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郡上蔡县人。翟方进的家里世代贫贱,到了翟方进父亲翟公这一代,翟公喜欢学习,担任郡中文学。翟方进十二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不得已,翟方进只好放弃学业,后来翟方进在郡太守府当差,做一名差吏,被人看作是一位反应迟钝,眼中看不出事情的孩子,多次遭到郡府掾史们的辱骂。翟方进为此很难过,曾经到汝南郡一位蔡老爹那里去看相,问自己将来能做些什么。蔡老爹看了翟方进的面相,很诧异,对翟方进说:“你有封侯的骨象,应该在经书上面下工夫,努力追求学问。”翟方进听了老爹的话,心中暗喜,不愿意再做一位受人欺凌的小差吏,遂向郡太守府告病回家,辞别后母,要西入长安,到京师去求学。母亲担心翟方进年幼,跟随翟方进一起来到长安,织鞋供翟方进读书。翟方进努力向博士求学,主要攻读《春秋》。前后十余年,经学掌握得很好,有自己的学生,儒生们称赞翟方进。翟方进通过射策甲科考试,被任命为郎官。二、三年后,通过明经举荐,翟方进升任议郎。

在当时,长安儒学有名气的,还有清河郡人胡常,与翟方进学习的是同一经,胡常是前辈,名气却不如翟方进,心中常妒忌翟方进,在经学讨论时,常诋毁翟方进。翟方进知道后,在胡常聚徒讲学时派出学生,前往胡常讲学的地方,询问疑难和要点,认真记录下来。过了一段时间,胡常知道翟方进对自己很尊重,心中颇为不安,此后再与士大夫谈论问题时,开始称赞翟方进,二人后来成为朋友。

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年),翟方进做了博士。几年后,转任为朔方州部刺史。在任上,翟方进不以苛刻方式监察官员,在监察官员时,翟方进严格按照朝廷规定的六条标准,受到官员们好评。翟方进多次上书言事,后来升任为丞相司直。一次跟随成帝巡幸甘泉宫,翟方进的车马走在驰道中间,司隶校尉陈庆弹劾翟方进,没收了翟方进的车马。到了甘泉宫,在殿中朝会,陈庆与廷尉范延寿闲谈,当时陈庆已经受到弹劾,陈庆说:“此前受到弹劾的事情,应该以赎罪论处,今天尚书将弹劾我的奏章带来,要在这里定案。我以前做尚书时,也曾经有事情要上奏。因为忘记。搁置了一个月。”翟方进听了他们的谈话,借机弹劾陈庆,翟方进说:“查陈庆担任督察检举大臣的司隶校尉,此前担任过尚书,知道宫中的事情要严守机密,皇上要亲自过问,非常重视。陈庆曾经犯有错误,没有受到惩罚,而今却豪无悔意,还在为自己开脱。在宫外泄露尚书机密,说处理事情可以放缓一些,无所谓,这样做有负圣朝对陈庆的信任,对负责的工作,陈庆不能慎重对待,犯不敬罪,臣谨此弹劾。”因为此事。陈庆被免官。

在当时,有一位叫做浩商的北地郡人被义渠县逮捕,浩商后来从狱中逃跑,县长将浩商的母亲羁押,与公猪一起绑在都亭下。浩商的兄弟们招集门客,自称是司隶掾、长安县尉,而后杀了义渠县长、县长的妻子和儿女六人后随即逃亡。丞相、御史大夫奏请派出府中掾史与司隶校尉、州部刺史一起,合力追捕,同时调查义渠县长虐待百姓的事情,上奏得到批准。司隶校尉涓勋上奏,说:“按照《春秋》大义,朝廷任命的官员,即使官职卑微,也应该在诸侯上面,这是尊重朝廷。臣幸得以接受任命,督察公卿以下官员,现在丞相薛宣却让丞相府掾史,以府中官员身份督察朝廷任命的官员,这种做法有悖制度。薛宣不懂经术,只是因为有政绩,升任丞相职务,妄图树立威信。浩商杀人的案件,致使县长一家人遇难,薛宣想借此机会滥施权威,这种做法有损国家法理,不能鼓励。请将此事交予内朝特进列侯、将军以下官员讨论,以正国法。”讨论的人均认为,丞相府掾史不宜携带公文,督察司隶校尉办案。此时浩商已经被捉拿归案,家属后来被流放至合浦。

按照旧例,司隶校尉的位置在丞相司直以下,刚上任时,司隶校尉要到丞相、御史大夫两府拜谒,在朝会上,司隶校尉的位置排在中二千石官员前面,与丞相司直一起迎候丞相、御史大夫。翟方进刚上任,涓勋也刚担任司隶校尉,涓勋不肯拜谒丞相、御史大夫,后来在朝中相见,涓勋在礼节上倨傲不逊。翟方进暗中观察,发现涓勋私下里拜谒过光禄勋辛庆忌,还有一次,涓勋在路上碰到成帝的舅舅,成都侯王商的车子,涓勋即刻下车,站立在一旁表示恭敬,等待车子过去,涓勋才上车。翟方进将看到的检举上奏,翟方进说:“臣听说国家兴旺,应该尊重上卿,应该礼敬长者,爵位上下有别,这是王道纲纪。按照《春秋》大义,上公应当受到尊重,作为宰相,统领海内一切。丞相在朝中觐见皇上,圣上要从御坐上起身迎接,在路上碰到丞相,圣上要停车表示礼遇。群臣也要服从丞相,向四方昭示丞相的尊崇。涓勋身为二千石大臣,在朝中任职,不遵守礼制,轻慢宰相,蔑视上卿,做事不顾礼仪和朝廷法度,涓勋的行为奸邪,谄谀无道,色厉内荏,扰乱国体。无视朝廷的尊卑次序,涓勋不宜再担任司吏校尉。臣奏请皇上,由丞相免去涓勋的职务。”

在当时,太中大夫平当在宫内兼任给事,也上奏,平当说:“翟方进担任丞相司直,不能端正自己,做他人的表率,前些时翟方进违犯法令,在驰道中行车,司隶校尉陈庆弹劾翟方进,以持平的态度,并无不妥,而翟方进不能严以律己,反而挟嫌报复,窥伺陈庆与他人的谈话,以诋欺罪诬告他人。再后来丞相薛宣因为一名罪犯的事情,要派丞相府掾史协助司隶校尉办案,司隶校尉涓勋上奏朝廷,陈述不需要丞相府协助的理由,而翟方进却借此事弹劾涓勋。朝中评议的大臣均认为,翟方进不能以道德辅佐丞相,却一味阿谀大臣,妄图以此来树立威信,应该杜绝朝中这种喜欢弹劾的事情发生。涓勋在任上一贯公正,是奸人嫉恨的官员,应该宽免涓勋的罪过,让涓勋戴罪立功。”成帝认为翟方进检举的事实符合制度,不应该猜疑翟方进检举的动机,而废置国家法令,遂将涓勋贬为昌陵县令。翟方进在一年内弹劾罢免两位司隶校尉,朝廷中的大臣因此而畏惧翟方进。丞相薛宣却很器重翟方进,常告诫府中掾史:“小心对待丞相司直,翟君一定会坐到丞相的位置,时间不会太久。”

在当时,正在修建昌陵,在陵寝所在地还要修建很多房子,朝中贵戚近臣们的子弟和门客,有很多人趁此机会牟利,翟方进布置丞相府掾史调查,查出多达几千万的赃款。成帝认为翟方进可以担任公卿,就想安排翟方进先担任一个治民的职务,加以考察,于是让翟方进担任京兆尹,在任上,翟方进打击豪强,京师中受到震动。此时,胡常在青州担任刺史,听说此事后,给翟方进写信,胡常说:“听说君在京兆尹位置上,执法严明,被京兆人称为能吏,我担心君这样做会有不测发生。”翟方进明白他所讲的意思,此后再执法时,稍有收敛。

在京兆尹任上三年,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翟方进升任为御史大夫。几个月后,因为广汉郡盗贼蜂起,还有邛成太皇太后在丧葬期间,三辅官员强征赋敛,激起民怨,丞相薛宣被贬为庶人。翟方进在太皇太后举丧期间也骚扰了百姓,因此而被贬为执金吾。中间有二十余天时间,朝中丞相缺位,大臣们推荐翟方进,成帝也很欣赏翟方进的才能,于是将翟方进越级提拔为丞相,封为高陵侯,享受食邑一千户。翟方进此时身处富贵,而后母依然健在,翟方进注意自己的品行修养,供养后母,非常孝敬,一直到后母去世。下葬三十六天后,即脱下孝服,开始处理政事。翟方进认为自己身为朝廷官员,不敢逾越制度。在担任丞相期间,翟方进为官清廉公正,不在郡、诸侯国内受礼请托。翟方进严格执行法令制度,督查州牧、郡太守、九卿,以法令逐条对照受到处分的官员,受到弹劾的人很多。像陈咸、朱博、萧育、逢信、孙闳等官员,均是在此期间落马,原来他们都是京师中的大族,也因为本人的才能,在朝中很早就担任了州牧、郡太守、列卿,是当时有名望的人物,而翟方进是越级提拔上来的后起之秀,在十几年时间内,官至宰相,按照法令弹劾陈咸等人,将他们一个个免职。

当初,陈咸最早进入仕途,元帝朝初年,陈咸已经是御史中丞,是声名显赫的朝中官员。成帝继位后,陈咸被提升为州部刺史,继而担任楚国内史、北海郡、东郡太守。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前21年),京兆尹王章弹劾大臣王凤,推荐琅琊郡太守冯野王,认为冯野王可以代替大将军王凤在朝中辅政,东郡太守陈咸可以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而此时,翟方进刚由博士转任为刺史。再后来翟方进担任京兆尹,陈咸从南阳郡太守位置上调入朝中担任少府,与翟方进关系很好。此前,逢信也由于政绩优秀,从郡太守位置上升任为京兆尹,而后担任太仆,继而担任卫尉,官职均在翟方进上面。等到御史大夫的位置空缺,三人均为当时的名卿,均有可能补任为御史大夫,最后是翟方进担任御史大夫。丞相薛宣有错误,翟方进受到牵连,成帝让五位二千石官员一起审问丞相、御史大夫,陈咸诘难翟方进,妄图趁此机会取代翟方进,翟方进心中很窝火。当初大将军王凤上奏,任命陈汤为中郎将,与陈汤一起商讨军国大事。王凤去世后,王凤的堂弟车骑将军王音代替王凤在朝中辅政,也很欣赏陈汤。逢信、陈咸与陈汤的关系很好,陈汤多次在王凤、王音面前称赞二人。过了很久,王音去世,王凤的弟弟成都侯王商继任为大司马卫将军,在朝中辅政。王商一向讨厌陈汤,上书揭发陈汤的罪行,交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最终陈汤被免去职务,流放至敦煌郡。此时,翟方进刚刚担任丞相,陈咸内心惶恐不安,于是让小冠杜子夏前去试探翟方进的态度,同时找机会为自己此前的行为辩解。杜子夏到了翟方进那里,揣测出翟方进的意图,因此不敢再谈来意。没有过多久,翟方进弹劾陈咸和逢信:“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明知道陈汤奸邪不道,巧言令色,还要与陈汤相互勾结,交通贿赂,谋求陈汤的举荐。陈咸在担任少府期间,多次馈赠陈汤。逢信、陈咸在朝中担任九卿,不思如何尽忠报国,内心知道这种邪行不会有结果,还要向邪臣献媚,以图侥幸,真地是寡廉鲜耻。孔子说:‘无耻的家伙,能与他一起侍奉国君吗!’说的就是陈咸、逢信这种小人。贼臣恶行昭彰,不宜再在朝中身居高位,臣奏请皇上免去他们的职务,以昭示天下。”奏请得到批准。

又过了二年多,成帝下诏,举荐敢于直言的方正士人,红阳侯王立举荐陈咸对策,然后朝廷任命陈咸为光禄大夫兼任给事中。翟方进再次上奏:“陈咸此前担任九卿,因为贪赃枉法,行为邪辟而遭到免职,自知罪恶昭彰,依靠红阳侯王立,侥幸没有被有关部门查处。此人贪污,行为污秽不堪,不顾廉耻,不宜再被举荐为方正,在内朝担任大臣。”同时弹劾红阳侯王立举荐不实。成帝下诏,免去陈咸的职务,没有批准对王立的弹劾。

又过了几年,皇太后姐姐的儿子、侍中卫尉定陵侯淳于长有罪,成帝因为太后的原因,只将淳于长免官,没有治罪。有关部门奏请将淳于长遣送回封国,淳于长用金钱贿赂王立,王立密封上书,为淳于长求情,希望能够将淳于长留在长安,王立说:“陛下已经因为皇太后的原因,已经颁下诏书,就不要再另行做出决定。”后来淳于长因为其它坏事被人揭发,随后被捕入狱。翟方进弹劾王立:“心怀奸邪,扰乱朝政,妄图要挟误导皇上,狡猾不道,奏请将王立逮捕入狱。”成帝说:“红阳侯是朕的舅舅,不忍心用国法惩治,将其遣送回封国。”翟方进又弹劾王立的朋党徒众,说:“王立一向行为不善,众人共知。邪臣结成死党,相互攀附,王立曾经参与朝中政务,奸邪朋党们借此机会从中牟利。现在王立被贬回封国,此前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的邪佞,不应该再在朝中担任大臣,或担任郡太守职务。经查后将军朱博、巨鹿太守孙闳、原光禄大夫陈咸,都曾经与王立有过交往,相互间关系很好,互为心腹,结成死党,以作为攀援、依靠,甚至愿意以死相助;他们都有着不仁的禀性,尽管从外表上看,这些人均有一定的才能,甚至超过常人,勇敢果断,处事不疑,所做的事情,却是崇尚残酷暴虐,以残酷刻薄来树威,没有一丝一毫的仁爱之心。他们所犯下的罪行世人共知,连愚蠢的人都深感困惑。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不仁不义的人,不能受到重用;不仁而且有才能,更是国家的大患。此三人内怀奸诈,是国家的大患,加上相互勾结,又兼有贵戚权臣身份,更是国家的大患,是朝中大臣应该舍身弹劾的人。在春秋时,鲁国的季孙行父曾经说:‘看到有利于国君的,要爱之,就像孝子对待父母一样;看到不利于国君的,要诛之,就像鹰隼捕捉鸟雀一样。’即使翅膀受到损伤,也在所不惜。贵戚朋党人数众多,难以冒犯,一旦触动他们,即会合力反击,致使善恶不分。臣幸得以担任宰相职务,不敢不冒死谏言。臣奏请免去朱博、孙闳、陈咸的职务,贬回原籍,以拆散奸邪朋党,杜绝这些奸党的邪念。”奏言得到批准。陈咸终于被废黜,遭到禁锢,又被贬回原籍,后来忧愤而死。

翟方进经书学得很好,又兼通法律条文,处理政务,以儒术修饰法律,号称通明丞相。成帝很器重翟方进,翟方进上奏的事情,一般均能得到批准,翟方进也善于揣摩皇上的旨意,保住职务。在当初,定陵侯淳于长虽然是外戚,然而有能力,以谋议担任九卿,刚刚上任,翟方进与淳于长常有来往,也称赞举荐过淳于长。等到淳于长犯下大逆罪,被处死,那些与淳于长关系友好的人均受到牵连,遭到免职,皇上认为翟方进是朝中大臣,平时又受到重用,为他遮掩,没有受到处罚。翟方进内心惭愧,上书谢罪,请求退休乞骸骨。成帝回信劝阻,说:“定陵侯淳于长已经罪有应得,君虽然与他的关系较好,古人不常讲吗,朝过夕改,还是君子。君何必内心不安呢?专心一意工作,不要懈怠,有病就看病吃药。”翟方进又开始处理政务,呈上一封奏章,弹劾淳于长此前交好的还有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二十多人因此而被免职。翟方进在任上即是如此行事的。

翟方进虽然早期学习的是《穀梁传》,然而对《左传》和天文星历也很感兴趣,翟方进的《左传》是向国师刘歆学习的,星历是向长安令田终术学习的。翟方进厚遇李寻,将李寻召为丞相府议曹。翟方进担任丞相九年,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天,荧惑星运行进入心宿,李寻给翟方进写信,李寻说:“应变的道理,君侯很清楚。此前多次向君侯提起过,日月星三光的位置,已经有所移动,山川水泉,也在显示出灾异,百姓中传播谣言,附会这些现象。三方面的情况,令人不寒而栗。而今摄提星露出锋芒,枉矢星插入其中,狼星露出锋芒,天弓九星显出兵戈之象,太白金星触及武库,土星逆行,辅星还看不到,荧惑星守护心宿,显示着万岁要驾崩(成帝当年驾崩),看来早晚要出事。皇上没有惶恐警惕的样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补救,朝中的大臣们也不知道让位避贤,居然还在安居尊位,尸位素餐,想保全自身,恐怕会很难!惩罚一天天地在逼近,怎么会只遭到贬黜?丞相府中有三百余人,希望君侯能够从中选出合适的人,让其挺身而出,逢凶化吉。”

听了这些话,翟方进心中忧心忡忡,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恰好有位郎官叫做贲丽的,也懂得占星术,上奏成帝,认为当朝大臣要对灾祸负责。成帝召见翟方进。回家之后,翟方进还没有下定决心,成帝又送来一封册书,说:“皇帝问候丞相,君有孔子的思虑,孟贲的勇敢,朕很欣赏能够与君一起同心同德,成就一番事业。君继任丞相位置以来,前后有十年时间,灾害频繁出现,百姓饥困,加上疾疫水灾,关门洞开,国无守备,盗贼蜂起,官吏残贼,虐杀良民,监狱中的案犯一年多过一年。君每次上书言事,都是言不由衷,在朝中结交朋党,相互欺瞒,不能尽忠报国,朝中的大臣们只会议论纷纷,相互妒嫉,出现的问题很多,原因在那里?君身为丞相,从君的治国理政来看,朕看不出有辅弼朕富民安邦,使得天下富足的作为。这几年郡、诸侯国中的粮食收成还好,百姓忍饥挨饿的却很多,因此而流离失所的人,至今还不能还家,朕对于这些,心中常日夜挂念。朕想到往年的费用开支,与现在一样,百官的用度开支,也有定数。君不量入为出,却一味地听信他人意见,用度不足,即奏请临时增加赋税,从城郭旁的农田到百姓的菜园,一概不放过,还要征收更役钱,马牛羊税钱,增加盐铁税钱,花样繁多,变化无常。朕也不懂得这些赋税的花样,随君奏请即予以批准,再后来有议论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朕制诏书予君,君又奏请买卖酒醪也要征税,再后来又奏请废止,不到一个月,又上奏征收百姓买卖酒醪的税钱。朕真地感觉奇怪,为什么这些事情,君就没有一个成熟的想法,却要听信于臣下,随波起伏,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君这样做还怎么能率领朝中大臣,辅弼朕的不足?而且君身居高位如此长时间,是不是也太难了!古人常讲:‘高而不危,才可以长久尊贵。’朕想斥退君,可是又心中不忍。君要想一想,要堵塞奸邪的源头,忧国如家,为百姓谋取利益,要更好地辅弼朕施政。朕既然已经决心改过,君也要做出检讨,多吃饭,谨慎地对待肩负的重任。派尚书令赐予君好酒十石,一头活牛,君好自为之。”

翟方进当天就自杀了。成帝将此事隐瞒下来,派朝中九卿以册书形式,赐予翟方进丞相、高陵侯印绶,赐予丧葬时的乘舆和棺椁,由少府供给丧葬用的帏帐,在屋柱和窗门上挂上缟素。成帝亲自到家中来吊唁,来往多次,赏赐的葬礼用品,与其他去世的丞相均不一样。翟方进谥号为恭侯。长子翟宣继承爵位。

翟宣,字太伯,也通晓经学,笃行,以君子形象处世。翟方进还在世时,翟宣即已担任关津都尉、南郡太守。

翟方进的小儿子翟义,字文仲,从小因为父亲在朝中的职务,翟义担任郎官,后来又升任为诸曹,二十岁时,翟义担任南阳郡都尉。宛县令刘立与曲阳侯王根是亲家,在州郡里一向很有声望,轻视翟义年少。翟义代替郡太守巡视属下县邑的政务,来到宛县,丞相府掾史也住在传舍。县令刘立准备酒肴谒见丞相府掾史,二人把酒言欢,谈得很高兴,此时有人报告翟义要来检查工作,过了一会儿,门吏又来报告,说郡都尉已到,刘立在酒宴上谈笑风生,居然不理不睬。一会儿翟义来到,向内通报姓名,径直走进庭堂,刘立这才离座迎接。翟义回去后,勃然大怒,假意以其它事情召来刘立,然后以县令监守自盗十金,滥杀无辜为罪名,令部掾夏恢等人将刘立绑缚起来,押送至邓县监狱。夏恢认为宛县是一个大县,担心路上会有人抢劫,建议翟义在巡行邓县时亲自带去。翟义说:“假若要郡都尉亲自押送,我就不收捕他了!”遂将刘立打入囚车,在宛县市面上游街,而后押往邓县,宛县官吏百姓中没有一个人敢动,一时间,震惊南阳郡。

刘立的家人骑着快马从武关入关,直奔长安向曲阳侯王根报告,曲阳侯急忙上奏成帝。成帝就此事询问丞相翟方进。翟方进派官吏带着敕书,到邓县赦免了宛县令。等到宛县令出狱,官吏回来汇报,翟方进叹道:“小儿不懂得为官之道,以为将人关进牢狱,就一定会致人于死罪。”

再后来翟义因为犯法而被免官,从家中又被起用,担任弘农郡太守,转任为河内郡太守、青州牧。在任上很有政绩,有其父翟方进的作风。再后来,翟义担任东郡太守。

几年后,平帝驾崩,王莽在朝中执掌朝政,翟义痛恨王莽专权,对自己姐姐的儿子上蔡县人陈丰说:“新都侯王莽摄政,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所以才选择了一位宗室中的幼儿,摆在朝廷,称为孺子,自己假托周公辅佐成王,假以时日,观查时机,王莽一定会篡夺汉家天下,其行迹已经显露无遗。当今宗室衰弱,没有强大的藩国在外面辅佐汉室,天下人只能俯首听命于王莽,难以在此时为国家纾难。我幸得以作为前朝宰相的儿子,身居大郡太守高位,父子世代享受汉室厚恩,我应当为国家讨贼,安定汉家社稷。我翟义现在就要举兵向西,讨伐不应居摄政位的王莽,再选择宗室子孙中可以辅佐的,拥立为皇帝。即使不能成功,为国而死,身死名灭,也会无愧于先帝。我现在就要发兵,你愿意跟随我起事吗?”陈丰当年十八岁,很勇敢,当即答应。

翟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联合起来,共同谋划。东郡的王孙庆懂得谋略,通晓兵法,当时正在京师服役,翟义于是以公文形式,诈称王孙庆犯有重罪,到京师逮捕王孙庆。在九月都试日,翟义斩杀了观县令,掌握了观县的战车、骑兵、步兵,募集郡中的敢死之士,安排任命各路将帅。严乡侯刘信,是东平王刘云的儿子。刘云被哀帝所杀,刘信的哥哥刘开明继承东平王位,去世之后,没有儿子;刘信的儿子刘匡复继承东平王位,翟义举兵,吞并东平国,拥立刘信为天子。翟义自称汉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以东平国太傅苏隆为丞相,中尉皋丹为御史大夫,然后向其它郡、诸侯国散发檄文,声称王莽毒死孝平皇帝,而后自封尊号,自称安汉公,现在天子已经继位,替天讨伐叛逆。各郡国听到消息后,无不震惊,等到翟义率领的大军抵达山阳郡,已经聚积十余万人。

王莽听到报告后大惊失色,即刻任命其党羽和王氏家族中的成员、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中郎将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一共七人,亲自挑选关西人担任军中校尉,由他们率领崤山以东的部队,以及各郡、诸侯国中的快速反应部队,马不停蹄地前往东郡镇压翟义叛军。又命令太仆武让担任积弩将军,率军驻守在函谷关,将作大匠蒙乡侯逯并担任横野将军,率军驻守在武关,羲和红休侯刘歆担任扬武将军,率军驻守在宛县,太保后丞丞阳侯甄邯担任大将军,率军驻扎在霸上,常乡侯王恽担任车骑将军,率军驻守在平乐馆,骑都尉王晏担任建威将军,率军驻扎在长安城北,城门校尉赵恢担任城门将军,各自率领本部兵马,严阵以待。

王莽亲自抱着孺子,在朝中会见群臣,口中称道:“在古时,成王年幼,由周公来摄政,管叔、蔡叔挟持禄父叛乱,今天翟义也是挟持刘信叛乱,自古以来,圣人均会遇到此种情况,更何况王莽这样的斗筲之人!”朝中群臣异口同声地说;“不遭受这样的变故,不能够彰显圣人的品德。”王莽于是模仿《尚书·周书》中,周公制作的《大诰》,也写了一篇《大诰》,在文中讲:

摄政二年十月甲子,摄皇帝位王莽代替天子诏命:大诰告诉诸侯王、三公、列侯以及卿大夫、元士、主事。上天不护佑,降祸于赵氏、傅氏、丁氏、董贤。朝廷此时只能让幼小的孺子,继承皇位,统领汉室无疆的大业,我没有遇上谨慎懂道理的大臣,来辅佐朝廷,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更何况像上古时懂得天命的士人!唉!感念孺子年幼,我而今如临深渊,只求能够与身边的大臣们同舟共济,奔走呼号,继承高皇帝留下来的伟业,怎么敢与前贤相比!天降神威,护佑帝室,赐予我摄政的印绶。太皇太后以丹书上的符信,昭明天意,下诏让我受命,居摄政位辅佐汉室,像当年周公辅佐成王一样。

反寇原东郡太守翟义擅自发兵,兴师动众,说:“长安有大难,长安人躁动不安。”翟义挑动严乡侯刘信,胆敢冒犯祖宗。天降神威,赐予我掌权的印绶,知道我国将要遭此大难,百姓不安,上天会护佑我汉国。在翟义造反这一天,刘氏宗室仍有才俊四百人,全国支持朝廷的英俊仍然有九万人,我以这些人为平叛的中坚力量,最终一定能够平叛成功。战事一开,将会捷报频传,我已经卜了卦,均为吉卦,我已经派出大将,告知郡太守、诸侯国相、县令、县长:“我得到的是吉卦,我要你们即刻讨伐东郡翟义、严乡侯刘信。”你们可能还会观望犹疑,说:“太难了,又将会民不聊生,刘信也是皇上、是诸侯王的汉室宗亲,而且是孺子的叔父,我们讨伐他,是否合乎道理。”皇帝也不能违背天意,我代替孺子深思后,诏命:“呜呼!翟义、刘信所犯下的罪行,已经惊扰了鳏寡,哀哉!”上天既然已经将汉室托付予我,为国赴难,也只能在所不辞,为了孺子,不惧任何艰难。

我赞赏泉陵侯刘庆的上书,泉陵侯说:“成王年幼,周公摄天子位,治理天下,达六年之久,在明堂接见诸侯,制定礼乐,颁布度量衡器,天下人心服口服。太皇太后顺应天意,诏命我摄政。皇太子是孝平皇帝的儿子,仍然处于襁褓年龄;现在还是幼儿,为人道理,皇太后会给予慈母般的抚育。待到皇太子长大成人,行了加冠礼后,即将皇位交还予皇太子。”

唉!为了孺子,也是因为赵氏、傅氏、丁氏、董贤的祸乱,断绝了汉家继嗣,搞乱了嫡庶,我汉朝才会有今天的局面,已经是三朝皇帝没有继嗣,命运衰微到极点。呜呼!众人怎能不同心协力,维护汉家天下!我不敢违背上天的意志。上天要使帝室安宁,重新振兴汉室天下,我已经卜了吉卦,能够安绥天下。而今上天要爱护他的百姓,卜卦已经显现吉象!

太皇太后有元城县沙麓的护佑,母亲在生下元后时,梦到月亮入怀,昭示祥瑞,元后此后生下成帝,这些祥瑞昭示成帝会继承皇位,拥有天下,获得西王母的护佑,神灵降下苻瑞嘉兆,护佑帝室,使我大宗安宁,让汉室享有后嗣,继承汉室大统。那些危害嫡系继承,不是元绪的宗亲,将会受到惩罚,无论皇亲贵戚,都将要受到严惩。谁不爱惜性命?为了帝室的安稳,因此在本朝,封立了很多诸侯王、诸侯,惠及到他们的曾孙、玄孙,让他们屏蔽我京师,安抚海内;朝廷还征召了儒生,在朝中讲道,排列次序,确定乖缪,制定礼乐,统一度量,统一风俗,端正天地位序,昭告郊祀礼仪,确定五帝神的祭庙,包括已经没有文献记载的神灵;建立灵台,设立明堂,修建辟雍,扩大太学,尊奉中宗、高宗庙号。在往昔,我高宗(汉元帝)崇尚仁德,建立武功,安绥西域,接受白虎,以昭示胜利祥瑞,天地祝福,元后因此而受孕,乾坤序德。此后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麟凤的嘉祥苻瑞,五德显现,万事齐备。《河图》、《洛书》来自于遥远的昆仑,经过崇山峻岭。上古的谶言,今天将要应验。这是皇天上帝,要安定我汉家帝室,祝福我建成宏伟大业。呜呼!上天展示威严,辅佐我大汉,前途光明远大。你们要认真思考泉陵侯刘庆的忠告,即使不考虑上古时候的告诫,也应该知道太皇太后正在为此事而呕心沥血!

上天赐予我劳苦,这是获取成功的保证,我不敢不尽心竭力,辅佐皇帝,完成国家兴旺的大业。在此晓谕诸侯王公、列侯、卿大夫、元士、主事人。上天辅佐至诚之人,上天要我为了百姓而操劳,我怎么敢不尽心竭力,为了祖宗而辅佐汉室,以安定天下?上天要我抚慰百姓,即使有疾病痛苦,我怎么敢不尽心竭力,为了祖宗而让百姓安宁祥和?我听说孝子善于领会亲人的意思,忠臣勇于完成帝王的事业。父亲有修建房屋的想法,儿子就要建造房屋,完成父亲的心愿;父亲要种田,儿子就要播撒五谷,以获取五谷丰登。我怎么敢不设身处地,遵循祖宗授予的大命?如果祖宗要我效仿汤武,而讨伐逆子,百姓在呼号,要我来拯救。呜呼哀哉!诸侯王公、列侯、卿大夫、元士、主事人,你们要明白这些道理,努力吧!刘氏宗室的俊才,是百姓的表率,应该遵循上天的命令。拿出诚意来,不要违逆天命!上天要汉家天下安宁,只有奸邪之人翟义、刘信,犯下大逆罪,妄图危害汉室,难道不知道天命难违吗?我坚信上天要除去翟义、刘信,就像农夫要除去杂草,为什么不剔除这些危害庄稼的杂草呢?上天要维护祖宗,我怎么敢不尽心竭力,服从上天的召唤?我要率领众人安定天下,维护疆土,况且我已经得到了吉卦!我因此才派出大军东征,命运不会辜负我的,卦象已经告诉我这些。

王莽又派出大夫桓谭等人,沿途晓谕百姓:王莽一定会把皇位交还给孺子。桓谭返回后,王莽封桓谭为明告里,职务相当于上古时的附庸。

各路大军东出函谷关,汇集到陈留郡菑县,与翟义的叛军交战,将翟义的叛军打败,斩杀刘璜。王莽大喜,又再次下诏,说:“太皇太后遭遇家族不幸,三代皇帝没有后嗣,断绝的继承人现在又接续上来,恩莫大焉,信莫立焉。孝平皇帝短命早夭,继皇位的孺子年龄幼小,太皇太后诏命我在朝中担任摄政。我接受明诏,担负起辅弼社稷的重任,秉持大宗之重,抚养六尺之孤,接受天下之托,常感觉战战兢兢,不敢稍为懈怠。感念太皇太后忧虑经书分散,王道没落,因为汉家著作的大业还未完成,因此招揽儒生,全心全意制定典章制度,充实物品,以备应用,制造器物,为天下人提供便利。而今王道粲然,已经打下基础,千年废弃的著述,百代留下来的遗著,现在均已经得到收集整理,道德教化赶上了唐尧、虞舜世代,创建的功业堪比商、周的盛世。而今翟义、刘信等人妄图谋反,犯下大逆罪,妖言惑众,妄图篡位,谋害孺子,他们的罪恶就像古时候的管叔、蔡叔,罪恶可以用禽兽来比喻。刘信的父亲,已故东平王刘云,生前即是不谨不孝,亲手毒死父亲东平思王刘宇,号称巨鼠,后来刘云因为大逆罪而被处死。翟义的父亲,已故丞相翟方进,阴险毒辣,他的哥哥翟宣巧言令色,外饰忠厚,内藏奸诈,曾经虐杀乡邻汝南郡人,达数十人之多,现在这二家,狼狈为奸,相互迷惑,这也是上天不能容纳他们,要灭绝他们的原因。翟义在发兵时,上书说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等人与东平国相、太傅谋反,要将他们拘捕,威逼当地民众。在举事之前,这些反贼就相互指认对方,说对方是谋反大逆,要相互拘捕,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他们必然会走向灭亡。已经斩杀了刘信的两个儿子,谷乡侯刘章、德广侯刘鲔。翟义的母亲练、哥哥翟宣、亲属二十四人,已经被抓捕归案,将他们在长安都市的通衢大道上斩首分尸示众,暴尸在荒野。罪人在伏法时,围观的人群层层叠叠,天气晴朗,可谓正当其时。命令大将军替天施行惩罚,讨罚海内的祸首,功勋卓著,我非常高兴。《司马法》中不是说过吗?‘赏不逾时。’要让立功的人马上得到奖赏。现在先封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为列侯,封赏的户邑数另行颁布。派出使者持黄金印、赤色绶带、朱轮车,在军中拜授。”在此之后王莽大赦天下。

接下来,讨伐的将士率领精锐的汉军将翟义团团围困在圉城,最终圉城被攻破,翟义和严乡侯刘信弃军逃亡。到了固始县的交界,翟义被活捉,汉军将翟义在大都市斩首分尸示众,刘信逃脱。

在当初,三辅听说翟义起兵,从茂陵县以西到汧县,共二十三个县,盗贼蜂起,赵明、霍鸿等人自称为汉将军,攻打政府衙门,杀害右辅都尉和斄(tái)县令,劫略官吏百姓,多达十余万人,火光在未央宫的前殿都能够看到。王莽昼夜抱着孺子在宗庙里祈祷。又拜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大鸿胪望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与甄邯、王晏率领军队向西,剿灭赵明等人。正月,虎牙将军王邑等人从崤山以东返回,也率军向西,参加征剿。强弩将军王骏因为没有战功,遭到免职,扬武将军刘歆官复原职。王莽将同族兄弟侍中王奇任命为扬武将军,城门将军赵恢重新担任强弩将军,中郎将李棽(shēn)担任厌难将军,诸将领率领大军向西,分兵征剿盗贼。二月,赵明等人被剿灭,各县叛乱相继平定,大军班师,凯旋而归。王莽在白虎殿摆设酒宴款待功臣,犒赏将帅,大肆封侯拜爵。最初,益州的蛮夷和金城塞外的羌虏反叛,当时州郡的汉军及时将其剿灭。王莽将他们的功劳一并记录,按照功劳大小不等,封予侯伯子男爵位,共有三百九十五人受封,王莽说:“将军们奋起神威,东征西讨,羌虏蛮寇,反贼叛逆,转瞬之间,全部被剿灭,天下人对将军们受到封赏,心悦诚服。”等等一番勉励的话。王莽因此而认为,自己已经得到天、人的帮助,遂在当年十二月,登基成为皇帝。

在此前,翟义所拘捕的宛县令刘立,听说翟义举兵造反,上书自报奋勇,愿意充当军吏,为国讨贼,也是为了报私怨。王莽提拔刘立为陈留郡太守,封为明德侯。

在当时,翟义的哥哥翟宣住在长安,翟义还未起兵时,家里出现很多怪事,夜里常听到哭声,又找不到哭声在那里。翟宣教授的学生有很多,坐在大堂上,有一只狗从外面跑进来,将中庭跑的几十只鹅咬死,人们大惊失色,起来救鹅,鹅的头颈已经被咬断。狗跑出门外,人们追赶,又不知去向。翟宣为此事而忧心忡忡,对他的后母说:“东郡太守翟文仲,一向倜傥不羁,现在家里发生这么多怪异的事情,我担心翟文仲又会有胆大妄为的行为,翟家可能要大祸临头。太夫人可以先回娘家,声明与翟家断绝关系,以躲避灾祸。”后母不肯走,几个月后,果然败亡。

王莽将翟义的宅邸全部拆毁,挖成一个污水池。将翟义父亲翟方进以及先祖的墓冢,凡是在汝南县的,一律扒开坟墓,烧掉棺椁,将其三族全部杀害,斩草除根,将尸首埋在一个大坑里,同时埋进五种毒虫合葬,再在上面种上荆棘。王莽下诏说:“人们常说,在上古时讨伐叛逆,要将匪首斩杀后修筑一个土堆,叫做武军,封起来的土堆中,埋葬很多斩杀的人,因此又有了京观,以此惩戒敢于造反的人。此前反贼刘信、翟义,在崤山以东反抗朝廷,大逆不道,芒竹的盗贼首领赵明、霍鸿在关西造反,我已经派了将军讨伐,将其全部剿灭。刘信、翟义等人在濮阳县造反,在无盐县结成联盟,在圉城县遭到覆灭。赵明在槐里县筑堤顽抗,霍鸿在盩厔县芒竹地区逞凶,朝廷军队将其全部粉碎,没有人能够逃脱惩罚。将反贼的尸首,聚积在通衢大道两旁,在濮阳县、无盐县、圉城县、槐里县、盩厔县堆起土堆,每个土堆周边长六丈、高六尺,筑成武军、封土作为大戮,在上面种植荆棘。竖起木牌来作为标记,高一丈六尺。上面写上‘反贼逆寇鲸鲵’,所在地的县长、县吏要经常去巡视,不要让它们遭到破坏,以告诫敢于造反的人。”

当初,汝南郡有一个鸿隙大湖,郡里人认为湖中出产丰富,在成帝朝,崤山以东多次发生水灾,致使湖水溢出,造成水害。翟方进担任丞相后,与御史大夫孔光一起派官吏前往查看,认为应该将湖中的水排干,将湖址变成一块肥美的土地,也省去筑堤防水的花费,同时消除水患,遂上奏朝廷,废弃大湖。等到翟氏宗族被灭,乡里人落井下石,说翟方进奏请废弃大湖,改成良田,是因为翟方进得不到这个大湖的利益。在王莽新朝,常年发生干旱,郡中人又一次埋怨翟方进。有童谣说:“坏我湖塘?翟子威。以豆为食,芋为羹。祸福何其速,而今大湖要恢复。谁说的?两黄鹄。”

司徒掾班彪曾经说过:“丞相翟方进以一位孤弱幼童,携带老母,寄居在京师,而后成为儒学大宗,位至宰相,可谓盛极一时。在王莽篡夺朝政,挟持天威,即时当时有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又怎敢与王莽相抗衡?翟义不自量力,怀着对汉室的一腔忠诚,愤起发兵,最终招致家族败亡,可悲可叹!”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