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五行传》中讲:“君主思维不睿智,难以成为圣贤,错误表现在思维懵懂,常会受到蒙蔽,反映在天气上,会持续刮风,惩罚达到极致,则会短命夭寿。会有脂妖、液妖出现,会有花孽出现,会有牛祸出现,人的胸、腹部会生出毛病,有黄眚黄祥,以五行来解释,须金木水火共同克土。”
“君主思维不睿智,难以成为圣贤。”思维,是用心在思虑问题,睿智的君主,须有包容的雅量。孔子说:“身居高位,不能遇事包容,怎样评价才好呢!”意思是君主没有雅量,不能包容臣下的谏言,难以在君主的尊位有所作为。貌言视听,以思维来主导,四者皆失,人就会昏昧懵懂,遇事情常举措失当。水旱寒暑,风在中间起着很大作用,水旱寒暑出现紊乱,这是凤在实施惩罚。持久刮风会伤害到物体,会有短命夭寿的危险。伤害人者叫做凶,伤害禽兽者叫做短,伤害草木者叫做折。还有一种说法,凶,即是夭寿;哥哥死在弟弟前边是短寿,父亲死在儿子前边是折寿。人的腹部,有一层油包裹着心脏,心中懵懂则会思维昏昧,俗话常讲:“被油蒙住了糊涂心”,这也叫做油脂妖。还有一种说法,油脂太多会有妖产生,如同油渍污染衣裳,表明油脂太多。一般来说,油脂太多,犹如风云在空中聚会,天色昏昧,此时会持续刮风。天气温暖起风,会出现螟虫,这是裸虫孽。刘向认为,在《易经》中,风与木为《巽卦》,卦象在三月四月,此时阳气为主导,暖风促使树木开花。风气旺盛,在秋冬则会枝繁叶茂,此时会有华孽。一般来说:地气旺盛秋冬会多次开花。还有一种说法,华孽是女色,土主管内事,因此会有女祸发生。在《易经》中,土与牛为《坤卦》,牛体型庞大,但心思懵懂,心思不缜密,心气受到损伤,会出现牛祸。还有一种说法,牛会大量死亡,这看起来很怪异,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人来说,胸、腹部出现疾病,也叫做心腹之患。土的颜色是黄色,这是黄眚黄祥。凡是思虑问题,心气受到损伤,就会伤害土气,土气生病则须金木水火共同克土,也叫做“有时须以金木水火共同克土”。不说“一直”,而说“有时”,是因为不是一鼓作气地损伤,表明这种怪异非同一般。达到极致会有凶险,短寿、夭折,顺应它,才能享受福寿,寿终正寝。刘歆在心的思虑书中说,有时会有裸虫孽,就是螟虫成灾。气象的徵兆,则是持续刮风,刘向认为,这些在《春秋》中没有记载。
鲁釐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正月,六只鶂鸟退着飞行,飞过宋国的国都。”《左传》中记载,“这是因为风的原因。”刘歆认为风从其它地方吹来,吹到宋国后气流上升,鶂鸟在高空中飞翔,遇到气流抬升,则退着飞行。记载的人将这些记录在典籍中,记作退飞;典籍记载以实录为主,说的是风,是持续刮风造成的。暗示宋襄公懵懂无知,而且刚愎自用,不能包容臣下的谏言,拒绝司马子鱼的劝谏,与强楚争夺霸主地位,此后第六年被楚国俘虏,正好验证了六只鶂鸟的数字,京房在《易传》中说:“潜龙隐没,不能发挥作用,拒绝众人的意见,掩盖了德能,会出现怪异的风。这种风,风力不强,时间不久,会有小雨,会有妨害。政治与德行相悖逆称为乱,只刮风,不下雨,大风骤起,会吹毁房屋,折断树木。臣下坚守道义,得不到君主赏识,称为昏聩,大风与乌云同时显现,吹断五谷的茎杆。臣下干预君主的想法,称为不顺,狂风呼啸,吹毁屋瓦。赋敛没有节制,称为祸殃,狂风会造成蚕桑受损,风停后,气温上升,会生虫。诸侯专权,滥施赏罚,称为政出多门,疾风过后,树木没有摇动,粮食生产受到影响。君主没有惠民政策,叫做没有恩泽,疾风不摇动树木,天旱无云,称为干热风,对麦子灌浆有影响。公卿只为着私利着想,称为乱,风不大,气温上升,会有蝗虫出现,伤害五谷。摒弃正道,一味地淫邪,称为惑,风过后温度升高,会有螟虫出现,这些都会危害到人的利益。诸侯王不朝见皇帝,称为叛,刮风不按照常理,地面会龟裂,对人造成危害。”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六月,淮南王的国都寿春县刮大风,毁坏民屋,杀人。刘向认为这一年南海国叛乱,进攻淮南国的边境,淮南历王刘长击退南海国,文帝三年淮南历王刘长入长安来朝见文帝,杀了原汉丞相辟阳侯审食其,文帝赦免了刘长,刘长返回淮南国后,聚集奸人谋反叛逆,自称是汉东部的皇帝,看到怪异的警示,不思悔改,后来被流放至蜀郡,流放途中死在雍县。(注:此处原文有误,应该是南海国,而不是南越国。参考《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吴国下暴雨,刮风,毁坏城中的官府民宅。在当时,吴王刘濞阴谋叛逆作乱,上天多次告诫,仍然执迷不悟,最终导致灭亡。
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十月,楚王的都城彭城,有大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吹毁市场的大门,杀人。这一个月,楚王刘戊即位,此后在为皇太后服丧期间淫乱,被削去国土,于是与吴王阴谋串联,妄图谋反,杀害劝谏的大臣。吴国在楚国的东南方,所以上天告诫,不要伙同吴国为恶,以毁坏楚国的市场来告诫。楚王刘戊执迷不悟,最终与吴国一起灭亡。
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燕王的都城蓟县下大雨,刮大风,吹折宫中的大树十六棵,大树的树围有七人合抱那么粗,吹毁城楼。燕王刘旦执迷不悟,妄图谋反被发觉,最终伏罪自杀。
鲁釐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九月己卯晦(九月三十日),雷电击毁夷伯的祭庙。”刘向认为,晦时,是晦暝的时间,如同晚上;雷震,就是大雷电。夷伯,家族世代为大夫,白天打雷,祭庙中昏暗无光。这是上天在告诫,不要让大夫世代掌权,他们会专擅朝政,使得朝政晦暗。第二年,公子季友去世,季氏在宫中世代为官,朝政掌握在季氏手中。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六月甲午晦”(六月二十九日),白天昏暗无光,阴压制阳,臣下在君位之上。鲁成公执迷不悟,当年冬天,季氏杀害公子姬偃。季氏从鲁釐公起,就萌生野心,到了鲁成公,野心膨胀,这即是效应。董仲舒认为,夷伯,是季氏信任的臣下,陪臣不应该有祭庙。雷震,就是雷击,晦暗,是雷电击其祭庙,明确表示制止僭越的事情发生。刘向认为,这些都是液妖。刘歆认为,在《春秋》记载中,每月初一,记载发生的事情,每月月尾同样要记载,人在道义上有了问题,上天会发出雷震。以显示家族有外人不知道的恶行,上天用雷电击毁他的祖庙,也就是夷伯的祭庙,加以警告。
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六月甲午晦,晋侯和楚子、郑伯在鄢陵大战。”这个月彤云密布。
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秋天,出现螟灾。”董仲舒、刘向认为,在当时,鲁隐公在棠地观赏鱼,鲁隐公有了贪心,上天给予警告。刘歆认为鲁隐公不能听取臧釐伯的谏言,利令智昏,所以会出现裸虫孽。
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出现螟灾。”当时郑伯以邴邑交换许国的土地,有贪利的想法。京房在《易传》中讲:“大臣安于禄位,称为贪图食禄,会有虫灾,虫啃食植物的根。德失去常规,这叫做烦扰,虫啃食植物的叶子。不能罢黜无德之人,虫会啃食植物的主干。郑国与东方的许国争夺利益,这是不顾时辰,虫啃食植物的枝干。恶人蒙蔽君主,会有虫孽,虫啃食植物的心。”
鲁严公六年(公元前688年),“秋天,出现螟灾。”董仲舒、刘向认为,此前卫侯姬朔逃往齐国,齐侯与诸侯国会盟,接纳了姬朔,许诺诸侯将会给予贿赂。齐国人以讨伐卫国的宝物贿赂鲁国,鲁国接受贿赂,这是贪利的报应。
汉朝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秋天,出现螟灾。这一年匈奴大肆入侵上郡、云中郡,烽火一直烧到长安,文帝派出三位将军驻守在边郡,派遣三位将军,驻守在长安周围。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用于郊祀的牛口受伤,改为用牛卜筮,卜筮的牛又死了。”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牛祸。在当时,鲁宣公与公子姬遂共同谋划杀害了姬赤,而后即位,又在服丧期间娶亲,昏庸无道。所以出现牛口受伤,幸亏有季文子,免除灾祸,上天仍然厌恶,生牛不能用来祭祀,卜筮用的牛又死了,而后再用火焚毁其祭庙。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
秦孝文王五年(注:原书此处有误,秦孝文王在位仅一年,公元前250年,参考中国历史纪年表),到朐衍游玩,有人献上一头五个足的牛。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牛祸。此前秦文惠王在咸阳定都,大肆扩建宫室,向南抵达渭水,向北抵达泾水,思考问题欠妥,违逆土气。足的意思是止,上天告诫秦国停止建造奢华的宫殿,否则会导致国家败亡。秦国不思悔改,直到秦始皇修建三百座离宫,修建阿房宫,宫殿还未完工,秦国败亡。还有一种说法,牛为人出力耕田、拉车,用足来走路。再后来秦国大肆征发徭役转输粮秣,从海边一直转输至北部边郡,最终导致天下叛秦,京房在《易传》中讲:“大兴徭役,侵夺民时,妖牛就会生出五只足。”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在北山狩猎,有人献上一头牛,牛足长在背上。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牛祸。此前梁孝王骄奢淫逸,在梁国修建宫苑,方圆三百里,宫馆阁道相连三十余里。盲目采纳邪臣羊胜的谏言,妄图成为皇位继承人,刺杀朝中大臣爰盎,事情败露,不得不背负着斧头,向景帝请罪,再后来回到封国,仍然心存怨恨,思维昏昧,又大兴土木工程,因此而有牛祸。牛足长在背上,是表明臣下僭越帝位,仍然执迷不悟,最终发病暴死,这是夭折、短寿的结果。
《左传》中记载,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春天,周景王要铸造无射钟,泠州鸠谏言:“天子会因为心病而死吗!天子为了考查民间的民风民俗,需要制作礼乐来提醒自己,乐器太小,声音不够高而且尖细,乐器太大,声音不够深沉洪亮。声音过于尖细,难以欣赏,欣赏这样的音乐,心情难以愉悦,心情难以愉悦则会生病。现在铸造的无射钟,声音尖细,天子的心情会愉悦吗,身体能长久保持健康吗?”刘向认为,在当时,周景王喜欢淫声,嫡庶不分,思维昏昧,第二年因为心脏有病而驾崩,这类似于心腹之祸,是短寿、夭折的结果。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春天,鲁国叔孙昭子聘娶宋国女子,宋元公参加婚宴,大家在婚宴上饮酒,喝得正高兴时,突然间二人相对而泣。宋国大夫乐祁在酒筵中帮忙,回来后对人讲:“宋国国君和叔孙要死了!我听人说,该高兴的时候哭泣,该哭泣的时候高兴,这叫做丧心病狂。心是精神的所在,是魂魄的所在;魂魄丢了,还能活得长久吗?”当年冬天十月,叔孙昭子去世;十一月,宋元公去世。
昭帝元凤元年九月(公元前80年),燕国有黄老鼠衔着尾巴,在王宫的端门中跳舞,燕王前往观看,老鼠还在跳。燕王让夫人用酒和干肉脯祭祀祷告,老鼠仍然跳个不停,一直到夜晚,死在地上。这是黄祥。当时燕刺王刘旦谋反,已经暴露,这是将要败亡的预兆,是死亡的象征。当月,刘旦伏辜自杀。京房在《易传》中讲:“诛杀不讲情面,妖鼠在阙门跳舞。”
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四月辛丑夜(四月八日),西北方向有光亮,如同火光。到了壬寅早晨(九日),大风从西北方向刮起,空中变成赤黄色,充塞着四野,昼夜不停,地上落满黄尘。这一年,成帝的大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开始在朝中执掌朝政;成帝又封了王凤的同胞兄弟王崇为安成侯,食邑一万户;王凤的庶弟王谭,共有五人在同一天受赐关内侯爵,每人享受食邑三千户。又加封王凤食邑五千户,此后将王谭五人改封为列侯,在同一天内,五人全部受封为列侯。哀帝即位后,封外戚丁氏、傅氏、周氏、郑氏,前后有六人受封为列侯。谏议大夫杨宣在对策中说:“五侯受封当日,天空变得赤黄,丁、傅受封当日,天空又变得赤黄。这是表明封赏爵位食邑,超越了制度规定,伤害到阴阳,这是扰乱土气的灾祥。”京房在《易传》中讲:“《易经·观卦》中称‘观其生’,意思是大臣之义,应当在贤人中观察,了解他们的品质、德行,而后给予赏赐,否则就是闻善不与,是懵懂无知,会产生黄色的怪异,灾异在于闭目塞听,上天会降临灾祸,君王没有后嗣,黄色,是太阳上的黄光不散,好像火焰在燃烧,还有黄色的浊气充塞着四野。这是在堵塞贤者的道路,因此灾异会导致君王没有后嗣继承人。《易经·大畜》中讲‘良马逐’。所谓逐,即是进,意思是大臣中有了贤者,为君王出谋划策,此时表明有贤者出现,否则就是下臣排挤贤者,君王闭目塞听,灾祸就是没有后嗣,君王甚至于会身受屠戮,家族遭受被杀的厄运。”
史书中记载,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周的泾、渭、洛三川地区同时发生地震。刘向认为这是金木水火共同克土。周的太史伯阳甫说:“周王室要灭亡啦!天地之气不能越过顺序;假若越过顺序,民众就会发生暴乱。太阳隐没,阴气压迫阳气使之不能升起,就会发生地震。现在三川地区同时发生地震,是阳气失其所在而受到阴气压迫。阳气失其所在的原因在于阴气过盛,水源遭到堵塞;水源堵塞,国家必然会灭亡。水,是用来润泽土地的,民众赖以生存所必须的;土壤得不到润泽,民众生活困乏,不亡还等什么?在往昔,伊水、洛水枯竭,夏朝灭亡,黄河枯竭,商朝灭亡,现在周德如同前二代的末世,水源又遭到堵塞,水源堵塞,河水就会枯竭;川流枯竭,高山必然崩塌。国家的倚赖是山川,山崩川竭,这是国家灭亡的徵兆。假若国家要灭亡,不会超过十年,这是命运的安排。”
在这一年,三川枯竭,岐山崩塌。刘向认为阳气受到阴气的压迫而隐没,是火气煎熬枯水,所以山川枯竭。山川连在一起,河水枯竭,山自然就会崩塌,是形势使然。在当时,周幽王暴虐,悖逆天理,大肆杀戮征伐,不听劝谏,又迷恋褒姒,废黜王后,与王后的父亲有矛盾,申侯与犬戎一起杀了周幽王。还有一种说法,从天文的角度来看,水为辰星,辰星为蛮夷。月亮遮挡了辰星,国家会因为女祸而灭亡。周幽王的祸败,女祸乱在内,蛮夷攻在外。京房在《易传》中说:“君臣相悖逆,会出现怪异,这时候河水会枯竭。”
鲁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九月癸酉,发生地震”。刘向认为在此前,齐桓公、晋文公、鲁釐公二位霸主贤君刚去世,周襄王出逃,楚穆王杀害父亲,其他诸侯国的国君不肖,权利被臣下所掌握,上天告诫,臣下过于强大,地震示警。再后来,宋、鲁、晋、莒、郑、陈、齐,诸侯国中均发生了弑杀国君的事情。这些地震的说法,基本上按照董仲舒的解释。京房在《易传》中说:“大臣在位端正,国君专断,也会发生地震,这种地震发生后,河水翻起巨浪,树木摇动根系,房屋掉落屋瓦。按照五行推理,国君专断要更换大臣,这是阴动;地震摇动宫廷,五行的解释是摇动了朝廷,这是不阴;地震摇动山岭,从山中涌出大水;继嗣的太子无德,大臣在朝中擅权,这是不顺;地震摇动丘陵,还会有涌水出现。”
鲁襄公十六年(公元前557年),“五月甲子(五月十三日),发生地震。”刘向认为此前鸡泽会盟,诸侯在一起会过盟,大夫又举行会盟。这一年的三月,诸侯在溴梁会盟,大夫单独举行会盟,五月就发生了地震。再后来崔氏在齐国专权,栾盈祸乱晋国,良霄倾覆郑国,守门人杀害吴国公子余祭,燕国驱逐国君,楚国灭掉了陈国、蔡国。
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五月己卯(五月十六日),发生地震。”刘向认为,在当时季氏要驱逐鲁国国君。再后来宋国的三位权臣、曹国大夫孙会相继出逃,背叛国家,蔡国、莒国驱逐国君,吴国打败了中国,杀害二位国君。
鲁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八月乙未(八月二十六日),发生地震。”刘向认为,在当时周景王驾崩,刘蚠、单旗立了王子姬猛,尹氏立了姬朝。在鲁国,季氏驱逐鲁昭公,邾国大夫黑肱叛离邾国,吴国杀害了国君僚,宋国的五位大夫、晋国的二位大夫背叛国家。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四月甲午(初一),发生地震。”刘向认为,在当时,诸侯国国君都相信邪臣,孔子得不到重用,公孙翩(piān)射杀蔡昭侯,齐国陈乞弑杀国君。
汉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正月,陇西发生地震,震坏四百余间房屋。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八月癸亥(八月二十日),发生地震,房屋倒塌杀人。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四月壬寅(四月二十九日),河南郡以东四十九个郡、诸侯国发生地震,北海郡、琅琊郡的宗庙城郭遭到损坏,地震造成六千余人死亡。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冬天,发生地震,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九月丙辰(九月二十一日),发生地震,从京师到北边的郡、诸侯国,三十余座城郭遭到损毁,四百一十五人在地震中丧命。
鲁釐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秋天八月辛卯(八月五日),沙麓崩塌。”《榖梁传》中记载:“林和山相连叫做麓,沙是它的名字。”刘向认为臣下背叛,沙麓崩塌,是臣下不能服从君主的象征。在此前,齐桓公推行霸道,会盟诸侯,尊奉周王室。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德行日衰,上天告诫,齐国的霸主地位将会衰败,诸侯国将要败落,朝政将会落在大夫手中,陪臣执掌朝政,臣下不再服从国君。齐桓公仍然执迷不悟,天子受到蒙蔽。等到齐桓公去世,会盟的诸侯国随即解散,转而服从楚国。周王室的王札子杀了二位大夫,晋国打败了天子的军队,天子对此也无可奈何,从此后周王室衰落。《公羊传》中认为,沙麓,是黄河上的城邑。董仲舒的解释大致一样。一般来说,黄河,是大河的象征;齐国,是大国;齐桓公德衰,霸道转移至晋文公,黄河因此而迁徙。《左氏春秋》中认为,沙麓,在晋地;沙,是山名;地震引起沙麓崩塌,不写地震,是表明事情重大。伯阳甫则称“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是败亡的象征;不会超过十年,这是命运的纪数。”到了鲁釐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晋怀公在高梁榖被杀。京房在《易传》中说:“《易经·剥卦》中讲,小人毁坏庐舍,就会有妖孽出现,山崩塌,这是阴乘阳,弱胜强。”
鲁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夏天,梁山崩塌。”《榖梁传》中讲,黄河壅塞三日不流,晋国国君率领群臣痛哭,黄河才又开始下泄。刘向认为山表示阳,是君的象征,水表示阴,是民的象征,上天在告诫,君道崩坏,天下大乱,百姓将会流离失所。国君和群臣痛哭,黄河而后下泄,这是丧亡的象征。梁山在晋地,黄河水从晋国开始,流向下游,而后流经中原。再后来,晋国发生暴乱,杀了三位卿士,晋厉公随后被杀。溴梁会盟,各诸侯国中的大夫开始把持国政,再后来卫国大夫孙林父,宁殖驱逐卫献公,三家驱逐鲁昭公,单旗、尹氏祸乱周王室。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刘歆认为,梁山,是晋国祭祀的望地。梁山崩塌,是国政废弛的象征。在上古时,夏商周三代进行祭祀,祭祀不超越望地,吉凶祸福,不会超过望地。国家的主要山川,山崩川竭,就是败亡的象征,美与恶是周而复始的。这一年岁星(木星)运行至鹑火,循环往复,过了十七年又在鹑火,栾书、中行偃杀害晋厉公后,改立晋悼公。
汉初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正月,发生地震,武都山崩塌,七百六十人遇害,地震一直持续至八月才停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四月,齐国、楚国的山岳,有二十九处地方,在同一天出现大水,大水涌出山涧,刘向认为这类似于水克土。上天在告诫,不要太纵容齐国、楚国的诸侯王,诸侯王悖逆制度,将会出现祸乱。此后十六年,文帝的庶兄齐悼惠王的长孙文王刘则去世,后嗣儿子断绝,文帝将齐国分裂,立悼惠王的六位庶子为诸侯王。贾谊、晁错谏言,认为这样做违背古制,担心会出现祸乱。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齐楚七国叛乱,叛乱的军队有百余万之多,汉军平定了叛乱。春秋时,四国在同一天发生灾祸,汉朝七国在同一天内发生山岳大水涌出,最终均遭到了灭国的下场,这是不畏惧天威的明证。
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二月丙戌(二月二十七日),发生地震,犍为郡柏江旁边发生山崩,捐江旁边发生山崩,壅塞江水,造成江水逆流。淹没城池;十三人遇害,地震持续二十一日,有一百二十四次余震。成帝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正月丙寅(正月十日),发生地震,蜀郡岷山发生崩塌,壅塞岷江,岷江水逆流,三日后才得以下泄。刘向认为周代的岐山崩塌,三川水枯竭,周幽王灭亡。岐山,是周代兴旺的发源地。汉家本来兴起于蜀汉,现在发源地发生地震,山崩川竭,彗星又触及摄提星、大角星,从参星一直到辰星,这些都是危亡的徵兆,汉室随后三代没有后嗣继承人,导致王莽篡汉夺位。
《洪范五行传》中讲:“君主不明,就不能坚持原则,君主治理国家昏昧,上天的惩罚是持续长阴,国势衰微。会有射妖出现,会有龙蛇孽出现,会有马祸出现,会有下人谋逆君主的事情发生,还会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
“皇之不极,是谓不建”。皇,就是君主。极,就是持中;建,就是立场。作为人君,如果貌言视听思五事,全部缺失,就不能秉持中正立场,就不能正确处理政务,错误在于昏昧,也就是耳目全部被塞住。君主接受天命,处理万事、万物。云在山中形成,弥漫在天空;天气出现紊乱,会以阴气来示警。一般来说,君主失去中正,臣下过于强盛,会蒙蔽君主。《易经》中说:“亢龙有悔,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者在下位而无力辅佐。”如此一来,君主虽然有南面之尊,却得不到贤者辅佐,会变得衰弱。盛阳一动即会有病。按照礼制,春天要举行大射礼,以顺应阳气。君主的身体衰弱,而臣下亢奋活跃,会有射妖出现。《易经》中讲:“云从龙。”又讲:“龙蛇蛰伏,以存身也。”阴气动,会有龙蛇孽出现。在《易经》中,乾卦为君为马,马得到使用,力量强大,君主的气势衰弱,就会有马祸。一般来说,马会大量死亡,这很怪异,就是这样的。君主神志不清,掌控能力又在遭到削弱,朝臣众叛亲离,上天也会遗弃,如果君主再不果断,加以诛罚,则会有篡权、弑君之祸,这是臣下伐上。凡是君主之道受到损伤,天气就会有变化,不说五行悖逆天道,而是说:“日月乱行,星辰逆行。”因为处于下方不能悖逆天道,像《春秋》中所讲的:“王师败绩于贸戎。”不说失败于谁,仅以失败记载,是避讳尊贤的意思。刘歆在《皇极传》中说,下面的肢体生长在上面,称为怪异。这是在表明臣下伐上,上天加以惩罚的结果,不说是生病。皇极表现为常阴,刘向认为,《春秋》中不点明原因。一般来讲,久阴不雨,就是这个道理。刘歆认为这属于常阴。
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昭帝驾崩,没有留下后嗣,群臣立昌邑王刘贺继承大统,登上皇位。刘贺即位后,天象变得阴沉,昼夜看不到日月。刘贺要出宫游玩,光禄大夫夏侯胜挡在御驾前,劝谏道:“天久阴不雨,这是臣下有谋上的徵兆,陛下还要出去吗?”刘贺大怒,将夏侯胜绑缚起来,交予有关官员处理,官员禀告了大将军霍光。霍光当时正在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黜刘贺。霍光为此事而责备张安世,认为他泄露了机密,张安世其实没有泄露,于是召夏侯胜来问。夏侯胜回答,按照《洪范五行传》中的解释:“‘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此时会有下人伐上。’不敢讲得太明确,所以说是臣下怀有密谋伐上。”霍光、张安世听到这样的解释,大惊失色,从此开始重视术士。又过了几日,将刘贺废黜,这是常阴的明证。京房在《易传》中讲:“有虹霓、尘霾、雾气,雾气是上下的云气合在一起形成。尘霾好像尘云。虹霓,是太阳旁边出现的云气。占卜中说:后妃有专宠,虹霓加重,颜色发出赤红而且专一,会出现旱情。妻子不顺从,会有黑霓布满太阳周围,又有白霓双双从日中显现,妻子的位置高贵过丈夫,这称为擅阳,虹霓在太阳的四周出现,日光不明亮,尘霾漫天,日光弥漫。宫内淫乱称为禽,虹霓就像禽,在太阳的旁边,这是君主过于宠幸嫔妃,生育会减少,虹霓直而且堵塞着阳光,在卯、辰、巳、午、未、申六个时辰出现,日光不明,夜间的星星看上去,有赤红的颜色。女子自始至终不改变,凌驾在丈夫上面,虹霓发白,在太阳的侧边,黑色的虹霓包裹着太阳,霓气正直。妻子不顺从,称为擅阳,虹霓在太阳光的中间穿过,此时为外专。夫妻相互不尊重,这是亵慢,虹霓与太阳交会,妇人干政称为颠覆,虹霓发出白色,穿过日中,赤色虹霓布满在四周。嫡妻得不到丈夫理解,称为不次,虹霓直,在太阳的左方出现,虹霓在右边交叉。夫妻关系不专一,称为危嗣,虹霓紧抱着太阳,两端不连接。君主在宫外淫乱称为逃亡,虹霓在太阳左边,在外边交会。夫妻性关系不和谐,称为不知,虹霓显出白色,压制太阳的光芒,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继而下雨。尊卑没有区分称为亵慢,虹霓三次出现,三次隐没,从寅时到辰时隐没,隐没后太阳再次出现,继而下雨。臣下私自给予亲属俸禄,称为罔辟,会蒙蔽君主,这种蒙蔽开始时温度升高,继而尘霾聚集,遮蔽太阳。臣下行善,不向君主奏报,称为作福,尘霾一日发生五次,而后散开。君主不与臣下商量,臣下另僻蹊径,上下不能统一,上面受蒙蔽,下面蒙骗,主意反复更改而得不出结果。君主先立继嗣,而后又怀疑,称为动欲,尘霾赤红,太阳昏暗不清。德不稳定称为耳目失聪,出现尘霾,太阳不明亮,气温升高,容易出现流行病,德不兑现,称为空头许诺,这是君主颟顸,臣下欺瞒,尘霾起而发白。君主喜欢安逸,臣下则会放纵,尘霾起,太阳出现青色,黑云包裹着太阳,在太阳左右前后穿行。朝中的公卿不能胜任职务,称为徒耗俸禄,尘霾出现三日,大风连续五日,尘霾还不能散去。奸邪安享禄位,称为蒙蔽君主,尘霾很大,天上的云雾如同山陵一样,遮蔽住太阳。朝中的公卿害怕,不敢讲话,称为堵塞言路,尘霾很大,看不到太阳,天上下雨,不能痛痛快快地下,延续十二日,尘霾才能散去,继而有浓云遮蔽太阳。朝中官员的禄位由臣下自行掌握,这称为欺君,尘霾微弱而天上下小雨,继而下大雨。臣下排挤贤者,称为盗明,尘霾发黄混浊。臣下表功,向君主提出要求,称为没有自知之明,尘霾发生,微弱而赤红,风刮起来发出呜呜的响声,尘霾散开,又重新出现,臣下专权,实施惩罚称为分威,尘霾起而太阳不明亮。大臣压制小臣称为蔽,尘霾微弱,太阳不明亮,似乎要散开而又不散开,大风刮起,赤云笼罩着天空,遮蔽太阳。朝中的群臣是非不辨,称为闭,尘霾出现,按照尊卦做事(乾卦、坤卦),连续三日尘霾,看不到太阳。泄露宫中机密,造成猜疑,称为使用臣下不当,尘霾微弱,太阳无光,天上出现雨云,但是雨下不来,远离忠臣,受到佞臣的迷惑叫做亡,尘霾出现,天空开始晴朗,而后尘霾骤起,但骤起的尘霾微弱,太阳不明亮。社会上有避世隐居的逸民,称为不明,尘霾混浊,夺走日光。朝中的公卿不称职,称为不能罢黜,尘霾是白色,三个时辰才散开,太阳发出青色,青而且光色发寒,寒则一定会下雨。忠臣进献谏言,君主不能采纳,称为遏,尘霾出现,开始下小雨,雨开始后,尘霾又出现,尘霾微弱而太阳不明亮。有妖言惑众的大臣在位,称为颠覆国家,尘霾微弱而太阳不明亮,一温一寒,大风扬尘。知道臣下邪佞,还要优待称为痹,尘霾很大,气温升高。君臣相互间猜忌称为悖,出现狂风雨雾,大风吹倒树木,吹倒五谷,而后大雾弥漫。庶正遮盖着邪恶,称为产生孽灾,会有怪异的大雾出现。”上面讲得是阴云之类的怪异。
鲁严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秋天,有鬼蜮。”刘向认为鬼蜮发生在南越。越地的风俗,妇女人数多过男人,男女同时在一条河中洗澡,女人大多淫荡,因为此,而生出淫乱,乱气所生,圣人称之为蜮。蜮能迷惑人,在河岸边,能够以水射人,专门射人的私处,厉害的可致人于死命。南方也把它称之为短弧,射人的距离较短,称其为射妖,也是死亡的意思。在当时,鲁庄公将要娶齐国的淫女,所以蜮就出现了。上天告诫,不要娶齐国的淫女,否则会发生淫惑,还会有篡弑的灾祸。鲁庄公执迷不悟,还是娶了齐国的淫女。入门后即与二位小叔子淫乱,二位小叔子为此而死,二位儿子也先后被杀,夫人最终也被杀。刘歆认为蜮,是天气暑热所生,不是越国才有。京房在《易传》中说:“忠臣进献谏言,君王不能采纳,产生的灾祸就是国家会出现鬼蜮。”
史书中记载,在鲁哀公时,有隼鸟在陈国的宫殿前落下而死,仔细查看,是楛木制成的箭矢贯穿鸟体,箭镞是石镞,箭长一尺一寸。陈闵公派使者询问孔子,孔子解释:“隼是远方飞来的鸟!在古时,周武王克商,修通抵达百蛮的道路,让他们用当地的方物来贡献,肃慎贡献的就是楛木制成的箭矢,石箭镞,长一尺一寸。先王按照异姓远近,规定远方的贡物,让他们不要忘记向朝廷贡献朝拜,肃慎贡献的是箭矢,天子分予陈国。”使者回去后汇报,查看府库中的收藏,果然找到楛木制作成的箭矢。刘向认为鹰隼类似于黑祥,属于贪暴一类的鸟类;箭矢贯穿鸟体,这是射妖;死在宫殿前边,是国家衰亡的象征。这些象征着陈国的政治混乱,不能服侍周王室,行为贪暴;将会招来远夷之祸,被蛮夷灭国。在当时中国有齐国、晋国,南边有蛮夷吴国、楚国,这些都是强国,陈国与晋国交往不亲,与楚国的关系也不巩固,多次遭到这二个国家的侵害。后来楚国有白公之祸,陈国乘机侵略楚国,最终被楚国灭国。
史书中记载,夏后氏衰落,有二条龙降落在夏的宫廷里,开口讲话:“我们是褒国的二位国君。”夏帝占卜,杀之,去之,或者留之,均不吉利;占卜的结果是,将龙的唾涎收藏起来,才会吉利。于是排出钱币占卜,进行祷告,而后宣读策书。随后飞龙离去,留下了唾涎,夏帝将唾涎用木椟收藏起来。再后来夏朝灭亡,木椟传至殷商,而后又传至周朝,连续传了夏商周三代,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在周厉王(公元前878-前841年)末年,周厉王将木椟打开观看,龙的唾涎流到廷中,不能清除。周厉王让妇人裸体,以龙的唾涎来洗澡,唾涎化为玄鼋,爬入后宫,被一位还是处女的侍妾遇上,随即怀孕,生下一位女儿,内心恐慌,侍妾将女儿遗弃。此后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年)即位,有女童歌谣唱道:“檿弧萁服(檿(yǎn)弧:以桑树制成的弓。萁服:以萁草编织的箭袋),实亡周国。”后来有一对夫妇售卖这种器物,周宣王将这对夫妇逮捕,而后审讯他们。他们走出监狱后,遇到这位遭到遗弃的女孩儿,听到女孩儿在夜间的啼哭声,非常可怜,于是将这位女孩儿抱走,逃亡至褒国。再后来这对夫妇有罪,不得不将这位捡来的女儿送往宫廷赎罪,这就是褒姒,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在后宫见到褒姒,非常宠幸褒姒,随后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宜咎,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废后的父亲申侯和缯国西部的畎戎,联合起来杀了周幽王(公元前771年)。《诗经》中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刘向认为夏后的末世,周代的周幽王、周厉王,均为悖逆天道的昏君,思考问题昏昧,因此才会有龙、鼋这些怪异出现,这类似于龙蛇孽,唾涎,是血的精气,也叫做唾液。檿弧,是桑树制成的弓。萁服,是以萁草编织的箭袋,这些都是用来射妖的。女童的歌谣,是指明祸乱将会来自于女儿,国家将会遭受兵祸,并且因此而亡国。
《左传》中记载,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有龙在郑国的时门外一处洧渊中打斗。刘向认为这类似于龙孽。郑国是一个小国,处于晋、楚二个强国之间,还有强大的吴国,郑国要面对着诸位强国,首当其冲,夹在大国之间,郑国国君不能修德,与三个强国争斗,最终只能导致国破家亡。在当时,郑国的子产在国中执政,对内施惠于民,对外善于外交辞令,周旋在三个大国间,郑国暂时躲过灾祸,这是以德政消弭灾祸的结果。京房在《易传》中讲:“众心不安,会出现龙妖争斗。”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正月癸酉旦(正月四日),有两条龙出现在兰陵廷东里一户叫作温陵人家的井中,到了乙亥夜晚才离去(正月六日)。刘向认为龙是尊贵的象征,现在被困在庶人的井中,象征着诸侯王将会有被幽禁的灾祸。再后来吕太后幽禁杀害了三位赵王,诸吕最终遭到诛灭。京房在《易传》中讲:“德遭遇祸害,就会有妖龙出现在井中。”又讲:“行刑暴虐,黑龙在井中显现。”
《左氏传》中记载,在鲁严公(公元前693-前662年)时,有城内的蛇与城外的蛇在郑国的南门外争斗,城内的蛇死亡。刘向认为这类似于蛇孽。此前,郑厉公劫持丞相祭仲,驱逐哥哥郑昭公,而后即位。再后来郑厉公逃亡,郑昭公又重新复位。去世后,弟弟姬仪即位。郑厉公从外面劫持郑国大夫傅瑕,派他刺杀姬仪。这是城外蛇杀死城内蛇的应验。蛇死后六年,郑厉公再次即位。鲁严公听说此事后,询问申繻:“这是否是蛇妖?”回答:“人们忌讳的东西,会从气息中来判断,妖是由人兴起的。人没有寻衅滋事,就不会有妖出现。人违背天理,就会有妖出现。”京房在《易传》中讲:“立嗣子后又产生怀疑,就会有蛇妖在国门外争斗。”
《左传》中记载,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夏天,有蛇从泉宫中爬出,爬进都城曲阜,与此前十七位先君看到的蛇数量一样。刘向认为这类似于蛇孽。泉宫在王室的苑囿中,鲁文公的母亲姜氏曾经在此居住,蛇从里面爬出,象征着宫室将不会再有人居住。《诗经》中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蛇此后爬入鲁国的国都曲阜,象征着国家将会有女忧。与此前鲁国国君看到蛇的数字一样,象征着鲁文公的母亲将要去世。当年秋天,鲁文公的母亲去世。鲁文公对这种徵兆非常恐惧,于是拆毁了泉台。妖孽的行为与人的行为相互验证,不是看到妖孽才会有危害。鲁文公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不是恭敬地正视怪异的出现,而是以非礼的行为拆毁泉台,又加重了他的罪过。过了二年,鲁文公去世,公子姬遂杀害鲁文公的二个儿子姬恶和姬视,立了鲁宣公。鲁文公的夫人哀姜回到娘家齐国。
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七月,赵国有蛇从城郭外爬入,与城郭内的蛇在孝文庙廊檐下打斗,城郭内的蛇死亡。过了二年,在秋天,发生了卫太子败亡的巫蛊案,案情由赵国人江充引起。
《左氏传》中记载,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宋国公子子地有四匹驾车的白马,宋景公宠幸的嬖臣向魋(tuí),想要这四匹马,宋景公取来,将马尾和鬃毛编成发辫,送予向魋。公子子地大怒,派人鞭打向魋,又夺回了马。向魋恐惧要离开宋国,宋景公闭门哭泣,双眼都哭肿了。宋景公的弟弟子辰对公子子地说:“对待国君的礼仪,是当你看到国君在悲哀时,要赶快逃走,国君在此时会阻止你。”公子子地于是逃亡至陈国,宋景公没有派人去阻止公子子地。子辰请求宋景公接回子地,宋景公不听。子辰说:“这是我欺骗了哥哥,我要带着国人出走,你还能和谁相处呢?”遂与自己的门客出逃至陈国。第二年,子辰和公子子地一起回到宋国的萧邑叛乱,成为宋国的大患,这类似于马祸。
史书中记载,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有马生下一个人,秦昭王二十年(公元前287年),有公马生下小马驹,而后死亡。刘向认为这类似于马祸。秦孝公重用商君,改变秦国的攻守之法,向东侵略诸侯,到了秦昭王,用兵更加频繁。这些象征着秦国将会以战争取得天下,最终也会因为战争而亡国。公马不能生育,妄自生育而死亡,这就如同是秦国自恃强大,妄图获得天下,最终自取灭亡。一般来说,牲畜生下幼崽不是其类,子孙一定会有异姓氏的人,到了始皇帝,嬴政果然是吕不韦的儿子。京房在《易传》中讲:“地方诸侯逞强,就好像是公马妖产子。眼中没有天子,诸侯国间相互攻伐,这就类似于马妖生人。”
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吴国有马头上长出角来,角长在耳朵的前边,向上。右角长三寸,左角长二寸,根部粗二寸。刘向认为马不应该长角,就好像吴国不应该举兵犯上,在当时,吴王刘濞的封国有四个郡五十余座县邑,内怀骄横,外露叛逆,上天予以警告。吴王刘濞执迷不悟,后来终于举兵造反,随即被镇压,灭亡。京房在《易传》中说:“臣下要犯上,执政不顺,会有马妖长出角来,这是贤士不足。”又说:“天子亲自征伐,马会长出角来。”
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二月,皇家的大马厩,马长出角来,在左耳前,根部粗二寸。在当时,王莽担任大司马,想要篡位谋上的意图从此萌发。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定襄郡有公马生出马驹,长有三条腿,跟随着马群饮水吃草,郡太守也知道此事。马,是国家打仗的武备牲畜,长有三条腿,这是不能再被征用的象征。再后来侍中董贤,年龄只有二十二岁,担任朝中的大司马,位居三公的要职,不能使天下人信服。哀帝驾崩,成帝的母亲王太后召侄子新都侯王莽入朝议事,随即将董贤的印绶收缴,董贤恐惧,随后自杀,王莽代替董贤成为大司马,诛杀了哀帝的外家丁氏、傅氏。废黜哀帝的皇后傅皇后,迫令傅皇后自杀,挖掘哀帝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陵寝,以庶人身份重新埋葬。祸及哀帝的至亲,这是朝中大臣软弱无能的结果。
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鲁文公在鲁国的咸地打败狄人。”《榖梁》、《公羊传》中记载,长狄有兄弟三人,一人在鲁国,一人在齐国,一人在晋国。全部被杀害,暴尸在九畮;三人的头颅被砍了下来,用车子载着,从车子的横木中间可以看到。为什么要专门记载下来?因为怪异。刘向认为,在当时,周王室衰微,这三个诸侯国最强大,可以指挥其它诸侯国。上天告诫,不以礼义行事,所做的事情超过夷狄,将会造成国家危亡。再后来,这三个国家均有篡位、弑杀国君的事情发生,这类似于下人伐上。刘歆认为这种变化类似于黄祥。一般来说,属于裸虫孽。还有一种说法,天地之间人为贵,凡是人出现变化,都属于皇极不正,有下人伐上的问题发生。京房在《易传》中说:“国君暴乱,厌恶有道之人,就会有妖孽长狄进入国家。”又说:“修建豪华的宫室,不顾及治下百姓的疾苦。长狄就会出现,国君就会遭遇祸殃。”
史书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有一些长得很高大的人,身高五丈,脚上穿的鞋子有六尺,穿着夷狄的服饰,共有十二人,在临洮县出现。这是上天在告诫,不要继续夷狄的行为,否则将会遭受祸患。这一年,始皇帝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秦王将尊号更改为皇帝,秦始皇很高兴地认为这就是祥瑞,于是开始销毁天下的兵器,铸造十二金人。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圣贤,焚烧《诗》、《书》,坑杀儒士,荒淫无道,残酷暴虐,对外开疆拓土。向南在五岭安排戍卒,向北在边郡修筑长城,以备胡越,堑山堙谷,西边从临洮县开始,东边抵达辽东郡,长达数千里。为此才会有巨人出现在临洮县,以表明祸乱将会从临洮县开始。又过去十四年,秦朝灭亡,戍卒陈胜率先起义造反,推翻了秦朝。
史书中记载,魏襄王十三年(公元前306年),魏国有一位女子变成男子。京房在《易传》中讲:“女子变化为男子,这表明阴气过于旺盛,贱人将会成为君王;男子变为女子,表明阴胜过阳,均为灭亡的徵兆。”一般来说,男子变成女子,是表明宫刑过滥;女人变成男人,则预示着妇人要干预朝政。
哀帝建平年间(公元前6-前3年),豫章郡有一位男子变成女子,后来还嫁为人妇,生下一个儿子。长安人陈凤说,这是阳变为阴,皇帝将会断绝继嗣,人可以自身完成生育。还有一种说法,嫁为人妇的这位男子,生下一个儿子,只能传一代,就会断绝后嗣。
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四月,山阳郡方与县有一名女子田无啬生下孩子。分娩前的二个月,婴儿在腹中哭泣,生下来后,没有生命,于是葬在小路边,过了三日,有人路过听到婴儿的啼哭声,母亲挖开墓穴,又将婴儿抱回家中抚养。
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二月,朔方郡广牧县有一位女子赵春病死,装殓在棺材里,已经有六天时间,这位女子又从棺材中爬了出来,说在阴间看到了丈夫死去的父亲,还说:“当年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七岁,不应当死。”太守谭将此事报告给朝廷。京房在《易传》中讲:“《易经·蛊卦》中讲‘能够匡正父亲错误的行为,有这样的儿子,父亲可以免错。’儿子在父亲死后三年中,不改变父亲的错误决定,如果只是思念,没有去改正,这不仅是为私,还会出现妖人死而复生。”还有一种说法,阴达到极端则会化为阳,下人也可以变为上人。
当年六月,长安有一位女子生下一个儿子,长有两个头,头颈相对,四支手臂,从胸前异向伸出,臀部长有眼睛,长二寸多。京房在《易传》中讲:“《易经·睽(kuí)卦》中有‘遗腹子,看到猪在路上趴着,会生出长有二个人头的妖人。臣下相互排挤贤者,会出现妖孽。人假若像六畜一样,头、眼向下,这表明眼目中没有君王,朝政会受到影响。凡是妖孽出现,都是表明臣下相互悖逆,影响到朝政,出现的异象是一样的。二个头,表明臣下在朝中不能一心辅政;生出多只脚来,表明担任的职务,不能恪尽职守,会有邪念;生出的脚少,是臣下不能胜任职务,或者是君王对臣下不能知人善任。身体的下部长在上面,表明对上不能恭敬;身体的上部长在下面,则是亵渎;生出来的东西是异物,表明淫乱;人长得过于高大,表明君王好高骛远;生下来就会讲话,表明君王华而不实。各种妖孽现象,可以以此来类推,如果不加以改正,则会造成危害。”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九月,胶东郡下密县,有一位老人年龄七十几岁,头上长出角来,角上还长有毛发。当时的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齐王四个诸侯王有举兵造反的图谋(注:原书有误。齐地造反的四个诸侯王是,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并没有齐王刘将闾,参看高五王传第八和荆燕吴传第五),吴王刘濞发起叛乱,连合楚国、赵国,加上齐的四个诸侯国,共有七个诸侯国。下密县,位置处在四齐的中间;头上长角,是兵灾的象征,长在头上;又是老人,是吴王的象征;年龄七十岁,是七个诸侯国的象征。上天告诫,人不能长角,就如同诸侯王不能举兵造反,攻打京师;祸从老人的头上出现,则表明七国最终会败亡。诸侯王执迷不悟,接下来一年,景帝三年吴王首先起兵,其它的六个诸侯国随后响应,七国叛乱最终遭到镇压。京房在《易传》中说:“冢宰(丞相)专政,妖人头上会长出角来。”
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十月丁未(七月二十八日),京师中发生惊扰,有人散布谣言,说大水就要来了。渭水虒(sī)上有一位小女孩儿,名字叫做陈持弓,年龄九岁,闯入横城门,一直走进未央宫尚方的掖门,殿门护卫与守门人均没有看见,而后小女孩儿走到句盾禁中,才被发现。民众以大水要淹到长安,相互惊扰,这是阴气太盛。小女孩儿闯入官殿中,是臣下通过女宠,暗示将会威胁到汉室。名字叫做持弓,类似于周王室桑弓的灾祥。《易经》中讲:“桑弓的警示,令天下震惊。”在当时,成帝母亲王太后的弟弟王凤开始担任大将军,在朝中执掌朝政,上天知道此后将会有王氏的后人,威慑天下,篡夺汉室,因此才以这些怪异给予警示。此后,王氏兄弟五人,在同一天受封为列侯,掌握朝政几十年,一直到王莽篡汉夺位,夺取汉家的天下,这些都是陈持弓小女孩儿之后的事情。京房在《易传》中讲:“妖言惑众,这是没有信义,路上将会无人,大司马死。”
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八月庚申,郑县有一位住在通里的男子,名字叫做王褒,穿着绛色衣服,头戴小冠,带剑闯入北司马门,这是宫殿的东门,一直走上前殿,进入非常室,解下帷帐的一组佩带,招来前殿的署长,名字叫做业的人说:“天帝令我住在这里。”业等人将其逮捕,绑起来拷打审问,王褒是原公车大谁卒,得了精神病,本人并不知道闯入宫殿,而后被投入监狱,死在狱中。在当时,王莽担任大司马,哀帝刚即位,王莽请求退休,乞骸骨回家,上天知道王莽不会甘心退出朝廷,因此显示出这种怪异现象。姓名和穿着已经彰显,径直走进前殿,进入室内后再取下一组佩带,自称是天帝的命令,可惜当时的人,均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后来王莽回到封国,天下人都觉得王莽受了委屈,哀帝又召回王莽,回到京师。第二年哀帝驾崩,王莽重新担任大司马,此后一步步地篡夺了汉家的天下。
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正月,百姓惊恐不安,四处奔走,手里持着禾秆或者麻杆相互传递,称为传递诏筹。在途中奔走不息的人,有千人之多,有些人披头散发赤脚行走,有的人在夜间绕过关口,或者翻越城墙,或者骑马乘车,狂奔疾驰,还有的设置驿站,传递诏筹,有二十六个郡、诸侯国参与传递诏筹,一直传递至京师。当年夏天,京师中郡国来的百姓,在里巷阡陌聚会,还有些人设置赌具,有些人在西王母祠歌舞。传递诏筹的人说:“西王母告知百姓,佩带此书的人可以不死。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看门枢下,那里有白发作证。”一直到秋天,才平静下来。在当时,哀帝的祖母傅太后骄横恣肆,常在朝中干预政事,因此杜邺在对策中说:“《春秋》中记载,所出现的灾异,都会有相应的徵兆,以此来证明灾异不虚。筹算,是用来计数的。百姓,按照五行属于阴,与水一样。水向东流称为顺流,如果向西行,则是逆流。象征着违背常理,水逆流则溢,一旦出现则表明行事错谬,违逆民心。西王母,表明是妇人。博弈,是男子玩的事情。在街巷阡陌间玩博弈游戏,不在门厅里玩博弈,而跑到屋外去玩,遇到事情只会顾着自己一时快意,这是炕阳的表现。白发,是年龄衰老的表象,位置尊贵,身体虚弱,难以处理朝政。门,是人进出的地方;枢纽,是门开关的要枢。按照人的需要开关,是制其要害的地方。这些象征已经非常明显。当今外戚丁氏、傅氏把持着朝堂,以及宫廷帷幄要害之处,在朝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犯下的罪恶不能施以惩罚,没有功劳却可以享受禄位。周代的皇甫氏、鲁国的三桓,都是诗人讽刺的对象,《春秋》中批评这些人物超过其他人。指出需要惩治的对象已经非常明确,上天在警示圣朝,为什么还要执迷不悟!”此后哀帝驾崩,成帝的母亲王太后临朝称制,王莽担任大司马,诛灭了丁氏、傅氏外戚。有人说,丁氏、傅氏的危害还算是小的,这些怪异现象指的是王太后、王莽,正因为此,王莽才最终会篡汉夺位,这即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