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荆王刘贾,是高皇帝的堂哥,刘贾最初的情况不清楚。汉纪元元年(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率领汉军平定三秦,刘贾作为将军,率领汉军平定塞国,而后跟随汉王东出函谷关,与项籍争夺天下。

汉王刘邦在成皋战败,向北渡过黄河,在张耳、韩信军营中掌握了两人的军队,而后率军驻扎在修武县,深沟高垒,派刘贾率领汉军两万人,骑兵数百人,进攻楚军,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梁地。烧毁楚军的后勤基地,切断楚军的军需补给,使得楚军无法补充粮草。刘贾被楚军穷追不舍,与楚军周旋,刘贾避免与楚军正面交锋,与彭越率领的梁军相配合,在梁(魏)地间游击楚军。

楚汉战争末年,汉王刘邦追击项籍抵达固陵县,汉王命令刘贾南渡淮河包围寿春。抵达寿春县后,刘贾派人前往楚国游说,说服楚国大司马周殷叛楚归汉。周殷叛楚,协助刘贾攻取九江国,迎接九江王英布返回九江,而后英布与诸侯诸路大军在垓下会师,逼迫项籍在乌江边兵败自杀。接下来,刘邦命令刘贾率领九江兵,与太尉卢绾一起,向西南进攻临江王共尉,共尉战死,刘邦将临江国故地改设为南郡。

刘贾立有战功,汉朝建国初,高祖的儿子年龄还很小,高祖考虑到自己的亲兄弟太少,而且能力有限,于是在同姓中封王,以镇抚天下。高祖下诏说:“将军刘贾有功,现在要在刘姓子弟中选择有能力的将军封王。”群臣都说:“应该立刘贾为荆王,奏请以淮东作为荆国领地。”刘贾被立为荆王第六年,淮南王黥布造反,向东进攻荆国。刘贾率领军队与英布交战,兵败,退至富陵县,被英布叛军追上后斩杀。

燕王刘泽,是高祖的远房兄弟。汉纪元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任命刘泽为郎中。汉纪元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泽以汉将军身份,打败陈豨的叛军将领王黄,受封为营陵侯。

在高后执政时期,齐国人田生周游天下,缺少游资,提出为刘泽出谋划策,获得刘泽好感;刘泽为田生庆贺生日,送予田生二百斤黄金。田生拿到钱后,返回齐国。时间过去两年,刘泽让人找到田生问:“不想做朋友啦?”田生回到长安,不去见刘泽,而是在外面租下一座大宅子,让他的儿子在吕后宠幸的谒者张卿手下做事。过了几个月,田生的儿子请张卿到家中来,田生家里布置得富丽堂皇,极其奢华。张卿来到后,看见田生家里的帷帐器具布置,好似在列侯家中一样,大吃一惊。酒喝到高兴时,田生摈退众人,对张卿讲:“臣看了诸侯的一百多座宅邸,他们都是高皇帝打天下时的功臣。吕氏家族也协助高皇帝打天下,而且功劳很大,现在又有太后在朝中掌权。太后年纪老了,吕氏家族在朝中的权势还很弱,太后想立吕产为吕王,把代国封给吕产。但太后不便于开口,担心大臣们不听。卿在太后身边受宠,大臣们也很尊重您,您何不暗示大臣们向太后上奏,太后一定会很高兴。吕氏家族受封为诸侯王,卿有功劳,即能受封为万户侯。太后想做的事情,卿作为内臣,不尽快配合太后实现愿望,恐怕有一天会大祸临头。”张卿听了,表示认可,于是暗示大臣们上奏太后。吕太后临朝,就封王的事情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纷纷奏言,奏请立吕产为吕王。太后事后赐予张卿千金,张卿将赏赐的一半送予田生,田生没有接受,接着劝说张卿:“吕产已经受封为诸侯王,朝廷中有些大臣未必心服。现在营陵侯刘泽,在刘氏宗亲中年龄最大,是现任的将军,还没有封王,心中有怨言。您借此可以向太后谏言,分出十余个县,封刘泽为诸侯王,刘泽一定会很高兴,对吕氏家族巩固地位很重要。”张卿进入宫内,向吕太后提出建议。加上太后的妹妹吕须的女儿是营陵侯刘泽的妻子,因此很快就有了结果,吕太后封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受封为诸侯王后,琅琊王刘泽与田生急忙赶往封国,一路上不敢停留。果然刚出函谷关,太后即派人在后边追赶上来。刘泽已经出了函谷关,来人只好返回。

刘泽受封为琅琊王第二年,吕太后驾崩(公元前180年)。刘泽说:“皇帝的年龄还很小,朝内掌权的均是吕氏家族中的人,刘氏在朝中现在是势单力薄。”于是刘泽率领琅琊国军队与齐王刘襄合谋,向西进军,讨伐吕氏。到了梁国,得知灌婴将军率领汉军驻扎在荥阳,刘泽率军返回,将军队驻扎在封国西界,然后赶往长安。代王刘恒此时已经从代国赶往长安,朝中的将相大臣们与琅琊王刘泽一起共同拥立代王刘恒,这是孝文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文帝将刘泽改封为燕王,将琅琊国合并回齐国。

刘泽在燕国受封为诸侯王第二年去世,谥号为敬王。儿子康王刘嘉继位,九年后去世。儿子刘定国继位。刘定国与父亲康王的宠姬通奸,生下一个儿子,而且抢夺弟弟的妻子为姬妾,还与三个女儿发生性关系。刘定国要杀害肥如县令郢人,郢人随后向朝廷告发刘定国的丑行。刘定国急忙命令谒者以其它借口逮捕郢人,杀人灭口。在武帝元朔年间(公元前128-前123年),郢人的弟弟多次向朝廷上书,揭发刘定国的丑行,武帝将此事交予朝中的公卿们朝议,大臣们都说:“刘定国禽兽不如,违背人伦,背逆天道,应该杀头。”武帝批准奏议,刘定国自杀,燕国立国四十二年,被撤销封国。在哀帝朝,为了延续断绝祭祀的诸侯王,哀帝又封了敬王刘泽的玄孙——无终县公士刘归生为营陵侯,东汉更始年间(公元23-25年),刘归生被乱兵杀害。

吴王刘濞,是高皇帝哥哥刘仲的儿子。高皇帝立刘仲为代王。匈奴进攻代国,刘仲不能坚守,放弃封国从小路逃走,回到洛阳。因为放弃封国逃跑,天子不忍心用汉法惩罚哥哥,将刘仲贬为合阳侯,刘仲的儿子刘濞,受封为沛侯。黥布造反,高祖亲自率领汉军平叛。刘濞当年二十岁,以骑将身份跟随高祖平叛,打败了英布的叛军。荆王刘贾在叛乱中被杀,没有留下后代。高祖感念吴地会稽郡的民风剽悍,须安排有能力的刘氏宗亲为王,高祖的儿子年龄还小,于是在沛县立刘濞为吴王,王国辖有领地三郡五十二座城邑。封王授印后,高祖又召见刘濞,端详很久,高祖说:“我看你的面相有反相。”有些后悔封刘濞为诸侯王,可是已经决定,于是高祖摸着刘濞的后背,说:“此后五十年,东南方向会有人造反,不会是你吧?天下刘姓是一家,可不要造反!”刘濞伏在地上叩头,说:“不敢造反。”

孝惠帝、高后执政时期,天下初定,郡太守在辖区内、诸侯王在封国内安抚百姓。吴国在豫章郡有铜山(注:应该是鄣郡,后又称为丹阳郡),吴王刘濞招揽天下亡命之徒盗铸铜钱;吴国东边靠近大海,吴王刘濞用海水煮盐,因此吴国在封国内不用征收赋税,国家即已经很富足。

在孝文帝朝,吴国太子入长安来朝见皇帝,在太子宫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国太子的师傅是楚人,性情剽悍,素来骄横。在下棋时,争先后输赢,言词不恭,皇太子大怒,提起棋盘砸向吴国太子,竟然失手杀了吴国太子,只好将尸首送回吴国安葬。吴王刘濞恼羞成怒,说:“天下刘姓是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再送回来安葬!”又将尸身送回长安埋葬。吴王刘濞为此事而产生怨恨,开始不顾及藩臣之礼,佯称有病,不再到长安来朝见皇帝。京师知道刘濞在为儿子的事情生气,经询问并不是真的有病,吴国再有使者来,朝廷即把吴国派来的使者关押起来问罪。吴王刘濞害怕,妄图谋反的念头愈加强烈。后来又声称到秋季再来长安朝见皇帝,文帝询问原因,吴国使者说:“皇上过于关注水塘中的鱼(过于了解下面的隐情),不祥。现在吴王诈称有病,知道皇帝在关注此事,受到责备,会更加封闭自己,恐怕会被皇帝诛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希望皇上给吴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文帝把吴国的使者释放回去,还赐予吴王座几、手杖,赐吴王年老,可以不到长安来朝见皇帝。吴王刘濞心中稍微有些宽慰,谋反的念头也稍有收敛。然而吴国由于有铜山铸钱,用海水煮盐,国家非常富有,百姓不用缴纳赋税,为人代服徭役,王府还会拿出钱来补助。每年向民间选拔优秀人才,赏赐闾里间的耆年老人。如果有其它郡国来的官吏追捕逃亡罪犯,吴国还会为逃亡者作掩护,甚至收容逃犯。经过三十余年的治理,吴王收买了吴国民心。

晁错做了太子家令,得以亲近皇太子,多次谈到吴王枉法,认为应该削夺吴国领地。晁错向文帝提出谏言,文帝要施行宽大政策,不愿意惩罚吴王,因此吴王更加骄横。等到景帝继位,晁错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谏言,说:“当初高皇帝平定天下,汉朝建立初,皇帝的兄弟少,儿子的年龄小,因此封了很多同姓王。姬妾生的儿子,像悼惠王刘肥,也可以在齐国拥有七十二座城邑;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元王刘交,在楚国可以拥有四十座城邑;皇帝的哥哥刘仲的儿子刘濞,在吴国拥有五十余座城邑。皇帝封了三位兄弟、侄子,汉家的天下分去一半。今天吴王因为前朝吴国太子的事情,与朝廷结下怨恨,佯称有病,长期不到长安来朝见皇帝,按照汉朝法律,应该杀头。文帝不忍心惩罚,还赐予吴王座几、手杖,恩德可谓深厚。可是刘濞仍然不思悔改,反而更加骄横、放肆,公然开凿矿山铸钱,煮晒海水为盐,引诱天下的不法之徒,阴谋作乱。今天削藩要反,不削藩也要反。现在削藩,马上就反,造成的祸乱还小;不削藩,再迟一些反,造成的祸乱会更大。”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冬天,楚王刘戊来长安朝见皇帝,晁错以楚王在往年为薄太后服丧期间,在服丧的房子中与女子做爱为理由,奏请皇帝按照汉朝法律杀掉刘戊。汉景帝下诏,赦免刘戊,削去楚国的东海郡以示惩戒。此前二年,赵王刘遂有罪,被削去常山郡。胶西王刘卬因为买卖爵位,犯罪,被削去六个县。

汉朝官员在朝中廷议时纷纷谏言削去吴国的领地,吴王刘濞担心朝廷的削地将会没完没了,于是就想到要谋反。又担心孤掌难鸣,在诸侯王中,可以谋大事的人不多,吴王听说胶西王刘卬很勇敢,懂得军事,诸侯王们都有点儿害怕刘卬,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前往游说胶西王:“吴王刘濞不肖,日夜在担心,不敢单独决定事情,特地派使臣来向大王禀告。”胶西王问:“有什么可以效劳?”应高说:“现在皇帝任用佞臣,听信谄谀之言,变更朝廷的法令制度,削夺诸侯王的领地,征求繁多,处罚太重,日甚一日。俗话常讲:‘舐糠及米。’吴国和胶西国,是有名的诸侯国,一旦被这些奸臣们盯上,就别想再过上好日子。吴王刘濞身体有病,不能到长安去朝见皇帝,已经有二十几年,常常受到猜忌,无法表白自己,只好战战兢兢,唯唯诺诺,仍然担心得不到原谅。听说大王因为买卖爵位的事情被朝廷抓住把柄,诸侯王犯错误,就要被削去土地,惩罚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吗?这一次恐怕还不仅仅是要削去土地。”胶西王问:“是有这么回事,那又怎么样?”应高说:“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趋,同利相死。现在吴王刘濞自认为是与大王同忧,愿意因时循理,不顾生死,为天下除害,大王觉得这样做可以吗?”胶西王听闻此言,大吃一惊:“寡人怎么敢有这种想法?皇上处理问题是急了些,最多也就是个死,我怎么敢与皇上作对?”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蛊惑天子,侵夺诸侯,蒙蔽忠贤,现在已经闹的朝廷上下不安,诸侯国都有反叛的想法,认为晁错做事情做得太绝。彗星在天上出现,又发生蝗灾,这些都是万世不易遇到的灾难,天降灾祸,正说明圣人将要出世。吴王刘濞要求朝廷诛杀晁错,在朝廷外跟随大王您,驰骋于天下,所向者降,所击者下,谁敢不服。就等大王您一句话,吴王愿意与楚王一起,率领军队打到函谷关,控制住荥阳的敖仓,阻击汉军,安排军队休息的地方,等候大王到来。大王一旦到来,即与大王平分天下,两个君王分享大汉,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胶西王说:“你说得对。”应高回去后向吴王汇报游说的结果,刘濞担心胶西王还会变卦,又亲自来到胶西国,与胶西王当面约定。

胶西国的群臣听说大王要起兵造反,都来劝说胶西王刘卬:“诸侯国全部面积加起来还不到朝廷的十分之二,为这种叛逆的事情让王太后操心,这可不是件好事。我们现在侍奉一个皇帝,还说不容易,假如造反的事情真的成功,两位君王相争,祸患恐怕也随着就要到来。”胶西王刘卬听不进去,派出使者约齐国、菑川国、胶东国、济南国,一起举事,他们也同意造反。

诸侯国刚刚遭到削地的惩罚,人人惊恐,都在怨恨晁错。削去吴国的会稽郡、豫章郡的诏书一到,吴王刘濞随即发兵造反,杀了朝廷在吴国任命的二千石官员和其他官员。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楚国、赵国紧跟着造反,调动军队,向西进攻。齐王刘将阎在中途反悔,背弃约定,守在城中不肯发兵。济北国的城池损毁,城建还没有完成,济北国的郎中令劫持济北王刘志,迫使刘志不能发兵。胶西王、胶东王作为叛军首领,与菑川国、济南国的叛军一起包围齐国都城临菑,赵王甚至暗中勾结匈奴,结为外援。

七国叛乱,吴王刘濞征调吴国所能调动的所有士兵,吴王向国中的民众下令,说:“寡人今年六十二岁,还要亲自挂帅。小儿子今年十四岁,也在军中服役。国中所有的人,年纪大的要与寡人一样,年纪小的要与寡人的小儿子一样,都要随军出征。”吴王征调二十余万人。还向南边的闽越国、东越国派出特使,闽越国、东越国也被迫派出军队,跟随叛军出征。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甲子,吴王刘濞在广陵起兵造反。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军会合。派出使者向诸侯王传递檄书,说:“吴王刘濞向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原长沙王的儿子问礼致敬:幸教!现在朝廷有贼臣晁错,无德无能,侵夺诸侯领地,派朝廷的官吏逮捕诸侯王,刑讯迫害,以侵夺污辱诸侯王为能事,不考虑诸侯王是皇帝的至亲骨肉,蛮横无礼地对待刘氏宗亲,疏远先帝的功臣,进用谄谀小人,祸乱天下,危害社稷。陛下身体多病,务求闲逸,不能省察。我们因此要举兵讨伐这个孽贼,谨闻教。敝国虽然狭小,地方有三千里;人民虽少,可用的精兵还有五十万。寡人尊敬南粤王已经有三十余年,南粤王毫不吝啬地支援寡人军队,又可得到三十万人。寡人虽然不肖,愿意亲自与诸侯王一起做成此事。南粤国接近长沙国,通过长沙王的儿子,平定长沙以北,向西抵达蜀郡、汉中郡。越国王、楚国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等诸侯王,也将带兵与寡人在西面会合;齐国诸王和赵王平定了河间国、河内郡,有些已经抵达黄河西岸临晋关,将与寡人在洛阳会合;燕王、赵王与匈奴胡王有约,燕王在北边平定代国、云中郡,匈奴将会率领骑兵从萧关进入关中,进军长安,匡正天下,重新安定高皇帝的祖庙。在这里,我要与诸侯王共勉。楚元王的孙子,淮南历王的三个儿子: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十几年来,没有得到过朝廷的恩典,恨入骨髓,早就有举兵起事的愿望,寡人因为没有征求诸侯王的意见,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现在诸侯王希望能够存亡继绝,振弱伐暴,安抚刘氏,这些都是为了社稷的安危。吴国虽然贫困,寡人节衣缩食,积聚金钱,整修甲兵,积累粮食,夜以继日,也已经有三十几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愿意与诸侯王共勉。能够斩获汉军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为万户侯;斩获汉军列将的,赐金三千斤,封为五千户侯;斩获汉军副将的,赐金二千斤,封食邑二千户;斩获汉朝二千石官员的,赐金千斤,封食邑一千户;所有的封侯,都是列侯。能够以部队或者城邑来降者,投降一万人,封给食邑一万户,封赏和斩获大将军相同;投降五千人,赏赐和斩获列将相同;投降三千人,赏赐和斩获副将相同;投降一千人,赏赐和斩获汉二千石官吏相同;其他的小官吏,所封赏的黄金、爵位多少不等。所有的封赏都在汉军的封赏以上加倍。原来有爵位封邑的,另外给予赏赐。希望诸侯王明确地告诉士大夫,所有的封赏一律兑现,不敢欺骗,寡人的金钱遍布天下,不一定非要到吴国来领取,诸侯王日夜使用,也用不完。有需要封赏的,告诉寡人,寡人会派人前去封赏。敬以布告。”

七国造反的檄书一传到长安,天子即刻派出太尉条侯周亚夫率领汉军、还有三十六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景帝派出曲周侯郦寄率领汉军迎击赵国叛军,派出将军栾布迎击齐国叛军,派出大将军窦婴率领汉军驻扎在荥阳,监视齐国、赵国的叛乱。

最初,吴楚造反的檄书传至长安,汉军还没有调兵遣将,平叛即将开始,窦婴向景帝推荐原吴国相爰盎。景帝召见爰盎,向爰盎问计,平息吴楚叛乱,有什么好的建议,爰盎回答:“吴国、楚国相互间的书信中,都在说‘贼臣晁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领地’,因为此而造反,他们打出来的旗号:向西进兵,就是要诛杀晁错,恢复诸侯王的领地。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杀掉晁错,然后再派出使臣赦免七国,恢复他们的领地,那么就可以兵不血刃,让七国罢兵。”景帝采纳了爰盎的建议,遂斩杀晁错,详情记载在《爰盎传》。景帝任命爰盎为太常,掌管宗庙祭祀,而后派爰盎出使吴王,景帝任命吴王弟弟的儿子德侯刘通为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间的事务,与爰盎一起出使吴国。使者到了吴军,吴楚叛军已经在梁国城下,开始攻城,宗正刘通因为是刘氏宗亲,直接前去面见吴王,宣谕吴王跪拜受诏。吴王听说爰盎一起前来传诏,知道他会说些什么,就笑着说:“我已经是东帝,还要跪拜谁?”不肯见爰盎,把爰盎扣押在军营中,逼迫爰盎叛汉,担任吴军将领。爰盎不肯,吴王派人将爰盎看守起来,准备杀掉爰盎。爰盎乘着夜色逃出吴营,逃往梁国,而后返回长安,向景帝汇报此次出使的经过。

条侯周亚父乘坐六匹马拉的传车,在荥阳汇集各路大军。而后抵达洛阳,会见侠客剧孟,周亚夫大喜道:“七国造反,我乘坐传车来到这里,没有想到一路上竟然毫无阻碍。原本以为造反的诸侯军队,已经争取到剧孟的支持。今天看到剧孟还在这里,我率领汉军占领荥阳,荥阳以东可以不用担心了。”周亚父抵达淮阳县,找到父亲绛侯周勃的门客邓都尉,问道:“君有什么好的计策?请献出来。”邓都尉讲:“吴国的军队很能打仗,不要与他们正面交锋。楚军的军力弱,不能维持很久。现在为将军着想,不如将汉军安排在东北方向的昌邑县,深沟高垒,把梁国暴露在吴军面前,吴军一定会全力进攻梁国。将军率领汉军深沟高垒,派出小部队占据淮河、泗水河的渡口,截断吴军的运粮通道。让吴军、梁军在争斗中疲惫不堪,而后再等待吴军的粮食匮乏,到那时汉军全军出动,痛击吴军,一定能够大获全胜,彻底地歼灭吴军。”条侯周亚父说:“讲得好。”按照谋划,遂在昌邑县南边深沟高垒,派出小部队截断吴军粮道。

吴王在开始造反时,任命吴国大臣田禄伯为大将军。田禄伯说:“把大军全部集中在西边,不采用其它制胜策略,恐怕难以成功。臣愿意率领五万吴军,沿着长江、淮河而上,先取淮南国、长沙国,再从武关进入关中,在那里与大王会合,这也是一条奇计。”吴国太子向父亲谏言:“大王以造反举事,这只造反的大军不能假手与人,如果别人也造大王的反,那时该怎么办?轻易把军队交予他人,最后导致节外生枝,只能是自尝苦果。”吴王刘濞没有把军队交予田禄伯。

吴国一位年轻的将军桓将军劝说吴王:“吴军步兵多,步兵善于利用险阻地带;汉军车兵、骑兵多,车兵、骑兵善于在平地作战。希望大王遇到坚城无法攻下时,即绕过去,迅速向西占领洛阳武库,控制住敖仓的粮食,利用山河险阻,号令诸侯。即使打不进函谷关,也能将天下大势掌握在手中。如果吴军行军的速度太慢,大王率领吴军再停下来攻打城池,汉军的车兵、骑兵到来后,在梁国、楚国广阔的区域间与吴军开战,吴军一定会失利。”吴王刘濞征询吴国老将们的意见,老将们说:“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冲锋陷阵,打打先锋还可以,那里懂的战略部署!”吴王因此没有采纳桓将军的建议。

吴王专权,亲自带兵,还没有渡过淮河,吴王的宾客已经有很多人被封为将官、校尉。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人担任军候和司马,只有周丘没有得到任命。周丘,下邳县人,因为犯罪亡命到吴国,喜欢喝酒,不注意生活细节,吴王看不起周丘,没有任命他职位。周丘来谒见吴王,对吴王说:“臣没有什么本事,不能在吴军中某得一个职位。臣不敢要求带兵打仗,愿从大王这里得到一枚符节,一定会报答大王。”吴王交予周丘一枚符节。周丘拿着这枚符节,乘着夜色飞马驰入下邳县。下邳县听说吴军反叛,城中已经戒严。周丘快马抵达客人居住的传舍,而后召县令到传舍来,周丘命令随从以所谓罪名杀掉县令,而后召集平素要好的兄弟、豪吏,周丘告诉他们:“吴国叛军很快就要抵达,屠杀下邳城只是一顿饭的功夫。现在我们如果做好投降准备,家室还可以保全,有能力的,还能获得封侯的机会。”众人出来后,相互转告,下邳县很快得以平定。周丘一夜间,获得三万精兵,派人报告吴王,而后周丘率领新招募的军队向北攻城略地。抵达城阳国,已经聚积十余万人,打败城阳国的汉军中尉。听说吴王败走,周丘揆度不可能再有成功的机会,于是撤军返回下邳县。还没有抵达,周丘背上的毒疮发作而死。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吴王率领的叛军被彻底打败,吴王落荒逃走,汉景帝向出征的将军们发出诏令:“人们常说,做善事老天会赐福,做恶事老天会降灾。高皇帝建功立业,封建诸侯,赵幽王、齐悼惠王没有后代,孝文皇帝哀怜赵国、齐国宗庙得不到祭祀,把赵幽王的庶子刘遂封为诸侯王,把齐悼惠王的庶子刘卬封为诸侯王,让他们奉祀先王的宗庙,继续作为汉的藩国。先皇是德配天地的仁君,先皇的仁德像日月一样光辉照耀。而吴王刘濞竟然背德弃义,引诱天下逃亡罪人,扰乱汉朝的货币制度,佯称有病,二十几年不来长安朝见天子。有关官员多次奏报,刘濞有罪,孝文皇帝予以宽免,希望刘濞能够改过自新。而今刘濞竟然与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合谋造反,起兵反叛,大逆不道,威胁汉朝的江山,虐杀诸侯国的大臣和朝廷使臣,胁迫黎民百姓,杀戮无辜,焚烧百姓的房屋,挖掘百姓的坟墓,残暴致极,刘卬等人大逆不道,烧毁宗庙,抢掠皇室御物,朕甚为痛心。朕穿着素服,避开正殿,检讨自省,将军们,要勉励士大夫,消灭这些叛贼。彻底地消灭他们,以斩首的数目计功,俘虏比三百石以上的官吏,一律斩杀,不要释放。敢有犹豫者,不按照诏令行事者,一律腰斩。”

在叛乱初期,吴王刘濞渡过淮河,与楚王刘戊会合,率领叛军向西攻下棘壁邑,乘胜进军,军锋锐不可当。梁孝王看到叛军来势汹汹,内心恐惧,派出将军迎击叛军,叛军连续打败两只梁军,梁国的军队纷纷败退。梁王多次派出使者,向条侯周亚父求救,条侯周亚父置之不理。梁王气得派出使者,到长安向景帝控告周亚父,景帝向周亚父打招呼,让周亚夫派出军队救援梁国,周亚父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执行。梁王只得派出韩安国,还有楚国死国难的国相张尚的弟弟张羽,担任梁国将军,与吴军死战,终于挡住吴军的凌厉攻势。吴军想挥军西进,梁国坚城未下,吴军犹豫,不敢放胆西行,就转向条侯周亚父率领的汉军,在下邑县与汉军相遇。吴军欲与汉军决战,条侯周亚父深沟高垒,不与吴军正面交锋。吴军粮食匮乏,军队缺粮,还是反复地向汉军挑战,最后吴军乘着夜色,袭击条侯周亚父的大营,先在东南佯动,条侯周亚父命令汉军戒备西北方向,吴军果然转向西北猛攻,攻不进去,吴军遂陷入崩溃。吴军的士卒或饿死或叛变或逃散,吴王刘濞只好与麾下的一千余名精兵,乘着夜色逃走,渡过淮河,逃往丹徒县,希望在东越国站住脚跟。东越国还有一万多军队,刘濞也在命令属下,收拢打散的吴军。朝廷派人用利益引诱东越国,东越国欺骗吴王刘濞,让刘濞走出大营来劳军,东越国人用矛枪当场刺杀吴王刘濞,而后用容器盛着吴王的头颅,飞马送往朝廷。吴国太子吴驹逃往闽越国。叛军此时失去了首领,军队随即溃散,大部分投降了太尉条侯周亚父的汉军或者梁国军队。楚王刘戊的叛军也随即崩溃,刘戊自杀。

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三位诸侯王围攻齐国的都城临菑,三个月没有攻下来。汉军杀到,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各自引兵撤回封国。胶西王刘卬光着脚,坐在席子上,喝着冷水,向太后请罪。太子刘德说:“汉军正在撤军,臣观查汉军已经疲惫,可以突然袭击一下,希望收拢大王的残军,对汉军发动袭击,打输了,我们再逃往海岛上去,还来得及。”刘卬说:“军队已经不能再打了,没有战斗力。”没有听从太子的建议。汉将弓高侯韩颓当送予刘卬一封书信,信中说:“奉皇帝诏命,讨伐叛军,投降者,可以不杀,可以免罪,恢复原来的职务;不投降的,坚决消灭。大王何去何从?早做决定。”刘卬袒露胸背,来到汉军的大营中叩头请罪,刘卬说:“臣刘卬奉法不谨,惊扰百姓,将军辛苦,远道来到穷国,请办我的葅醢罪。”弓高侯韩颓当手持金鼓,接见刘卬,说:“大王发动叛乱,辛苦了,谈谈你发动叛乱的经过吧。”刘卬跪在地上一面叩头一面说:“当初,晁错是天子重臣,晁错改变高皇帝的制度,侵夺诸侯的领地。罪臣刘卬等人认为,这样做不义,恐怕晁错会祸乱天下,七国发兵,是为了诛杀晁错。现在知道晁错已经被杀,我们随即收兵回去。”韩颓当将军说:“大王认为晁错做得不对,为什么不向朝廷报告?没有皇帝的诏命,也没有发兵的虎符,就敢擅自发兵。这样看来,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杀晁错吧。”韩颓当拿出皇帝的诏书,向刘卬宣读,诏书中讲:“让刘卬自我了断。”刘卬说:“我刘卬这样的罪人,死有余辜。”随即自杀。太后、太子也都先后自杀。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全部被杀。郦寄将军进攻赵国,耗时十个月后才攻下来,赵王刘遂自杀。济北王刘志因为被臣下阻拦,没有参加叛乱,没有被杀。

此次七国叛乱,吴王刘濞首先发难,联合楚国叛军,同时还联络了齐国、赵国。叛乱从正月开始,前后三个月即被剿灭。

赞辞如下:荆王刘贾受封为诸侯王,因为汉朝刚刚建国,天下还没有安定,血缘虽远,为了安定天下,仍然得以受封为诸侯王,高祖让刘贾镇抚江淮地区。刘泽因为田生的活动而得以受封为诸侯王,通过先封吕氏,再封刘泽,可是南面称孤,也只延续了三代,因为奸情事发,燕王刘定国获罪自杀,岂不危哉!吴王取山海之利,在国内轻徭薄赋,收买民心,谋反的萌芽从吴太子被杀,就已经开始。在上古时,诸侯的封国不过百里,山海还不包括在封国之内,就是为了防止诸侯借山海之利,有谋反的企图。晁错为了国家利益,最终祸及自身。“勿为权首,将受其咎”,这是在说晁错吧!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