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在武帝朝,凿通西域,当时,西域有三十六个国家,后来分为五十几个小国,西域的位置,在匈奴领地的西边,乌孙国的南面。南北有着两座大山(昆仑山、天山),中间流淌着一条大河(塔里木河),西域东西宽约六千余里,南北长约一千余里。西域的东边靠近汉朝,汉朝以玉门关、阳关为边关,西域的西面以葱岭为界。西域的南面有高山(昆仑山),向东可以抵达金城郡,与汉朝的南山(祁连山)相连。流经西域的大河有两条水源补充:一条来源于葱岭,另一条来源于于阗。于阗在昆仑山的脚下,它的水源向北流,与葱岭流出来的河水相汇合,再向东注入蒲昌海。蒲昌海,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盐泽(罗布泊),距离玉门关、阳关有三百余里,湖面广袤,达三百余里。湖水不流动,冬夏湖水不增减,因为有地下水源补充,一般人认为水是在地下潜行,向南通过积石山,汩汩流出,流出后即是中国的黄河。

从玉门关、阳关进出西域,有两条通道。从鄯善走,靠近南山(昆仑山)的北面,沿着塔里木河水向西行,抵达莎车,为南道;南道再向西翻越葱岭即抵达大月氏、安息国。从车师国前王庭顺着北山(天山),沿着塔里木河向西行,抵达疏勒,为北道;北道向西翻越葱岭,即可抵达大宛国、康居国、奄蔡国。

西域各国大多数属于土居民族,建有城郭农田,兼有畜牧,与匈奴、乌孙国的风俗不同,但是均臣服于匈奴,受匈奴辖制。居住在西部的匈奴日逐王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管辖西域,常驻地在焉耆、危须、尉黎之间,匈奴向西域各国征收赋税,掠夺他们的财物。

自从周王室衰落之后,戎狄杂居在泾河、渭河以北。秦始皇驱逐戎狄,修筑长城,作为中国在北部的边界,西部还没有抵达临洮县。

汉代在武帝朝,征伐四夷,彰显汉朝的武德,从张骞开始,凿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再后来骠骑将军霍去病攻占匈奴西部右地,迫使浑邪王、休屠王投降,在匈奴游牧的西部故地,从令居县向西,汉朝设置了酒泉郡,而后迁徙大量的内地百姓,来到新开辟的疆域,移民实边,此后在匈奴西部故地又设置了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加上此前设置的酒泉郡,共设置有四郡,开设玉门、阳关两关。自从贰师将军征讨大宛国后,西域各国惊恐万状,多次派出使者前来汉朝贡献,朝见皇帝,汉廷也派出使者出使西域,许多出使西域的使者得到朝廷任命,有官职和封赏。而后汉朝从敦煌向西直达盐泽(罗布泊),修建起许多亭障,在轮台、渠犁还安排了屯田戍边的士卒,多达几百人,设置屯田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汉军,同时为出使西域的使者,提供沿途必需的给养。

在宣帝朝,朝廷派出卫司马管理鄯善以西的西域诸国。汉军打败姑师国后,没有彻底消灭他们,而是将姑师国分为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天山以北还有六个小国。汉朝当时只能控制天山南道,还不能完全控制天山北道,匈奴此时已经是坐立不安。再后来匈奴日逐王背叛单于,率领部众投降汉朝,管护鄯善国以西的使臣郑吉前往迎接日逐王。日逐王来到长安后,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封郑吉为安远侯。这一年,是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此后汉朝完全控制了天山北道,宣帝派郑吉同时管护天山南道与北道,官职为都护。从此开始设置西域都护,郑吉为首任都护,在西域设置有都护府。匈奴的僮仆都尉此后不复存在,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日渐削弱,最后竟不敢再靠近西域。汉朝遂在西域大肆屯田,在北胥鞬,在莎车等地,均有汉朝的屯田部队驻扎,屯田校尉此后也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都护还负责督查乌孙、康居等域外国家的动静,一旦发现他们有轻举妄动,则随时向朝廷奏报。能够安抚的,即安抚;需要打击的,则坚决打击。西域都护在乌垒城设置府衙,距离阳关有二千七百三十八里,靠近渠犁国的屯田汉军官署,此地土壤肥沃,处于西域中部,因此汉朝将西域都护府设置在此地。

在元帝朝,又在西域设置了戊己校尉,在车师前国王庭屯田。在当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率领一千七百余部众前来投降西域都护,都护在车师后国西边,分出乌贪訾离国,用来安置归降的匈奴人。

从宣帝、元帝朝以后,单于开始向汉朝称臣,西域各国继而完全臣服于汉朝,西域的土地山川王侯户数道里远近,已经完全掌控在汉朝手中,可以翔实地记述下来。

出了阳关,从最近的西域国开始,叫做婼羌国。婼羌王又称去胡来王。婼羌国距离阳关一千八百里,距离长安六千三百里,处在西南方向的偏僻位置,不在贯通西域的大路边。国内有四百五十户人家,人口一千七百五十,可以当兵的有五百人。西边和且末国接壤。逐水草放牧牲畜,不从事农业生产,需要倚赖鄯善国、且末国供应粮食。山上有铁矿,自己生产兵器,兵器有弓、矛、短刀、剑、甲。向西北走,抵达鄯善国,鄯善国靠近大路。

鄯善国,原来的名字叫做楼兰国,都城设在扜泥城,距离阳关一千六百里,距离长安六千一百里。有一千五百七十户人家,一万四千一百口人,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二千九百一十二人。辅政的官员有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有翻译官两人。向西北走,距离都护府衙一千七百八十五里,距离山国一千三百六十五里。向西北走到达车师国,有一千八百九十里。土地多沙,多盐碱,耕地稀少。粮食供应倚赖西域其它国家供给。国内出产玉,有很多湖沼,出产芦苇、柽(chēng)柳、胡杨、白草。民众逐水草放牧牲畜,牲畜有驴马,还有很多骆驼。能够制造兵器,和婼羌国一样。

当初,武帝被张骞的建议所打动,下决心开辟通往大宛各国的西域通道,出使西域的使者络绎不绝,一年当中有十几批。楼兰、姑师等国拦截出使的汉朝使者,给出使的汉使造成很大困难,还抢劫汉使王恢等人,又多次充当匈奴人的耳目,让匈奴人在途中截杀汉朝使者。返回的汉使,很多人证实,西域诸国虽然有城邑,但兵力很弱,很容易打击。于是武帝派出从骠侯赵破奴,率领属国骑兵,再加上边郡的数万汉军,进攻姑师国。王恢曾经多次受到楼兰国人刁难,武帝诏令王恢配合赵破奴,率领汉军打击西域诸国。赵破奴率领七百轻骑兵,先期抵达,擒获楼兰王,打败姑师国,以汉军的武威,震慑乌孙、大宛等国。凯旋归来后,武帝封赵破奴为浞野侯,封王恢为浩侯。在通往西域的沿途,汉朝开始修建亭障,一直修到玉门关下。

楼兰国此后投降,入朝贡献。匈奴听说后,发兵进攻楼兰国。楼兰王只得送出一个儿子到匈奴做人质,一个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再后来贰师将军攻打大宛国,匈奴人企图在途中拦截,由于贰师将军率领的汉军强大,匈奴人不敢轻举妄动而作罢。匈奴又派出骑兵,想在汉使通过楼兰国时拦路袭击,以阻断汉朝使者通使西域。当时汉军的将军任文正率领汉军在玉门关屯垦,为贰师将军殿后,捕获了匈奴的俘虏,知道匈奴人的阴谋后,遂奏报朝廷。武帝下诏,让汉军顺道引军逮捕楼兰王。将楼兰王带回长安,来到阙廷下,朝廷指责楼兰王,楼兰王回答:“小国处在大国之间,不得不左右逢源,否则难以自保。愿意将楼兰国的国民迁徙至汉地居住。”武帝认为他说的也有道理,遂将楼兰王释放,让楼兰王返回后,同时向汉军汇报匈奴的动静。匈奴人从此不再信任楼兰王。

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楼兰王去世,楼兰国人请求留在汉长安的人质回去,继承王位。楼兰王的儿子由于在汉朝犯法,已经被投入蚕室,受了宫刑,没有送回去。汉朝答复楼兰人:“楼兰国的侍子,在汉朝受到天子喜爱,不能送回去。你们再立一位楼兰王的儿子,作为王位继承人。”楼兰人于是又立了一位王子继位,汉朝让楼兰王再向汉朝送来人质,楼兰王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人质。再后来楼兰王去世,匈奴先得到消息,将作为人质的楼兰王儿子送回,被立为楼兰王。汉朝派出使者诏令新楼兰王,让他入朝拜见皇帝,天子将给予厚赏。原楼兰王的后妻,是他的继母,对楼兰王说:“先王曾经送了两位人质到汉朝,全都没有返回,你还敢再到汉朝拜见天子?”楼兰王同意她的见解,向汉使谢道:“刚刚继位,国家还未安定,愿意待到后年,再入朝拜见天子。”然而楼兰国在西域的东陲,距离汉朝最近,靠近白龙堆,那里水草匮乏,出使西域的汉使,常需要楼兰王派出向导,还要楼兰国负责饮用水和粮食供应,在迎送汉使时,楼兰人曾经多次被汉朝吏卒欺负,对汉人没有好感,不想与汉朝保持关系。又受到匈奴人挑拨,还曾经帮助过匈奴人多次拦截杀害汉使。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后来投降汉朝,将楼兰的情况报告朝廷。

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奏报昭帝,而后派出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国刺杀楼兰王。傅介子轻装简从,率领勇士,带着金币,对外宣称要犒赏西域各国。到了楼兰国,欺骗楼兰王,要犒赏国王,楼兰王大喜,与傅介子等汉人饮酒。酒醉后,傅介子将楼兰王带到屏幕后边耳语,汉使带来的两名壮士,趁机从后面刺杀楼兰王,楼兰贵人与左右随从慌忙逃走。傅介子告谕他们:“楼兰王犯下负汉的罪,天子派我来诛杀楼兰王,重新立楼兰王的弟弟、在汉的尉屠耆为楼兰王。汉军马上就要抵达,不要轻举妄动,否则灭国!”傅介子砍下楼兰王尝归的头颅,飞马将头颅送回长安,朝廷将楼兰王的头颅悬挂在北阙门上。昭帝封傅介子为义阳侯。重新立尉屠耆为楼兰王,将楼兰国更名为鄯善,为新国王刻制印章,赐予宫女作为鄯善王的夫人,准备车骑辎重,丞相将军率领百官送国王至横门外,祭祀路神,而后将国王送回鄯善国。鄯善王向昭帝奏请,说:“在汉朝的时间很久,而今返回祖国,势单力薄,此前的楼兰王儿子还在,担心被他杀害。鄯善国现在有一座伊循城,那里的土地肥沃,请求汉朝派遣一位屯田将军在那里驻守屯田,这样臣也可以有所依靠。”于是朝廷派出一名司马,四十名士卒,在伊循城屯田,以镇抚鄯善国反叛。再后来又设置了都尉。伊循城的官衙设置,从此时开始。

鄯善国处于汉朝通往西域道路的要冲,向西抵达且末国,距离七百二十里。从且末国开始,国民种植五谷,土地上生长的植物,饲养的牲畜,制作的兵器,与汉朝相类似,有不同的注明,记述下来。

且末国,都城在且末城,距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有二百三十户,人口一千六百一十,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三百二十人。辅政的有辅国侯、左右将、翻译官各一人。向西北走,抵达都护府衙有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边邻近尉犁,南边可抵达小宛国,要走三日。有葡萄等水果。向西到达精绝国,距离二千里。

小宛国,都城在扜零城,距离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有一百五十户,人口一千零五十,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二百人。辅佐治理国家的有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向西北抵达都护府衙,距离二千五百五十八里,向东和婼羌接壤,偏南,不靠近大道。

精绝国(今新疆民丰县),都城在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有四百八十户,人口三千三百六十,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五百人。官吏有精绝都尉、左右将、翻译官各一人。向北抵达都护府衙,距离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向南到达戎卢国,需要四天时间,地域狭窄,向西可以到达扜弥国,有四百六十里。

戎卢国,都城在卑品城(今新疆民丰县南),距离长安八千三百里。有二百四十户,人口一千六百一十,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三百人。向东北方向到都护府衙,距离二千八百五十八里,向东和小宛国、向南和婼羌、向西和渠勒接壤,地处偏南,不在大道旁。

扜弥国(今新疆于田县),都城在扜弥城,距离长安九千二百八十里。有三千三百四十户,人口二万零四十,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三千五百四十人。辅佐治理国家的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一人,翻译官两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距离三千五百五十三里,向南和渠勒、向东北和龟兹、向西北和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接壤,向西可抵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县),距离三百九十里。现在的名字叫做宁弥。

渠勒国,都城在鞬都城(今新疆于田县南),距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有三百一十户,人口二千一百七十,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三百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三千八百五十二里,向东和戎卢、向西和婼羌、向北和扜弥接壤。

于阗国(今新疆和田),都城在西城,距离长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有三千三百户,人口一万九千三百,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二千四百人。辅佐治理国家的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翻译官各一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三千九百四十七里,向南与婼羌接壤,向北与姑墨接壤。于阗的西面,有河水向西流过,注入西海;于阗的东面,有河水向东流,注入盐泽(罗布泊),黄河在这里发源。出产玉石。向西通向皮山,距离三百八十里。

皮山国,都城在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距离长安一万零五十里。有五百户,人口三千五百,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五百人。国家有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翻译官各一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四千二百九十二里,向西南至乌秅(chá)国,有一千三百四十里,向南与天笃(天竺)相连接,向北抵达姑墨,有一千四百五十里,向西南可以到罽宾,(今克什米尔至伊斯兰堡一带)有通向乌弋山离(阿富汗坎大哈)的道路,向西北可以抵达莎车,有三百八十里。

乌秅(chá)国,(今新疆叶城西南阿孜尕尔)都城在乌秅城,距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有四百九十户,人口二千七百三十三,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七百四十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四千八百九十二里,向北和子合、蒲犁(今新疆叶城西南)接壤,向西与难兜(今克什米尔)接壤。此地多山,民众住在山间,田地散布在山石间。长有白草。居民垒石为屋。从山上接溪水作为饮用水。本地出产一种小步马,饲养驴,没有牛。向西有一个地名叫做悬渡,距离阳关五千八百八十八里,距离都护府衙,有五千零二十里。悬渡,是一座石山,峡谷中没有道路,需要用绳索连接在两山之间,将人拉过去。

西夜国(今新疆叶城县南),国王号称子合王,管理呼犍谷,距离长安一万零二百五十里。有三百五十户,人口四千,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一千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五千零四十六里,向东和皮山、向西南和乌秅、向北和莎车、向西和蒲犁接壤。蒲犁和依耐、无雷国(今帕米尔高原)和西夜国属于同一个民族。西夜和匈奴是不同的种族,他们和羌人、氐人生活相似,也是逐水草,放牧牲畜。在子合,有玉石出产。

蒲犁国,都城在蒲犁谷,距离长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有六百五十户,人口五千,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两千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五千三百九十六里,向东抵达莎车,有五百四十里,向北抵达疏勒,有五百五十里,向南和西夜国子合接壤,向西和无雷接壤,有五百四十里。国中辅政的有侯、都尉各一人。在莎车寄耕农田。民族风俗和子合相同。

依耐国,都城距离长安一万零一百五十里。有一百二十五户,人口六百七十,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三百五十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二千七百三十里,抵达莎车,有五百四十里,抵达无雷,有五百四十里,向北抵达疏勒,有六百五十里,向南和子合接壤,风俗和子合相同。粮食出产很少,在疏勒、莎车有寄耕的农田。

无雷国,都城在卢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距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有一千户,人口七千,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三千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二千四百六十五里,向南抵达蒲犁,有五百四十里,向南和乌秅(chá)、向北和捐毒(今新疆乌恰西)、向西和大月氏接壤。衣服和乌孙国相似,风俗和子合国相同。

难兜国,都城距离长安一万零一百五十里。有五千户,人口三万一千,可以当兵服役的有八千人。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二千八百五十里,向西抵达无雷,有三百四十里,向西南抵达罽宾,有三百三十里,向南和婼羌、向北和休循(今吉尔吉斯)、向西和大月氏接壤。种植五谷、葡萄各种水果。出产银铜铁,制作兵器与其它国家相同,隶属罽宾国。

罽(jì)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都城在循鲜城,距离长安一万二千二百里。不归西域都护府管辖。能够当兵服役的人有很多,是一个大国。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六千八百四十里,向东抵达乌秅国,有二千二百五十里,向东北抵达难兜国(在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需要九天时间,在西北和大月氏、在西南和乌弋山离接壤。

匈奴打败大月氏后,大月氏向西迁徙,抵达大夏国(今阿富汗境内),大夏国的君主塞王向南迁徙至罽宾。塞种因此而分散,居住在几个国家。从疏勒向西北,休循、捐毒等国的居民,均为原塞族人。

罽(jì)宾国的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种植有苜蓿,当地生长有奇花异木,有檀树、櫰(huái)树、梓树、竹子、漆树。种植五谷、以及葡萄,各种瓜果,对农田施以粪肥,在田园中精耕细作。地下水源充足,土壤湿润,种植有水稻,冬天吃生菜。居民擅长于手工艺,雕文镂刻,修建宫室,织地毯壁挂,刺绣花纹图案,喜欢烹调饮食。出产金银铜锡等器具,制作的器物很精美。而后将产品在市面上销售。以金银为钱币,正面为骑马的图案,背面为人面图案。出产封牛、水牛、大象、大狗、沐猴、孔雀、珠玑、珊瑚、琥珀、宝石。其它牲畜与别的国家一样。

从武帝朝凿通西域,汉人来到罽(jì)宾国,罽宾人自以为距离汉朝遥远,汉军难以抵达,其国王乌头劳多次杀害汉朝派出的使者。乌头劳去世后,儿子继位,派出使者向汉朝出使贡献。汉朝派出关都尉文忠将其使者送回。国王又想杀害文忠,文忠及时查觉,与容屈王的儿子阴末赴合谋,联合进攻罽宾国王,杀掉他们的国王,而后立阴末赴为罽宾王,由汉朝授予印绶。再后来军候赵德出使罽宾国,与阴末赴的关系失和,阴末赴竟然将赵德用铁链锁了起来,杀害汉朝的副使以下七十余人,而后派出使者向朝廷上书请罪。元帝认为地域遥远,没有将罽宾国派来的使者逮捕,而后又在悬渡将使者送回,此后与他们断绝关系。

在成帝朝,罽宾国又派出使者前来贡献,同时谢罪,汉朝想派遣使者出使罽宾国,同时送罽宾国的使者返回,杜钦劝说大将军王凤:“此前罽宾王阴末赴,是汉朝帮助其继位,而后又背叛汉朝。德莫大于拥有国家百姓,罪莫大于杀害出使使者,罽宾王之所以不肯报恩,不害怕汉朝的报复,是自以为路途遥远,汉军不能抵达。对汉朝有求,则卑辞屈膝,对汉朝无所求,则骄横不法,始终不肯向汉朝称臣。中国之所以与蛮夷通使,厚待蛮夷,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因为与蛮夷的土地接壤相邻,为的是睦邻而居,不让他们成为汉朝的边患。现在悬渡将罽宾通向汉朝的道路隔断,罽宾国人难以越过。我们与他们搞好关系,通使往来,不足以安抚西域;即使他们不归附汉朝,也不会危及到汉朝在西域的利益。此前他们做过悖逆的事情,在西域行凶,是因为道路阻隔,汉朝没有给予惩罚;而今他们悔过,想来通使,却没有派出一位亲属贵人,来贡献的都是一些做生意的商人,只是想以通使为名,行买卖之实,既然他们是来做买卖,就没有必要再派出汉朝的使者,将他们送过悬渡,以免被他们所利用。每次汉朝派出使者送客,都要在途中防备受到强盗的侵害。从皮山国以南,有四五个小国不属于汉朝都护府管辖,派出探路的士卒一百余人,分成五批在夜间敲击刁斗,日夜守卫,还时常会受到强盗侵害。牲畜驮载粮食,要在西域各个小国补充给养,才能够维持来回的消耗。有些西域小国贫穷,连自己吃的粮食都不够,还有些小国狡黠,不愿意帮助汉朝护送的使者,即使出使的人员拥有强汉的符节,也不得不在山谷间挨饿受冻,想向西域人乞食都难以做到,要不了一二十天,人畜就会抛尸在荒郊野外,魂魄也难以返回故乡。还要经过大头痛、小头痛山,赤土、身热山阪,走到那里的人会发烧,面无人色,头痛呕吐,牲畜也是这样。还有三池、盘石阪,路径狭窄,宽处只有一尺六七寸,长度却有三十余里。在山间小道上,俯视下面是万丈深渊,山石嶙峋,山峰峥嵘,行人只能步行,小心翼翼地牵着马匹,用绳索引导,行走二千余里才能够抵达悬渡。坠入深谷的牲畜不计其数,山谷里遍布着尸骨残骸;人从山上坠落,只能听天由命,根本没有救援的可能。如此险阻,难以胜言。远古时,圣王将天下分为九州,制定五服朝贡制度,强调的是在国内加强治理,不要把重点放在域外。而今汉朝派出使者,接受皇上的使命,送的却是蛮夷的商人,士卒劳苦,跋涉危险之途,倍受艰辛,去做无益之事,这不是长久之计。使者既然已经接受诏命,到皮山国就可以返回。”王凤于是将杜钦的一番话奏报成帝。罽宾国来的人果然是来汉牟利的商人,他们几年就要往返一次。

乌弋山离国,王城距离长安一万二千二百里。不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它的人口和军队,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国。向东北抵达都护府衙,有六十天的路程,向东和罽宾国、向北和扑挑国、向西和犁靬国(古罗马)、条支国接壤。

从乌弋山离国向西,再走一百多天,就到了条支国。条支国(今天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靠近西海,气候暑热潮湿,种植水稻。当地有一种大鸟(鸵鸟),产的卵有瓮大。人口众多,有很多小酋长管理,隶属于安息国(古伊朗)管辖,是安息的藩国。有很多善于变魔术的艺人。安息国的长老听说条支国有弱水,有西王母,只是从来没有见过。从条支国坐船向西行,经过一百多天,就到了人们传说中日落的地方。

乌弋国(今阿富汗南部)的土地干旱炎热,地势平坦广阔,当地生长的草木、牲畜、五谷、果蔬、饮食、宫室、市场贸易、钱币、兵器、金珠之类,均与罽宾国相同,出产桃拔、狮子、犀牛。当地的风俗,不能肆意猎杀野兽。钱币的正面文饰是人头,背面是骑马。以金银装饰手杖。距离汉朝,路途遥远,汉朝使者很少来到这里。出玉门关、阳关走南道,经过鄯善向南行,抵达乌弋山离,即是南道的终点。再向北转,而后向东,就到了安息国。

安息国,王城在番兜城,距离长安一万一千六百里。不属于西域都护管辖。北面与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东面与乌弋山离、西面与条支国接壤。土地风俗,物产所有,民风民俗和乌弋、罽宾国相同。也使用银子铸造钱币,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为王后头像。国王去世后,则重新铸币。当地出产有大马雀(鸵鸟)。属下有大小几百个城邑,地方广阔达数千里,是西域最大的国家。靠近妫水(阿姆河),商人通过车船到邻国贸易。在羊皮上书写文字,字体横写。

武帝当初派出使者来到安息国,安息王命令手下将军率领两万骑兵在东部边界迎接。东部边界距离都城数千里,走到都城,沿途要经过数十个城市,沿途人民不断。安息国同时派遣使者跟随汉朝使者来到汉地,把鸵鸟蛋和杂耍艺人贡献给武帝作为礼物,武帝看了后很高兴。安息国的东边即是大月氏。

大月氏国(今天的乌兹别克),都城在监氏城,距离长安一万一千六百里。不属于西域都护管辖。国内有十万户,人口四十万,可以当兵服役的有十万人。向东抵达都护府衙,有四千七百四十里,向西抵达安息国,有四十九天的行程,向南和罽宾国接壤。民风习俗,物产所有,土地钱币,与安息国相同。出产单峰骆驼。

大月氏国本来以游牧为主,随着牲畜迁徙,与匈奴的习俗相同。有控弦战士十余万,因此而自恃强大,轻视匈奴。本来居住在敦煌、祁连山间,匈奴冒顿单于攻破月氏国后,冒顿单于杀了月氏王(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人把月氏王的头颅用来做酒器,月氏国只得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徙至远方,先到大宛,而后向西进攻大夏国,将大夏国臣服,在妫水以北设都,作为王庭。其余不愿意追随的小部落,就留落在祁连山南麓,成为后来的羌人,号称小月氏。

大夏国(今天阿富汗北部),本来没有统一的国君,在城邑中只设置小酋长,百姓性情柔弱,不愿意打仗,因此大月氏迁徙至此地后,就将他们作为臣民役使,大月氏和大夏国都受到汉朝西域都护府的节制。国内分为五部,各有一位翕侯管辖:一个叫做休密翕侯,在和墨城设置都城,距离西域都护府衙二千八百四十一里,距离阳关七千八百零二里;第二个叫做双靡翕侯,在双靡城设置都城,距离西域都护府衙三千七百四十一里,距离阳关七千七百八十二里;第三个叫做贵霜翕侯,在护澡城设置都城,距离西域都护府衙五千九百四十里,距离阳关七千九百八十二里;第四个叫做肸(bi)顿翕侯,在蒲茅城设置都城,距离西域都护府衙五千九百六十二里,距离阳关八千二百零二里;第五个叫作高附翕侯,在高附城(今天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设置都城,距离西域都护府衙六千零四十一里,距离阳关九千二百八十三里。这五位翕侯,均属于大月氏管辖。

康居国,王城冬天设置在乐越匿地。位于卑阗城。距离长安一万二千三百里。不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到达越匿地区骑马要走七日,距离夏天的王城蕃内有九千一百零四里。国内有十二万户,人口六十万,可以当兵服役的有十二万人。向东抵达都护府衙,有五千五百五十里。和大月氏的风俗一样。东面受到匈奴的制约。

在宣帝朝,匈奴国内动乱,五位单于争夺王位,汉朝拥护帮助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因此而怨恨,杀害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者,向西迁徙,倚赖康居国的地利。再后来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征发戊己校尉驻扎在西域的汉军,再加上西域各小国军队,征伐康居国,杀了匈奴郅支单于(详情记载在《甘延寿传》、《陈汤传》中)。这一年,是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到了成帝朝,康居国派出王子到长安来,侍奉皇上,同时贡献礼物,可是康居国仍然认为汉朝距离遥远,对汉朝派来的使者骄横无礼,不肯像其它西域国家一样,向汉朝称臣。西域都护郭舜多次上书,说:“在匈奴当年强盛时,并不是因为降服了乌孙、康居国;等到匈奴衰弱,对汉称臣,也不是因为失去了这两个西域国家。汉虽然接受了他们的人质,可是这三个国家却仍然在私下里相互馈赠,同过去一样往来,看准机会就会制造事端;关系好不能相互信任,关系不好也不会相互役使。比如说,我们今天与乌孙国交好,并未带来什么利益,反而给中国带来很多麻烦。只是乌孙国在此前与汉朝结有盟约,现在他们与匈奴一样,均向汉朝称臣,从义的角度来讲,汉朝不能拒绝他们。然而康居国人过于狡黠,不肯拜见汉朝派出的使者。西域都护派去的官吏,坐的位置,康居国君竟然安排汉使坐在乌孙国的使者下面,康居王和贵人先吃饭,然后才招呼西域都护派去的官吏,以倨傲的态度,向西域其它国家炫耀。如此看来。为什么还要将王子送往长安来做人质?这就好像是商人在做生意,用欺诈手段来欺骗对方。匈奴是百蛮大国,现在对待汉朝称臣纳贡,听说康居国看到汉朝使者不拜,让单于有一种卑下的羞辱感,应该将康居国的王子送回去,与他们断绝往来,以表明汉廷不与无礼国家通使。敦煌郡、酒泉郡以及天山南道的八个西域国家,均为来往汉朝派出的通使人员,提供人马驴骆驼和必需的食物,非常辛苦。现在徒然耗费沿途驿站所经过时的经费,迎送这些狡黠的偏远小国,实在是得不偿失。”朝廷认为这是新通使国家,考虑到他们路途遥远,汉朝应该招徕远方来的客人,始终以羁縻态度对待他们,没有与康居国断绝关系。

康居国向西北大约二千里,有奄蔡国(在今天咸海至顿河下游一带)。国内有控弦战士十余万人。与康居国的风俗一样。靠近大水泽(咸海),没有山丘,靠近北海(里海)。

康居国有五位小王:一位叫做苏韰(xiè)王,住在苏韰城,距离都护府衙五千七百七十六里,距离阳关八千零二十五里;第二位叫做附墨王,住在附墨城,距离西域都护府衙五千七百六十七里,距离阳关八千零二十五里;第三位叫做窳(yu)匿王,住在窳匿城(今中亚塔什干),距离西域都护府衙五千二百六十六里,距离阳关七千五百二十五里;第四位叫做罽王,住在罽城,距离西域都护府衙六千二百九十六里,距离阳关八千五百五十五里;第五位叫做奥鞬王,住在奥鞬城(中亚布哈拉),距离西域都护府衙六千九百零六里,距离阳关八千三百五十五里。这五位王,均属于康居国管辖。

大宛国(今吉尔吉斯),都城设置在贵山城(今中亚卡散赛),距离长安一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国内有六万户,人口三十万,可以当兵服役的有六万人。辅佐治理的有副王、辅国王各一人。向东至都护府衙四千零三十一里,向北至康居国卑阗城一千五百一十里,向西南至大月氏六百九十里。向北和康居、向南和大月氏接壤,土地物产和民风民俗与大月氏、安息国一样。大宛国附近种植葡萄用来造酒,富人家里窖藏葡萄酒,可以多达一万余石,酒储藏时间长的达几十年不坏。当地风俗,人们喜欢饮酒,马的饲料是苜蓿。

大宛国有七十多座城邑,善于饲养马匹。饲养一种汗血马,据说是天马的后代。

张骞当初向武帝介绍天马,武帝派出使者带上千金和一座金铸的马匹,来购买大宛国的良马。大宛王认为汉朝距离遥远,汉军不可能抵达大宛国,不愿意将国内的宝马卖于汉人。汉朝使者出言不逊,大宛国随后杀害汉使,还夺走了汉使带去的财物。武帝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十几万汉军连续征伐大宛,前后经历四年时间。大宛人最终杀了他们的国王毋寡,斩下头颅,交予汉军,献上三千匹良马,汉军凯旋而归,(详情记载在《张骞传》中)。贰师将军杀了大宛王后,又立了大宛国的贵人,平素与汉朝关系较好的昧蔡为大宛王。过了一年多,大宛贵人认为昧蔡讨好汉人,使得大宛国遭受兵灾,阴谋杀害了昧蔡,重新立毋寡的弟弟蝉封为王,而后送大宛王的儿子来到汉朝作为人质,侍奉皇帝,汉朝也通过使者,送去很多财物,加以镇抚。先后出使大宛国的有十几批使者,汉使又抵达大宛国西部的邻国,寻求宝物,向这些西域小国宣示汉朝的武德,以征讨大宛国作为例子。大宛王蝉封与汉朝约定,每年献上二匹天马。汉朝派出使者来到大宛国采摘葡萄、苜蓿种籽带回汉朝。天子认为天马已经足够多,而且外国来得使者也越来越多,应该多种些葡萄、苜蓿,将这些植物栽遍了离宫别馆,看上去非常壮观。

从大宛国向西抵达安息国,语言略有差异,但也大致上相同,他们之间相互能够听懂对方。这里的人深目,脸上多须髯。善于做生意,为一点小利可以辎铢必较。女子在家中受到尊重;妻子在家里讲的话,丈夫一定要照办。这里不产蚕丝、漆树,不知道如何铸造铁器,后来有出使的汉人留在当地,教会他们铸造铁器、兵器。从汉人那里得到的黄金、白银,他们都用来制作器具,不再用来铸造钱币。

从乌孙国向西抵达安息国,靠近匈奴。匈奴曾经蹂躏过大月氏,因此匈奴来的使者,只要手持单于的一封书信,沿途各国即会热情地招待饮食,不敢怠慢。汉使来到这里,必须拿出钱币或者物品进行交换,否则得不到食物,不买牲畜,就不能得到坐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汉朝距离此地太遥远,汉人出使西域的使者又特别有钱,带有很多财物,所以汉人一定要拿出钱来,才能够买到需要的东西。呼韩邪单于臣服汉朝后,沿途各国对待汉使的态度才逐渐变得恭敬起来。

桃槐国,王城距离长安一万一千零八十里。国内有七百户,人口有五千,可以当兵的有一千人。

休循国,王城在鸟飞谷,葱岭以西,距离长安一万零二百一十里。有三百五十八户,人口一千零三十,可以当兵的有四百八十人。向东抵达都护府衙,有三千一百二十一里,抵达捐毒衍敦谷,有二百六十里,向西北抵达大宛国,距离九百二十里,向西抵达大月氏,距离一千六百一十里。民众穿的衣服和乌孙国人相类似,逐水草放牧牲畜,属于塞种人。

捐毒国(今新疆乌恰县西),王城在衍敦谷,距离长安九千八百六十里。有三百八十户,人口一千一百,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五百人。向东抵达西域都护府衙,有二千八百六十一里。抵达疏勒(今新疆喀什市)也是同样的距离。向南距离葱岭很近,此地荒凉,没有人居住。向西翻越葱岭,就是休循国。向西北抵达大宛国,有一千零三十里,向北和乌孙国相邻。衣服和乌孙国民众穿戴的一样,逐水草游牧,紧靠葱岭,属于塞种人。

莎车国(今新疆莎车县),王城在莎车城,距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有二千三百三十九户,人口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三,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三千零四十九人。辅佐治理国家的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备西夜君各一人,都尉二人,翻译官四人。向东北抵达西域都护府衙,有四千七百四十六里,向西抵达疏勒国,有五百六十里,向西南抵达蒲犁国,有七百四十里。山上出产铁矿,出产青玉。

在宣帝朝,汉朝送往乌孙国的公主生的小儿子万年,莎车王很喜欢。莎车王没有儿子,莎车王去世时,万年在汉朝充当人质。莎车国人想归附汉朝,又想与乌孙国搞好关系,就上书皇帝,请求让万年做莎车王。朝廷答应了莎车国人的请求,派使者奚充国护送万年。万年刚继位,就凶恶残暴,莎车国人大失所望。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杀了万年,同时杀了汉朝派来的使者,自立为王,与其它西域国家联合起来,背叛汉朝。恰好卫候冯奉世出使西域,护送大宛国的客人,当时临机决断,征发西域其它小国军队,进攻莎车国,杀了莎车王,重新立莎车王其他弟弟的儿子为莎车王。返回后,朝廷拜冯奉世为光禄大夫。这一年,是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

疏勒国,王城在疏勒城(今新疆喀什市),距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国内有一千五百一十户,人口一万八千六百四十七,可以当兵服役的,有两千人。辅政的官员还有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翻译官各一人。向东抵达都护府衙,有二千二百一十里,向南抵达莎车,有五百六十里。有集市贸易,向西有通往大月氏、大宛国、康居国的道路。

尉头国(今新疆阿合奇县),王城在尉头谷,距离长安八千六百五十里。国内有三百户,人口二千三百,可以当兵服役的,有八百人。辅政的有左右都尉各一人,左右骑君各一人。向东抵达都护府衙,有一千四百一十一里,向南和疏勒接壤,山路不通,向西抵达捐毒国有一千三百一十四里,通过山间路径,须骑马二天,才能够抵达。当地人种田,也逐水草放牧牲畜,衣服和乌孙国人相类似。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