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朝建国之后,在朝中受到宠幸的佞臣,高祖朝有籍孺,惠帝朝有闳孺。此两人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以谄媚得到皇帝宠幸,因此而得以在朝中显贵,甚至与皇帝同起同卧,朝中公卿还要通过他们,才能向皇帝进言。在惠帝朝,郎官侍中帽子上戴着锦鸡羽毛,衣带上装饰着海贝,脸上涂脂抹粉,这些风气也是受到闳儒、籍儒两人的影响。两人后来迁至安陵(惠帝的陵寝)县居住。以后的宠臣,文帝朝有士人邓通,宦官有赵谈、北宫伯子;武帝朝有士人韩嫣;宦官有李延年;元帝朝有宦官弘恭、石显;成帝朝有士人张放、淳于长;哀帝朝有董贤。景帝、昭帝、宣帝朝没有受宠的佞臣。景帝朝有一位郎中令叫做周仁。在昭帝朝,驸马都尉秺侯金赏继承父亲车骑将军金日磾的侯爵,二人受到的宠幸超越常人,但也没有太过分。在宣帝朝,宫中侍从中郎将张彭祖因幼年时,与宣帝在民间同席读书,宣帝即位之后,张彭祖因为旧恩,受封为阳都侯,宣帝出行,与宣帝同乘坐一辆车子,受到的恩宠超越常人。但张彭祖为人谨慎,没有做过僭越的事情,后来被他的小妾毒死,封国撤消。

邓通,蜀郡南安县人,会持棹行船,在宫中做黄头郎官。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要飞升上天,却飞不上去,此时有一位黄头郎官从后面用力,将文帝推上了天,文帝回头一看,看到黄头郎官的上衣,束腰的带子在后面打了一个结。文帝醒来后来到渐台,按照梦中的情景留心察看黄头郎官,看到了邓通,邓通的上衣带子,果然在后面打了一个结,与梦中所看到的一样。于是召来郎官询问姓名,姓邓,名通。邓谐音为登,文帝听了后,认定就是他,很高兴,邓通因为此而受到宠幸,文帝每天给予邓通不同的赏赐。邓通为人谨慎朴实,不喜欢结交外人,即使在宫中的休假日也不出宫。文帝赏赐邓通的财富达到亿万,邓通在宫中的职务是上大夫。

文帝在闲暇时,曾经私下里到邓通的家中游玩,邓通没有其它技能,不能在文帝面前显示,只是小心翼翼地侍奉文帝。文帝曾经让相面的人为邓通相面,相面的人说:“邓通最终会穷得饿死。”文帝说:“能让邓通富贵的人是我,他怎么可能会穷得饿死?”遂将蜀郡严道的铜山赐予邓通,邓通可以铸造私钱。邓氏铸造的私钱流通天下,他的富有可想而知。

文帝曾经患有脓疮,邓通用嘴为文帝吸脓。文帝看在眼中,心中并不舒服,一次随便问邓通:“天下最爱我的人是谁?”邓通回答:“当然是太子。”太子来看望文帝,文帝让太子为自己吸脓,太子吸脓而面有难色。后来知道文帝让自己吸脓,是因为邓通曾经为文帝吸过脓,太子顿时感到羞愧,心里边非常痛恨邓通。

文帝驾崩以后,景帝即位,随即免去邓通的一切职务,邓通在家中閒居。没有多久,有人告发邓通将私铸的钱运出界外使用,景帝派官吏调查,果然有此事,以此来定邓通的罪,随后将邓通的全部财产没收,最后邓通还欠下几万钱的债。长公主赐予邓通的钱,统统被官府没收,身上不能留下一个铜钱。长公主只得让人送给邓通衣食。仍然得不到一个钱用,邓通在别人家中寄食,死在别人家里。

赵谈,以观察星象得到皇帝宠幸,北宫伯子以长者仁慈爱人,受到皇帝尊敬而被亲近,但都比不上邓通。

韩嫣,字王孙,是弓高侯韩颓当的孙子。武帝还是胶东王时,韩嫣与武帝同席读书,关系亲密。武帝后来被立为太子,与韩嫣的关系更加亲密。韩嫣善于骑射,为人聪明。武帝即位后,谋划讨伐匈奴,韩嫣首先响应,练习武艺,为此更加受到武帝的信任,在宫中官至上大夫,武帝给予韩嫣的赏赐类似于邓通。

最初,韩嫣与武帝同起同卧。江都王刘非入朝,跟随武帝在上林苑打猎。天子的车驾还没有来到跸道上,先派韩嫣乘坐副车,率领几百名骑手,在前面开路,打探野兽。江都王刘非看到后,以为是天子的车驾,让从者退后,自己伏在道旁谒见皇帝。韩嫣驶过,没有看见。过去之后,江都王才知道不是武帝,大怒。回去后,向皇太后哭诉,请求将封国交还给天子,要求来宫中宿卫,与韩嫣比试高低。太后因为此事,对韩嫣也有了看法。

韩嫣作为宫中侍从,可以自由地出入永巷,没有受到禁止,与宫中侍女发生奸情,传到皇太后耳中。太后大怒,派使者赐韩嫣自杀。武帝连忙谢罪,仍然得不到宽恕,韩嫣只好自杀。

韩嫣的弟弟韩说,也受到武帝信任,以军功受封为案道侯,在巫蛊案中,被戾太子所杀。韩说的儿子韩增受封为龙雒侯,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有自己的传记。

李延年,中山人,李延年本人与父母兄弟都是乐人。李延年因为犯法受了腐刑,在狗监中当差,李延年的妹妹受到武帝宠爱,在宫中号称李夫人(详情记载在《外戚传》中)。李延年善于唱歌,能唱很多新创制的歌曲。当时武帝正在设立祭祀天地的祠庙。需要创制一批新乐曲,诏令司马相如等人制作颂诗。李延年按照武帝的意思,为颂诗配上弦乐演唱,制成配乐新歌曲。李夫人在宫中生下昌邑王,李延年因此而受到重用,担任协律都尉,佩带二千石官员印绶,与武帝的关系非常亲密,李延年得到的待遇类似于韩嫣。过了很久,李延年的弟弟李季与宫中侍女淫乱,出入宫廷,骄横恣肆。李夫人去世后,武帝的信任很快褪去,武帝将李延年兄弟两人全家灭族。

再后来的宠臣,大抵都是外戚家族。像卫青、霍去病,也受到武帝信任,但他们本身也为朝廷做出过很大贡献。

石显,字君房,济南郡人;弘恭,沛郡人。两人都是在少年时,因为犯法而受了腐刑,在宫中担任黄门郎官,后来又经过选拔,做了宫中尚书。在宣帝朝担任内朝尚书,弘恭熟悉法律条令和朝廷的行政制度,善于书写奏章、诏书,工作还算称职。弘恭担任尚书令,石显担任尚书仆射。元帝即位几年后,弘恭病逝,石显继任宫中尚书令。

在当时,元帝身体有病,不常临朝处理政事,只是在宫内以音乐消遣,在宫中,石显长期担任尚书令,作为宦官,没有外戚可以勾结,精力专注在朝政上,所以得到元帝信任。元帝将政事交予石显处理,政事无论大小,石显经过请示后,即可以做出决定,因此在朝中格外显贵,朝中的百官也不得不仰视石显。石显为人乖巧,又聪明,熟悉朝中政务,能够细致入微地体察君王的旨意,内心深藏不露,以诡辩伤人,一旦受到朝中大臣们的忤逆,即使睚眦小事,也会以汉法加以报复。元帝初元年间(公元前48-前44年),前将军萧望之与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在宫中兼任给事。萧望之负责尚书事务,他知道石显的为人,专权邪僻,就向元帝谏言,认为:“尚书是百官之本,掌握国家的枢机要务,应该选择通晓政令,处理政务公正的官员来担任。在武帝朝,因为游乐于后宫,才任用宦官,这种做法不符合古制。应该罢免宫中的尚书宦官,按照古制,皇帝不能亲近刑余之人。”元帝没有听从劝告,而此件奏议却触犯了石显。此后三人均受到石显的陷害,萧望之自杀,周堪、刘更生被免官,遭到禁锢,不再受到重用,详情记载在《萧望之传》。再后来,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以密封奏书的形式,向元帝呈上奏书,有些人受到召见,他们揭露石显的不法行为。石显于是指使他人构陷这些大臣的罪行,京房、贾捐之被杀头示众,张猛在公车署自杀,陈咸减免死罪,被判处髠发后服城旦刑。再后来郑县令苏建得到石显的一封私信,上奏给朝廷,苏建也以其它事情被判为死罪。从此后,朝中公卿以下官员畏惧石显,不敢再轻举妄动。

石显与宫中尚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死党,那些愿意依附他们的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职务。百姓为此而编出歌谣:“牢梁石显,五鹿充宗!官印累累,绶带重重!”意思是说他们把持着朝政,可以授人以官职,气焰熏人。

石显看到左将军冯奉世父子都是朝中的公卿,是当时有名望的大臣,冯奉世的女儿又是元帝的昭仪,就想拉拢他们,石显向元帝推荐冯昭仪的哥哥谒者冯逡,说冯逡注重品行修养,仪态端庄,可以侍奉在皇帝左右。元帝召见冯逡,想任命冯逡为宫中侍从,冯逡奏请与元帝单独谈论朝中政事。可是一听到冯逡讲的是石显专权,元帝勃然大怒,遂将冯逡罢免,冯逡又重新回去担任郎官。再后来御史大夫职务空缺,朝中大臣推荐冯逡的哥哥大鸿胪冯野王,说冯野王品行能力为天下第一,元帝咨询石显,石显说:“九卿中没有人能够超过冯野王。可是冯野王是冯昭仪的亲哥哥,臣担心后世人会因为此事而议论陛下,说皇帝越过朝中其他贤者,只是亲近后宫贵戚,任命他们为朝中三公。”元帝说:“你说得对,我也在这样想。”于是下诏称赞冯野王,但是弃而不用(详情记载在《冯野王传》中)。

石显很清楚,自己在朝中擅权,重要政务的权柄操控在自己手中,担心天子一旦有了左右耳目,就会从中离间,为了使皇帝对自己深信不疑,想出一件事情来让元帝检验。石显曾经出宫到官署安排事务,事先向元帝禀报自己此行的目的,担心时间过晚,宫门关闭,请求元帝下诏,让宫中官吏到时开门。元帝答应了。而后石显故意在半夜返回,称皇帝有诏,让人开门。此后果然有人上书,奏告石显专权矫诏,让人半夜里打开宫门,元帝事先知道此事,笑着将上书交予石显观看。石显借此对元帝讲:“陛下信任小臣,将很多事情交予小臣去办,朝中群臣无不妒嫉,早就想陷害臣,像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件,只有明主心中最清楚。愚臣微贱,确实不能以一身让群臣都满意,只好听任天下人怨怼,臣愿意交还枢机要务,到后宫中做些扫除杂役,死无所恨,只是恳请陛下哀怜,给予公平地裁决,让小臣得以存活于世间。”元帝听了石显的话,觉得他很可怜,多次勉励石显,还多次给予厚赏,元帝的赏赐和石显收到的贿赂,多达一万万财产。

当初,石显听说朝中群臣忿忿不平,传说前将军萧望之自杀身亡,是由于自己陷害。萧望之是当时名儒,石显担心天下学子会与自己过不去,成为一个心病。在当时,熟悉经书、有气节的琅琊郡士人贡禹担任谏议大夫,石显为了拉拢士人,多次派人向贡禹示好。石显还向元帝推荐贡禹,后来贡禹位列九卿,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石显对贡禹礼节周详,殷勤备至。朝中议论的人也因此称赞石显,认为石显并没有谮毁萧望之。石显的权谋诈变,善于解脱,取信于君王,此类事情还有很多。

元帝末年生病卧床,对定陶恭王刘康很喜欢,石显拥护太子刘骜即位,出了很多力。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即刻将石显任命为长信宫太仆,俸禄为中二千石。石显失去倚靠,离开宫中权利核心,之后几个月,丞相、御史大夫条奏石显此前犯下的罪行,还有石显的同党牢梁、陈顺,全部遭到免官。石显和妻子被贬回原籍,在路上石显又气又恨,不吃东西,死在返乡的途中。石显生前结交的党羽,通过石显获取官职的人,此后全部被免官。少府五鹿充宗被贬至玄菟郡,担任边郡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被贬为雁门郡都尉。长安人编出歌谣:“伊嘉贬雁门,五鹿贬玄菟,牢梁、陈顺丢职务。”

淳于长,字子孺,魏郡元城县人。在年轻时,淳于长以太后外甥身份,在宫中担任黄门侍郎,没有受到重用。大将军王凤有病,淳于长长期在床前伺候,早晚不离左右,表现出甥舅情义。王凤临去世前,将淳于长托付予太后和成帝。成帝也很欣赏淳于长有信义,任命淳于长为校尉诸曹,后来淳于长转任为水衡都尉侍中,再后来担任卫尉,成为朝中九卿。

在当时,赵飞燕在宫中受到成帝宠爱,成帝打算立赵飞燕为皇后,太后以赵飞燕出身卑微,不同意立赵飞燕为皇后。淳于长在东宫为成帝解释。过了一年多,赵飞燕终于被立为皇后,成帝感谢淳于长,淳于长此前还有罢修昌陵的谏言,成帝下诏说:“此前将作大匠解万年奏请营造昌陵,使得海内疲弊,侍中卫尉淳于长多次谏言:应该停止让百姓迁徙至昌陵,已经迁来的可以让他们返回故乡。朕将淳于长的奏议交予公卿们讨论,大家都同意淳于长的意见,淳于长首先提出谏言,百姓得以安宁。赐淳于长关内侯爵。”再后来成帝又封淳于长为定陵侯,成帝开始信任重用淳于长,淳于长在朝中的地位超过公卿。在京师外,淳于长结交诸侯、州牧、太守,淳于长接受的贿赂、赏赐累计达亿万。淳于长用这些钱,娶了很多的妻妾,淳于长沉湎于声色,不遵守朝廷法度。

在此前,许皇后因为笃信旁门左道而遭到废黜,住在长定宫,前许皇后的姐姐许孊是龙頟思侯夫人,在家中寡居。淳于长与许孊通奸,后来又娶许孊为小妾。许皇后通过许孊贿赂淳于长,想请求成帝让她重新成为婕妤。淳于长接受了许皇后的金钱、乘舆、服饰以及其它宫中御物,前后达千余万钱,诈称代许皇后请求成帝,将许氏立为左皇后。许孊每次进入长定宫,淳于长都会让许孊带去书信,在信中调戏许皇后,以各种淫秽语言侮慢许皇后。这样相互传递书信,许皇后向淳于长行贿,达数年之久。在当时,成帝的舅舅曲阳侯王根是朝中的大司马骠骑将军,已经辅政几年,因为长期有病,多次请求乞骸骨退休,淳于长以外戚身份在朝中位居九卿尊位,按照次序,有可能代替王根。王根哥哥的儿子新都侯王莽,内心嫉恨淳于长,私下里听人讲淳于长娶了许孊,而且收受长定宫的贿赂。王莽在曲阳侯王根身边伺候疾病,就近告诉王根:“淳于长看到将军久病,很高兴,认为自己可以代替将军辅政,已经在私下里安排官员,布置人选。”将淳于长的其它罪行详细讲给王根听。王根听了后大怒,说:“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奏报皇上?”王莽说:“不知道将军的意思,所以没有敢讲。”王根说:“马上到东宫去奏报。”王莽遂求见太后,在太后面前详细讲述了淳于长骄奢淫逸,有企图取代曲阳侯的野心,淳于长在舅母面前先上车,极其无礼,还有私下里与长定宫贵人的姐姐通奸,收受贵人衣物。太后听了后大怒,说:“我的外甥竟然是这样一个人!马上去报告皇帝!”王莽接着向成帝奏报,成帝随即免去淳于长的职务,将淳于长遣送回封国。

在当初,淳于作为宫中侍从,在两宫之间传话,关系亲密。红阳侯王立没有被成帝拜为大司马,在朝中辅政,王立怀疑这是由于淳于长的谮毁,为此而常常怨恨淳于长。成帝知道这个情况。等到淳于长被贬回封国时,王立的长子王融又随着淳于长来请求车骑,淳于长用珍宝通过王融重重地贿赂王立,王立又为淳于长讲好话。成帝对王立的态度发生变化顿生怀疑,于是将此事交予有关部门调查。有关部门逮捕王融,王立让王融以自杀来灭口。成帝更加怀疑其中有阴谋,遂逮捕淳于长,关在洛阳诏狱,彻底追查。淳于长交待了写信戏弄长定宫前皇后许氏,阴谋立许氏为左皇后,犯下大逆罪,最后死在狱中。淳于长的妻子儿女受到牵连,被流放至合浦,母亲若不得不返回原籍。红阳侯王立被贬回封国。将军、卿大夫、郡太守因为淳于长的案子,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的有数十人,王莽此后代替王根担任大司马。过了很久,王莽又将淳于长的母亲,还有儿子淳于酺接回长安。淳于酺后来有罪,王莽将淳于酺杀掉,将其家属贬回原籍。

最初淳于长以外戚身份受到皇帝信任,淳于长受到的宠幸不如富平侯张放。张放可以与成帝同起同卧,还经常跟随成帝微服出宫游玩。

董贤,字圣卿,云阳县人。董贤的父亲董恭,在朝中担任侍御史,董贤担任太子家中舍人。哀帝即位后,董贤以太子家旧属,在朝中担任郎官。两年后,有一次董贤在殿下报时刻,董贤长得美貌动人而又讨人喜欢,哀帝看见了,对董贤的相貌很有好感,又是原来认识的,问道:“这是太子舍人董贤吗?”于是让人引上殿来说话,随后将董贤任命为黄门侍郎,从此董贤受到宠幸。哀帝问及董贤的父亲董恭是云中侯,当天任命董恭为霸陵县令,又转任为光禄大夫。董贤日益受到哀帝宠爱,被哀帝任命为驸马都尉兼任宫中侍从,董贤出宫则与哀帝同乘坐一辆车子,入宫则随侍在左右,十天内,董贤受到的赏赐达到万钱,其贵宠程度震动朝野。董贤常与哀帝同起同卧。曾经在一次午休时,董贤的身体压住哀帝的衣袖,哀帝要起床,董贤还没有睡醒,哀帝不愿意惊动董贤。竟然将衣袖割断,才起床。其恩爱竟达到如此程度。董贤性情柔和善于逢迎,善于以媚态讨皇上喜欢。每当休息日,不肯出宫,留在宫中,为哀帝照看医药。哀帝认为董贤难得回家休息,下诏让董贤的妻子可以任意出入宫中,甚至为董贤在宫中安排房子,就像官吏的妻子住在为官吏准备的宿舍一样。还召董贤的妹妹入后宫,封为昭仪,位置仅次于皇后,将董昭仪住的宫殿更名为椒凤殿,以和皇后住的椒房相对应。董昭仪与董贤的妻子朝夕上下宫殿,侍奉在哀帝左右。哀帝赏赐董昭仪和董贤的妻子,每人都是上千万的钱。哀帝将董贤的父亲董恭升任为少府,赐关内侯爵,享有食邑,后来又调任为卫尉。将董贤的岳父任命为将作大匠,任命董贤的弟弟为执金吾。哀帝下诏将作大匠为董贤在北阙旁修建大宅邸,宅邸有前后殿,大门洞开,土木工程设计得巧夺天工,殿里的廊拄阑干披上锦缎。就连董贤的家僮奴仆,也得到了哀帝赏赐。哀帝还将武库中的兵器,上方掌管的珍宝,一并赏赐予董贤。域外送来的贡品,哀帝挑选出最好的赏赐予董贤。董贤使用的乘舆,所穿戴的服饰与皇宫使用的一样。哀帝还将东园制造的棺椁,帝王才能享用的金缕玉衣,预先赏赐予董贤,无不考虑周到。又诏令将作大匠为董贤在哀帝的义陵旁预先建造墓冢,墓园中建有休息用的便房,存放丧葬用的黄肠题湊,外边设置神道,墓垣周围达数里,门阙高大,窗棂繁华。

哀帝想封董贤为列侯,一直没有机会。恰好待诏孙宠、息夫躬等人告发东平王刘云的王后在祭祀时诅咒哀帝,哀帝随即将刘云和王后逮捕,交予有关部门惩治,全部判为死罪。哀帝诏令,说息夫躬、孙宠是通过董贤告发东平王叛逆案的,下诏按照功劳封董贤为高安侯,息夫躬为宜陵侯,孙宠为方阳侯,各人享受食邑一千户。不久,哀帝又为董贤增加食邑二千户。丞相王嘉一开始就怀疑东平王的案件可能是冤案,痛恨息夫躬等人造谣生事,多次谏诤,认为董贤扰乱国家制度,为此王嘉竟然以言获罪,被逮捕入狱,死在狱中。

哀帝刚即位,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还在,傅氏、丁氏两家很快尊贵。傅太后的堂弟傅喜担任大司马,在朝中辅政,多次劝谏哀帝,失去傅太后信任,被免官。哀帝的舅舅丁明代替傅喜担任大司马,刚上任,也很痛恨董贤在朝中受宠专权,丞相王嘉去世后,丁明很同情王嘉的遭遇。哀帝反而更加器重董贤,打算给予董贤更高的职务,又恨丁明阻拦,遂制册书,免去丁明的职务,说:“此前东平王刘云贪婪,妄图篡夺皇位,在祭祀时诅咒皇帝,刘云王后的舅舅伍宏以懂得医术,在宫中担任待诏,与校书郎杨闳勾结,企图谋逆,阴谋祸乱皇室。幸亏得到祖宗神灵的护佑,董贤等人及时揭发,将他们逮捕法办。丁将军的堂弟侍中奉车都尉丁吴、本族叔父左曹屯骑校尉丁宣,知道伍宏和栩丹、诸侯王后关系亲密,而丁宣任用栩丹为宫中官属,丁吴与伍宏相互勾结,关系很好,多次称赞推荐伍宏。伍宏靠着丁吴的推荐,得以实施邪行,通过医术,几乎危及社稷,朕因为恭皇后的原因,不忍加以惩治。丁将军位尊任重,在朝中不能树立威信,倡导义行,消除隐藏的祸患,又不能疾恶如仇,与刘云、伍宏划清界限,却处处非难君王,阿谀丁宣、丁吴,甚至替刘云辩护,说刘云遭到朝中群臣诬陷,又亲自告诉朕,说:伍宏懂得医术,死了可惜,董贤等人获得封侯,受到的赏赐太过分。丁将军妒嫉忠良,诽谤有功,鸣呼,令人痛心!人们常说‘君的身边不能有谋逆的人,一旦有,一定要惩治。’因此在春秋时,鲁国的季友毒死叔牙,《春秋》中认为季友做得对;赵盾没有讨贼,被认为是弑君。朕不愿意让将军陷于重刑,所以以敕书形式告知将军。将军仍然执迷不悟,又与丞相王嘉相互勾结,使得王嘉有所依靠,得以欺君罔上。有关官员奏请,按照法律将将军送进监狱治罪,朕想到肌肤至亲,不愿意惩治将军,请交还骠骑将军印绶,免官回家休息。”哀帝遂以董贤代替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哀帝制册书:“朕接受天命,按照古制,封你为三公,作为汉室的辅弼大臣。要尽心竭力,统领百官,绥服远方,匡正政事,处事公平。天下百姓,受制于朕,以将为命,以兵为威,要慎重行事!”当年董贤才二十二岁,虽然身为三公,却只是在宫中活动,负责尚书事务,百官通过董贤向哀帝奏事。董贤的父亲董恭不宜再担任九卿,此后转任为光禄大夫,俸禄为中二千石。董贤的弟弟董宽信代替董贤担任附马都尉。董氏家族中的亲属,都在宫中担任侍从或者诸曹,参加朝会,其受宠程度在丁氏、傅氏上面。

第二年,匈奴乌珠留单于来长安拜谒皇帝,哀帝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在左右伺候。乌珠留单于很奇怪,大司马董贤怎么会这么年轻,问翻译,哀帝让翻译解释:“大司马(太尉)年少,以贤能居于高位。”乌珠留单于起身再拜,祝贺汉室获得贤臣。

当初,丞相孔光担任御史大夫,而董贤的父亲董恭是侍御史,在御史大夫府服侍孔光。董贤担任大司马后,与孔光一样并列三公,哀帝示意让董贤拜访孔光。孔光儒雅谦让,知道哀帝想让董贤在朝中尊贵,听到董贤要来,孔光穿戴整齐,走出府门在门外迎候,看见董贤的车子,孔光向后倒退着迎接。董贤的车子抵达中门,孔光退入阁中,董贤下车,孔光再出来拜谒,迎送都非常谨慎恭敬,不敢以对待普通宾客的礼仪来对待董贤。董贤回来后告诉哀帝,哀帝听到后很高兴,随后任命孔光哥哥的两个儿子为谏议大夫兼任宫中常侍。董贤在朝中的权势可以与君王相埒。

在当时,成帝的外戚王氏在朝中已经衰落,只有平阿侯王谭的儿子王去疾,因为在哀帝还是太子时,作为太子家中庶子得到信任,哀帝即位之后,王去疾担任宫中侍从兼任骑都尉。哀帝认为王氏在朝中已经没有在位的人,遂以旧恩亲近王去疾,又将王去疾的弟弟王闳任命为中常侍。王闳的岳父萧咸,是前将军萧望之的儿子,做了很长时间郡太守,因病免职。后来王闳担任中郎将,兄弟在朝中并列。董贤的父亲董恭很仰慕,想与王去疾家族结为儿女亲家。王闳为董贤的弟弟驸马都尉董宽信,向萧咸请求结为姻亲,娶萧咸的女儿为妻子,萧咸惶恐不敢当,私下里对王闳讲:“董公是当朝大司马,哀帝册书中讲‘允执其中’,这是尧帝禅位予舜时的用语,不是授命三公时的用语,朝中的老人们看到了,莫不心惊胆战。普通人家的孩子那里敢高攀!”王闳是何等样聪明,听了萧咸的答话,内心已经会意。回去后报告董恭,向他转达萧咸的谦卑之意。董恭叹道:“我董家有什么对不起天下人的,被人畏惧成这样!”心中怏怏不乐。后来哀帝在麒麟殿置酒,董贤父子还有董家的亲属陪宴,王闳的兄弟还有宫中侍从中常侍等人,均在旁边陪侍。哀帝喝得有些醉意,看着董贤从容地笑着说:“我要效法尧帝禅位予舜,怎么样?”王闳上前奏道:“天下是高皇帝打下的天下,不是陛下私有的。陛下继承皇位,奉祀宗庙,应当将皇位传予子孙直到无穷。继承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天子无戏言!”哀帝默然,很不高兴,左右在座的人,莫不惊恐万状,于是将王闳支了出去,以后就不再让王闳到宫中来侍宴。

董贤的新宅邸落成,高大稳固,外大门却无缘无故地损毁,董贤知道后,心中忽忽不乐。又过了几个月,哀帝驾崩。太皇太后遂诏命大司马董贤到宫中来,在宫中的东厢召见董贤,问董贤如何安排丧事。董贤内心恐惧,不知该如何应答,免冠谢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此前以大司马职务为先帝安排过丧事,熟悉这些旧例,我让王莽来帮助你。”董贤叩头谢过。太后派使者召来王莽。王莽来之后,按照太后的旨意,让尚书弹劾董贤,在哀帝生病时,董贤不能亲自侍奉医药,禁止董贤再进入宫中的司马门。董贤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竟然光着脚,摘下帽子在阙门前谢恩。王莽让谒者以太后名义下诏,在阙门下制册书予董贤,说:“这一段时间,阴阳不调,灾害丛生,百姓蒙受痛苦。作为三公,朝廷的鼎辅大臣,高安侯董贤不能处理政事,身为大司马已经不合众心,不能发挥折冲绥远的作用。收回董贤大司马印绶,免官回家休息。”当天董贤与妻子在家中自杀,家中人惶恐,在半夜里将董贤悄悄安葬。王莽还怀疑董贤是假死,有关官员奏请挖掘董贤的棺椁,交予狱吏验尸。王莽又暗示大司徒(丞相)孔光上奏:“董贤质性佞巧,依靠奸诈得以受封为列侯,父子在朝中专权,兄弟一起受到宠幸,多次得到赏赐,修建宅邸,预造墓冢,僭越制度,仿效天子,穷奢极欲,与诸侯王没有区别,所花费达亿万万计,国库为此而空虚。董贤父子骄横恣肆,对天子使者傲慢无礼,受赐不拜,罪恶昭彰。董贤自杀伏法,死后董贤的父亲董恭等人不知悔过,还以朱砂在棺椁上画满四季颜色,左苍龙,右白虎,上面涂上金银日月,在棺内,给尸体穿上皇家使用的金缕玉衣,其至尊程度无以复加。董恭等人幸得以活命,免受刑诛,不宜再在中原生活。臣奏请没收董氏的全部家产充公。那些因为董贤而获得官职的官员,全部罢免。”董贤的父亲董恭、弟弟董宽信和家属,全部被流放至合浦县,董贤的母亲被贬回到故乡巨鹿郡。长安城中的百姓一时哗然,到董贤的宅邸来嚎哭,妄图趁乱窃取财物。官府将董氏的家产变卖,获得四十三亿万钱。董贤的坟墓被挖掘,裸体验尸,而后埋葬在狱中。

董贤生前所厚爱的官吏朱诩,自我领罪,来到大司马府,重新购买棺木、葬衣收敛了董贤的尸骸,重新安葬。王莽知道后大怒,以其它罪名杀了朱诩。朱诩的儿子朱浮在(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7年)显贵,官至大司马,大司空,受封为列侯。王闳后来担任了州牧、郡太守,在任上有政绩,王莽败亡后,王闳辞官回家。世祖(刘秀)下诏,说:“武王克殷后,在闾巷树表敬仰商容。王闳注重品行修养,为官期间实施仁政,行事谨慎,在战乱中,官吏百姓没有杀害王闳。诏命补授王闳的儿子为官吏。”以墨绶授予王闳的儿子官职,后来王闳的儿子在任上去世,这是萧咸的外孙讲的。

赞辞如下:曼妙温柔,令人赏心悦目,这不仅是女子具有的品性,男色娇媚也同样如此。回过头来看籍儒、闳儒、邓通、韩嫣之流,所受到的宠幸各有不同,董贤受到帝王的宠幸更是登峰造极,父子在朝中同为公卿,可谓是位尊权重,人臣无二。然而受到重用,并非是靠自身的能力,不是从正道得到的官职,所处的位置又超越了具有的本领,这些人没有一个获得善终,所谓爱之过分,其实是在戕害他们。汉朝在元帝、成帝朝衰落,在哀帝、平帝朝颓败。哀帝、平帝年间,国家政治已经出现问题。君王有病,又没有儿子,断了皇位继承人,皇帝重用弄臣,作为治理天下的辅弼大臣,鼎足不稳固,栋梁倾斜。一朝帝崩,奸臣擅权,董贤自杀身亡,丁氏、傅氏遭到流放,也殃及到母后,母后被幽禁在后宫,最终被王莽篡汉夺位,责任就在于皇帝过于亲近嬖臣,任用的官员不是仁者、贤者。孔子说:“损者三友。”帝王不能将官职当作礼物,私授亲近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