秃鹙(qiū),降落在昌邑王宫殿下,昌邑王派人射杀秃鹙。刘向认为水鸟色青,属于青祥。在当时昌邑王荒淫无道,驰骋无度,侮慢大臣,不敬皇室,有服妖的迹象,因此有青祥出现。野鸟飞入王宫,这意味着宫室将会空寂无人居住。昌邑王执迷不悟,随后身败名裂,最终败亡。京房在《易传》中讲:“君王斥退有德之臣,悖逆狂妄,就会有水鸟妖聚集在国中。”
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二月庚子(三十日),泰山郡的山桑谷有猫头鹰将巢穴焚毁。有男子名字叫做孙通的人听到山中有群鸟、猫头鹰和喜鹊的叫声,前去观看,看到猫头鹰的巢穴在燃烧,而后坠落在地上,里边有三只幼鸟被烧死。这一棵树有双手合抱四围粗,鸟巢距离地面五丈五尺。泰山郡太守平听到这个消息,前往观看。猫头鹰的颜色是黑色,这类似于黑祥,是贪虐的象征。《易经》中讲:“鸟焚烧巢穴,旅途中的人,先笑而后哭号。”泰山,是岱宗,是五岳之首,是君王改朝换代,帝王改变姓氏祭告的地方。这是上天在发出告诫,不要接近贪虐之人,听信他们的谗言,否则就会有鸟焚烧巢穴的异象,害死子孙,断绝后嗣,还有帝王改换姓氏的惨祸发生。再后来赵飞燕得到成帝宠幸,被立为皇后,赵飞燕的妹妹被立为昭仪,姊妹二人在后宫中享受专宠,听说后宫中的许美人、曹伟能生下皇子,赵昭仪大怒,迫使成帝夺取皇子,而后杀害,同时杀死了孩子的母亲。成帝驾崩,赵昭仪自杀,事情才被揭发出来,赵皇后因此而被废,随后自杀。这就是鸟焚烧巢穴杀子,而后哭号的反映。还有一种说法,王莽贪虐,担任了朝中社稷重臣。最终酿成帝王改换姓氏的惨祸。京房在《易传》中说:“君王暴虐,鸟焚烧巢穴。”
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三月,博士举行大射礼,有飞来的野鸡翔集在庭院中,顺着台阶登上殿堂,发出鸣叫。再后来野鸡又聚集在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车骑将军的府第,又聚集在未央宫承明殿的屋顶上。当时的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待诏宠等人对成帝讲:“天地之间的气息,同类相呼应,以此来告诫君王,从微小的事物,警示会有大的变故出现。雉鸡听觉敏锐,最先听到雷声,在《月令》中,有记载气息的内容。经书中有记载,在商代高宗朝,有雉鸡站在鼎耳上鸣叫,对这种怪异现象,高宗及时警觉,励精图治,而后转祸为福。而今雉鸡在博士举行大射礼之日,大庭广众之下,飞翔聚集在庭院,还沿着台阶登上朝堂,万众瞩目,对此怪异现象,人们议论纷纷。不仅如此,雉鸡还飞往三公的府第,飞到太常、宗正、祖宗祭庙的地方,而后又飞入皇宫。这是在明确地告诫人们,其意义可谓深远,即使人们相互告诫,也难以做到这一定!”此后成帝派出中常侍鼌闳传旨予王音,说:“听说捉到的雉鸡,身上的羽毛大都受到过损伤,似乎是人为捕获而后放出来的,是否有人刻意在做这种事情?”王音回答:“陛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不知道是谁献上这样谄佞的主意,竟然这样扰乱皇上的视听!左右阿谀逢承的佞臣太多,臣王音用不着再去讲谄谀的话。现在朝中公卿以下的大臣,大家只知道保位自守,没有人敢站出来讲真话。如果陛下还是执迷不悟,恐怕大祸将要临头,到那时,再怎么苛责臣下,甚至于绳之以法,臣王音即使伏法受诛,也不能解决问题!而今陛下即位已经十五年,可是仍然没有继嗣的儿子,陛下仍然每天驾车出游,其荒诞不经,早就已经传遍了京师,海内对此议论纷纷,比京师中的流言蜚语还要多。陛下现在只知道微服出行在外游玩,身体又有着不能生育的疾病,皇天数次昭示灾异,希望陛下能够警醒,却始终没有效果。上天尚不能感动陛下,臣子还能再说些什么?只有以逆耳忠言待死,悬微命于旦夕而已。如果身遭不测,将置老母晚年于何处,陛下岂不顾皇太后的晚年!奈何高祖打下的天下,又将落在谁的手中!此时此刻,陛下应该向贤者、智者求贤问计,努力克己复礼,以求得上天护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儿子,作为继嗣,灾异才会消除。”
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天水郡平襄县有燕子孵出雀鸟,喂养长大之后,全部飞走。京房在《易传》中进:“贼臣在国,会有燕子孵出雀鸟的怪异现象,诸侯会遭殃。”还有一种说法,生下来的不是其类,不能作为后嗣继承。
史书中记载,鲁定公时,季桓子打井,挖出一个土缶,里边有虫子,像羊一样,这类似于羊祸。羊,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动物,现在却幽闭在土中,这象征着鲁定公不能重用孔子这样的圣人,宠幸季氏,是国君昏昧不明的反映。还有一种说法,羊在野外觅食,而被囚禁在土缶中,象征着鲁国国君失去权利,受到季氏囚禁,季氏也会受到家臣的囚禁。这一年季氏的家臣阳虎囚禁了季桓子。又过了三年,阳虎劫持鲁定公讨伐孟氏,兵败,而后窃取鲁国受封时的国宝玉璜和大弓出逃。
《左氏传》中记载,在鲁襄公时,宋国有一位女子生下一位女儿,出生时,身体赤红,长有毛发,父母亲将其弃在堤下,宋平公母亲共姬的御手看到了,将女婴抱回家中,取名字叫做弃。长大后很美丽,于是宋平公将该女子纳入宫中,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字叫做子佐。后来宋国的臣子伊戾谗毁太子子痤,国君将太子杀了。在此前,宋国大夫华元逃亡到晋国,华弱逃亡到鲁国,华臣逃亡到陈国,华合比逃亡到卫国。刘向认为当时发生的这些事情,是火灾赤眚的反映。京房在《易传》中讲:“尊卑不分,就会有妖女在出生时,身上长出赤毛发。”
汉初惠帝二年(公元前93年),在宜阳县,天上落下血雨,落在一顷地大小的地面,刘向认为这是赤眚。在当时,冬天打雷,桃树、李树开花,这是暖冬现象。汉初的政治舒缓,吕氏家族在朝中掌权,他们谗言妄行,杀害了三位皇子,立了一位不是惠帝亲生的儿子当皇帝,封了不该封王的吕氏家族,斥退了大臣王陵、赵尧、周昌。吕太后驾崩后,朝中大臣合谋,诛杀了吕氏家族,一时间血流成河。京房在《易传》中讲:“罚不当罪,这叫做追非,其怪异就是天上落下血雨;疏远宗亲,民有怨心,不出三年,宗人叛离。”又讲:“佞人享受爵禄,功臣遭受屠戮,天上会落下血雨。”
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四月,山阳郡湖陵县落下血雨,落在宽三尺,长五尺的地面,大者如钱,小者如麻。此后二年,哀帝驾崩,王莽在朝中擅权,诛杀了外戚丁氏、傅氏,还有大臣董贤等人,将罪人的家属流放至远方,与当年诸吕的情况一样。杀的人少,血雨落下的面积也小。
《洪范五行传》中说:“不能兼听,就不能做出正确决定,错误表现在处理事情,容易轻率急躁,错误的惩罚就是长久地寒冷,达到极致国家就会衰弱。会有鼓妖出现,会有鱼孽出现,会有猪祸出现。人的耳朵会出现毛病,会有黒眚黒祥,以五行来解释,须火克水。
“不能兼听,会做出错误决定。”错误表现在偏听偏信,正确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下情壅塞,不能正确地判断政务,会有过严、过急的失误,其表现是急躁易怒。深冬白日的时间短,天气寒冷杀伤万物,君王急躁,其惩罚为常寒。寒则五谷不能生长,上下俱贫,甚至于达到极贫。君王过于苛刻会使得下情不能上达,臣下战栗而不知所措,导致君王闭目塞听,会有幻听的现象出现,似乎有音乐的声音,这是鼓妖。寒气逼人,会有鱼孽。天上下雨会有龟孽,龟能够在陆地上行走,不是极阴的动物;鱼离开水会死亡,这是极阴的妖孽。在《易经》中,猪为《坎卦》,猪长有一对大耳朵,却不能聪明听察,听力受到损伤,会有猪祸。一般来说,天气太寒冷,猪会冻死,人们认为这很怪异,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人,耳朵听力生损,这叫做耳疴(kē)。水色发黑,是黑眚黑祥。凡是人的听力受损,都是病在水气,水气有病则以火来克。如果是极贫,则顺之,得到的福气就是富裕。刘歆在古籍中看到,有介虫孽,很多徵兆都是天气持续寒冷。刘向认为《春秋》中没有记载,周代的末世政治舒缓,周王室号令不行,朝政在藩臣的手中掌握,出现了持续温暖。以秦作为例子,秦始皇在即位时,年龄尚幼,朝政委于太后,太后与吕不韦和嫪毐淫乱,封嫪毐为长信侯,将太原郡封予嫪毐,作为封国,他们在宫室苑囿中纵情淫媾,将朝中的政事荒废。这一年冬天,天上打雷,是因为阳得不到封闭,造成危害,这也是政治舒缓,祸灾迫近的徵兆。始皇帝举行了加冠礼后,开始亲政,嫪毐担心被杀,遂造反作乱,始皇帝一举粉碎叛乱,诛杀嫪毐,同党被杀的有几百人,大臣被杀的有二十人,全部以车裂的酷刑惩罚,夷灭叛乱者的家族,将四千余家流放至房陵县。这一年的四月,天气寒冷,百姓有冻死的。几年之间,政治的缓急出现如此急遽的变化,天气也遂以暖冬、寒冬相呼应,这是天气的反映。刘歆认为天上下大雨雪,或者不该下雨雪而下雨雪,或者是下大冰雹,有严霜杀死庄稼草木,均属于寒冷的惩罚。刘向认为下连阴雨,属于貌不恭敬。京房在《易传》中讲:“有德的人遭遇危险,叫做违逆天命,冬季寒冷异常。这是诛杀过重,应当温暖,却出现严寒,超过六日,就会下冰雹。伤害了正直的人,没有受到惩罚,这是养贼,严寒持续七十二日,会杀死飞禽。有道之人遭到贬黜,受到伤害,这时候天气会寒冷,不下霜也会杀死草木,地下有泉水涌出。自不量力,拿生命来开玩笑,这时候寒冷,天上就会下冻雨,植物生长得不茂盛。听到善言的劝告,不知道悔改,反映在身上就是耳聋。”
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十月,天上下雨雪。”周历的十月,是汉历的八月,不应该下雪,刘向认为在当时鲁国国君夫人到了齐国,有淫行,而鲁桓公有妒忌心,夫人要杀鲁桓公,天象出现反常现象。鲁桓公还是不醒悟,后来还与夫人一起到齐国去,结果被杀。凡是下雨,就是阴天,雨中夹带着雪就是极阴,下的时间不对,意味着危险迫近。董仲舒认为这象征着国君夫人肆意妄为,阴气过盛。
鲁釐公十年(公元前650年),“冬天,天上下大雨雪。”刘向认为此前鲁釐公立妾为夫人,阴居于阳位,阴气太盛。《公羊春秋》中讲:“有大冰雹。”董仲舒认为这是鲁釐公受迫于齐桓公,不得不立妾为夫人,不敢亲近其她妃妾,只能专心于一位女人,这时的天象就是下冰雹,是表示受到了胁迫,不得不专心于一位女人。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正月,天上下大雨雪。”刘向认为鲁昭公娶了吴国的女人,而且是同姓(姬),为了避讳,叫做吴孟子。君位在上,臣位却不能在下。而且鲁国的三家已经很强大,他们均轻视鲁昭公,已经有了侮慢之心。董仲舒认为季孙氏在宫中长期掌权,阴气太盛。
汉初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六月,天上下大雨雪。此后三年,淮南历王刘长谋反,被发觉,文帝将刘长流放至蜀郡,死在路上。京房在《易传》中讲:“夏天有雨雪,这是上天在告诫,臣子将要作乱。”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三月,天上下雨雪。这一年六月,匈奴入侵上郡,盗取朝廷马场饲养的马匹,吏卒战死者达二千余人。第二年,条侯周亚夫被逮捕入狱,死在狱中。
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十二月,天上下大雨雪,百姓多有冻死。这一年淮南王、衡山王谋反被发觉,先后自杀。使者奉诏命巡行郡国,彻查谋反的党羽,受到牵连判处死罪的有数万人。
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三月,天上下大雪,平地雪深达五尺。这一年,御史大夫张汤畏罪自杀,丞相府三位长史陷害张汤,丞相庄青翟受到牵连,庄青翟自杀,三位长史被杀头示众。
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三月水结冰,四月份天上下雨雪,崤山以东十几个郡的百姓,饥寒交迫,出现人相食的情况。这一年,民众不能自报或者瞒报财产,不能如实缴纳财产税,而受到告发查实的,官府将财产没收,将其中一半奖赏给举报人。
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十一月,齐国、楚国下大雪,雪深达五尺。这一年,魏郡太守京房被石显告发,受到牵连的有京房的岳父,淮阳王的舅舅张博、张博的弟弟张光,他们误导淮阳王刘钦于不义,张博被腰斩,张光,京房被杀头示众,御史大夫郑弘受到牵连,被贬为庶人。成帝即位后,石显伏罪自杀,淮阳王上书为张博伸冤,辞语恳切,成帝施恩,受到牵连的淮阳王亲属从流放地返回。
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三月,天上下大雨雪,燕子多冻死。谷永在对策中说:“皇后亲自种桑养蚕,用来制作祭服,祭祀天地宗庙,这一天有一股疾风从西北方向刮来,天气大寒,下雨雪,破坏了这一天的安排,以昭示这不符合上天的意愿。应该斋戒,避开正殿,自我谴责,请皇后回到宫中,关闭门户,不要擅自到皇帝的住处。让后宫的其她姬妾都有机会服侍皇上,普施恩露。这样皇天才会喜悦,皇帝很快就会有继嗣的儿子。如果不能采纳臣子的谏言,灾异还会更加严重,上天将会给予更大的惩戒,到那时臣即使献出性命来劝谏,也于事无补。”此后许皇后因为诅咒后宫的嫔妃而被废。
成帝阳朔四年(公元前21年)四月,天上下大雨雪,燕雀多有冻死。此后十六年,许皇后自杀。
春秋时,鲁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十月,严霜冻死大豆”。刘向认为周历的十月,是汉历的八月,消卦为《观卦》,阴气还没有到君位就开始发威,惩罚不由君王发出,这是臣下掌权的象征。在当时季氏驱逐了鲁昭公,鲁昭公死在外面,鲁定公即位,上天此时显现出灾异警告鲁定公。鲁釐公二年(公元前638年),“十月,霜降,却不能杀死荒草。”显示出嗣君微弱,这是失去执掌朝政权利的象征。此后权利转移至臣下手中,在此时灾异出现。灾异出现也叫做杀妖,灾异严重,能杀死大豆,再严重会杀死谷类。一般来说,豆菽、草是很难杀死的,说杀死大豆,那么草其实已经被杀死;不说杀草,大豆也不会死。董仲舒认为大豆、草的生命力很顽强,上天告诫,对权臣要加以诛杀。说杀大豆,是暗示季氏要受到惩罚。
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四月,严霜杀死草木。此前二年,武帝派遣五位将军,率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周围,企图袭击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发觉后,急忙退军。从此后汉朝开始征伐四夷,前后长达三十几年时间,天下的户口人数减半。京房在《易传》中说:“兴兵恣肆诛杀,这叫做无法无天,上天将会降下严霜,夏天杀死五谷,冬天杀死冬麦。诛杀不留情面,这叫做不仁,如同严霜一样,夏天首先打雷刮风,冬天则会下冻雨,此时的严霜,有芒角。贤圣遭受迫害,降下的霜附着在树木上面,不落在地面。佞人遭到惩罚,是所谓的惩罚私贼,降下的霜落在草根和土地的缝隙间。不教而诛,这叫做虐杀,此时降下的霜在草的背面。”
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三月,严霜杀死桑树;九月二日,严霜杀死庄稼,天下粮食歉收,百姓陷入饥困。在当时,中书令石显在宫中专权用事,和《春秋》中鲁定公时的严霜效应一样。成帝即位之后,石显因为此前作威作福而伏罪自杀。
鲁釐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31年),“秋天,天上下大雨雹。”刘向认为阳气盛就会下雨,阳气温暖而水气热,阴气胁迫但不能侵入,于是转化而变为冰雹;阴气雨盛就会下雪,水凝滞成冰而更加寒冷,阳气稀薄不能透入,于是散开来成为雾霰。沸腾的热水放置在容器中,沉入寒泉,也会成为冰,等到冰雪消融,冰化解而散开成为水,就是验证。冰雹是阴裹胁着阳气,雾霰是阳裹胁着阴气,《春秋》中不记载雾霰,而称为月食。鲁釐公末年,国君重用公子姬遂,在王宫中专权恣肆,以至于最终杀害国君,这就是阴裹胁阳气的结果。鲁釐公执迷不悟,公子姬遂最终掌握大权,此后二年杀了子赤,立了鲁宣公。《左传》中讲:“圣人在上,不会下冰雹,即使有冰雹,也不会成为灾害。”有人解释:凡是事物没有成灾,就不记载,只记载影响大的事情,造成灾害的事情。凡是天上下冰雹,在冬天就是严寒的惩戒,表明阳气有些过了,在夏天则是阴气过盛。
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有大雨雹。”在当时,季氏专权,胁迫国君的现象时有发生。鲁昭公执迷不悟,季氏后来终于驱逐鲁昭公。
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十二月,打雷,天上下冰雹,落下来的冰雹就好像马头一样大。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五月,山阳郡、济阴郡落下的冰雹,好像鸡蛋一样大。落下来的冰雹深二尺五寸,杀死二十人,许多飞鸟被砸死。这一年的十月,大司马霍禹和霍氏宗族谋反,被灭族,宣帝废黜霍皇后。
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四月,楚国下冰雹,落下来的冰雹像斧头一样大,飞鸟被砸死。
《左传》中记载,鲁釐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己卯(九日),晋文公去世,庚辰(十二月十日),将要在曲沃下葬,从绛县出发,车轴发出像牛一样的吼叫声。刘向认为这类似于鼓妖。举办丧事时发出这样的声音,不吉祥;车轴的声音像牛一样吼叫,是发怒的象征。将会有急躁暴怒的事情发生,会出现兵革之祸。在当时,秦穆公派出军队袭击郑国,而没有向晋国借道,在返回时,晋国大夫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军经过晋国地界,不借道而过,应该教训他们一下。遂在崤山的险要地带伏击秦军。大败秦军,连一匹马,一只车轮都没有返回秦国,全军覆没,此事操之过急。晋国不念当年秦国帮助晋襄公之父晋文公复位的旧恩,而听从了邪臣的建议,遂结怨强国,四次遭到秦国报复,一直持续了几代国君,这就是凶恶的报应。
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四月乙亥朔(十九日早晨),御史大夫朱博担任丞相,少府赵玄担任御史大夫,正在登上殿堂接受册书、接受任命时,空中发出像钟鸣一样的声音,殿中的郎吏,站在台阶上都能够听得清楚。哀帝问黄门侍郎扬雄、李寻,李寻回答:“《洪范五行传》中说,这是所谓的鼓妖。老师从前讲过,君王如果耳目不聪,被谄谀所惑,致使有名无实的人得到晋升,就会出现这种有声无形的声音,不知道来自何方。典籍中记载,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日中,则是正卿接受任命。现在是四月辰巳,发生这样的怪异,时间又在日中,是任命正卿执政大臣的时间。应该斥退丞相、御史大夫,以回应上天的告诫。如果还不斥退,过不了一年,接受任命的大臣会因为获罪而受到严惩。”扬雄也认为这是鼓妖,是视听有误的象征。朱博为人刚毅多权谋,可以担任将军,但不宜担任文职官员,因为有急躁暴怒的性格缺失。到了八月,朱博、赵玄因为奸谋获罪,朱博自杀,赵玄减死罪,受到惩罚。京房在《易传》中说:“政令不求实务本,臣下不安,金无故发出声音,好像有声音在空中回荡。”
史书中记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天上无云而打雷,刘向认为雷是托在云端的上面,就好像君王是托位在大臣的上面,这样才符合阴阳。二世皇帝不体恤天下,天下百姓有怨恨叛离之心。这一年陈胜起兵造反,天下叛秦,赵高在宫中作乱,杀害二世皇帝,秦国随之灭亡。还有一种说法:在《易经》中,雷为《震卦》,打雷表示人臣态度不恭敬。
史书中记载,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黄河里的鱼溯流而上。刘向认为这类似于鱼孽。这一年,秦王(始皇帝)的弟弟长安君赢成蟜率领秦军进攻赵国,途中谋反,在屯留县被秦王赐死,长安君身边的军吏,全部被斩杀,秦王将屯留县的百姓迁徙至临洮县居住。第二年,宫中宦官嫪毐被杀。鱼是阴类,是民众的象征,溯流而上,这是表明百姓不服从国君的诏命,有违逆的行为。在天文学上,鱼星在银河中央,象征着车骑布满原野。到了二世皇帝,更加残酷暴虐,最终导致秦国灭亡。京房在《易传》中讲:“民众叛逆,如同黄河中的鱼妖溯流而上。”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有青蛙和癞蛤蟆群斗。这一年,有四位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征讨南粤国,武帝在南粤国的土地上新设置九个郡。
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秋天,信都国下了一场鱼雨,鱼长五寸左右。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春天,北海郡有人捕捞到大海鱼,鱼长六丈,粗一丈,共有四条。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东莱郡平度县捕捞到大海鱼,鱼长八丈,粗一丈一尺,有七条,捕上来就死了。京房在《易传》中讲:“海中多次出现巨鱼,这意味着君王亲近邪人,疏远贤者。”
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秋天,发生蝗灾。”刘歆认为,这是因为贪得无厌,国君攫取百姓的财物无度,才会发生蝗灾,蝗灾是介虫之孽,与鱼孽大致相同,刘向认为介虫之孽,是由于讲话不慎重。这一年,鲁桓公接待了二位诸侯国君的来访,获得宋国赠送的宝鼎,与郑国交换土地,征发民众修筑城墙。各种螽灾均按照董仲舒的解释。
鲁严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65年),“有蜚灾。”刘歆认为这是蟋蟀,蟋蟀的食性不会伤害到庄稼,伤害到庄稼成灾,应该是介虫孽。刘向认为蟋蟀色青,类似于青眚,不是中国原有。南粤的天气炎热,那里的民俗,男女在同一条河中同时洗澡,民风淫荡,就产生了这种虫子,这种虫子很臭。在当时,鲁严公娶了齐国淫荡的女人为夫人,娶进门之后,即与二位小叔子通奸,因此就有了蟋蟀。上天告诫,现在惩罚,加以杜绝还来得及,否则将会散发恶臭,祸乱四方。鲁严公执迷不悟,此后夫人与二位小叔子作乱,结果二位嗣君被杀,夫人和二位小叔子下场也很可悲。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
鲁釐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八月,发生螽灾。”刘向认为此前鲁釐公在咸地与诸侯会盟,此后又在缘陵与诸侯共同筑城,这一年又以战车在牡丘与诸侯会盟,鲁釐公派公孙敖率领大军,与其它的诸侯国大夫一起,救援徐国,鲁国连续三年在外用兵。
鲁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秋天,在宋国,天上降下螽雨。”刘向认为,此前宋国杀害了无罪的大夫,这是国君暴虐无道,赋敛过重的反映。《榖梁传》中记载,国中上下都是这样,有些言过其实。董仲舒认为宋国三代国君娶的均为大夫的女儿,大夫因此在国内专权恣肆,杀伐不合义理,因此出现螽虫先死而后落下。刘歆认为螽虫有害谷物。因此遇到阴气的打击,就会坠地而死。
鲁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十月,发生螽灾。”当时,鲁文公讨伐邾国,夺取了须朐,在郚邑筑城。
鲁宣公六年(公元前603年),“八月,出现了螽灾。”刘向认为,此前鲁宣公讨伐莒国向邑,此后连续几年访问齐国,企图讨伐莱国。
鲁宣公十三年(公元前596年),“秋天,出现螽灾。”公孙归父与齐国联合讨伐莒国。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天,发生螽灾。”鲁宣公在当年粮食歉收的情况下,多次动用军队征伐。
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八月,发生螽灾。”刘向认为此前鲁襄公出动军队救援陈国,滕国君、郯国君、邾国君均来鲁国朝拜。夏天,在费邑筑城。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十二月,发生螽灾。”在当时,鲁哀公按照田亩征收赋税。刘向认为,春天开始按照田亩征收赋税,冬天即发生螽灾。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九月,发生螽灾;十二月,发生螽灾。”连续三次发生螽灾,这是由于鲁哀公残酷暴虐,搜刮百姓,因此才会有灾情出现。刘歆认为周历的十二月,是汉朝的夏历十月,火星隐没,蛰眠的虫子已经休眠,上天出现灾变,物类按照季节时辰出现,不应该出现螽灾,这一年再次失去闰月。周历的九月,是汉朝的七月,因此典籍中有:“火星已经西沉,负责历法的司历官员出现错误。”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冬天,发生蝝(蝗蝻)灾。”刘歆认为蝗蝻,是白蚁长出翅膀来飞翔,吃谷物造成灾害,属于黑眚。董仲舒、刘向认为蝝虫,是螟虫的幼虫,也有人说是蝗虫的幼虫。在当时,百姓要负担很重的徭役,在公田上劳作松懈。鲁宣公开始实施初税亩。税亩,就是百姓耕种的农田,按照土壤肥瘦,收成较好的,每亩地收缴十分之一的赋税,违背了先王的制度,贪得无厌,因此才有了蝝灾,这属于蠃虫孽。
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秋天,发生蝗灾。此前匈奴入侵边郡,中尉不害率领战车、骑兵、步兵部队驻扎在代郡的高柳县。
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秋天,发生螟灾;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夏天,发生蝗灾。此前,武帝派出五位将军,率领三十万汉军埋伏在马邑,准备伏击军臣单于。这一年,武帝派出四位将军征讨匈奴。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发生蝗灾。这一年,武帝派出四位将军征伐南粤国和西南夷,武帝设置了十几个新郡。
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秋天,发生蝗灾。在此前,武帝派出两位将军征伐朝鲜,武帝在朝鲜的故地上设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天,蝗虫从东方飞至敦煌;太初三年秋天,再次发生蝗灾。太初元年贰师将军征伐大宛,为此朝廷连年加重徭役。
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秋天;发生蝗灾;征和四年夏天,发生蝗灾。在此前一年,武帝派出三位将军,率领十余万人马征伐匈奴。征和三年,贰师将军率领七万人马征伐匈奴,全军覆没,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秋天,发生蝗灾,灾情蔓延至全国。在当时,王莽在朝中把持着朝政。
《左氏传》中记载,鲁严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贝丘狩猎,看到一头猪。随从的人大声喊道:“这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大怒,怒喝道:“射死它!”这头猪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大声嚎叫,齐襄公一时间恐慌,从车上栽了下来,伤了脚,鞋子也掉了。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猪祸。在此前,齐襄公与自己的妹妹,也就是鲁桓公夫人通奸,派公子彭生杀害了鲁桓公,而后又杀掉彭生,以此来向鲁国谢罪。公孙无知在前国君鲁釐公面前很得宠,鲁襄公将其罢黜,公孙无知遂率领那些对鲁襄公有怨恨的人,在狩猎的时候袭击鲁襄公,鲁襄公躲藏在房子里,脚暴露在外面,被搜查出来杀掉。伤了脚,丢失了鞋子,因为暴露了脚而死,都是暴虐的效应。
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燕王宫中的永巷中,有猪群跑出猪圈,撞坏了灶台,嘴里衔了六七个锅,放置在殿前。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猪祸。当时燕王刘旦与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阴谋叛乱,杀掉劝谏自己的大臣,行为暴虐无道。锅灶,是做饭养生的地方,猪撞坏了灶台,将灶台上的锅放置在庭前,锅灶就不能再使用了,这预示着宫室将会遭到废弃,君王将会受辱而死。燕王仍然执迷不悟,最终伏罪自杀。京房在《易传》中讲:“众人不满君王的行为,猪妖此时会闯入居室。”
史书中记载,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二条河流的水交汇,因此而发大水,将要毁坏周王室的王宫。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火克水。周灵王要用土来堙塞大水,有关官员谏言道:“不能这样做。帝王不垫高渊薮,不毁坏山丘,不堵塞河流,不排干湖水。而今应该检查朝政是否有不当的地方,致使河流改道,才使得二条河流争夺水道,以至于威胁到王宫,天子应该整修河道,而不是简单的用土堙塞,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殃及子孙,王室也会衰微。”周灵王还是派人用土加高了堤防。从这些典籍的记载中来看,假若将四条主要江河比喻为诸侯,谷水、洛水还只是小河流,仅是卿、大夫的象征,作为卿、大夫,出现纷争,也会危及到王室。在当时担任卿的世家,已经在朝中专权,儋括怀有阴谋,妄图篡夺权利、杀害天子,假若周灵王能够查觉到这些而醒悟,及时补救政治上的缺失,对于上天的告诫,有足够的警惕,灾祸会消弭在发生之前。周灵王不听劝谏,不正视怪异现象的发生,听任臣下的行为悖逆,堙塞低洼,垫高卑下,违背了河水流动的规律,而且还伤害到了鬼神。此后数年,太阳有五次出现黑子。这一年霜降提前,周灵王驾崩。周景王即位第二年,儋括企图谋害天子,立周景王的弟弟姬佞夫。姬佞夫还浑然不知,周景王将儋括和姬佞夫一起杀掉。等到周景王死后,五位大夫争权,有的要立姬猛,有的要立姬朝,王室随即陷入混乱。京房在《易传》中讲:“天子衰弱,诸侯国各行其是,依靠国力征伐它国,这就如同是河水争道。”
史书中记载,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渭水连续三天泛红,秦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渭水又连续三天泛红。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火克水。秦国施行连坐法,随意丢弃垃圾,都会在脸上实施黥刑,法网严密而刑法残酷,加上连年征战,讨伐四方,侵犯邻国,以至于五行失序,气色悖谬。上天发出警告,不要过于苛刻、残暴,否则将会招致灭亡。秦国执迷不悟,始皇帝灭掉六国,统一天下,仅维持到二世皇帝,秦国就遭遇亡国。在古时候,夏商周三代帝王,定都于三河(夏朝定都在安邑,黄河以东;殷商定都在朝歌,黄河以北;周朝定都在洛阳,黄河以南。),黄河出图、洛水出书,秦朝定都在渭水北岸,而渭水却数次泛红,这些均表明了祥瑞和怪异,正符合君王有德无德的效应。京房在《易传》中说:“君王沉湎于酒,淫媾于色,贤者潜踪,国家危亡,就会出现怪异,河水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