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元王皇后,是成帝的母亲。王氏家族中,受封为列侯的有十人,其中有五人,在朝中先后担任大司马,在汉朝外戚家族中,王氏家族的势力最为强大。孝元王皇后有自己的传记。
孝成许皇后,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的女儿。元帝母亲恭哀后在位时间很短,恭哀后被霍光妻子显谋害而死。元帝感叹自己也险遭霍氏家族的谋害,因此选了许嘉的女儿许配予皇太子刘骜。元帝诏令,让常侍黄门宦官将许氏送往太子家。黄门宦官返回后,向元帝奏报:太子很高兴。元帝兴奋地对左右人讲:“你们要向我敬酒,祝贺我!”左右人山呼万岁。过了一些时,许妃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儿,不幸夭折。成帝即位后,立许妃为皇后,又生下一个女孩儿,又不幸夭折。
此前,许皇后的父亲许嘉,在元帝朝担任过大司马车骑将军,在朝中辅政,前后九年。成帝继位后,成帝让大舅阳平侯王凤,在朝中担任大司马大将军,与许嘉并列,同朝执掌朝政。杜钦认为,按照汉朝旧例,皇后的亲属应该重于皇帝的舅舅,杜钦劝说王凤,杜钦说:“车骑将军许嘉很尊贵,将军应该对他持尊重态度,不要忤逆他。有些事情常常是在微妙间,会产生问题,以至于埋下大祸,不能不慎重对待。前朝大将军卫青比武帝舅舅盖侯王信的权位重,这些前朝的事情,老人们至今还在谈论,希望将军多留意。”又过了一段时间,成帝打算将朝中政务交予王凤掌握,赐予许嘉策书,成帝说:“将军身为皇亲贵戚,在朝中非常尊贵,不宜让烦劳的政务缠身。赐予将军黄金二百斤,享受特进待遇,奉朝请。”过了一年后,许嘉病逝,谥号为恭侯。
许皇后聪明贤惠,熟读史书,从太子妃到被立为皇后,常受到成帝的宠爱,后宫嫔妃难以见到成帝。皇太后与成帝的舅舅担心,成帝一直没有皇子作为后嗣继承人。在当时,多次出现灾异,刘向、谷永等人均认为,灾异原因来自于后宫。成帝也有此看法。于是减少了后宫椒房掖庭的花费用度。皇后为此上书,在上书中,皇后说:
妾生于粗衣粝食之家,加上幼稚愚昧,不明事理,幸得以脱离茅屋,备后宫侍奉皇上,受到皇上宠爱。妾居于不应有之地位,污秽不堪,却仍然安处尊荣,数次违逆朝廷制度,逾越法度,即使伏流放之罪,也不足以塞责。在壬寅日,妾的侍臣大长秋接到皇上诏命:“后宫椒房制度,御服车驾,取用官署的财物,以及制作的用具,赏赐外戚群臣的礼品,均应按照元帝朝竟宁年间的旧例。”妾暗自思量,自从进入椒房之后,赏赐外戚的礼物,并没有超越前朝旧例,每次赏赐前,还须先奏报皇上,才敢做出决定,这些均有案底可查。而今知道与前朝有些差别,但虽然有些差异,仍然不会超出汉家的制度,纤微之处,未必完全相同。元帝竟宁年间(公元前33年),与宣帝黄龙年间(公元前49年)相比,难道就完全一样吗?后宫中妾的家吏不完全了解情况,现在皇上下诏,让妾措手不及。而今说不能在官署中随意取用财物,是说在皇上居住的未央宫啦,因为那里不属于妾,妾不能在那里随意取用。可是如果在属于妾的府库,也照此办理,妾就有了疑惑。妾幸得以有皇上赐予的汤沐邑,供给妾所需用的一应器物,也从中取用财物,这又有何不可,于义又有何妨害?诏书中还说,皇后穿着的服饰以及其它御用物品,要与元帝竟宁年间看齐,妾的家吏实在是难以揆度其中用意,这意思是说妾的被服饰用物品不能超越前朝。假若妾想要再添置一扇屏风,布置在妾的房间内,因为旧例中没有屏风摆设,或者是不准许制作,那么妾岂不是又在违背诏命。这两件事情该如何理解,愿陛下给予妾身以明确解释。
后宫宦官阴狠歹毒,必欲致人于窘境而后快,妾幸得以蒙受皇上宠幸,在后宫中尚处于尊贵地位,他们居然敢用这些琐事,以逞其邪恶,更何况宠幸还会日益衰退,现在又有诏书,他们更要逞其手段,这其中的委屈,妾又能向谁去诉说?陛下应该看到,妾身为皇后,居住在后宫椒房之中,就不肯给予妾丝毫方便?假若不从府库中取用财物,妾还能倚仗何处供给?按照旧例,后宫皇后可以取用左右人的贱缯,还有皇后乘用车的缯饰,托言待诏修补,而后从中取利。左右人为此多有怨言,妾耻于做这种事情。旧例中要用大公牛祭祀祖父母,戴侯、敬侯还要蒙受皇上厚恩,用太牢礼祭祀,现在就要做这些事情,还请求陛下恩准。
现在宦官刚拿到诏书,就一而再地说皇后应该知道这些,再不能像此前一样到府库中随意取用东西。想钳制妾的意图已经显露无疑,这也太违背常理了。减少车驾用品,不能再到未央宫中取用东西,赏赐外戚的衣服,要按照旧例,这些都已经够了。何必再将其它事情反复叮咛,这让妾情何以堪?妾命不好,正好遇上竟宁年间的旧例。竟宁之前与而今相比,又如何呢?在以往,赏赐外戚酒肉,只要向皇帝上表,即可以做出决定。还有,在宣帝朝每年赏赐杜陵县的梁美人一石醇酒,一百斤肉。妾与那个时候相比,已经是少了许多,赏赐田八子的事情,妾还没有讲。这一类事情,讲不胜讲。等到妾面见陛下后,再详细谈吧,愿陛下详加审查!
成帝于是采纳刘向、谷永的建议,回复皇后:
皇帝问候皇后,皇后所说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太阳是所有阳的来源,天上最明亮的即是太阳,这是帝王的象征,代表着人君。假若以阴侵犯阳,就会使得君位受亏,这样做,岂不是以下凌上,以妻欺夫,以贱越贵,乱了套吗?春秋时期前后二百四十二年,各种灾异很多,但都没有日蚀来的严重。从汉朝建国以来,造成日蚀的有吕氏、霍氏外戚。从今天的事情来看,这样的事情莫非还有可能发生?诸侯王受到朝廷制度约束,有州牧、诸侯国相管控他们,加上齐、赵七国叛乱之后?朝中的将相大臣都已经心怀忠诚,唯义是从,怎么可能再让上官氏、博陆侯、宣成侯这样的恶人得逞?至于民间豪杰,也不会再有陈胜、项梁那样的造反英雄;即使匈奴、夷狄,也不会再出现冒顿、郅支那样的恶人。域外的蛮夷已经归顺朝廷,百蛮臣服,羡慕汉朝的礼仪,八方怀德,就是心怀邪念,也不足以挂虑,更何况现在还没有?从夷狄中寻找叛臣,现在没有,从朝中的大臣中去找,也没有,只有后宫还有问题,这怎么办呢?
此前,在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正月,白气从营室星冒出。营室,就是天子的后宫。正月在《尚书》中解释为皇极。皇极,是帝王之气的开端。白气是西方之气,在春季应该衰减。而今正是皇极正月,后宫中却阴气勃发,迹象显示皇后、嫔妃难以怀孕、保胎,这表明皇位继嗣的衰弱,贱人将要兴起。到了九月,流星如瓜,从文昌星方向出来,穿过紫宫星,尾部弯曲如龙,来到钩陈星,这是在显示此前的错误,来自于后宫。再后来北宫的井水溢出,违背常理,向南流动,几个郡都发生了水灾,祸害人民。此后又有谣言,传遍京城,人心躁动,有女童私自闯入殿中,竟然无人察觉。黄河水属阴,是四条大河中最长的,而今却发生溃决,淹没城邑,这正昭示着阴盛则溢,这些都是悖逆经书,违背纲纪的徵兆。此前几个月,有老鼠在树上筑巢,野鸟改变颜色。五月庚子,有鸟在泰山附近焚烧巢穴。《易经》中说:“鸟焚其巢,旅人先笑而后哭嚎。牛容易丢失,这是凶兆。”意思是君王处于民众之上,就好像鸟在上面筑巢,不顾恤黎民百姓,百姓将会背离而去,会像鸟焚烧自己的巢穴一样,虽然开始时谈笑欢乐,此后就会哀伤哭嚎。百姓失去君王,就像牛逃离主人一样,因此说是凶兆。泰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祷告的地方,而今在岱宗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恐惧。三月癸未,大风从西面刮起,摇动祖宗的寝庙,撕裂帷帐,摧毁树木,车辇难以前行,毁坏房屋,殃及宗庙,令人寒心!四月己亥,在东井星方向出现日蚀,须臾之间,太阳被完全遮蔽,就好像是天空中没有太阳一样。戊己对应着君王,亥时表明是水,这正说明阴盛,责任在后宫。胁迫戊己,亏损君体,昭示皇极将要断绝后嗣,祸及京城。在东井星,各种灾异纷至沓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繁。形成的灾祸日益迫近,难以挽回,灾难日益加深,各种祸乱败象昭示的如此明显,岂能忽视!
《尚书》中讲:“高宗在肜日祭祀,有雉鸡在鼎耳上鸣叫。祖己讲:‘先王在遭遇怪异时,端正自己,怪异自然就会消失。’”又说:“即使有美德,也不要妄自夸口,应当慎用五刑,以刚、柔、正直三德来对待。”遂整饬椒房后宫和掖庭。现在皇后有所疑惑,感觉到有诸多不便,分条举例,让大长秋来告诉我。后宫宦官也只是按照章程行事,他们有什么过错?矫枉过正,古今相同。节省费用,在祭祀时,使用一头大公牛,从皇后开始,这正是率先垂范,昭显美德,是众人所赞颂的好事。祸根不除,灾异频仍,祖宗得不到血食,到那时还有什么戴侯!《论语》中不是讲吗?“因俭省而失德者少。”难道皇后一定要奢侈才好?朕也去效法武帝当年,那么甘泉宫、建章宫再重新大兴土木。规矩年年不同,什么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时制宜,因时而变,过去不对的事情,怎么能继续效法!君子之道,喜欢因循守旧,慎重对待改变。春秋时鲁国人担任长府职务。闵子骞说:“按照惯例去做如何?何必再另搞一套!”是厌恶随意改动。《诗经》中也说:“虽无旧臣,还有法典,弃之不用,国家将倾。”孝文皇帝,是朕学习的榜样。皇太后,皇后均有朝廷规定的成法。假若太后此前没有按照规定办事,皇后现在逾越制度,岂不是在重复太后当年的做法!皇后要专心修养品德,不要违犯前朝皇后应该遵循的制度,以义来规范行为,做事情要符合妇道。皇后要减省费用,以谦逊、简约作为座右铭。孝顺东宫皇太后,不要误了初一、十五的朝拜,竭尽忠孝,还有什么事情会引起烦恼呢!皇后要修养德行,以平息众人的议论,为后宫嫔妃们做出榜样,让她们有法可循。皇后深思,且勿忽视!
在当时,大将军王凤在朝中执掌朝政,权势最大。再后来,连续三年出现日蚀,有朝臣上书言事,将责任归咎于王凤。谷永等人附会在许皇后身上,许皇后自知不会得到王凤袒护。时间一久,许皇后的恩宠在日益减少,成帝后宫中的新宠却越来越多。许皇后的姐姐平安刚侯夫人许谒等人,为了让许皇后重现得宠于成帝,竟然诅咒后宫中怀孕的嫔妃王美人,还有大将军王凤等人。事情败露,王太后大怒,将诅咒的人逮捕入狱,经过官吏拷问,许谒等人被处死,许皇后被废黜,贬谪至上林苑昭台宫居住,亲属全部被流放至原籍山阳国,许皇后弟弟的儿子平恩侯许旦被贬回封国。许皇后在位十四年后被废,在昭台宫居住了一年多,又回到长定宫。
许皇后被废九年后,成帝可怜许废皇后,下诏说:“人们常说,仁不遗弃远方,义不忘记近亲。此前平安刚侯夫人许谒犯下大逆罪,家属幸蒙大赦令,贬回至原籍居住。朕想到平恩戴侯,是先帝的外祖父,平恩戴侯的神庙现在遭到废弃,无人祭祀,这些事情朕常记挂在心上,未尝敢忘记。让平恩侯许旦和在山阳郡的亲属,回到长安来居住。”这一年,许废皇后彻底完了。开始是许废皇后的姐姐许孊寡居,与定陵侯淳于长通奸,后来许孊做了淳于长的小妾。淳于长欺骗许废皇后,说:“我能够在东宫王太后那里讲话,再重新立许皇后为左皇后。”许废皇后通过许孊私下里贿赂淳于长,双方多次通信答谢。淳于长在书信中,讲了许多淫秽失礼的话,此事被揭露,成帝派廷尉孔光持符节,赐许废皇后毒药,逼其自杀,葬在延陵交道厩的西边。
孝成班婕妤,成帝刚继位时,班婕妤被选入后宫。开始时是少使,后来得到成帝宠幸,升为婕妤,住在增成舍,再后来住在就馆,生下一个男孩儿,几个月后即夭亡。成帝在后庭游玩,曾经邀班婕妤同乘坐一辆车,班婕妤正色回绝道:“妾看到古时候的图画,贤圣的君王身边均为名臣在辅佐,三代的末世君王,身边才是美女在陪侍,今天妾身与皇上同乘坐一辆车,岂不是在效仿末世的君王?”成帝很赞赏班婕妤这番话,就没有再坚持。太后听说了此事,高兴地说:“春秋时楚国有樊姬,今天我汉朝有班婕妤。”班婕妤喜欢读《诗经》,以及《窈窕》、《德象》、《女师》等有关女德的文章。每次觐见成帝或者要上书言事,均按照古礼去做。
从成帝鸿嘉年间(公元前20-前17年)后,成帝逐渐将心思用在后宫女宠上,班婕妤于是将侍女李平献予成帝,李平受到成帝恩幸,此后也被立为婕妤。成帝说:“在武帝朝卫皇后就是微贱出身。”于是赐李平姓卫,众人称其为卫婕妤。再后来赵飞燕姐妹也是微贱出身,逾越礼制,在成帝跟前受到恩宠。班婕妤与许皇后先后失宠,很少能够再见到成帝。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赵飞燕谮毁许皇后、班婕妤,说她们为了得到成帝的宠幸,竟然诅咒后宫中的嫔妃,还涉及到皇帝。许皇后因此而被废。在拷问班婕妤时,班婕妤回答:“妾身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养德行,还未必能够获得幸福,用邪念岂能够达到目的?如果鬼神有知,不会接受邪臣的祝告;如果鬼神无知,祝告又有何益处,妾不屑于做这种事情。”成帝听说后,认为班婕妤回答的有道理,怜悯班婕妤遭受她人诬陷,赐予班婕妤黄金一百斤。
赵氏姐妹在宫中骄横而且妒忌,班婕妤担心日久会危及性命,奏请到太后居住的长信宫服侍太后,成帝同意了。班婕妤于是住在东宫,为此而作赋,自我哀伤,赋中说:
继承先祖之遗德兮,禀赋性命之淑灵。叹薄躯纳入宫阙兮,充任婕妤于后宫。蒙受圣皇之恩惠兮,沐浴日月之光明。感受烈焰之温润兮,享受恩宠于增成。既受宠幸于绸缪兮,窃恐晨鸡之啼鸣,叹黎明而寤寐兮,抚佩缡何以心凝。观女图以镜鉴兮,访女官而问诗。叹牝鸡之窃位兮,哀褒姒之祸国。赞娥皇、女英之嘉美兮,羡太任、太姒之贞淑。妾虽愚陋难以企及兮,岂敢须臾而忘怀?历岁月而悚惧兮,顾芳容之不再。痛悼阳禄与柘馆兮,娇儿在此而夭折,贱妾何遭此惨祸兮?天命孰难以再寻。
阳光忽已西斜兮,遂天暮而昏幽,余辉仍施以厚恩兮,勿弃绝乎罪尤。赐侍奉太后于东宫兮,托庇长信宫之末流,执洒扫于帷幄兮,愿终死于寂寥。归枯骨于山陵兮,依松柏之余荫。
再曰:潜玄宫兮幽且清,正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门户虚兮风泠泠。帷幄动兮红罗扬,闻窸窣兮纨素声。神顾盼兮宁静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碎步。仰视兮云屋,双泪兮沾襟。顾左右兮华颜,饮羽觞兮消愁。惟人生兮一世,忽逝去兮若游。已独享兮富贵,若平民兮康寿。极荣华兮欢娱,叹福禄兮何有。《绿衣》兮《白华》,玉人兮堪忧。
成帝驾崩后,班婕妤又迁至成帝的陵寝地延陵园中居住,去世之后,即葬在园中。
孝成赵皇后,原来是长安宫女的女儿。刚出生时,父母亲不想要她,放置三日不死,才决定继续抚养。等到长大成人后,来到阳阿公主家,学习歌舞,人称飞燕。成帝曾经微服出宫,路过阳阿公主家,在公主家中玩得很高兴。成帝看到赵飞燕,即喜欢上赵飞燕,随后召入宫中,留在后宫大幸。赵飞燕有一位妹妹,成帝后来也召入宫中,将两人均封为婕妤,在宫中得到超过其她姬妾的恩宠。
许皇后被废,成帝想立赵婕妤为皇后。皇太后嫌赵飞燕的出身过于微贱,没有同意。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在宫中作为侍从,多次在两宫之间传递消息,向皇太后为成帝讲好话,最后得到皇太后恩准。成帝先封赵婕妤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一个月后,立赵婕妤为皇后。在此之后,成帝以淳于长此前曾经建议过撤消修建昌陵有功,封淳于长为定陵侯。
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之后,受到成帝的恩宠就少了许多,而赵皇后的妹妹赵合德继而受到成帝宠幸,成帝封赵合德为昭仪。赵昭仪居住在昭阳宫,宫殿中的中庭涂上朱红,殿上髹上黑漆,台阶的脚踏用铜铸,用黄金装饰,白玉阶梯,黄金镶嵌在露出的壁带上面,内含蓝田玉,明珠,翠羽,后宫中的建筑,从来没有像这样奢华过。姐妹两个住在后宫中,受到成帝专宠,长达十几年,可是一直没有生下孩子。
成帝末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朝见皇帝,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私下里贿赂赵皇后、赵昭仪,最后成帝确定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
第二年春天,成帝驾崩(公元前7年)。成帝一向身体健壮,并没有什么疾病。在当时,楚思王刘衍、梁王刘立到长安来朝见皇帝,第二天早上就要走,成帝当天晚上睡在未央宫的白虎殿中。成帝还要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任命的侯印、敕书都已经准备好。晚上睡觉前一切正常,第二天清晨,成帝起床要穿衣裤袜子时,衣服掉在地上,随即不能讲话,漏上十刻,成帝就驾崩了。民间传说,成帝的驾崩与赵昭仪有着直接关系,皇太后下诏大司马王莽、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说:“皇帝突然驾崩,群臣喧哗,均认为不可思议。掖庭令辅等人在后宫伺候皇帝,离得最近,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与他们一起,严查皇帝的起居和发病原因。”赵昭仪为了此事,随后自杀。
哀帝继位,尊赵皇后为皇太后,封太后的弟弟宫中侍从驸马都尉赵钦为新成侯。赵氏家族受封为列侯的有二人。几个月后,司隶校尉解光上奏,说:
臣听说许美人和原后宫的曹宫都曾经受到过孝成皇帝的恩幸。还生下了儿子,儿子最终下落不明。
臣派遣属下掾史业、掾史望调查相关知情者,掖庭中诏狱丞籍武,原中黄门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等人,赵昭仪原来的侍从于客子、王偏、臧兼等人,都说曹宫就是曹晓的女儿,曹晓原来也是后宫中的人,学习历史,通晓《诗经》,负责教授赵皇后。道房和曹宫是对食(假夫妻),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期间,曹宫对道房说:“陛下与我做爱了。”又过了几个月,曹晓进入后宫,看到曹宫的腹部已经隆起,问曹宫。曹宫说:“我肚子里怀的就是皇上的孩子。”十月份,曹宫在掖庭牛官令的房舍里生产,旁边有六位婢女。中黄门田客拿着皇上的诏书,将刚出生的孩子放置在绿锑方形的书箱里,用御史中丞的印封好,交予籍武,说:“这是在牛官令房舍里,一位妇人新生下的婴儿,还有六位婢女,把她们一起关在暴室的监狱里,不要问是男是女,是谁的孩子!”籍武遂按照吩咐,安置在监狱。曹宫说:“把我孩儿的胞衣收好,你知道这是谁的孩子吗!”又过了三日,田客拿着诏书交予籍武,问:“婴儿死了没有?你亲自写在诏书的背面上。”籍武即写下:“婴儿还在,没有死。”又过了一段时间,田客来了,说:“成帝与赵昭仪在大吵,问为什么还没有杀死婴儿?”籍武叩头,哭着说:“没有杀婴儿,我知道该死;杀了,也是死!”就通过田客密封奏事,说:“陛下还没有继嗣,生下来的儿子无论贵贱,希望能够得到陛下留意!”奏书递上后,田客又拿来诏书,交予籍武,说:“今天夜里,漏上五刻,将婴儿交予王舜,在掖门东边交予他。”籍武问田客:“陛下看到我的奏书,怎么讲?”田客说:“皇帝看了以后,瞠目结舌。”籍武按照吩咐,将婴儿交给了王舜。王舜受诏,将婴儿养在宫中,还为婴儿选择了奶妈,告诉奶妈:“好好地喂养婴儿,到时候有赏。不可泄漏!”王舜选择张弃为奶妈,当时婴儿才八九天大。又过了三天,田客又拿着诏书,和上次一样,密封着交予籍武,另外还有一个小绿箱,诏书上写:“告诉籍武,将箱中的诏书和包着的东西,交予监狱里看护的妇人,籍武在旁边监视着她喝下去。”籍武打开箱子,里面包着两枚药,一张红纸(缣帛),上面写着:“告诉伟能(曹宫的字):把这个药用力喝下去,不要再进宫了。你知道我的意思!”伟能就是曹宫。曹宫读了诏书,说:“果然如此,你们姐妹想独霸后宫!可怜我的儿子,额上还长有头发,多么像孝元皇帝啊。现在我的儿子在哪里?恐怕危险了!怎么能让长信宫的太后知道呢?”曹宫遂饮药而死。后宫的六位婢女被召进来,出来后对籍武讲:“赵昭仪说:‘你们没有错。你们选择自杀呢,还是到外面去死?’婢女们说,还是自杀吧。”遂自缢而死。籍武将前后经过,向陛下具表上奏。婴儿从出生到死去,一共才十一天,后宫长李南拿着皇帝的诏书,将婴儿尸体取走,不知道埋在什么地方。
许美人在上林苑的涿沐馆,此前被皇帝召入饰室中的若舍,一年中多次召去临幸,留在那里有几个月时间,有时候半年,得到皇帝御幸。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怀了孩子,当年十一月生产。皇帝下诏,派靳严带领妇产医生和三枚五种药和成的药丸,送到美人住处。再后来于客子、王偏、臧兼说赵昭仪与成帝又在吵闹:“你常告诉我是从后宫里来,既然是从后宫皇后那里来,许美人怀的孩子是从那里出来的?许氏又该重新当皇后啦!”怨恨不休,捶胸顿足,用头撞击墙壁、柱子,从床上滚到地上,哀嚎哭泣,不肯吃饭,说:“你现在怎么安置我吧,我要回家!”皇帝说:“今天特意告诉你,你怎么生这么大的气!真是不可理喻。”皇帝也不吃饭。赵昭仪说:“陛下既然认为自己做得对,为什么不吃饭?陛下总是在骗我:‘我不会负你的’,现在连美人肚里的孩子都爬出来啦,还说不负我,这又怎么讲?”皇帝说:“既然已经答应了赵氏,我就不会再立许氏。让天下女人都不会超过你们赵氏,不用担忧!”接着皇帝下诏,派靳严拿着诏书和绿囊交予许美人,告诉靳严,说:“美人会有东西交予你,你收下来,放置在饰室中门的门帘南边。”美人用一个苇编盒子,盛放新生婴儿,然后捆好,随着绿书囊书信一起交予靳严。靳严带着盒子和书信,放置在饰室门帘南边,然后走了。皇帝与赵昭仪坐在一起,让于客子解开盒子上的绳子。还没有解完,皇帝让于客子、王偏、臧兼全都出去,而后关上门,独自与赵昭仪留在屋子里。等了一会儿,打开房门,招呼于客子、王偏、臧兼进来,将盒子捆好,还有绿绨书囊,放置在屏风的东边。而后吴恭受诏,将盒子和书囊交予籍武,上面盖有御史中丞的印,皇帝说:“告诉籍武:盒子中有一个死婴儿,把他埋在偏僻的地方,不要让人知道。”籍武在掖庭诏狱的楼垣下挖了一个坑,埋在里面。
原长定县人许贵人和原成都侯、平阿侯家里的奴婢王业、任孋、公孙习,此前被免为庶人,有诏令将她们召入宫中,作为赵昭仪的婢女。成帝驾崩,还没有装殓进梓宫,大家都在悲哀啼哭时,赵昭仪知道自己罪恶深重,也知道王业等原许氏、王氏家中的婢女知道内情,恐怕她们将事情泄漏出去,于是把大婢女羊子等人赐予王业她们,每人赐予十个婢女,用以收买她们,嘱咐她们不要到外面去乱说。
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五月,原掖庭令吾丘遵对籍武说:“掖庭丞吏以下后宫的宦官,都是赵昭仪的心腹,不能向他们泄漏任何事情,我只能对籍武你说这件事。我没有孩子,籍武你有孩子,会担心此案将会祸及族人,恐怕不敢说吧?掖庭中凡是受到过皇帝御幸的女子,只要怀上孩子,肯定是死。有些人饮药堕胎,赵氏害死的胎儿不计其数。我想和籍武你一起向大臣报告此事,骠骑将军王根嗜钱如命,和他不足以谈此事,怎么能让长信宫的太后了解内情?”吾丘遵后来病危,对籍武讲:“我就要死了,此前讲过的事情,籍武你一个人也难以办成,千万不要泄漏!”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今年四月丙辰大赦令之前。臣认真地将其与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有一位男子忠等人盗掘长陵傅夫人的墓冢案件进行了对比考证。均是在大赦令之前,孝元皇帝当时下诏,说:“这种事情朕不能赦免。”遂逮捕罪人,严加拷问,全部处以死刑,天下人都认为他们是罪有应得。春秋时,鲁国严公夫人杀了太子,齐桓公将其召来,杀了她。《春秋》中记载,认为齐桓公做得对。赵昭仪祸乱圣朝,杀害皇上的继嗣,亲属应该伏罪,受到严惩。此前平安刚侯夫人许谒犯下大逆罪,兄弟姐妹均受到牵连,因为碰上大赦令,被贬回原籍。现在赵昭仪所犯下的罪孽,更加悖逆,其罪恶远大于许谒,她的亲属现在仍居于尊贵地位,甚至就在后宫的帏幄间,这样做令臣下寒心,这不是在惩戒邪恶,崇尚道义,以警示四方。奏请将此案追查到底,让丞相以下官员们讨论此案,而后惩治。
哀帝于是免去新成侯赵钦、赵钦哥哥的儿子成阳侯赵訢的职务,将他们贬为庶人,将家属流放至辽西郡。此时议郎耿育上书,说:
臣听说继承帝位假若不考虑传统,也可以废弃嫡子而立庶子,这本来是圣人禁止的做法,是古往今来最忌讳的事情。但在上古时,周族的远祖太伯,看到太王亶父有传位予弟弟季历的想法,就一再退让,远走吴越,以机智权变的态度,处理了周族的继承问题,没有固守继承的常法,后来季历继承王位,尊崇圣贤,广纳人才,终于获取天下,再后来周代的子孙继承大业,传承周代的天下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功绩彪炳史册,功盖三王,为了表彰远祖创立下的圣王道德,周的尊号一直追溯至太王。因此说处理世间问题,要有非常之变,才会有非常之谋。孝成皇帝生前知道,自己已经不会再有儿子作为继承人,感念即使到了晚年有了皇子,万岁之后也难以掌控朝政,国家的权柄,一旦受制于后宫太后,太后假若骄横不法,将难以控制,少主幼弱,朝中的大臣们又不听指挥,当今之世,难以再找到像周公那样的辅佐大臣,担心会因为此而使得社稷遭受危害,汉室江山遭到颠覆。先帝知道陛下有圣贤之德,聪明智慧,有仁孝之心,有勇敢果断的性格,遇事情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可以防止后宫越权,干预朝政,避免因为继承而产生的祸乱,才决心将皇位传予陛下,以安定宗庙。朝中的愚臣不懂得国家的安危大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又不能发扬光大圣德,完成先帝未竟的遗愿,却将精力放在后宫的是非之上,暴露先帝的隐私,侮蔑先帝有倾覆国家的过失,编造后宫宠妾妒忌献媚的丑闻,完全无视圣贤才会有的先见之明,罔顾先帝当年忧国忧民的努力。
人们常讲大德不拘泥世俗,大功不顾及众议,孝成皇帝深谋远虑,在继承问题上,思虑远在群臣之上,陛下圣德仁厚,符合皇天对于继承人的要求,那些庸碌斗筲的朝中大臣,怎么会懂得这些!陛下对于君父的美德,应该予以褒扬,对于既往的过失,应该予以匡正,这才是古今通义。在前朝,假若发现事情做的不对,这些大臣们当时就应该据理谏诤,以防患于未然,既然看出了问题,为什么还要阿谀逢迎,以求自保,先帝晏驾以后,已经确立了尊号,万事已经完备,为什么还要追究那些真伪难辨的丑事,揭露那些阴暗难解的闺房密闻,臣对于这些做法,真地是感到痛心!
奏请陛下将臣的奏议交予有关部门,假若同意臣的谏言,就将其公示于天下,让大家知道先帝在确立继承人时的圣意。否则,让那些诽谤的议论牵扯到先帝,而后流传至后世,再传到域外百蛮耳朵里,遍布海内,这真地会辜负先帝当年将江山托付予陛下的初衷。作为孝子,应该努力宣扬父亲的好品德,以善心成全君父之美,愿陛下深思!
哀帝当上太子,也得到了赵太后(飞燕)的很多帮助,遂没有再继续追究此事。傅太后也同样感激赵太后,赵太后这才逐渐安下心来,成帝的母亲和王氏家族对此却颇有怨言。
哀帝驾崩之后,王莽奏请太皇太后下诏,让有关部门继续追查此案,太后遂下诏:“此前皇太后与赵昭仪一起把持帷幄,姐妹两个享受专宠侍寝,心肠歹毒,残害成帝的继嗣,危及到宗庙社稷,悖逆天理,有负先帝,不足以母仪天下。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迁居北宫。”又过了一个月,太后再次下诏,说:“孝成赵皇后自知罪孽深重,很少到东宫来朝拜太后,丧失妇道,更不到东宫来侍奉太皇太后,没有供养之礼,却有虎狼之心,为宗室所憎恨,是海内的怨敌,却依然安居皇后尊位,这不是皇天的本意。小不忍则乱大谋,皇恩虽不能断,义却不能不割,现在废黜孝成赵皇后的尊位,贬为庶人,回到延陵寝园居住。”赵皇后当天自杀。赵飞燕在皇后位十六年,自杀。此前,长安有童谣唱道:“燕呵燕,尾如剪,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成帝每次微服出行,常由张放陪同,在当时,张放的爵位为富平侯,人们也称张放为张公子。仓琅根,就是宫门的铜环。
孝元傅昭仪,是哀帝的祖母。傅昭仪的父亲是河内郡温县人,去世得很早,母亲改嫁到魏郡郑翁家,生下一个男孩儿名字叫做郑恽。傅昭仪在年少时,是上官太后的才人,元帝被立为太子后,傅昭仪得到元帝临幸。元帝即位后,立傅昭仪为婕妤,受到元帝宠幸。傅昭仪为人有才智,善于察言观色,即使是身边的宫女左右侍婢,在饮酒时,傅昭仪也会为她们敬酒祝寿。傅昭仪为元帝生下一男一女,女儿是平都公主,男孩儿就是定陶恭王刘康。定陶恭王刘康聪明,有才艺,受到元帝的特别喜爱。元帝既喜欢傅婕妤,同时也喜欢冯婕妤,冯婕妤生下中山孝王刘兴,元帝想让她们两人在后宫受到格外的宠幸,两人都有儿子被立为诸侯王。元帝还在位时,诸侯王的母亲不能称为太后,就将名称更改为昭仪,元帝赐予她们印绶,位置在婕妤上面。昭仪,即是尊贵的意思。到了成帝、哀帝朝,赵昭仪、董昭仪没有生下孩子,也这样称呼。
元帝驾崩后,傅昭仪跟随儿子来到封国,号称定陶太后。又过了十年,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儿子刘欣继承王位。儿子的母亲是丁姬。傅太后亲自抚养孙子,照看着刘欣一点点长大成人,成帝没有儿子继嗣。当时中山孝王刘兴还在。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中山孝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一起来到长安,朝见皇帝。傅太后送了许多珍宝,贿赂赵昭仪和成帝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根,私底下为定陶王刘欣谋求皇位的继承权。大家都看出皇上没有儿子,而皇位又需要继承人,他们也在为自己做长远打算,于是在成帝面前极力称赞定陶王刘欣。成帝也很看重定陶王,第二年,成帝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详情记载在《哀帝纪》中)。一个月后,成帝又立了楚孝王的孙子刘景为定陶王,过继给定陶恭王刘康,奉祀宗庙。太子计议,要上表向皇帝谢恩,少傅阎崇认为:“《春秋》中记载,不因为父命,而不顾及祖父的恩义,既然做了他人的后嗣,就不能再顾及私亲,因此不能表示感谢。”太傅赵玄认为应该谢恩,太子刘欣听从了后者的意见。成帝此后有诏书,问太子为什么要谢恩,尚书弹劾赵玄,赵玄因此而被贬为少府,成帝让光禄勋师丹做了太子刘欣的太傅。成帝下诏傅太后和太子的母亲丁姬,住在定陶国设在长安的官邸,成帝下诏询问有关部门,皇太子是否可以与傅太后、母亲丁姬见面,有关官员经过讨论,认为不可以相见。过了不久,成帝的母亲王太后诏令傅太后、丁姬,每十日,可以到太子宫中看望太子一次,成帝说:“太子已经继承了皇位大统,应当侍奉当今皇上,不应该再顾及私亲。”王太后说:“太子的年龄还小,又是傅太后从小带大的,现在她们到太子家,是以乳母的恩情见面,与礼仪没有冲突。”于是成帝诏令傅太后可以到太子家来看望太子。丁姬因为从小没有抚育过太子,因此不能去见儿子。
成帝驾崩,哀帝刘欣即位。王太后诏令傅太后、丁姬,可以每十日到未央宫来看望哀帝。高昌侯董宏迎合太后的旨意,上书说,应该立丁姬为帝太后。师丹上书反对,说:“董宏心怀邪念,误导圣朝,犯不道罪。”哀帝刚刚即位,表示谦虚,按照师丹的建议,没有采纳立母亲为太后的建议。再后来哀帝禀请王太后下诏,尊父亲定陶恭王为恭皇。而后哀帝下诏说:“《春秋》中讲‘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为她们安排左右詹事,享受汤沐邑,按照长信宫、后宫的标准。追尊恭皇太后的父亲为崇祖侯,恭皇后的父亲为褒德侯。”又过了一年多,哀帝再次下诏,说:“汉家制度,推崇尊重亲人,彰显圣德,定陶恭皇称号,不应该再称为定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皇后为帝太后。”后来又更改帝太太后的称号为皇太太后,住的宫殿改称为永信宫,帝太后住的宫殿改称为中安宫,成帝的母亲太皇太后住的宫殿仍然称为长信宫,孝成赵皇后名称为皇太后,四个太后,都安排有少府、太仆,他们的官职,均是中二千石官员。为恭皇在京师修建寝庙,按照宣帝父亲悼皇考的标准,在宗庙前殿安排昭穆次序。
傅太后的父亲有同父异母兄弟四人,他们是子孟、仲叔、子元、幼君。子孟的儿子傅喜在朝中担任大司马,受封为高武侯。仲叔的儿子傅晏担任大司马,受封为孔乡侯。幼君的儿子傅商受封为汝昌侯,过继给太后的父亲崇祖侯,更改崇祖的封号为汝昌哀侯。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弟郑恽,此前已经去世,哀帝封郑恽的儿子郑业为阳信侯,追封郑恽为阳信节侯。郑氏家族、傅氏家族受封为列侯的共有六人,在朝中担任大司马的有二人,担任九卿二千石官员的有六人,担任宫中侍从诸曹的有十几人。
傅太后已经尊贵,此后变得越发骄横,在谈到成帝母亲时,就说那个老太婆。傅太后当年与中山孝王的母亲冯太后共同侍奉孝元帝,因为多年前的怨恨,竟然诬陷冯太后犯了诅咒皇上(哀帝)的罪行,迫令冯太后自杀。傅太后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驾崩,与元帝合葬在渭陵,号称孝元傅皇后。
定陶丁姬,是哀帝的母亲,是汉朝《易经》学派的祖师丁宽将军的玄孙。丁姬的家族原来住在山阳国瑕丘县,父亲曾经是庐江郡太守。定陶恭王最早是山阳王,丁氏将女儿送入王宫,被纳为山阳王的姬妾。山阳王的王后姓张,王后的母亲是郑礼,是傅太后的同母异父妹妹。傅太后以亲戚原因,想让王后为山阳王生下一个儿子,可是始终不能如愿。只有丁姬在成帝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生下哀帝。丁姬当了帝太后之后,丁太后有两个哥哥丁忠、丁明。丁明以哀帝的舅舅受封为阳安侯。丁忠去世得早,哀帝封丁忠的儿子丁满为平周侯。丁太后有两个叔父丁宪、丁望。丁望被拜为左将军,丁宪被拜为太仆。丁明担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在朝中辅政。丁氏家族受封为列侯的有二人,担任大司马的有一人,担任将军、九卿、二千石官员的有六人,担任宫中侍从诸曹的有十几人。丁氏家族、傅氏家族在一二年间突然兴盛。可是哀帝并没有让外戚掌握太多的权利,他们的权势不如王氏在成帝朝那样飞扬跋扈。
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丁太后驾崩。哀帝说:“《诗经》中讲:‘生则异室,死则同穴。’春秋时鲁国季武子修建寝墓,他的妻子杜氏的坟墓在西阶下,请求合葬,得到鲁国国君同意。合葬的礼仪,从周代兴起。孝子事死如事生,帝太后应该在恭皇的陵园起陵。”于是派大司马骠骑将军丁明将丁太后送回定陶国安葬,一时间崤山以东郡国震动。
哀帝驾崩,王莽在朝中执掌朝政,暗示有关官员弹劾丁氏、傅氏家族的罪恶。王莽奏请太皇太后下诏,将丁氏、傅氏家族在朝中的官职、封爵全部免去,丁氏家族被贬回原籍。王莽还奏请太皇太后,贬傅太后的称号为定陶恭王母,贬丁太后的称号为丁姬。
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又说:“恭王母、丁姬此前不遵守臣妾之道,恭王母葬在渭陵,墓冢和元帝的山陵一样高,身上佩带有帝太后,皇太太后的玺绶一起下葬,不符合礼制。按照礼制,应该改葬,发掘恭王母和丁姬的墓冢,将其玺绶取走销毁,将恭王母和丁姬改葬在定陶国,葬在恭王墓冢的旁边位置,丁姬的墓冢恢复原样。”王太后认为这些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扰动死人的墓冢。王莽坚持要这样做,太后只好下诏:“原来的棺外加上椁,另外安葬,以太牢礼祭祀。”一位叫护的谒者,带领众人发掘傅太后的墓冢,墓冢塌方,当场压死几百人。打开丁姬的墓圹后,从墓圹中冒出火焰,达四五丈高,挖掘的吏卒用水浇灭,才能够进入墓圹,大火烧毁了棺椁中所有的陪葬品。
王莽又奏请王太后:“此前恭王母在长安时僭越制度,住在桂宫,以至于皇天震怒,雷电烧毁正殿;丁姬去世之后,葬礼又逾越礼制,于是天火把她的墓圹焚烧。由此可见这是上天的报应,应当将她们改称为媵妾。臣此前奏请将丁姬的墓冢复原,看来这样做不对。恭王母和丁姬的棺椁都是梓宫,珠玉衣服也不是藩国的媵妾能够穿的,臣奏请将其棺椁改为普通木棺,脱去身上穿的珠玉衣服,将丁姬贬为媵妾的身份改葬。”奏请得到批准。于是打开傅太后的棺椁,棺材里的尸臭传到数里以外。朝中的公卿,在位的官员,都阿谀逢迎王莽的旨意,捐钱捐物,派出子弟和门生,还有域外的蛮夷,达十几万人,操着各式工具,帮助挖掘恭王母、丁姬的墓冢,二十几天时间,挖掘后又填平。王莽还命令用荆棘将两处墓冢的周围栽满,以告诫世人。当时有几千只燕子在空中飞翔,衔着土块投在丁姬的墓冢上。丁氏、傅氏家族遭到彻底地毁败,孔乡侯傅晏的家属被流放至合浦,两家的亲属全部被贬回到原籍。只有高武侯傅喜得以保全,傅喜有自己的传记。
孝哀傅皇后,是定陶太后的堂孙女。哀帝还是定陶王时,傅太后想要亲上加亲,让定陶王娶了傅皇后。成帝征定陶王来到长安,立为太子,成为皇太子,傅氏成为太子妃。哀帝即位后,成帝的灵柩还放置在前殿,傅太后即奏请哀帝封傅妃的父亲傅晏为孔乡侯,与哀帝的舅舅阳安侯丁明同日受封。当时师丹谏言,认为:“天下已经是帝王所有,亲戚还用发愁富贵吗?何必这样仓猝地封侯,看来日子难以长久!”傅晏受封为列侯一个月,哀帝立傅妃为皇后。傅氏在朝中最尊贵时,傅晏也最受尊重。哀帝驾崩,王莽奏请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下诏说:“定陶恭王太后和孔乡侯傅晏齐心合谋,忘恩背义,图谋不轨,与至尊享受同一尊号,死了,还要配享宗庙,放置在左边位置,真地是悖逆无道。诏令孝哀傅皇后退位,住在桂宫。”一个月后,又与孝成赵皇后一起,被贬为庶人,住在哀帝的陵寝地义陵寝园中,傅皇后随后自杀。
孝元冯昭仪,是平帝的祖母。元帝即位后第二年,冯昭仪被选入后宫。当时冯昭仪的父亲冯奉世,在朝中担任执金吾。冯昭仪开始时是长使,几个月后升为美人,入宫五年后在就馆生下一名男婴,受封为婕妤。当时冯奉世在朝中担任右将军光禄勋,冯奉世的大儿子冯野王担任左冯翊,父子两人都是朝中的高官。舆论认为,他们是因为自己的才能,在朝中才担任这样重要的职务,并不因为是外戚身份、因为女儿是皇上的女宠才受到重用。冯婕妤受到元帝的宠幸,与傅昭仪一样。
元帝建昭年间(公元前38-前34年),元帝在虎圈上观看斗兽,后宫嫔妃坐在旁边观看。有一只熊跃出熊圈,攀着栏杆,要爬上殿来。左右的贵人傅昭仪等人,吓得纷纷逃窜,只有冯婕妤站起身来,立在前边,挡住扑过来的熊,左右的武士将熊杀死。元帝问:“别人都吓得惊慌失措,你怎么敢站在前边,挡住熊?”冯婕妤回答:“猛兽捕获一个人,即会停下来,妾担心熊扑到御坐前,所以用身体挡住。”元帝听了,嗟叹不已,此后更加敬重冯婕妤。傅昭仪等人则惭愧万分。第二年夏天,元帝立冯婕妤的儿子为信都王,此后元帝尊冯婕妤为昭仪。元帝驾崩以后,冯昭仪成了信都王太后,与信都王刘兴一起住在储元宫。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年),太后跟随信都王来到封国。再后来刘兴改封至中山国,冯昭仪又成了中山孝王太后。
此后成帝征定陶王为太子,封中山王刘兴的舅舅冯参为宜乡侯。冯参,是冯太后的小弟弟。这一年,中山孝王刘兴去世,留下一个男孩儿,继位为中山王,即位当年还不到两岁,有哮喘病,冯太后亲自照看,多次到庙中为孩子祈祷。
哀帝即位之后,派中郎谒者张由,带着医生来到中山国为中山小王治疗。张由一向有狂躁病,一旦发病,就会气急败坏地离去,回到长安。尚书为此行文,指责张由擅离职守,张由因此害怕,就借口诬陷中山王太后,说她诅咒哀帝和太后。太后就是傅昭仪,此前一直怨恨冯太后,于是哀帝派御史大夫丁玄调查此案,将中山国的侍者、官吏以及冯氏兄弟,凡是住在中山国、有关联的人全部收押,共逮捕一百余人,分别关押在洛阳、魏郡、巨鹿县的监狱里。案情审查几十天,仍然查无实据,又派出中谒者令史立和丞相府长史、大鸿胪丞,参与审理。史立来审案之前,得到傅太后旨意,也试图从办案中捞取好处,希冀得到封侯,遂严加审讯冯太后的妹妹冯习,还有守寡的弟媳君之,严刑逼供,受刑而死者达几十人。巫师刘吾招供,有诅咒皇上和太后的事情。医生徐遂成招供说冯习、君之曾经讲过:“在武帝朝,医生修氏用针灸治好了武帝的病,得到了两千万的赏赐,现在治好皇上的病,却得不到封侯,不如加害皇上,让中山王继位,可以得到封赏。”史立等人于是向朝廷弹劾冯太后诅咒皇上,企图谋反,犯下大逆罪。接下来审问冯太后,却得不到任何供词。史立说:“当年熊扑上来时,你表现的那么勇敢,现在怎么胆怯了!”冯太后回去后,对身边人讲:“这些事都是当年宫中发生的事情,而且发生在前朝,这些官吏怎么会知道?明显是想陷害我,致我于死地!”遂服药自杀。
服毒后冯太后并没有马上死去,有关官员奏请将冯太后斩杀,哀帝不忍心,将冯太后贬为庶人,迁至云阳宫居住。随后冯太后去世,有关官员奏请:“太后死前还没有被废黜。”哀帝下诏,以诸侯王太后礼下葬。宜乡侯冯参、君之、冯习的丈夫和儿子,都受到牵连,有的自杀,有的被处以死刑。冯参的女儿冯弁是中山孝王的王后,生有两个女儿,有关官员奏请将她们贬为庶人,与冯氏家族一起,贬回原籍。张由因为首先告发有功,受赐关内侯爵。史立升任为中太仆。
哀帝驾崩(公元前1年)之后,大司徒孔光上奏:“张由此前诬告皇上的骨肉,史立诬陷冯太后,致人于死罪,使得国家结怨于天下,以捞取个人利益,为此而增加俸禄,升官发财,获得封爵、食邑,幸蒙大赦令。奏请将他们贬为庶人,流放到合浦。”
中山卫姬,是平帝的母亲。卫姬的父亲是卫子豪,中山国卢奴县人,卫子豪曾经官至卫尉。卫子豪的妹妹是宣帝的婕妤,生下楚孝王刘嚣;长女又是元帝的婕妤,生下平阳公主。在成帝朝,中山孝王还没有儿子,成帝认为卫氏吉样,将卫子豪的小女儿许配予中山孝王刘兴。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生下平帝刘衎。
平帝在两岁时,中山孝王刘兴去世,刘衎继位为中山王。哀帝驾崩之后,没有留下儿子,太皇太后和新都侯王莽迎立中山王,继承皇位。王莽妄图在朝中专权,把持朝政,鉴于丁氏、傅氏在前朝的教训,让平帝作为成帝后嗣,母亲卫姬和外戚不准到京师来。重新立皇室宗亲桃乡侯的儿子刘成都为中山王,作为中山孝王刘兴的后嗣,奉祀宗庙,派少傅左将军甄丰赐予卫姬玺绶,拜为中山孝王后,以苦陉县作为孝王后的汤沐邑,又赐予平帝的舅舅卫宝、卫宝的弟弟卫玄关内侯爵。赐平帝刘衎的三个妹妹封号,刘谒臣为修义君,刘哉皮为承礼君,刘鬲子为尊德君,每人享受食邑二千户。王莽的嫡长子王宇反对王莽隔断卫氏亲属和皇帝的联系,担心日后会遭受祸殃,私下里与卫宝暗通书信,教卫太后上书谢恩,附带控诉丁氏、傅氏在前朝的恶行,借此请求来京师,看望儿子平帝。王莽奏请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下诏书予有关部门,说:“中山孝王后深明大义,在来信中,逐条陈述此前定陶博太后,丁姬悖逆天理,僭越尊号,将定陶王迁于信都,在京师为定陶恭王立庙,按照天子的礼仪,违抗天命,亵渎圣人的教诲,破坏制度,居位不合身份,封号不合尊称。因此皇天震怒,用大火焚烧她们的宫殿,六年时间,难以遂愿,灾祸频仍,竟然连累到孝哀皇帝蒙受余灾,失去上天的护佑,夭亡暴崩,又使得定陶恭王祭祀断绝,灵魂无所归依。朕希望中山孝王后深明经义,以圣法作为明鉴,畏惧古人祸败的教训,以及近事铸成的灾祸,顺应天命,谨奉圣言,才能够永保封国,获得上天护佑,让中山孝王永享祭祀,这是最大的福祉祥瑞。朕赞许这种做法。褒奖义举,赏赐善行,这是圣王留下来的制度,将中山国故安县七千户,作为中山孝王后的汤沐邑,加赐中山孝王后和中山王黄金,每人一百斤,增加中山国太傅和国相以下官员的俸禄。”
卫后日夜哭泣,思念儿子平帝,却只是增加了汤沐邑。王宇又教她上书,请求来京师看望儿子平帝。事情被发觉,王莽杀了儿子王宇,同时将卫氏家族老小全部杀害。卫宝的女儿是中山王后,被免去王后位,流放至合浦。只有中山孝王卫后一个人还留在世上,王莽篡国之后,也将她废黜,贬为家人,又过去一年多,去世,葬在中山孝王陵墓旁。
孝平王皇后,是安汉公太傅大司马王莽的女儿。平帝即位后,年龄只有九岁,成帝的母亲太皇太后在朝中秉持皇帝的权利,由王莽在朝中执掌朝政。王莽想按照当年霍光的例子,将女儿许配予平帝,太后认为还早了些。王莽狡诈,使用欺骗手段,将女儿送入宫中,借此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详情记载在《王莽传》中)。太后不得已,只好允许,派遣长乐宫少府夏侯潘、宗正刘宏、少府宗伯凤、尚书令平晏送去聘礼。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代理太常太中大夫刘歆和太仆、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按照古代礼仪,赐予王莽皮冠素衣,同时举行卜筮礼,用太牢祭祀祖庙,选择良辰吉日。第二年春天,太皇太后派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右将军甄邯、光禄大夫刘歆,奉上皇帝的车驾和仪仗,来到安汉公王莽的府邸,迎接皇后。马宫、甄丰、刘歆授予皇后玺绶,登车前进称警跸,再选择良辰吉时来到上林苑延寿门,而后进入未央宫的前殿。群臣就位行礼,大赦天下。加赐皇后的父亲安汉公王莽封地,达到一百里,赏赐迎接皇后以及行礼的相关官员,从三公以下到车马、膳食,还有住在长乐宫、未央宫、安汉公府第供事的人员,全部增加俸禄,赏赐黄金、丝帛多少不等。王皇后被立为皇后三个月,以正式礼仪拜谒高庙。朝廷尊皇后的父亲安汉公王莽为宰衡称号,位置在诸侯王以上。朝廷赐安汉公夫人功显君称号,享有食邑。封安汉公的儿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
孝平王皇后被立为皇后仅有一年多,平帝驾崩(公元5年)。王莽立孝宣帝的玄孙刘婴为孺子,王莽在朝中摄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三年后,王莽登基成为真皇帝,封刘婴为定安公,改皇太后为定安公太后,太后当年只有十八岁,为人贤淑而且有节操。自从王莽篡夺刘氏江山,定安公太后就常说自己有病,不参加朝会。王莽忌惮而又哀伤,就想把她改嫁,把她的封号改称为黄皇室主,诏令立国将军成新公孙建的儿子盛妆打扮,带着医生前来询问诊病。太后大怒,用鞭子抽打身边的侍者。继而发病,不肯起床,王莽也没有再勉强她。等到汉军杀了王莽,要火烧未央宫,太后说:“我还有何面目再去见汉家的列祖列宗!”遂投身大火中,自杀身亡。
赞辞如下:《易经》在论述吉凶时,讲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天地间,鬼神世界,人间世界,其道理都是一样的。受到恩宠的女子,遽然发迹,从卑微身份,突然上升至尊贵地位,由贫穷到富贵,不是以功劳、能力登上尊贵位置,这是道家一向所忌讳的,它也是祸福的渊源。从汉朝建国以来,到孝平帝结束,外戚借着后宫受宠的嫔妃发迹,最著名的有二十几人,但是能够保全地位,保全家族的,只有文帝朝的薄太后、景帝朝的窦太后、武帝朝的王太后还有元帝朝的邛成太后四人。至于史良娣、王悼后、许恭哀后,都是在年轻时,即遭遇不幸。家族此后托庇旧恩,不敢再骄横跋扈,肆虐朝堂,最终得以保全。其余的家族,罪大者灭族,罪小者流放,呜呼哀哉!以此作为镜鉴,看来行事做人的道理,还是要谦逊谨慎,要认真地对待身份的改变。